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万寿四复八倒
释义

简介

大清邮政于1896年正式开办,公布了《邮政开办章程》,中规定邮资按洋银计算 以前印制的“大龙”、“小龙”、“万寿”邮票上的面值,都是按银两计算的,现在改为按洋银计算,新邮票又来不及印制,因此,只好将库存中的“小龙”邮票和“万寿”。邮票加盖暂作洋银邮票使用,1897年发行了“万寿”初版加盖票,但仍不敷应用。1897年又发行了“万寿”再版加盖票。在两次加盖中,因更换阿拉伯数码字体和调整了阿拉伯数码与汉字的间距,使加盖字体出现小字、大字两种,大字加盖又有长距、短距之分。由于加盖时的疏忽,出现了覆盖和倒盖的错体票。其中有4种覆盖票,8种倒盖票,被称为“万寿四复八倒”。这种四复八倒变体票存世稀少,是珍品。

四复:

(1)“万寿”初版3分银(橘黄)加盖小字“暂作洋银半分”;

(2)“万寿”初版2分银(绿)加盖小字“暂作洋银贰分”;

(3)“万寿”初版4分银(玫红)加盖小字“暂作洋银肆分”;

(4)“万寿”初版9分银(暗绿)加盖小字“暂作洋银壹角”。

八倒:

(1)“万寿”初版1分银(红)加盖小字“暂作洋银壹人”;

(2)“万寿”初版2分银(绿)加盖小字“暂作洋银贰分”;

(3)“万寿”初版9分银(暗绿)加盖小字“暂作洋银壹角”;

(4)“万寿”初版3分银(橘黄)加盖大字长距“暂作洋银半分”;

(5)“万寿”初版 3分银(橘黄)加盖大字短距“暂作洋银半分”;

(6)“万寿”初版2分银(黄绿)加盖大字短距“暂作洋银贰分”;

(7)“万寿”再版4分银(淡玫红)加盖 大字短距“暂作洋银肆分”;

(8)“万寿”再版9分银(翠绿)加盖短距“暂作洋银壹角”。

万寿四复八倒-相关

“万寿四复八倒”票存世稀少,其价格昂贵。1986年香港集邮家林文琰从台湾以4万美元购进全组12枚“万寿四复八倒”错体票。

早年“万寿”加盖错体票中最负盛名的为以上“四复八倒”。在1994年香港邮展中,集邮家林文琰展出1枚“万寿”加盖变体票即“万寿”2分银加盖大字“暂作洋银贰分”覆盖票,于是集邮家们把“四复”改为“五复”。前几年台湾集邮家吴乐园收藏1枚5分银加盖“暂作洋银5分”倒盖票,集邮家们把“万寿”加盖“八倒”改为“九倒”。于是“万寿”加盖错体票由“四复八倒”,改为“五复九倒”。

1997年4月20日中国嘉德’97春节拍卖会,1枚“万寿”再版大字短距9分加盖“暂作洋银1角”倒盖票,底价5000元-5500元(人民币),以5390元(人民币)成交。

万寿票

慈禧寿辰纪念邮票(俗称“万寿邮票”)及其加盖改值邮票,作为中国的第一套纪念邮票,繁多的版别以及加盖改值后的复杂版式,使一代又一代的集邮者为之痴迷。 万寿邮票全套9枚,由费拉尔设计,图案分别为:五福捧寿(1分银);腾龙戏珠(2、3、4、6分银);鲤鱼跃水(5分银);五福捧寿、双龙跃立(9分银);五福捧寿、大清邮政(12分银)和一帆风顺(24分银)。 这套邮票共分3种版别:公元1894年初版;公元1897年再版,此版原票为加盖而印,并未正式发行;公元1897年改版,又称为穆麟德版(旧称“莫伦道夫”版),其为穆麟德赠送给清政府高级官员以及各国使节的。在原票之中除了试模、试色样票非常珍贵之外,万寿中缝漏齿票以及万寿9分银对倒邮票(图)都是其中的珍品,其中万寿9分银对倒邮票一般认为是费拉尔故意制造的变体,其在全张的左下角,并只存在于原版之中。 公元1897年大清邮政成立,为了适应邮政计费单位的改变,在加盖改值小龙邮票的同时,加盖改值的万寿邮票。“万寿”加盖改值票因加盖字体大小、距离长短、版式变化而使人眼花缭乱。 在加盖版式中,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万寿初版小字改值邮票和万寿大字长距改值邮票。而在这两种加盖改值邮票中出现了许多变体,而又以下列的变体最为著名。 “万寿”初版和再版大字长距3角票及“万寿”初版大字短距3角票;“万寿”初版大字短距2分票,俗称“翡翠娘”,是万寿邮票中最著名的,其拍卖成交价达到了73.5万港币,而万寿的“四复八倒”票也是广大集邮爱好者在拍卖会上常常能够看到的,“四复”均为小字改值票,“八倒”包括3枚小字改值和5枚大字改值邮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8: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