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长利 |
释义 | 1、诗人、作家简介王长利,男,1960年6月出生,诗人,作家。重庆市人,大学本科学历。1978年3月年参加铁道兵,历任战士、铁道兵学院学员、排长等。1984年1月随部队集体转业后在央企长期从事宣传、党建、纪检监察等工作。高级政工师职称。 先后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诗刊》、《星星》、《黄河诗报》、《山东文学》、《中国铁路文学》等国内70余家报、刊发表通讯、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摄影等作品1000余件。有诗歌获多种报刊作品奖,通讯、报告文学获山东省新闻奖、江西省报纸副刊一等奖、华东六省一市报纸副刊一等奖和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征文二等奖。著有诗集《人生之树》、《大路情怀》和诗文作品集《青春岁月》。有作品被收入60多种选本。系世界华文诗人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中国铁路文艺工作者协会会员。《重庆铁道兵》报总编,《作家报》、《建筑》、《中国建设信息》、《西部开发报》等报刊特约撰稿人。2001年国庆出席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报告文学颁奖大会。传入《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中国当代诗人大词典》等。 他的诗歌《石头》被编入人教版《知识精讲与能力训练—高中语文上册》,并引用于上海同济大学附中高考语文训练试卷。 作品选我们是筑路者 我们是改革时代的筑路者我们是垦荒者; 我们肩挑帐篷走南闯北我们是驼的形象; 我们默默地跋涉我们艰辛地耕耘; 我们的双脚踏破了地平线踏破了荒凉。 我们在处女地播种希望让未来去收藏; 我们给桥墩插上翅膀让民族去飞翔; 我们用臂膀搭起脚手架让祖国去登临; 我们点燃青春之火焰让黑夜去呆望。 有人说我们太野气, 山顶洞人元谋人和我们一起摸爬滚打; 有人说我们太傻气, 不认识奔驰不认识皇冠不认识桑塔纳; 有人说我们太小气, 几块硬币在手心攥出了汗竟不肯花消; 有人说我们太土气, 一身油一身汗一身尘土满手茧花。 就这样,就这样啊—— 二十八岁了竟不知道什么叫“约会”, 就这样,就这样啊—— 结婚三年了竟不曾想过啥时候当爸爸。 怎么说我们就怎么是, 怎么称呼我们就怎么回答—— 说我们是道碴我们就是道碴, 棱角分明柔中有刚生命在重压下升华; 说我们是榔头我们就是榔头, 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嗓门有吼不完的叮叮当; 说我们是风枪我们就是风枪, 古僵的石头也得低头三分剖开胸膛让我们瞧瞧; 说我们是道钉我们就是道钉, 忠诚执着专一,哪里需要哪里就是幸福的家…… 我们是筑路者我们是垦荒者, 为建功立业我们不惜牺牲任何代价。 奉献,奉献,奉献,奉献, 奉献是我们的传家宝。 献了青春献终身, 献了终身献儿孙。 待一切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历史, 然后在九泉之下悄悄睡去甜甜睡去绽开微微含笑…… 石 头 它方了, 高楼却直上云霄; 它圆了, 桥墩却耸起骄傲; 它缺了, 宝剑却四射寒光; 它碎了, 道路却伸向远方; 它毁了, 田野却多了土壤…… 石头不再是石头, 却丰富了石头的形象。 枕 木 我不是桥, 没戴过彩虹的花冠; 我不是煤, 迸不出腾腾烈火; 我不是栋梁材, 撑不起高楼大厦; 我不是防盗门, 无法将伪善驱逐。 我曾追求过高度, 山冈,至今回荡着我拔节的音符; 我曾翘望过太阳, 黎明,曙光最先吻的头颅。 我曾昭示过不朽,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不怕雷打火烧, 不畏风雪颠仆。 一场斧砍, 一番电剖—— 我倒下了, 但没有死去。 我在枕着大地思考, 这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我毅然脱去全身厚厚的甲胄, 将一个赤裸裸的胴体宣布—— 我是枕木。 我是枕木, 一诞生便巴结土地, 从不向任何虚伪攀附; 我执著预期的目标, 不惜昼夜飞沟越谷, 不分春秋左冲右突; 我习惯在躺卧中搏击, 让身体更多的部分承受重荷。 我是枕木, 绿色虽然不再属于我, 黑色却使我生命再度蓬勃; 水杉、红松虽然再不能对我低语, 道钉、石碴却把我紧紧搀扶; 钢轨最懂得我的秉性, 夸我是一个压不弯的骄子, 赞我是一个冲不垮的部族。 我是枕木, 我就是筑路者啊! 我备下满腔热情把坎坷垫铺, 在历史的漫漫盘道上, 搭起坚实而挺进的阶梯, 沉默中,沉默中, 把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 送往春光明媚的坦途… 作家哲语诚挚的友谊清淡而热烈,纯洁的爱情简单而美丽。泪水是盐水、苦水,有时却是医治心灵创伤的神水。 真正的开山工,峭壁见了都要退让,险峰见了都要低头。 人生途中,有时凭着一缕温情的驿站,便足以抵御人间的风霜雪雨。 大胆但不鲁莽,等待但不消极,成功需要雄壮而缠绵的协奏曲。 两腿泥土、两手茧花,才有资格宣称——我是仆人。 迷人的路,常常点缀着带血的脚印。 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灵,胜过万张豪华的标签。 残缺,有时能产生特殊的美学效应。 失衡,使平静的生活泛起朵朵浪花。 不讲奉献与牺牲,人就会变得心胸狭窄;光讲奉献与牺牲,生活将变得残酷无情。 躲开别人的脚印容易,避开自己的脚印难上难。拥有一束鲜花的冬天,比拥有遍地鲜花的春天更迷人。 敢于跳大海的人,是不会害怕露水的;爬惯了山路的人,对平地是不感兴趣的。 征途上有把爱心伞,风雨中不惧路遥远。 拐杖,有时也显得笔直高大;伤口,有时也变得光芒四射。 爱情是一把锁的世界,友谊是一条道的世界。 冰封雪盖的峰颠,照样盛开高洁的白莲。 往事为什么历历在目,因为很久不等于很陈旧。没有缺憾便无以言完美,没有苦难便无以言幸福,没有挫折便无以言成功。 窘迫的处境往往是最好的老师。人生在世,重要的不在于官大官小,而在于是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官。 摧残的灵魂摧残的,心绾结在一起便是完美的人生。 报道选一雏凤清于老凤声 任孚先 我与青年诗人王长利(笔名河鲤)相识不久,但他爽朗、耿直、坦率的性格和对诗的执著,却深深地感染着我,使我似乎年轻了许多。及至翻阅他的诗稿,当真是“文如其人",感到他的诗有火一般的热情,毫无遮拦地敞开自己的心扉,我们窥到了一颗赤子之心。于是,当他的第一本诗集《人生之树》付梓之际,很愿意说几句话,向读者介绍其人其诗。 长利尚不到而立之年,但他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却是相当丰富的。他刚满17岁时,就走出巴山蜀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转战南北,在祖国大江南北铁道线的桥梁工地上、隧道中洒下了自己的汗水,留下了人生之旅的足迹。我想,正是这种在和平时期所能做到的不平凡经历,锻就了他那刚正、豪放的性格,培育了他那真诚、坦荡的胸怀,流淌出了充溢着激情的诗歌。 《人生之树》这本诗集,分为四辑,分别以铁道兵的筑路生活、爱的甜蜜与痛苦的情感抒发、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挚爱、诗人的豪情壮志以及对人生、对社会、对时代多侧面的关注与思考为中心内容。可以说丰富多彩、摇曳多姿。但内中最充实、最引人注目、最有特点的还是反映筑路者生活的诗歌。这部分诗歌具有很强的时代感,表现了时代青年无私的奉献精神,作者直抒胸臆的强烈愿望,使他似乎来不及炼意造词,那么质朴自然、激情奔放。可以说,如果没有深刻的生活体验,是写不出这样的好诗来的。《工程队之歌》显示了以苦为乐的高尚情感和无私奉献品格。诗人抓住筑路工的工作生活特点,对有些人头痛的“流动艰苦”作出了自己的回答:“正是流动的生活,/赐我浩瀚无垠的书房”;“正是频繁的徙迁,/才使我不缺少感情和思想。/有志在四方的人生,/才会有不同凡响的诗章。"流动的生活,诗人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不以为失,反以为得,这是一个革命者、奉献者的人生价值观的体现。 《帐篷选择了我》则以筑路工与帐篷结缘,共渡春秋的特点,自豪地宣称“帐篷选择了我”,而实际上是在表现“我选择了帐篷”。帐篷使“我”由“胆怯”变得“勇敢",由“脆弱”变得“刚强”。帐篷“给了我求索”,“给了我浩歌”,“给了我慷慨”,“给了我气质给了我顽强给了我性格”。这里是在说帐篷给了“我很多很多,实则是“我”把一切献给了帐篷,献给了事业。这里的“我"是作者“自我",也是他的战友们的“大我”。“自我”和“大我"得到了较好的融合。 在《流动对着安乐说》中,把“流动”和“安乐”人格化了,富有情趣和哲理意味,在作者反映筑路工生活的诗歌中别具一格。“流动”虽然艰苦,但却具有正气傲骨,有崇高的信仰和百折不回的战斗精神,决不会折腰乞求“安乐”。而且还要敦请“安乐"走出“被围墙的封闭所折磨”的困境,“到旷野作客”。 诗人不仅反映了筑路工的艰苦劳动,抒发了筑路者的豪情,而且在不少诗中表现了筑路工的生活情趣和愉悦心情。如《周末》、《工间小憩》等就是如此。即便是表现情爱的诗,也自有长利自己的表述方式,表示山盟海誓、互亲互爱也与作者筑路工的特殊生活经历、生活视野紧密结合。《爱》在表现爱情的坚贞时,把“爱"比作“萌发的春草",“石缝挤不扁,地壳压不弯”;又比作“奔流的溪水”,“群山锁不住,长堤斩不断”。更加清新别致、耐人寻味的是《木枕和钢轨》,以筑路工接触得最多的枕木和钢轨来比喻爱情,以这二者彼此的特性和相互依傍比喻爱情的执著。它们一柔一刚,一个来自“寂寞的山岗",一个来自“火红的熔炉”,看来是性格迥异,来路不同,但它们却奇异地、神话般地结合了,而且结合得那么紧密。这是为什么?诗人回答说,是因为它们有着无私献身的共同志愿,有着共同的对美的追求,希冀青春升华,勇于承担应尽的义务。它们相爱了,它们拥抱在一起,造福时代,造福人类。“相爱的膂力,为历史,托举起一个腾飞的时代/为来者,铺展开一条无尽的坦途”。这里的爱,没有卿卿我我、花前月下,但却同样有浓厚的情感,显示着大爱的力度、深沉和张力。 长利的“独自”式地表达自己志向、愿望、追求的诗,也是有特点的。他往往直言不讳地表露自己的心迹,坦率地表白自己的个性和思想感情。在《人生之树》、《再跃龙门》、《独白》等诗中,表现了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宁折不弯的傲岸性格。在《人生之树》中说:“只要站着,正直地站着/就拥有挺拔的形象”。只要站得直,就“不恐惧影子的倾斜”。这是格言式的人生态度的抒发。在《独白))中说: “我,就是我/在探索中前进/一步一个脚窝。”通俗,但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当然,长利的诗歌创作才刚刚进入第五个年头,不少诗还稍显稚嫩。我前面说过,由于作者激情澎湃,急于要表述自己的思想,往往写得匆忙,在对生活的提炼方面便显得不够,在遣词造句方面也不无欠当之处。但这毕竟是次要的,是前进中的不足,是会在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中得以弥补,而日臻成熟的。重要的是,这是生活的诗,真诚的诗,没有娇饰的诗。诚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那些近乎呆板的分行文字毕竟没有撒谎,没有装腔作势,毕竟讲的都是真话,是心里话,是属于自己的认识与感受。”写自己的诗,走自己的路,长利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想,他今后的脚步会更加坚定,道路会更加宽广的。 1990年1月5日于泉城 (任孚先,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本文1991年5月14日《作家报》二版头条) 2、医学专家王长利,男,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天津市肺癌诊治中心主任、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主任。学术任职:中国抗癌协会理事,中国医师学会胸外科分会常委,《中国肿瘤临床年鉴》肺癌专题编辑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一直从事胸部肿瘤临床外科工作,主要从事肺癌早期诊断、外科治疗、综合治疗及肺癌相关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尤其擅长肺癌的各种疑难手术及肺癌手术的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开展了纵隔镜手术,提高了肺癌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积极推广并熟练开展完全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依据不同的病情及病人身体情况,施行复杂扩大手术、微创手术及常规手术,并全部联合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每年行肺癌手术300余例。 对中晚期肺癌的综合治疗有深入研究,积极开展个体化治疗,提高了肺癌总体治愈率。主持、参加10余项国内外多中心临床研究,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部分论文被SCI收录。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市局级等课题8项。获得2项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主编、参与编著多部专著。 炎黄坛——王长利弘扬民族文化,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我致力于民族文化的拓展与弘扬,完全是作为中华儿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个炎黄子孙的应尽责任。 二十年的期待 蜿蜒黄河之水,缠绕着邙山,金涛漫天,波澜壮阔。 中原邙山之出名,在于此乃是当年炎黄二帝结盟之地,而华夏仰韶时代古城遗址也正在此。 这里是黄土高原与黄淮平原的结合部和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远古时代,华夏先民在黄河母亲的怀抱中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在邙山上发现的仰韶时代古城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古城池,也是轩辕黄帝建城营国的所在。而该古城以北3公里,据专家论证,这里正是炎帝和黄帝的大部落会师结盟之处。 如今,黄河风景名胜区内,正在建设的“天下第一坛”——中华炎黄坛,庄严静穆。炎黄二帝来自远古的神采,似阳光一样撒播下来,那份庄严,那份神圣,令人目夺神摇。 知情人都知道,眼前所看到的106米高的炎黄巨塑,从立项到建设步入正轨,中间经历了20年的期待。 由于资金不足,炎黄巨塑建建停停,有钱就干,没钱就停。 直至2005年,当一个名字叫王长利的潮汕人与中华炎黄坛联系到一起之后,举步维艰的炎黄巨塑建设终于有了着落。 这一年的5月22日,王长利旗下的香港豪德国际集团和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正式签约,投资1.2亿元兴建中华炎黄坛。 王老七起家王长利这个名字很普通,并不好记,不过他有个外号你一定过目不忘:王老七。在王长利的名片上,王老七与王长利是“并驾齐驱”的。这“王老七”有什么来头呢? 王长利祖籍广东省揭西县棉湖镇贡山村,父亲是泰国归侨。1943年,由于日本侵略中国,加上潮汕地区遭遇灾荒,举家逃难至江西,后定居赣州。父亲做酱油生意,买卖做得很大,在当地人称“酱油王”。王家人丁兴旺,王长利上有6个哥哥、3个弟弟,老幺是妹妹,共11人,王长利排行第七,因此人称“王老七”。 王长利1956年生于赣州,在当地上学,至1975年19岁,赶上上山下乡,王长利被安排回老家揭西,进揭西县第二建筑公司工作。1980年与老乡郑应宜女士结婚,育有二女,现均在香港读书。1983年王长利下海办塑料厂和钢铁厂,并涉足建筑业、房地产开发。1993年移居香港,创办香港豪德集团(家族企业)。1996年与夫人郑应宜共同创办香港豪德国际集团(夫妻企业)。 王长利1986年开始和兄弟一道在汕头、深圳、广州和海南、江西等地投资创业,投资领域涉及公路建设、桥梁建设、市场建设与管理、房地产开发等,其中,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江西的一连串投资动作连创该省份外资建设公路、外资收购国有企业、外资建设城市防洪工程、外资建设城市商贸广场四个第一。 截至目前,豪德国际集团在国内投资总额累计超过70亿元,其中十个大型的物流贸易广场总投资约57.5亿元,建筑总面积518万平方米,商铺套数3.7357万套,市场就业人数15万人。 2005年2月,为贯彻执行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的举措,王长利在河南郑州筹划运作投资20多亿元,建设中华寻根园,这其中就包括正在兴建中的面积近20万平方米的“中华炎黄坛”。 炎黄坛的来历 1986年,郑州黄河游览区党委书记王仁民在出国考察中,深深感到海外华人向往祖国、热爱家乡的民族感情十分强烈,并以炎黄子孙为荣,因而倡议在黄河之滨筹建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这一倡议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历届河南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和海内外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 1987年,在黄河游览区举行了兴建炎黄二帝巨塑新闻发布会,并成立了炎黄二帝巨塑筹建委员会。 1988年12月,萧克同志主持召开了全国性“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筹建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推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为会长,萧克为执行会长,聘请朱学范、楚图南、李政道、潘毓刚为名誉会长。 1990年6月,“炎黄二帝巨塑筹建委员会”升格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 1991年3月,在河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于友先主持下,进行了炎黄二帝巨塑设计定稿论证,并经全国城雕领导小组刘开渠、钱绍武等认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萧克给当时任河南省省长的***致函,重申炎黄二帝巨塑的设计、建筑、选址、立项等一切问题均由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决定。 在此情况下,炎黄二帝巨塑工程指挥部成立。1991年5月9日,郑州市计委下发郑计字[1991]第12号文《关于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工程计划书的批复》,正式批准立项。 1991年9月12日,炎黄二帝塑像奠基仪式在黄河游览区向阳山前隆重举行。参加奠基仪式的海内外来宾达数千人。萧克、李德生、荣高棠等出席了奠基仪式。萧克为此题词:“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李德生题词:“炎黄巨塑顶天立地,中华儿女五洲连心。” 自1997年至2004年间,因筹集民间资金困难,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工程处于停顿状态。 无奈之下,炎黄文化研究会做出决定,将炎黄巨塑的兴建任务移交给了黄河风景名胜区,进行全新的市场运作。 2004年3月13日上午,炎黄二帝巨塑工程手续移交签字仪式在黄河风景名胜区举行。 那天,王仁民的心情是复杂的。他满怀***地讲道:“炎黄二帝巨塑工程从发起倡议、论证、集资,至今已过6000多个日日夜夜。今天,我们就是要落实‘铁树开花’的问题,我们炎黄文化研究会将和景区方面一起朝着同一个目标,让这个造福千秋万代的工程早日完工,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结缘炎黄坛炎黄巨塑,在2004年移交后就被列入郑州市重点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炎帝、黄帝塑像及15万平方米的炎黄广场和纪念坛。其中炎黄坛是广场上的主要建筑。坛两侧、广场绿化带中设计有两座纪念馆,即华侨历史博物馆和中华姓氏博物馆。 按照当初的计划,炎帝、黄帝塑像建筑资金大概需要6000万元;15万平方米的炎黄广场,则不少于5000万元。 钱从何来? 其实王长利与河南很有缘分,早在2000年,他就开始在信阳、驻马、开封等地区投资,在河南人的支持下,他的投资很成功。王长利想进一步回报河南人,并一直在寻找新的投资项目。 2005年2月,河南省“两会”召开,王长利作为河南省政协委员,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王长利觉得炎黄巨塑项目非常有意义。他认为,炎黄二帝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河南又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文化厚重,当时就表示投资。同时,王长利还了解到,这个项目已经做了近20年,由于资金问题,又缺乏市场方面的运作,一直没有结果,他很惋惜。 同年5月22日,豪德国际集团和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正式签约,王长利开始“进军”中华炎黄坛。 王长利戏称,从此时此刻开始,商人王长利已经变成文化人王长利。 商人逐利而往,如果不是因为炎黄文化,一贯作具有赢利性质的房地产开发和其他商业项目投资的王长利根本不会染指产业建设周期长,收益率低的“寻根文化”产业。 那究竟是什么让王长利带着巨资一头撞进中华炎黄坛的呢? 王长利告诉记者:“‘得中原者得天下’嘛!我当初也没想太多,我就相信这句古话,这样就进来了。只是在运作和建设的过程中,我被中原大地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古老厚重的文化底蕴折服了,震撼了,这坚定了我投资“中华寻根园”的决心和信心。而中华炎黄坛,我认为这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族优秀工程,不仅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大举措,也是造福后人、惠及子孙的一项传世贡献,也是5000年历史文化的时代体现。” 王长利说,豪德国际集团与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的战略合作就是为了利用国家的资源优势,把中华炎黄坛做成国家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并且要在炎黄精神传播和文化普及与推广上下功夫,把中华文明和华夏文化推到全球华人心中,使之成为民族复兴与国家崛起的精神支柱。 造福后人、惠及子孙的传世贡献2006年1月17日,距离中华传统佳节——春节只有10天的时间,现已被列入华夏文化纽带工程重点项目的中华炎黄坛项目,宣传推广依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一天,中华炎黄坛建设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各民主党派代表、首都部分领导学者共120人出席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甘肃省伏羲文化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新疆巴州人民政府、湖南怀化市政府、黑龙江五大连池市委和陕西黄帝陵管理局等单位,根据中华传统文化金木水火土五行思想,向“中华炎黄坛”捐赠了第二次反法西斯战争中美国援华飞虎队兵器、松树、五大连池水、巴州石火、黄帝陵的黄土,雕塑家乔迁博士还捐赠了青铜马艺术品,以共同祝贺改革开放时期中华儿女建起的第一座巨型文化标志。 会上,华夏纽带工程组委会专家对王长利投资兴建的中华炎黄坛工程给予了肯定,认为这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族优秀工程,不仅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大举措,也是造福后人、惠及子孙的一项传世贡献。专家们说,中华炎黄坛工程的启动,是光辉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标志,也是5000年历史文化的时代体现。中华炎黄坛的修建,将成为维系海内外华夏子孙的精神纽带,也将是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和平纽带。 王长利在座谈会上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他说,自己致力于民族文化的拓展与弘扬,完全是作为中华儿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个炎黄子孙的应尽责任。他表示,豪德国际集团一定尽责尽力,用对祖国的忠诚创造出无愧于人民的灿烂美景,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 眼下,中华炎黄坛主体建筑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建设,并将于今年8月完工。10月30日即阴历九月初九上午九时九分,中华炎黄坛将迎来全球华人纪念炎黄二帝的盛大活动。 王长利,别号王老七,原籍广东省揭西县,香港永久居民,1956年6月生。 现任: 香港豪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香港豪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 河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 河南省潮人海外联谊会会长 内蒙古广东商会会长 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副会长 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理事 中华炎黄文化产业促进会执行会长 河南省炎黄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