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皖西博物馆 |
释义 | 安徽省皖西博物馆属市级综合性博物馆,是全国重点博物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始建于1980年,占地1.3万平方米,系仿徽派建筑。建筑面积近4500平方米,其中展厅1500平方米,文物库房1150平方米,环境幽雅,景色宜人。内设陈列部、保管部、保卫部、办公室。在职职工26人,其中本科5人,大专12人;副高3人,中级11人。 中文名称:皖西博物馆 类别:中型地方史志性综合博物馆 地点:中国安徽 竣工时间:2008年 开放时间:每周二 — 每周日(每周一休息) 上午9;00—17:00(中午不休息) 介绍六安是皋陶后裔的封地,商为六国。春秋时成为楚的属地,是吴楚百年之争的古战场。汉代九江王,淮南王英布,六安王刘长、刘庆均建都于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农红军的摇篮之一。六安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现有地面文物1700多处,馆藏文物2万多件,其中一级文物300件。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和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38处。境内出土的文物数量多、品种全、级别高,楚大鼎、越王剑、鄂君启金节等珍贵文物全国罕见,2006年发掘的双墩一号汉墓更是名震海内外,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皖西博物馆新馆坐落于六安市政务新区市行政中心东侧,规划总用地面积2.7万㎡,地上3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1.2万㎡。建筑设计独特、结构新颖,以三层主殿为中心,南面为两层东、西耳房,背面为凹字型两层后楼。形体采用宫廷加庭院式布局,以汉代建筑的演化结合传统徽派民居院落空间,整体体现汉代建筑风格。 文物皖西博物馆展馆共有9个展厅,6800平方米,现馆藏文物标本近万件,虽为中型地方史志性综合博物馆,但馆藏量居全省博物馆第二。它由六安历史文物精品和皖西革命为基本陈列内容的《走进皖西》和《皖西庐剧艺术》、《皖西民风民俗》、《元亨纪念馆》3个专题陈列馆组成,相对自成系统,具备文物收藏、保护、展示、教育和研究的功能。“走进皖西”包括“皋陶魂”、“古代英杰”、“红旗漫卷”三大部分。以青铜文化、陶瓷文化、葬制文化、红色文化为主题,以文物、文献、历史图片为载体,结合馆藏实际,通过场景、模型、数字技术、图文等多种辅助手段,展示皖西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中国革命史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专题陈列分为“皖西庐剧艺术陈列”、“皖西民风民俗陈列”、“元亨疗马”。 六安市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现辖金安、裕安两区和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五县,以及省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全市159个乡镇、8个街道、85个城市社区、2846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2007年总人口698万人。有29个民族,以汉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占0.7%,以回族居多。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GDP)完成439.83亿元,其中一产112.11亿元、二产158.86亿元、三产168.86亿元;财政收入32.9亿元。 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六安就有人类活动。上古时,这里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动和聚居地。“皋陶卒,葬之于六(音lù)。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故六安又称“皋城”。至西周,境内形成英、六、蓼、群舒诸方国。春秋、战国时期属楚。秦属九江郡。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袭至今。三国时由魏控制。两晋时,分属豫周的安丰郡,扬州的淮南郡、庐江郡。隋时,分属淮南郡和庐江郡。唐时,分属寿州和庐州,其间置舒城县和盛唐县。两宋时,大致与唐相当。元末,始设六安州。明时,北属寿州、南属六安州。清初,属江南行省右布政使司所辖的寿州和六安州。江南行省改为江苏、安徽两省后,属安徽省凤颍六泗道的六安州。中华民国初年,寿县、霍邱属安徽省淮泗道,其余县区属安徽省安庆道。1931年,六安、霍山(含今金寨县一部分)和英山、罗田、商城五县成立工农民主政权,曾称“五星县”。1940年,改称第二行政督察区。1947年10月,成立皖西行署。1949年1月,六安解放,4月,成立六安地区专员公署,隶属皖北行署。1952年,皖北行署与皖南行署合并为安徽省。此后,庐江县一度划入六安专区,后划归巢湖专区;肥西县曾两度划入六安专区,后划归合肥市。1978年,以六安县城关及近郊组建县级六安市。1992年12月,六安市与六安县合并,称六安市(县级)。1999年9月,国务院批准六安撤地设市,原县级六安市分设为金安区、裕安区。2000年3月,省辖六安市成立。 战略要地六安历史上是战略要地。古诗赞曰:“屏障东南水陆通,六安不与别州同。山环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发生在这里的不少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战国后期,楚考烈王迁都寿春,使寿春成为楚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公元383年10月,东晋迎战前秦,在寿阳(今寿县)淝水取得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的胜利,改变了北强南弱的局面,开始了南北朝对峙。辛亥革命时期,寿州崛起的淮上军,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一支劲旅,先后光复了六安、霍邱、颍上、阜阳等23个州县,推动了江淮地区的革命发展,在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革命老区六安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0年,以辛亥革命老战士朱蕴山为代表的六安进步知识分子,就组织了“中国革命小组”,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反帝反封建活动。1923年,寿县小甸集成立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直属党中央领导,是安徽建立最早的党组织。1929年,相继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诞生了红十一军三十二、三十三师,创建了皖西革命根据地。皖西成为红军的摇篮之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3月,徐向前在这里指挥了历时48个日日夜夜的苏家埠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三次围剿”,取得了鄂豫皖苏区空前的大胜利。抗战初期,六安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度成为安徽省首府,国共两党的重要机构设驻于此。1938年2月,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在六安成立,董必武曾在这里指导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成为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重大转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