词条 | 王船山礼学思想研究 |
释义 | 作者逐字逐句研究王船山的《礼记章句》,钩沉其深层义涵,发明其内在结构机理。他着眼于本体论、人性论、人生论、道德论、伦理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的视角,从点到面,从面到点,从王船山整体思想体系出发,解读王船山礼学的深层结构和义涵。同时,作者注意在中国礼学文化史大背景下研究王船山的礼哲学。 书名:王船山礼学思想研究 作者:陈力祥 ISBN:9787807522591 页数:482 定价:32.00 元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1日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标识:B001XCVJMC 所属丛书:儒释道博士论文丛书 条 形 码:978-7-80752-259-1 内容简介王船山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巨擘,礼学思想是其哲学思想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学术界对其礼学思想的研究尚不够全面深入。《王船山礼学思想研究》作者从《船山全书》原著中获取完整的一手材料,通过整理爬梳,认为船山礼学思想一以贯之的思想主题是“依人建极”与“以人为依”。作者紧扣这一思想主题,遵循船山礼学思想由形上层面向形下层面过渡的基本理路,从礼之形上层面、礼之源流、礼之人生哲学价值与礼之政治哲学价值等层面为基本考察点,深入阐释了船山在一系列问题上的理论创新。并通过论证,系统地阐释了船山礼学思想是由传统礼学思想中由人适应礼,转向礼适应人的礼学思想的“哥白尼式”革命。 本书目录导论 一 礼的价值构筑了礼在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二 礼文化的历史发展及船山礼学思想的历史蕴涵 三 学术界关于船山礼学思想的研究现状及缺憾 四 研究船山礼学的意义 五 本书基本思路一 第一章 以人为依:船山礼学思想之逻辑起点 第一节 “以人为依”思想宗承朱子 一 时代与船山 二 船山哲学思想“由关而洛而闽” 三 依人建极:《朱子家礼》关注对象的转移 四 《朱子家礼》对后世习俗与学术的影响 第二节 天地之生人为贵 一 天地人物之生其原一也 二 神化与万物生生不息 三 天下之生莫贵于人 第三节 人乃礼之“主持者” 一 礼者人道也 二 人者道之所自存 第四节 道行于乾坤之全而其用必以人为依 第二章 “礼为天理之经”与礼即气之礼 第一节 船山论何谓礼 一 “礼”之词义学解释 二 前船山时期礼之释义及其缺憾 三 船山“礼”之内涵 第二节 礼用器以载道 一 船山之道、器、物的基本内涵 二 道器相须而大成礼 第三节 礼即气之礼 一 船山之“理”及其形上层面的双重迷惑 二 理气关系之微与礼之形上属性一 第三章 船山礼之源流三论一 第一节 人性为善:礼本心生一 一 人性趋善:“礼本心生”的人性论依据 二 仁以生礼 三 礼本心生 第二节 “因《易》以生礼” 一 《乾》、《坤》独以德立名 二 《乾》、《坤》乃德之统宗 三 九卦之德著而尽显礼之精神 四 “因《易》以生礼”之发生论 第三节 继天立极:礼由虚生向实生的过渡 一 “天之德,人之性而礼之组也” 二 礼乐之原与乾坤合其撰 三 天人相绍 四 圣人继天而立人极 第四章 船山之礼与人生哲学 第一节 以礼立身循礼居正 一 立礼为则、以礼立身 二 视听言动一依于礼 三 以礼为尚乃知所择也 第二节 矫情复陛:船山礼学之性情论 一 船山“性”、“情”基本内涵 二 性以发情与情以充性 三 礼之所自制因乎人性情之交 四 礼以矫情而复性 第三节 船山礼学之仁义论 一 “仁”、“义”的基本内涵 二 本仁行礼 三 义立礼行 四 礼贯于仁义之中而生仁义之大用 第四节 礼所以行敬之道 一 船山论“敬” 二 敬本礼末与敬内礼外 三 君子行礼无所不用其敬 四 存敬立本 第五章 政即礼也:船山之礼与政治哲学 第一节 齐民以礼而不以刑 一 “法”之内涵及儒家礼治德教 二 法易简而天下之理皆得 三 刑以辅礼 四 守义礼为法乃以成正而无缺 第二节 礼之既立政即行焉 一礼所以运天下而使之各得其宜 二以礼齐民而民用成俗也 三 礼行政立 第三节 礼宜乐和的政治理想 一 礼宜乐和的政治理想中的礼与乐 二 礼宜乐和:政治理想中的礼乐价值 第四节 礼以“合小康之世而为大同” 一船山礼学视阈中的小康与大同社会 二礼以治情:“合小康之世而为大同” 第六章 船山礼之修养、教化论 第一节 船山礼之修养工夫论 一 正心修身乃礼之本 二 克己复礼乃互养之功 第二节 船山礼之教化论 一 坊民之本、立教作则 二 礼乐乃立教之本 三 礼之教化的方法论 第七章 船山礼用特色与礼之本质论 第一节 重质轻文与礼之文质“相救相成” 一 文、质概念的提出 二 船山文质内涵探微 三 船山礼之文质关系论 第二节 循礼之经与行礼之权的辩证统一 一 “经权”的词义学含义及早期经权思想 二 船山关于礼之经权思想必要性的探讨 三 循礼之经与行礼之权 四礼之经权以“求其称而已” 第三节 礼以分殊辨别人禽与夷夏 一 礼以分殊人禽 二 礼以辨别夷夏 余论 船山礼学的主要贡献及定位 一 船山礼学思想的主要贡献 二 船山礼学对传统礼学的发微之处 三 船山礼学思想在其哲学思想中的地位 四 船山礼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 文摘船山提出了“礼为天理之经”的命题,这使船山之礼的形上层面蒙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色彩。船山礼之形上层面的扑朔迷离性,主要来自于宋明理学理本论哲学对船山礼学思想的干扰。如前所述,关于理之形上层面的阐释肇始于二程,二程自称“天理二字是自家体贴出来的”,并在形上层面进一步将其发挥,他认为理是宇宙万事万物之“所以然”,是万事万物之本,程子说:“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又说:“理无形也,故因象以明理。理既见乎辞,则可以由辞而观象。故日:得其理则得其象矣。”在这里,二程认为理先气后,即将理看成是第一性的本体的东西,而气或物只是由理派生的第二性的东西。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将理气作为一对中心范畴对举,从而形成了庞大的理本体论哲学思想体系。朱熹理本论思想非常明显。他认为理的存在,是先于宇宙万物的存在而先在的存在了,在宇宙万物未有之先,已经有先在于宇宙万物的理存在了。他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有是理,后生是气。”凸显出朱子理本气末的哲学思辨。 作者简介陈力祥,1974年生,湖南省邵东县人。1994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学习,1998年获哲学学士学位;1998—2001年分别就职于北京文博文化公司、德仁轩文化公司,2001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2004年获哲学硕士学位;200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师从姜日天教授学习中国哲学,200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主编《中国历代新政通鉴》、《共和国英模谱》等著作共计十余部,出版专著(含合著)3部,参与课题3项,在《江汉论坛》、《江淮论坛》、《船山学刊》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现为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哲学系讲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