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汪兴明
释义

基本信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人事局局长, 新闻发言人是政府、媒体、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这话说得是比较妥当的,但它不是唯一的桥梁、唯一的渠道。政府有很多的方式发布他的信息,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桥梁和渠道,通过这个桥梁和渠道向公众发布信息,更具有权威性、更可靠、可信度更高,自然他的作用就更大了。

概述

汪兴明说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国家全面推开还属于初级阶段,无论是规范性的章法还是人员素质的提高, 以及实际运行的一套程序,都还需要有一个比较过程。由于这个事是一个比较新生的事务,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赞同,也引起了国际上广泛的关注。我们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社会更加接轨,这个制度会越来越好。我感觉新闻发言人制度发展的前景会越来越好,不仅在政府这块,我觉得还会扩展到其他的范围,比如说企业、大学、医院、厂矿都能够拓展到。汪兴明和李希光主编的《政府发言人15讲》,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政府发言人培训班的主讲教师的研究成果与教学总结。由政府新闻官员、学界专家、业界公关专家与媒体记者分别从政策制度、战略技巧、媒体应对三个方面,对中国目前的新闻环境与政策体制,新闻发言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以及新闻发言人危机管理与应对媒体的战略技巧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详尽阐述。适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地市区的领导人和宣传部门负责人;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领导人和公关部门负责人;有志于从事宣传、公关工作的学生或其他人员阅读。

对外宣传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人事局局长汪兴明在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结业典礼上表示,对外宣传,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到“三贴近”,即贴近中国的发展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做到内外有别,外外有别。汪兴明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政府在对外宣工作中发挥的积极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表示了肯定。并认为,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树立良好的政治、贸易、公众形象十分重要,维护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一点是坚定不可动摇的。对外宣传工作要树立良好形象,也是一个漫长而无止境的过程。宁夏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地区,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要不断加大对外宣的投入。参加此次研讨班的学员们也认为,通过学习使他们拓宽了思路,了解了更多世界上先进的传播理念和方法,和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政府与新闻媒体之间的关系。如何使外宣工作能更好的与国际接轨,消除了他们在外宣工作上以往的狭隘观念。宁夏做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西部重镇,应该更好地结合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放远眼光。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东东在结业仪式上对研讨班的圆满结束表示了祝贺,并希望宁夏回族自治区新闻发言人的培训上,能够继续得到国务院新闻办的大力支持,使宁夏的外宣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闻制度

中国将建立三个层次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人事局局长汪兴明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中国设立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有三个层次的构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各部委、省级人民政府的新闻发言人。汪兴明说,如果能第一步把这三个层次构架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起来,有利于政务公开,树立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谈到新闻发言人制度,汪兴明说,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新闻发布会的有关规定和程序;二是新闻发言人的基本素质和要求;三是关于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和提高。汪兴明说,要把新闻发言人工作做得更好、更专业化、更职业化,增强新闻发言人的权威性、责任感,设置一个专门的职位是非常有必要的。

汪兴明知识讲座

目前上海市和黑龙江省带了比较好的头,政府正式发了文,明确了增加一个新闻发言人处,拨出了四、五个编制。汪兴明说,从2003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第一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到现在已办了三期,单独为一个省举办的已办完五期,已经有九百人参加培训,到年底通过参加学习的学员将有二千人左右。汪兴明说,根据各省的要求,明年培训新闻发言人一期将达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人左右,包括一些助手。新闻发言人初期阶段有一个特色,它不是一个专职的新闻发言人,到现在为止几乎都是兼职的。中国行政职务系列上还没有新闻发言人的系列,还没有在正式职位名称上有这个名字。

汪兴明指出,中国政府的新闻发言人专业的素养是和国外兼容的,面对媒体,怎么样能够顺畅表达出他应该表达的意思,比如说心理素质、语言艺术、仪态仪表等。在专业素养上,要逐步加以提高,包括举办培训班,包括和外部类似的机构交往等。汪兴明说,培训重在提高新闻发言人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赵启正主任和其他副主任讲如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专业培训方面,一是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政府官员,比如请外交部新闻司长孔泉等讲课,现身说法。二是请大专院校的老师,讲系统的新闻发布专业理论知识。以后,还会请外国专家来讲课,交流、研讨。

知识讲座

国务院新闻办人事局汪兴明局长主讲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素质培育”的讲座在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拉开了该院“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素质拓展系列活动的序幕。讲座采用自由座谈的形式,众人围坐一堂,汪兴明局长与50多位研究生进行了亲切而热烈的交流。学院常务副院长胡显章、党委书记王健华、副院长李希光等教师也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参加了座谈。汪兴明局长介绍了国务院新闻办的相关情况,针对同学们普遍关心的公务员考试和就业问题,结合人事局的公务员考试和招聘情况做了分析,并就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外宣人才等做了介绍。并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曾参加过国务院新闻办公务员面试的新硕02班的季萌同学向大家讲述了她参加考试的情况。会后有同学说:“这下我真的了解公务员体制了,更加坚定了我走进宣传队伍的决心。”此次活动由新闻与传播学院研团总支发起组织,是“面向主流,培养能手——新闻学院素质拓展活动”的首次讲座。拓展活动将针对同学们学习和就业中的各种问题安排一系列的活动,邀请相关的专家和从业人员给予指导和建议。

讲述过程

汪兴明说新闻发言人据我了解是出现的比较早,但作为一项制度并且进入到文字,这是在81年底82年初,而且正式有一个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提法。从国务院发文到现在有20多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发展不是特别迅速的过程。你提到外交部,我认为外交部一直做得比较好,从80年代初期,他们就一直在做。现在经过20多年的实践,越来越完善,而且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从2003年十六大以后,国家提出信息公开、透明,公众有更多的参与权和知情权,根据十六大的精神,为了加大信息沟通的力量,比如说通过会议、媒体沟通,这次增加了新闻发言人的这个渠道。新闻发言人现在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我个人给它界定为,政府、政党和其他的社会组织任命或者是指定的代言人。他的主要职能就是代表或任命他指定的机构向公众发布信息。

为了他对工作职能的实行,需要有一套制度加以保证。这套制度,不是新闻发言人本身能够做到的。比如说政府的发言人,需要政府出一套规范的文件,包括新闻发言人的素质,包括新闻发布会的程序,包括新闻发言人的培养和提高,它是一个完善的体制和机制。我想这块还是在发展过程中,目前还不是特别完备,因为我们大规模地做新闻发言人培训是从2003年9月份开始。

汪兴明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了第一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到现在全国性的培训班已经办了三期。单独为一个省举办,我们已经办完了五期。从这八期参加过培训的人员来看,差不多有900人左右,到年底通过参加学习的学员有2000人左右,当然也有大量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明年我们根据省里的要求,办一期120—150人左右。因为这是第一批的发言人,这是什么概念呢?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省委,还有所属的部、委、办、厅、局,这些有50—60多个,再加上各地、市、州,一般一个省都在120—150人左右,包括一些助手。新闻发言人初期阶段有一个特色,它不是一个专职的新闻发言人,到现在为止几乎都是兼职的。刚才东方卫视问我,这些人几乎都是兼职。我们国家行政职务系列上还没有新闻发言人的系列,还没有在正式职位名称上有这个名字。如果要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更专业化、更职业化,包括增强新闻发言人的权威性、责任感、设置一个专门的职位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这个职位有必要,而且要配备一定的工作人员。他没有助手,一个人是玩不转的。现在我看到有两个省带了比较好的头,一个是上海市、一个是黑龙江省,他们省委、省政府正式发了文,明确了增加一个新闻发言人处,拨出了4、5个编制。我想这是很好的事情,上海、黑龙江率先做了这个事情。

发言制度

汪兴明说统一规范他们的发言人制度,这是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新闻发言人作为比较规范的制度确立起来,我觉得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新闻发布会的有关规定和程序,第二个就是新闻发言人的基本素质和要求,第三个就是关于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和提高。要把这几块组织好,要用文件规范性地给它确定下来,当然不是一成不变,要把它确定下来,这是有必要的。我们现在还是处于发展的过程之中,我前面也给网友们说了,我们从全国范围来讲来讲也就是去年开始起步,时间并不长,

我们现在有七八个月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这说明与时俱进了,符合时代的需要,更主要的是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或者说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如果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和重视,这个事情能有现在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我想各省、市、政府,三级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正式向全国提出了要求。如果能第一步把这三级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起来,对政务公开,更好地树立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汪兴明谈到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我觉得它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愿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大和增强政府和媒体、和公众之间的沟通。新闻发言人在前面我已经解释了,他是一种代言人。他不可以说哪个信息公开,哪个信息不公开,他就去公布可以公布的信息。政府设立新闻发言人,这本身就是政府开放的一个标志,我想这个事情只会越做越好。是不是把政府的信息都弄新闻发言人发布,其他的还要不要?我想这些都是兼容的。因为每天的新闻、每时每刻的信息都是层出不穷的,新闻发言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信息都拿来发布。另外,传播的方式也不仅仅是新闻发言人这一种,现在传播的方式很多,这就不用我多说了。比如说手机发送信息、写信、口头等等。

素质培养

汪兴明表示新闻发言人综合素质严格来讲是比较高的,比如他要有坚定的、正确的政治立场。因为新闻发言人是倾向性明确的,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当然是要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维护中国的国家形象。一个新闻发言人一定是要替政府说话的,要替政府和百姓沟通,这样他就要有坚定的立场。他作为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当然是要学习、理解、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政府的新闻发言人专业的素养是和国外兼容的,比如说面对媒体,怎么样能够顺畅表达出他应该表达的意思。比如说他的心理素质、语言艺术、仪态仪表,这些都是需要有要求的。从初步创建阶段,政治素质是毫无疑问的,都是必须坚持的。在专业素养上,我们要逐步加以提高,包括我们举办培训班,包括和外部类似的机构交往。

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这是熟练工种,他总接触媒体、总接受采访,这样就慢慢会熟练。我们每次的培训,都有一个模拟练习。

我们的培训是重在提高新闻发言人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准,对这些都有所帮助。我们的课程设置是围绕着这个目标来考虑的,在提高政治素质方面,我们当然是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赵启正主任和其他的副主任,他们要到会上讲如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要接受这样的培训。专业上的培训我们分了这样几个角度来思考,一个是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政府官员,比如说我们请外交部新闻司长孔泉,再加上新闻局的局长、副局长,这就算是有工作实际经验的人现身说法。再有就是我们请大专院校的老师,来讲新闻发布比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我们请了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李希光院长,还有上海复旦大学的教授,这些都是专业名人。还有就是从媒体的角度,他们认为什么样的发言人比较受欢迎。所以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就请了白岩松、曹景行、阮次山,所以媒体还有一个境外和中央媒体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如果仅仅从中央媒体来看,他们的观点和视觉可能和凤凰卫视不太一样,所以也请了凤凰卫视。不仅如此,我们以后还会请外部的媒体,比如说我们还会请CNN、时代华纳,我们会搞一次交流、做一次研讨。对于合格的新闻发言人来说,我还没有说这种话的资格。因为我们请新闻外交司的司长孔泉说说什么样的发言人是合格的新闻发言人,或者说如何做合格的新闻发言人,他说自己没有这个资格说这个话,他只能谈谈自己的体会。所以这块比较麻烦的是很难给它勾划出来,但我想,他起码要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要客观、真实,不客观、不真实搞花里胡哨的东西一次就完了。新闻发言人必须要客观、要真实、要诚实、要说真话。当然还有其他更多方面的条件,但我觉得这几条挺重要的。

发言作用

汪兴明阐述了新闻发言人就是一个代言人,在代言的过程当中,他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天地,有他信息来源的多元性,如果他的信息不能够从广泛地获得,特别是在权威性上不能够具有的话,或者说权威性不强,那就很难发挥。比如说,一个省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如果他不了解一个重大政策的决策过程,如何来解释这个重大政策,他就很困难,容易照本宣科,容易呆板。比如说某某省要出台一个什么政策,省长办公会,最后要形成一个决议,这个政策如果不知道的话,他向公众发布信息就会很被动,要不就是用什么样的口径传达这个政策,他就说希望广大民众理解和支持。但如果要提出这个事情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那样,他不了解这个决策过程,这样他就不敢说,念完就完了。他要参与和了解这个过程,他就可以把媒体问到的问题在决策过程中拿出来做解释。这样就让老百姓更加理解,以及更加支持。因为政府和公众之间既是统一的,又是矛盾的主体。政府总体上是代表人民的,为人民做事,但有时候不是事事决策老百姓都能够了解的,

只有老百姓清楚了、了解了,这才能一致。新闻发言人具有权威性,它和媒体采访是不一样的。媒体有时候通过这块听一点,通过那块问一点,有可能他是具备的,有可能是不确切的,一个省新闻发言人讲出来,当然是代表政府,从这个角度来讲,当然是可靠。所以新闻发言人必须要客观、真实,不客观、不真实,撒一次谎就会完了。

关于做新闻发言人责任问题,汪兴明表示要有宽容度,新闻发言人也是人,他不可能保证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百分之百的准确,所谓的社会宽容度,一个是他代表了这个单位,比如说他是某一个部的新闻发言人,在某一个字上说的不正确,那副部长和部长就要对他有这个宽容。否则的话,他怎么冒这个险。因为不出来说,比出来说错了好多了。首先单位要有宽容度,作为他个人来讲,应该提高素质。保证或者是力求不说错。但作为单位来讲,这个宽容度首先要来自单位,因为只有单位对他才有直接的控制权。第二个宽容度就是来自于媒体和广大的公众,媒体不要夸大他说错的一个字,媒体要有宽容度。我们的公众也要有宽容度,不能说新闻发言人那天就这样说的,为什么今天又这样呢。要有一个大的环境,要有一定的宽容,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都有一种思维方式:“既然出来说就不能说错,你说错了就得按说错的办”。有一些人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进步,这种宽容度,我想会越来越好的。

其他相关

郭卫民 江伟强

郭长建 董云虎

王国庆 刘更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