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晚清民族主义与文学转型
释义

图书简介

事实上,有生命力的学术,非两翼不能高飞远举。一翼为扎实的材料、严谨的方法、客观求实的态度;一翼为敏锐的思想、价值的求索、人生社会的关怀。作者将本书设定为上下篇,上篇描写、叙述晚清时代最普通也最典型的社会情绪现象,试图由此勾画出那个时代特殊的社会和思想氛围,其次谈到这些情绪所蕴涵的或所导致的更为复杂的思想和观念。下篇则选择了几个较重要的理论问题,略加阐发。希望以民族主义为主轴展开的这个研究,能为认识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尤其是文学的发展,为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写作,提供一个比较新的视野,由此来拓宽、加深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以及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前景。

作者简介

单正平,著名学者,1956年生于甘肃平凉,汉族,中学毕业后下乡,1976年进入平凉地区焦化厂当炼焦工人,后转入平凉地区印刷厂当制版工人。1979年入读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甘肃日报社当编辑。1985年重回南开读研究生,1988年毕业后在天津文学杂志社当编辑。1991年到海南,先后在海南珠江实业,海南国邦企业等公司工作。1996年到海南出版社担任社科编辑室主任。1997年到海南师范学院任教,现为中文系教授。2005年获南开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论文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现象学与审美现象》,译著《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文化随笔《行走在边缘》、《膝盏下的思想》、《闲话女人——迷你男权主义》等。

图书目录

熊鱼兼取吾辈事(代序)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晚清、文学、转型

第三节 本问题的学术史回顾与现状评述

第四节 旨趣与方法

上编 现象描述与历史溯源

第一章

第一章 民族:从天下到国家的缓慢自觉——洋务时代的民族主义与文学

第一节 民族主义概述

一、民族主义的历史与潮流

二、民族主义的概念

三、中国民族主义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节 甲午前的官僚民族主义

一、从中央之国到万国之一

二、从黄种优越到黄白同优

三、从中华优越到西学东源

四、官僚民族主义的内外诉求

五、官僚民族主义的中国特征

第三节 甲午前文学论略

一、俗文学与雅文学

二、民族主义的解释

三、错位的文学史认识

第二章

第二章 甲午:民族主义的爆发与文学转型——一次失败引发的精神突变

第一节 甲午后的民族主义激情

一、清流派与洋务派的斗争

二、甲午战争带来的巨变

第二节 变法、革命与国粹:三种民族主义的展开

一、戊戌变法与民族主义的激化

二、尊王不攘“夷”的君宪民族主义

三、尊洋攘“夷”的共和民族主义

四、尊夏攘“夷”的文化民族主义

第三节 转型期文学的发展阶段

第四节 转型期文学的情绪特征

第三章

第三章 陆沉:民族危机意识的文学表达——一个词语所蕴涵的心理忧惧

第一节 “陆沉”:亡国灭种之恐惧

一、危机之渲染

二、“陆沉”种种

第二节 “陆沉”含义之历史衍变

一、上古洪水神话

二、引申意义

第三节 “陆沉”:坠入孽海之恐惧

第四节 “陆沉”:传统崩溃之恐惧

第五节 “陆沉”:皇权专制之恐惧

第六节 “陆沉”:传媒制造之恐惧

第四章

第四章 醒狮:国家光明未来的文学想象——一个传说形成的来龙去脉

第一节 克服恐惧的心理过程

一、从恐惧到乐观

二、未来希望

第二节 “醒狮”豪情种种

一、开始被言说的狮子

二、现在被讴歌的狮子

第三节 “睡狮”、“醒狮”说的发生

一、拿破仑、曾纪泽与孙中山的“睡醒”论

二、梁启超之“醒狮”论

三、《刍言报》与“醒狮”论的最后形成

第四节 晚清“醒狮”的象征意义

一、狮子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过程

二、晚清狮子的象征意义

第五节 少年中国的未来设想

第五章

第五章 黄帝:源于仇恨与自尊的历史建构——一个神话塑造的民族始祖

第一节 激愤——种族歧视观点支配下的满洲史叙事

一、从“夷”到“满”的愤怒转移

二、对满族的全面攻击

三、种族歧视的暴力语汇

第二节 黄帝崇拜与民族史建构

一、黄帝历史建构的基本内容

二、汉族之品质特征

三、黄帝纪年问题

第三节 铁血主义的实践与表达

一、鬼神泣壮烈——自杀与杀人

二、铁血铸诗文——以秋瑾为例

三、慷慨赴燕市——理由与逻辑

第四节 极端态度的根本原因

下编 理论反思与价值判断

第六章

第六章 新民:由政治而道德的文学功能论——以梁启超为中心

第一节 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基本逻辑

第二节 梁氏小说理论的内在矛盾与现代性含义

第三节 梁启超新民文学思想与传统

第四节 梁启超文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第七章

第七章 西译:文学源泉与文化价值论——从思想到语言的理论自觉

第一节 新小说的来源问题

第二节 理论主张与翻译实践之歧途

第三节 翻译小说的民族主义镜像功能

第四节 新文学的精神与艺术源泉

第五节 从文学译介到文化比较

第六节 翻译理论与文化立场

第八章

第八章 白话:变娱乐为宣传的文学活动论——“文言”“白话”辨

第一节 “文”“白”之争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文言与白话:两个文化符号系统

一、基本概念的理解与界定

二、传统社会的语言、文字系统及其基本关系

三、大众艺术所用语言的特殊性

第三节 三种白话之差异

一、艺术的白话

二、文本的白话

三、口语的白话

第四节 从文学角度看白话文运动的价值迷误

一、我手写我口:历史的评判

二、意象与拼音:语言的误解

三、说话非文章 :文学的结论

第九章

第九章 历史:化实录为虚构的文学本根论——叙事艺术的中国特征

第一节 历史叙事的民族主义使命

一、历史叙事的作用

二、历史叙事的类型

第二节 晚清公羊学对文学叙事的影响

一、晚清公羊学的世界观与历史观

二、史书崇拜与文学叙事

三、小说的历史根性

第三节 小说叙事的历史本根论

一、中西本体论问题的基本差异

二、中国小说叙事的终极目的

三、叙事的具体意向

四、叙事的时间向度与结构

第四节 历史本根论实证分析

第十章

第十章 索隐:从艺术考政治的批评方法论——契合于象征的文学交融

第一节 民族主义高潮期的索隐比附风尚

第二节 金圣叹、张竹坡、常州词派与索隐批评

一、金圣叹的先见之明

二、张竹坡的寓意说

三、常州词派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公羊学与索隐批评

一、强烈的政治关怀

二、搜寻微言大义的批评目的

三、以今义附会古书只言片语

第四节 索隐批评的方法

一、猜字

二、本事考证

三、比附——义理索隐

第五节 索隐批评的评价问题

一、索隐批评的合理性

二、索隐批评的谬误

三、历史评价

第六节 索隐与象征:中西文学的方法论契合

一、象征的普遍性

二、中国叙事文学的象征方法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