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外伤性出血 |
释义 | 外伤性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种。血液从伤口流向体外者称为外出血,常见于刀割伤、刺伤、枪弹伤和辗压伤等。若皮肤没有伤口,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到组织、脏器或体腔内,称为内出血。引起内出血的原因远较外出血为复杂,处理也较困难,多需去医院诊治。本部分着重介绍外出血及止血处理。把血止住,是救治外伤性外出血的主要目的。根据外出血种类不同,止血方法也不同。 压迫与填塞止血法(1)毛细血管出血:血液从创面或创口四周渗出,出血量少、色红,找 不到明显的出血点,危险性小。这种出血常能自动停止。通常用碘酊和酒精 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后,在伤口盖上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手帕、布片,扎紧就可 止血。 (2)静脉出血:暗红色的血液,缓慢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其后由于局部 血管收缩,血流逐渐减慢,危险性也较小。止血的方法和毛细血管出血基本 相同。抬高患肢可以减少出血,如在出血部位放上几层消毒纱布或干净手帕 等,加压包扎即可达到止血的目的。 (3)骨髓出血:血液颜色暗红,可伴有骨折碎片,血中浮有脂肪油滴, 可用敷料或干净多层手帕等填塞止血。 (4)动脉出血:血液随心脏搏动而喷射涌出,来势较猛,颜色鲜红,出 血量多,速度快,危险性大。动脉出血急救,一般用间接指压法止血。即在 出血动脉的近端,用拇指和其余手指压在骨面上,予以止血。在动脉的走向 中,最易压住的部位叫压迫点,止血时要熟悉主要动脉的压迫点。这种方法 简单易行,但因手指容易疲劳,不能持久,所以只能是一种临时急救止血手 段,而必须尽快换用其它方法。间接指压法的常用压迫部位如下:头部前面 出血,要压迫其颖动脉;压迫点在耳朵前面,用手指正对其下颌关节骨面压 迫(见图2-1)。面部出血,要压迫其面动脉,压迫点在其下颌角前面1.7 厘米的地方,用手指正对下颔骨压住(见图2-2)。颈部出血,要压迫其颈 总动脉,用手指揿在其一侧颈根部,向中间的颈椎横突压迫(见图2-3); 腋部和上臂出血,可压迫其锁骨下动脉;压迫点在其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 外缘,用手指向后下方第一肋骨压迫(见图2-4)。前臂出血,可压迫其肱 动脉;使伤肢外展,用四指压迫其上图2-3 颈总动脉压迫部位图2-4 锁骨下 动脉压迫部位臂内侧(见图2-5)。手掌出血,可用两手的拇指,放于其前 臂远端掌侧面的内外侧,将其桡、尺动脉压于桡、尺骨上(见图2-6)。手 指出血,可用两手或一手拇指平放在受伤的手掌上,其它四指放于其手背部, 加压后即可将其掌动脉弓压于掌骨上止血(见图2-7)。大腿部出血,可压 迫其股动脉;压迫点在其腹股沟皱纹中点搏动处,用手指向其下方的股骨面 压迫(见图2-8)。足部出血,可压迫其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用两手的拇 指分别按压于其内踝与跟骨之间和足背皮肤皱纹的中点(见图2-9)。 加垫屈肢止血法四肢膝、肘以下部位出血时,如没有骨折和关节损伤,可 图2-7 掌动脉弓压迫部位图2-8 股动脉压迫部位将一个厚棉垫、泡沫塑 料垫或绷带卷塞在■窝或肘窝部,屈曲腿和臂,再用三角巾、宽布条、手帕 或绷带等紧紧缚住(见图2-10)。 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分橡皮止血带、布制止血带(大三角中、大手帕叠成条状)和临 时止血带等。方法是,将止血带放置于出血部位的上方,将伤肢扎紧,把血 管压瘪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此种止血法只适用于四肢部位血管的出血。止血 带止血法虽较牢固,但应用必须慎重,并应按操作规程办事。止血带的用法 和应用注意点见图2-11。 偏方疗法适合于静脉、毛细血管性外伤出血。 图2-11 止血带的用法和应用注意点(1)创伤出血:柚皮烧灰存性,研 细末,敷伤口;荷花蕊研细末,敷伤口。 (2)刀伤出血:马兰根洗净,炒研末外敷;荔枝核焙干,研细末敷患处; 桂圆核去外皮,放干净锅内焙焦,研极细末,撒在伤口上,按片刻,待血止, 外用干净布等包好;石榴花晒干研末撒于伤口;乌梅(拣肥大者),去核留 肉,放新瓦上焙焦,研末撒于伤口上,按片刻,待血止,外用干净布包好; 西瓜叶晒干,研末撒患处;藕节焙干研末撒于出血处;白茄叶焙干研末,撒 于伤口;乌贼骨研细为末,敷伤口。 (3)跌打损伤出血:油菜籽半杯,研成细末,用鸡蛋清3 个调匀,敷扎 患处;将棉花放在鸡蛋清内浸透,取出贴在伤处。 验方疗法适合于毛细血管、静脉性外伤出血。 (1)创伤出血:土贝母研细末,外敷出血部;百草霜研细敷患处;当归 25 克,大枣树皮50 克,共研细末,撒在伤口上;松香、滑石10∶4 混合研 末,敷患处,能止血、止痛、防腐、生肌;旱莲草捣烂敷患处。 (2)刀伤出血:紫花地丁晒干研细末,撒于伤口处,外用干净纱布条包 扎;五倍子瓦上焙干,研细末,撒敷伤口;生半夏研末敷伤处;将土鳖虫浸 入烧酒内约半小时,焙干为末,撒敷伤处;鲜茅根洗净炒焦研末,撒布患处; 一枝蒿捣烂敷患处;威灵仙100 克(晒干),冰片5 克,共研细末敷伤处, 外用葱白、白糖共捣烂敷贴,再用纱布包好;生龙骨、乌贼骨各等份,研细 末,敷患处;龙骨、荔枝核、桂圆核各等份,共研细末,涂敷出血处;三七 粉2.5 克,龙骨、五倍子各15 克,共研细末,涂搽出血处;五倍子25 克, 白矾10 克,研细末敷患处;白芨25 克,嫩苎麻叶(焙干)50 克,共研细末, 压敷伤口。 (3)跌打损伤出血:土三七叶捣烂敷伤口;肉桂渣(即肉桂去油取其渣) 研末,撒于患处,切勿沾水;菖蒲杆烧灰敷伤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