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晚花吊钟花 |
释义 | 晚花吊钟花(Enkianthus serotinus Chun et Fang),属被子植物门,直立灌木,枝细瘦,圆柱形,光滑,于后呈灰褐色,主要分布在广西、西川和云南,海拔800-1500m。 中文学名:晚花吊钟花 拉丁学名:Enkianthus serotinus Chun et Fang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科:杜鹃花科 亚科:綟木亚科 属:吊钟花属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属拉丁名:Enkianthus 亚科拉丁名:ANDROMEDEDOIDEAE(Drude)E Busch 科拉丁名:Ericaceae 形态特征直立灌木;枝细瘦,圆柱形,光滑,于后呈灰褐色,幼枝被锈色疏柔毛,渐老则脱落而近于无毛,开花的幼枝无叶;芽鳞麦秆质,常紫色,顶端圆形,或稀具尾状尖头,除边缘具睫毛外,其余无毛。叶幼时被略俯伏的锈色柔毛,在背面下部三分之一的中脉两侧被白色丛卷毛,老叶薄革质,形状大小变异大,最大的长7—8厘米,宽3—3.5厘米,通常成椭圆形,有时成菱状椭圆形,少数成狭窄的卯状椭圆形。上部或多或少骤然狭窄成长尾状,顶端具细尖头,基部渐窄成楔形,全缘,边缘反卷,表面暗灰色,无光泽,叶脉不明显,背面淡灰绿色,无毛或被微柔毛,近中脉处残留丛卷毛,中脉略凸起,侧脉约6对,极细,弧状弯曲,网脉稀疏,略显;叶柄长8一10毫米。花序有2—3花;苞片早落;花梗长10—15毫米,被疏柔毛,花下垂;花萼5裂,几裂至基部,裂片披针形,不等长,长2.5—3毫米,基部宽1.5--2毫米;花冠管状钟形,白色,长8—9毫米,直径约7毫米,基部有囊, 口部5裂,裂片宽卵形,边缘具睫毛,开放时反卷;雄蕊长4毫米,花丝中部以下扁平,扩大部分被白色长柔毛,花药长椭圆形,长约1毫米,基部钝,先端具芒,芒长度较药室为短;子房长椭圆状卯圆形,长4—4.5毫米,无毛,花柱长3.5--4毫米,无毛。 花期4—6月,果期7--9月。 产地分布产广西(龙胜)、四川(酉阳、江津、雷波)、云南(屏边)。生于海拔800--1500米的林中。模式标本采于广西龙胜。 本种提示本种近吊钟花E.quinqueflorus Lour,但叶脉不显著,叶片顶端尾状;叶柄短;花少数,花冠较小,白色,基部有囊,花丝中部以下扁平,被长柔毛,花药的芒较药室短,易于区别。 参考文献Enkianthus serotinus Chun et Fang in Act Phvtotax Sin 6:1591 Pl.39 1. 1957;T Z Hsu in Act,Bot Yunn 4:357 1982 本组概述:花序伞形;果柄直立;果直立。本组含5种。其中4种分布于亚洲大陆东南部,1种分布于日本。本组模式种:吊钟花Enkianthus quinqueflorus Lour.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