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汪雅臣
释义

汪雅臣,1911年出生,黑龙江五常县人。1934年,在五常县组建“抗日救国义勇军”,一年后,编入赵尚志游击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9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1941年1月28日,在掩护部队突围时中弹牺牲。

中文名:汪雅臣

别名:王景龙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蓬莱县

出生日期:1911年

逝世日期:1941年

职业: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

人物简介

汪雅臣(1911-1941),别名王景龙,山东蓬莱县人,中国共产党员,东北抗日联军高级指挥员。“九一八”事变后,他树旗抗日,组织“双龙队”,开辟了五常抗日游击区。1934年,汪雅臣被推举为各抗日队伍联合成立的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首领。1935年春,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8军军长,改编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率部队在五常、舒兰、榆树等地作战,沉重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1941年1月29日,在蛤蜊河子突围战斗中身负重伤,壮烈殉国,年仅30岁。

人物生平

汪雅臣幼年举家逃荒至黑龙江省五常县,13岁给地主放猪,15岁当伐木工人,后被土匪“东双胜”劫持入伙,报号“双龙”。1929年春,驻吉林东北军26旅34团清剿“东双胜”,收留汪雅臣。“九·一八”事变后,汪雅臣所在部队降日,他带领八九个爱国青年携械出走,于五常县小?牛河竖起抗日大旗,仍称“双龙”。1934年春,联合其他抗日山林队,于五常县尖山子召开700多人参加的抗日大会,成立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汪雅臣被选为首领。1935年,汪雅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接受中共珠河县委改编,改番号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9月又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计千余人,汪雅臣任军长。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汪雅臣率抗日联军第十军,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他亲自险闯伪军司令部,劝服伪军头目邓旅长枪口对外不打中国人,并暗中资助抗日联军。他率部突袭山河屯山林警察队,全歼日军守备队,给日伪武将以沉重打击。日军恼羞成怒,调集兵力讨伐抗联第十军。汪雅臣率部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顽强作战,给敌人以大量杀伤,极大鼓舞了当地人民的抗日斗志。1940年,东北局势恶化,为保存实力,汪雅臣奉命将部队疏散,化整为零,军部仅留49人。1941年1月29日,汪雅臣率军部32人宿营九十五顶子山。凌晨,因叛徒告密,被日伪军包围。汪雅臣镇定自若,临危不惧,委托副军长张忠喜带领大部人员从东南山口突围,自己带领不足10人,坚守西面山头进行掩护。此时,敌人已抢占东南山头高地,副军长等人冲入漫岗地时,均遭不幸。汪雅臣带人前去援救,警卫员中弹牺牲。汪雅臣胸部、腿部多处中弹,被捕后牺牲,时年30岁。建国后,为纪念汪雅臣烈士,将他牺牲前率部留驻的蛤蜊河子村更名为双龙村。

抗日英雄

1934年1月26日,在纪念一·二六指示信发出一周年的日子里,汪雅臣得悉赵尚志在珠河成立东北抗日联合军司令部消息后,派人前去联系。赵尚志曾派交通员肖逸民经常往来于两支部队之间沟通情报。汪雅臣和赵尚志两个队伍之间的关系,从此越来越密切。是年2月,汪雅臣联合五常一带的反日山林队的首领及附近群众700余人,在尖子山老爷庙前召开了抗日大会。汪雅臣在会上号召各抗日武装联合起来,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汪雅臣的部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威望越来越高,扬名于五常、山河屯、舒兰一带。

1936年9月18日,经满州省委批准,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汪雅臣任军长。此时,十军已发展到19个团,共1000余人。1940年春,鉴于反满抗日救国的新形势,吉东、吉北、东满三个省委的负责人研究讨论,提出了逐渐收缩,保存实力的方针,并重新制定了新的游击活动计划,将3个路军的各军整编为第11支队,十军编为11个支队,汪雅臣任支队长,陶净非任政治委员。在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未到达哈绥铁道南队之前,第八支队由道南游击区司令柴世荣、政治委员季青负责指挥和领导。是年3月,汪雅臣率队攻打亚布力,缴获战马70余匹。嗣后,回师攻打山河屯警察署,缴获很多物资。6月,又率队袭击了沈家营伪军教导队,打死敌人40余名,缴获步枪50支,掷弹筒1个。7月,攻打沙河子镇,打死打伤日伪军多人,烧毁了冲河街警察署。9月,又率队攻打山河屯,解救了9名被关押的爱国者。据不完全统计,从1933年至1940年的八年中,汪雅臣率领部队同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400余次,其中较大的战斗40余次,共击毙日军1003人,其中中将师团长1人,击毙伪军100余人;击伤日伪军700余人,俘虏日军20余人,伪军4人;缴获各种枪支1800余支,其中机枪29挺,步枪1500余支,手枪5支,子弹91箱和两麻袋,迫击炮1门,马27匹,牛12头,粮食100余石,现款9000余元,其他物资折价9万余元;解救劳工120人和9名被押爱国者。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汪雅臣率抗日联军第十军,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他亲自险闯伪军司令部,劝服伪军头目邓旅长枪口对外不打中国人,并暗中资助抗日联军。他率部突袭山河屯山林警察队,全歼日军守备队,给日伪武将以沉重打击。日军恼羞成怒,调集兵力讨伐抗联第十军。汪雅臣率部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顽强作战,给敌人以大量杀伤,极大鼓舞了当地人民的抗日斗志。

1940年春天,抗日战争的形势日趋紧张,日本侵略者在实行归屯并户的阴险政策之后,又采取筚疏山林的毒辣手段,妄图彻底消灭我抗日联军。为了保存实力,汪雅臣军长按照上级部署,将部队化整为零,一方面安排一批战士隐居起来,待时机成熟再战,另一方面,适时出击,有目标地打击敌军小股部队,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壮我军威,增加我军给养。汪军长决定袭击敌人盘踞在五常东百余里的要塞冲河村,在那里驻有日军守备队30多人,还有伪自卫团、警察署、村公所敌伪势力80人左右。7月19日凌晨,汪雅臣将军在了解了敌人的军事布置情况和那里的地形地貌后,率队70余人,离开满天星驻地向冲河进发。为了不暴露目标,队伍在密林中穿行。酷热天气,荆棘纵横,战士们一路汗水,艰苦跋涉,忍着腹饥口渴、蚊虫叮咬,在下午3点钟的时候,来到距冲河10多里路的北营子南侧的柳林中准备袭击敌人。

一切安排就绪,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汪军长派出的侦察员回来说,冲河驻守的敌人非但没有发现我们,反而正张狂地集结在一起赌钱。当晚10点半钟,部队开始向冲河靠近。来到冲河东南村边,汪军长又命令两名战士从墙下水沟进入街区内观察动静,等所有的情况了解完毕,他果断决定:分四路袭击敌人。第一路,由副军长张忠喜带领,包围日本守备队;第二路,由支队长马三炮带领,包围自卫团和警察署;第三路,由支队长康洪久带领,用机枪封锁伪村公所;第四路,由他本人亲自率领,直捣敌军配给商店。并约定以一路枪响为号,统一进入战斗。敌人追到长嘴子山下,不见十军踪迹,便沿山间小路向山上追击,鬼子的一个小队长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挥舞着战刀呜哩哇啦地一个劲叫喊,敌人战战兢兢一路拥挤着向山上袭来。这时十军枪声大作,敌人纷纷应声倒下,停止了进攻。鬼子小队长又拿着短枪督战,敌人又反攻上来,我军马三炮瞄准鬼子小队长,抬手一枪,这个东洋恶魔便翻下马来。我十军战士一齐向敌群射击,并投掷了二十余枚手榴弹,将鬼子兵炸得血肉横飞,鬼哭狼嚎,剩下的几个残兵败将一溜烟地逃去。敌人撤了,汪军长带领战士们踏上了胜利的归途。这次战斗,我军无一伤亡,缴获了大批军需物资,大大鼓舞了十军将士的斗志,缓解了我军的给养不足。

怀念英雄

汪将军率领将士们实实在在地打了一场漂亮仗,创造了一个战斗的奇迹,但在后来的一次尖子山战斗中,英雄还是不幸遇难了,英雄牺牲的时候,年仅30岁。现在英雄的遗首安放在哈尔滨烈士陵园中,每年的清明节,各界人士自发地前去凭吊烈士,寄托哀思,人们怀念英雄,追思现实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1946年五常解放后,人们为了缅怀抗日英雄汪雅臣将军,将沙河子镇蛤蜊河子村命名为“双龙村”,将五常镇的南北大街改为“雅臣大街”。1955年4月5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暨各界群众以沉痛的心情公祭汪雅臣,对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质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扬。他的遗骨被安葬在哈尔滨烈士陵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