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成高 |
释义 | 先进人物王成高,别名典尧,男,汉族,四川自贡市人。1926年出生,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工程专业。 王成高读大学期间,正值国民党统治最黑暗与腐败之时,在重庆大学地下党员郑诗亮、陈明昌等人的帮助下,他阅读了《联共(布)党史》、《政治经济学讲话》、《唯物辩证法》及党的进步刊物《挺进报》、《大反攻》等,积极参加了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1946年大学毕业后,到重庆兵工二十四厂(现重庆第二钢厂)动力部任技术员。国民党逃离重庆之前,破坏了厂内电弧炉及主体动力设备,使生产陷入瘫痪。重庆解放后,王任钢厂水电部主任。他组织修复了汽轮机调速器,发电机电压自动调节器,解决了恢复生产的关键问题。他还根据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和变压器线的端电压五线圈匝数成比例关系等原理,大胆提出改变变压器原副线圈的接线方法,将闲置的3吨电炉上的6000V变压器改为13800V的变压器的建议。在遭到反对时,他通过理论分析,继续坚持试验并获得成功,解决了2号电炉投产的用电问题,为二钢厂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重要作用,被评为二钢厂甲等劳动模范、西南钢铁系统二等劳动模范,并于195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50年代初,王成高被任命为厂生产科科长。当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战争需要钢铁。他与重庆296厂合作,采用少量稀土元素代替镍铬合金,研制出枪械用无镍铬新钢种,不仅减少了枪膛的烧损,提高了枪械的使用寿命,而且节约了贵金属。他还主持了高速航空轴承钢、超低碳不锈钢、新型高速切削钢等多种特殊钢的研制工作,为国防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急需的钢材品种。 1952年,他担任了二钢厂副总工程师,兼任厂生产科科长。他又开展电渣冶炼研究工作。他撰写的《电渣冶炼工艺参数的探讨》、《电炉钢冶炼工艺参数的探讨和电渣冶炼的钢种、质量及其发展趋势》等论文,发展了电渣冶炼理论。 50年代,苏联专家到重庆二钢厂帮助工作。王成高领导“迎专家中心组”的工作,积极配合专家们开展工作。他们仅用20天就整理出63种技术资料,有力地促进了二钢厂的生产发展。同时还借鉴苏联先进经验,收进Y12A冷拉钢材的球化处理曲线,由原来的等温处理,改为正常化点回火的两次热处理,解决了长期未能解决的飞机上使用的冷拉钢材质量问题。 1977年5月,他申请调到攀钢钢铁研究所工作,职称工程师,代理所长。他经常深入现场,观察了解情况,收集各种数据,不到半年时间,就掌握了攀钢钢种的特点,提出了进行炉后精炼的设想。1977年12月,他撰写了《关于攀钢钢种的特点和今后发展钢种系列的初步意见》。他认为:攀钢的转炉钢中,含有多种微量合金元素,且钢中含氮、氢均低,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较好的磁性和对白点不敏感等特点。他建议:(一)利用攀钢的钢中多微量合金元素的强化效应,发展低合金强度钢种系列和高强度,超高强度的调质钢;(二)利用攀钢钢质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发展重轨钢和槽帮钢等耐磨钢种;(三)利用攀钢钢质较好的磁性,生产高磁感低铁损的冷轧晶粒取向硅钢片;(四)结合攀枝花资源的特点,发展抗硫化氢、大气、海水腐蚀的耐腐蚀钢种系列;(五)打破常规,采取新工艺,氧气转炉生产优质军工钢。他还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理论研究,增建炉外脱硫设施,研究保钒冶炼工艺;加强成材手段,发展板、管品种和完善热处理设施等一系列攀钢生产、科研的建议。这些建议,现在已有部分得到实行。 王为人谦和,平易近人。他每次到生产现场,不是步行,就是同大家一道挤在大卡车的车箱里。同事或下级写的材料送到他手里,他都认真阅读,经常是和颜悦色地给对方指出哪些地方写得不对,要如何修改,说得对方心服口服。钢研所的工作人员都说;“跟老王一起工作,能学到不少东西。” 王外语功底很深。他能用英语、俄语流畅阅读并翻译专业书刊,其德语、法语、日语也有一定水平。他与外国专家交谈时,从不用翻译人员。一次在钢研所,他直接用英语向外国专家介绍攀钢的情况,外国专家对他的才学十分钦佩。 1979年10月13日,他因病医治无效,在成都逝世,终年53岁。 河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副主任男,回族,1956年1月出生,河南镇平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1976年参加工作,曾为开封市第六中、三十一中学校教师;义马矿务局高中教师、教导处副主任、校团委书记;历任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组织部干部;洛阳市瀍河回族区文教局副局长;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北窑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主任;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委书记(2001年9月当选为中共洛阳市第八届委员会委员,2005年5月为副市厅级)等职。现任河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副主任(副局长)、党组成员。负责综合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