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万佛堂石窟
释义

万佛堂石窟是中国东北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万佛堂石窟又是一处融入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区。将这一瑰丽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险、峻、秀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更加光彩夺目,成为辽西地区的一处别有韵味的旅游景点。

中文名:万佛堂石窟

价值:东北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

地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辽宁义县万佛堂村大凌河北岸

景点包含:窟(龛)20余个,雕像430尊

简介

万佛堂石窟位于辽宁义县万佛堂村大凌河北岸的福山上。2002年12月被国家评为2A级景区。分为东西两区,共存窟(龛)20余个,雕像430尊。据碑刻记载:西区是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平东将军营州(今朝阳)刺史元景为黄帝祈福开凿的。现存9窟,分上下两层,下层为6大窟,上层为3小窟,另有部分壁龛。保存较完整的是第一窟和第六窟。第一窟最大,东西北三壁各雕三佛,经过泥塑后又复原,面目已难辨认。窟中心方形塔柱上部的佛像及供养人像,都是北魏的珍贵遗迹。下部四尊佛像为后代补雕。第六窟主像为交脚弥勒,高3.5米,波状发髻,细眉长眼,高鼻薄唇,是典雅的北魏造像。元景造像碑刻在第五窟南壁上,书法价值很高。康有为誉之为元“魏诸碑之极品”,梁启超评为“天古开张、光芒闪溢”,历来为书家所珍视。东区是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尉喻契丹使韩贞联合驻地官兵开凿的私窟。现存7窟,造像多已风化无存。其第三窟中的千臂观音和二侍菩萨为清代的密宗泥塑,生动别致,为他处少见。韩贞造像碑刻在第四窟南壁上,南残泐太甚,但史料价值很高,是研究中国北方民族史及边疆史极为珍贵的宝物资料。东区上顶上,上有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骠骑将军王锴未其母祝寿而建的圆形小塔一座。

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万佛堂石窟又是一处融入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区。石窟凿于悬崖峭壁,下临宽阔的大凌河水,隔河望去是一片广漠的田野,远处轻烟漫笼,近处绿柳成行,不时还有觅食的羊群点缀其间,宛若唐人诗境、宋人书卷。令人吊古之际复得以享受大自然的情趣。特别是经过1994年到1997年的四年修缮,将这一瑰丽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险、峻、秀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更加光彩夺目,成为辽西地区的一处别有韵味的旅游景点。

形态描述

石窟始共有大小石窟十六个。西区九窟,分上下两层,上层有三窟,下层有六窟,建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系营州刺史元景为祈福禳灾所建。东区有七窟,建于北魏景明三年,是尉喻契丹使韩贞等人为祈福修建成的私窟。西区共有9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3个小窟,窟内石刻造像已经风化无存。下层有6窟,由东向西一次排列,进入第一个窟,门刻有“佛光普照”四个大字,窟内平方形,高约五米,每边花约一米,中央有一方形石柱,上连窟顶,方形石柱四面布满精细的雕刻,尘拱上的佛像,供奉人像和上层佛合内的佛像,侍者及弧形华幔,化生童子,窟顶的飞天,门内窟壁的千佛式座佛,都是典型的北魏中期造像,刀法劲健,形象生动。

第5窟为大型窟,高约5米,东西宽7米,前半部已经崩塌。最有价值的是“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元景造像碑”,整个碑记雕刻在东南角山岩上,碑的下半部分已经分化,上半部分还刻304字,记述了造窟的经过,仔细端详所存文字,但见个个遒劲挺秀,笔力极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魏碑字有方笔和圆笔之分,独成一体,此碑文文字方圆兼备,结构严谨,清末学者梁起超评价为“天骨开旅,光芒闪溢”。康有为则称其为“无魏诸碑之极品”。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其也有记载,称其为“书法精美,堪称魏碑之上乘”。

第6窟最大,东西长约8米,由于年代久远,,风化严重,现存一尊大弥勒佛,高约3.2米,波形以髻,细眉长眼,高鼻薄唇,叉脚倚坐,体现一种慈善尊严和超大型然出世的神态,是典型的北魏造佛,两边为无朝和无叶,这尊弥勒佛是万佛,叫叉脚弥勒。窟顶有一个半圆,也是刻出来的,这是石窟的莲花宝盖,每个窟顶的的莲花宝盖的圆形的,如果这个圆很完整,就说明这个石窟的完整的,而这一窟的莲花宝盖只有一半,可见当时的石窟应有目前规模的一半左右大。

东区共七窟,所存石刻造像甚少,最为显眼的是一尊“千手千眼观音佛像”,为明清时匠人所塑,此佛泥塑金身,坐于宝座之上,有46只手从周身向外伸展,每只手上有一只眼睛,闪烁发光。

万佛堂

万佛堂在房山区磁家务南面,建在孔水洞出水口的墩台上。创建于唐玄宗时期(713—756),原名龙泉寺,后改大历禅寺。万佛堂又称万佛龙泉宝殿。几经兴废,现存为一座明代无梁建筑。万佛堂依山而建,有殿宇3座,为青砖发券无梁殿。该殿始建于唐朝,曾名“大历禅寺”,现称“大历万佛龙泉宝殿”,为明万历年间重建。殿内墙壁上有唐大历五年镶嵌的长23.08米,高2.47米、由31块汉白玉镌刻的“万菩萨法会图”巨幅浮雕,其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是中国难得的一件唐代浮雕艺术珍品。万佛堂的下面是天然形成的溶洞--孔水洞。洞中有泉,水势汹涌,其源头深不可测,房山八景之一“孔水浮舟”便指此地。洞口有碑记,洞内岩壁有隋唐时期的刻经和石佛造像。1982年孔水洞一度干涸,清淤时出土7条小金龙,又为此洞增添了神秘色彩。万佛堂内三壁嵌满唐大历五年(770年)镌刻的“万佛法会图”汉白玉浮雕。正中雕释迦佛坐像,两侧雕分乘狮、象的文殊、鲁贤菩萨,前后还有天王、神人、侍佛者等,或双手合十,或献花荐宝,形态不一。其中西南壁伎乐天浮雕最为精美,天人持各种乐器作弹奏之状,肌肉丰满,形态自如,是唐代雕刻艺术的杰作。

现存的万佛堂为3间无梁殿,歇山顶。门循上嵌有四周浮雕莲花瓣石匾。殿内正面和两山墙下端镶嵌的“万菩萨法会图”,长23.8米,高2.4米,由31块长方形汉白玉浮雕而成。是唐代浮雕艺术的代表。万佛堂花塔公元1070年修建,通高24米,上部呈笋状,至顶小龛密布,龛内各供佛像,每龛下饰有伸头向外的砖雕兽首或象头,远望如花盛开,是中国现存准确年代最早的花塔。也是北京仅存的两座花塔之一。

现状

万佛堂石窟坐落在辽宁省东部义县县城西北9公里的大凌河北岸,是中国东北地区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中国北朝石窟中纬度最北,位置最东的窟群。万佛堂石窟始建于北魏年间,因为常年的自然风化与年久失修,大部分石窟已经破损坍塌,不复存在了。现在仅存的石窟大部分是明朝的嘉靖年间重修的。石窟分为东、西二区。东区的石窟规模不大,仅留有少量的佛像,较为珍贵的是第五窟窟壁上的景明三年慰喻契丹使员外散骑常侍韩贞等人的造窟题刻,是关于契丹民族的早期史料,可谓弥足珍贵。西区的石窟分上下两层,上层三窟,下层六窟,总计九窟。后崖有一大肚弥勒佛像,高达3.2米,佛像面带微笑,叉脚倚座,亲切慈祥,堪称石刻佛像中的精品。第五窟的题刻手迹乃是平东将军元景在公元499年,造崖时手书其上的,是重要的史料,并被清末的康有为评为“元魏诸碑之极品”。

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主要指石窟寺艺术。石窟寺是佛教寺庙建筑的一种,就山崖开凿而成。其形式主要分有中心柱和无中心柱两种,前者为塔庙窟,后者是殿堂窟。中心柱和四壁可凿龛,设坛,供奉佛像;窟顶和四壁绘制壁画。此外还有摩崖龛、摩崖造像等。石窟艺术是中国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中外文化结合的产物,又是中华传统艺术的瑰宝。石窟寺在中国分布广泛,正如有人描述的,“西起昆仑,东至东海,南抵吴越,北达幽燕”。

参观旅游

万佛堂石窟

美食:东北特色的美味佳肴:沟帮子熏鸡、北镇猪蹄、渤海湾的海鲜会令您大饱口福。

住宿:盘锦市酒店名称区域盘锦国贸饭店地址:兴隆台区中兴路七号盘锦市盘锦国际酒店地址:兴隆台区泰山路116号 盘锦市八一大酒店地址: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胜利街 盘锦市白云宾馆地址: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区红旗大街 盘锦市辽河商业城股份有限公司辽化宾地址: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区未家路南 盘锦市大西洋酒店地址: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区 盘锦市金森林酒店地址: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子区 盘锦市金泰大酒店地址: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兴泰山路 盘锦市凌云酒店地址: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区庄林路 盘锦市人民政府云鹤宾馆地址: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区红旗路站前15号 盘锦市双台子湖滨宾馆地址: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区 盘锦市双台子区天宝居联营大酒店地址:辽宁省 盘锦市双台区渤海路盘锦市裕兴大酒店地址:辽宁省盘锦市兴绿台区 盘锦市中韩盘锦丰豫大酒店地址: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区 盘锦市喜旺楼酒店地址: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区辽河路 盘锦市兴隆宾馆地址: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区 盘锦市正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大酒店地址: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双兴路盘锦市

交通:没有直达车,乘义县到北票的长途车可到去石窟的路口下车,还需走十多分钟。可以在义县包个三轮摩托,当地叫”板的”来回15元。

旅游小帖士:风俗习惯每到正月十五夜晚,男女老少聚拥在石狮子旁,以求摸到狮子的哪一部位,据说这样自己身体上对应部位的疾病

购物:当地特产:红崖子花生盘锦市土特产香螺,香螺是中国特有的海螺品种,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的北部,以大连沿海岛屿所产者最为有名。属于腹足纲,蛾螺科。大连香螺壳大而质厚。香螺是世界上较稀有的海螺品种,其肉味鲜香,为人们所喜食。

观光流程图:

? 万佛堂景区大门是一座仿唐建筑,而这座石窟比唐代更久远。北魏吞并后燕,国力日盛,统治者也开始追求文化生活,以构建成熟的和谐社会。北朝读书群体不发达,不似南朝人致力研究佛教经义进行理性争辩,而只以观禅静坐为表达信仰、提升灵魂的方式,于是造就了今天遍布中国北方的众多石窟造像群。万佛堂石窟规模并不大,但是东北地区仅见的。它建造年月比北魏迁都大同后开凿的云冈石窟略早,做工也叫粗糙,但代表了后世博大精深的石窟艺术曾经的童年。一切都还是模糊的憧憬,然而未来的美丽倩影已初具胚胎。

? 最西边的一座前壁已塌陷的半露石窟,中有座佛一尊,背后火焰纹五彩缤纷,但似后人添色。佛像低头闭目,面带微笑,笑得自然却深沉,那个饱经战乱后暂时安定的时代,人们从中寻得了一丝安慰,连佛像也不经意地流露了这样的心态。佛身和后壁的浮雕都风化严重,看上去如同沙土一样脆弱不堪。不知是本身石质不佳还是后世环境污染造成,然而并不减庙会之日信民们朝拜的热情,佛像身披崭新红袍便是明证。

? 佛像背后遍布小佛龛及须弥山形象,甚至还有当时建筑的简单模型。最显眼者莫过于一只飞凤展翅昂首,不仅面目略带狰狞,后爪凌厉也类似尚未进化完全的原始鸟。总的来说虽有些幼稚滑稽,但外形更接近真实的禽类,而非后世完全图案化观赏化的吉祥凤凰。

? 窟顶有株略有残损的莲花,黑黝黝的外表掩盖不了昔日的辉煌。龙门北魏造像中的莲花洞也有更加写实的一株,而眼前这株的莲蓬间竟有几只小小的浮雕飞天环绕。窟顶这些浮雕虽已经面目模糊,但线条流畅细腻,毫无早期浮雕的粗大笨拙之感(如云冈),或许当时的工匠已懂得在细节方面开始精益求精,但整体造像则追求大气。可惜佛像的身体风化,无法知道他的衣纹是否一样如流水般飘逸。

? 有些石窟中居然有中心柱,和云冈敦煌类似。四面设有佛龛,佛像都很程式化且风化严重,只是柱身铺满的鲜艳装饰更引人注目。一条细小的蟠龙环绕五色火焰般的石柱。

? 真正符合“万佛”名号的是洞窟内部铺塑的众多佛龛,中间一尊交脚弥勒,是北朝时代常见的造像形态,但现在看来有些像在练习印度瑜伽。或许当时坐禅就多采取这样的姿势。

? 石窟门外仍见力士模糊的躯体,他们作为佛祖忠诚的卫士已经守护千年,直至身体被风化如斯仍坚守岗位。远古的勇士们,他们曾活跃疆场,虽刀光剑影早已暗淡远去,他们雄健威武的形象却永远刻在了石头上,让后人尽情地去想象和仰慕。

? 山顶还有坐明清时期的石塔,样子很奇怪,没门没窗没任何雕饰。矗立于大凌河岸,不知是否有镇河妖的作用,或许更像只略有变形的藏传佛教转经轮,在山顶传播着普照的佛光。

? 大凌河正从山崖下流过,也许在古代水量更为充足,青青佛影倒映水中,倩兮盼兮,更显出佛的空灵。虽然万佛堂已严重风化,仅留部分残存于世,但我们还能从这山川地形寻得一丝线索,遥想曾经的盛世。

文化价值

义县自西汉设县、东汉立郡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元代明相耶律楚才、明朝著名诗人贺钦皆诞生于此。

北魏太和公元499年间开凿的万佛堂石窟,是东北唯一的摩崖石窟群;辽开泰公元1020年兴建的奉国寺,内有中国最大的佛殿和七尊并列的大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泥塑佛像群;纪念释迦牟尼成佛八个阶段的八塔山;这里有全国五大镇山之首的医巫闾山,老爷岭风景区、大石湖风景区,宝林楼风景区均在此山深处,大片的原始森林给景区带来美轮美奂无与伦比的独到景致;大辽国萧太后的故里就是这;古生物化石蜚声中外,鸟化石早于德国出土的始祖鸟近千万年;翼龙胚胎化石更是世界唯一的珍品;辽沈战役打响第一枪的地方,朱瑞将军纪念碑高耸在当年战场的位置上,让人们永远不忘那一场血与火的壮烈场面和对人民英雄的怀念,大力实施旅游名县战略,全力打造具有义县特色的旅游文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相临景点

·宝林楼·奉国寺

·朱瑞烈士陵园

·义县化石馆

·老爷岭

·古塔公园

·北普陀山

·笔架山

·青岩寺

·道光廿五集团满族酿

·锦州笔架山风景区

精彩图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1: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