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晚唐派 |
释义 | 晚唐诗人中成就较高的,当推杜牧和李商隐,人称“小李杜”。另外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写下了一些反映民生疫苦的佳作。 中文名:晚唐派 晚唐派诗人:杜牧,李商隐 时期:晚唐 晚唐诗派标榜学晚唐诗的近代诗派。领袖人物为樊增祥、易 顺鼎。他们着重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温庭筠、韩偓, 从韩偓“香奁体”入手,好作艳体诗,追求对仗工巧,隶 事精切,词采富艳,诗风典赡华靡,工整绵丽。樊增祥自 称“性耽绮语”,“学诗自香奁体入”。学诗之初,“积 诗千数百首,大半小仓(袁枚)、瓯北(赵翼)体,其 余皆香奁体也”。又说“三十以前,颇嗜温、李,下逮西 ,即《疑雨集》、《香草笺》,亦所不薄”(《樊山 全集》续集第26卷)。易顺鼎诗以“近于温李者居多”, “以学晚唐者为最佳”。近体诗“惟以裁对鲜新工整为 主”,晚年“益纵情于舞榭歌场”,诗“多冶游之作” (陈衍《石遗室诗话》)。属于这一派的主要诗人还有 三多、李希圣、曹元忠等。 三多,字六桥,又署鹿樵、可园。满人。曾官绥远、 奉天都统,杭州、库伦驻防大臣。为樊增祥诗弟子,工 于隶事,极似樊。所不同者,诗多边地莽苍之气,善以 满蒙方言入诗。有《可园诗钞》。李希圣(1864~1905), 字亦元。湖南湘乡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刑部 主事。诗大多为七律,专学李商隐。有《雁影斋诗存》。 曹元忠,字君直。江苏吴县人。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 曾官内阁中书。诗亦专学李商隐,其工妙不下李希圣诗, 有《北游小草》。 晚唐派诗人晚唐诗人中成就较高的,当推杜牧和李商隐,人称“小李杜”。另外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写下了一些反映民生疫苦的佳作。 1、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主张文章应该“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答庄充书》),擅长七绝,诗风清丽俊逸,意蕴悠扬。 一些抒情写景之作,意境清新,绕有情趣,如《江南春》、《山行》、《清明》等;一些咏史诗则或借历史题材有所讽刺,或寄寓史论,抒写怀抱,如《过华清宫》、《泊秦淮》、《赤壁》等。 2、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牛僧孺与李德裕党争激烈。李商隐早年受知于牛党的天太军节度使令狐楚,25岁中进士后,又被隶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史王茂元辟入幕府,并招为女婿,由此构怨于牛党,坠于牛李党争的漩涡之中,终身不得解脱。一生困顿失意,有志难伸,只活了46岁。李的遭际促成了他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加上他富于才情,感情细腻,更使他灵心善感。他的政治诗、抒情诗和爱情诗最有特色。 其政治诗广泛反映晚唐社会政治现实,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赋税苛重、治安混乱、社会腐败等,有强烈批判色彩。其咏怀诗,或表现用世之志,或抒写人生感慨,而其爱情诗最为人所传诵。这些诗有的以“无题”命名,有的借诗中首二字为题,多以爱情相思为题材,含蓄蕴藉,情思曲折,历来为有无寄托而争论不已。其实,这些诗确实多写爱情,但也不排除有的诗承袭了《楚辞》传统,“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谢河东公和诗启》),或别有寄托,或影射政治得失。 李商隐的诗富于浪漫主义精神。它远承《楚辞》的比兴手法和齐梁诗的精工浓艳,近则深受杜甫的谨严沉郁和李贺的象征手法等影响。在形式上,他爱用七言律诗,基本上是用暗示、烘托、比喻或象征、影射的手法来写,浓色重彩,密思重典,属对工巧、音韵和谐,其用字琢句,更达到了圆润精炼的高度,总的来说,李商隐的诗歌在艺术上构思细密,深情婉约,意境曲折,语言清丽,韵律和谐,充满着悲剧美、朦胧美、含蓄美,成为晚唐诗坛上的最后一座高峰,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