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外三关
释义

简介

外三关(wài sān ɡuān),指 明代以今河北境内沿外长城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为"外三关"。

详细介绍

雁门关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雁门塞、西隆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2001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天龙八部》中,雁门关是一个发生悲剧的地方。萧锋的父母在此被中原群豪阻杀。这一事件是全书重要的逻辑起点,萧锋的人生悲剧由雁门关这次意外开始,以雁门关悬崖自杀而结束。萧锋眼中的雁门关:但见东西山岩峭拔,中路盘旋崎岖,果然是个绝险的所在,心道:“雁儿南游北归,难以飞越高峰,皆从两峰之间穿过,是以称为雁门。”当下从关西的高岭绕道而行。来到绝岭,放眼四顾,但见繁峙、五台东耸,宁武诸山西带,正阳、石鼓挺于南,其北则为朔州、马邑,长坡峻阪,茫然无际,寒林漠漠,景象萧索。山道数步之外,下临深俗,但见云雾封谷,下不见底。顾严武曾写道:雁门重关,山峦在(yan音演),霞飞云举,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

当您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雁门关东临隆岭、雁门山,西靠隆山,两山对峙,形如闹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置有雁门郡,唐朝置关,名曰西烃关,也名雁门关。;日址在雁门关西侧的雁门山上。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吉安侯陆亭将关城移在此处,重新筑关。 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地利”。北门未建楼顶,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嵌镶砖刻对联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关城之北筑有营房、东侧建置靖边寺,内有一对石狮、一竖石旗杆和一面石碑,碑文记述赵国名将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丰功伟绩。东南:方向设有练兵校场。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谍密集,烽猴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烃口J匕楼口。

隋扬帝杨广曾经率兵在此与突厥作战;唐将薛仁贵曾经在此追赶突厥兵马捷报频传;北宋杨业也曾几出雁门大破辽兵,使其闻风丧胆,博得“杨无敌”称号。英雄业绩,不胜枚举;生动故事,广为人知。

宁武关

宁武关,在今宁武县城区。始建于明代中期,为历史上著名的山西“三关”(偏关、雁门、宁武关)之一。据史料记载,宁武关于明成化化三年(1467)建成,为万里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地势险要。因其地处“三关”中路,素有“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应偏关,东援雁门”的战略作用。故《边防考》上说:“以重兵驻此,东可以卫雁门,西可以援偏关,北可以应云朔,盖地利得世。”现存关城旧址范围分西关和东关两部分,城墙依山势而建,十分壮观。据史书记载,明弘治十一年(1498)扩城七里。万历三十四年(1606)城门砌砖,周长3567米。城中鼓楼为宁武关代表性建筑。周围烽火台峙立,气势雄伟。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为东进北京,在“宁武关”与明军进行了一场争夺战,史称“宁武关之战”,击败镇守雁门关的三关总兵周遇吉,为夺取北京扫清了障碍(有关宁武关之战,详见本站山西名人>>名人与山西>>周遇吉)。今在宁武恢河东岸,仍有周遇吉之墓,为砖石所筑。

传说宁武由凤凰所变,故有“凤凰城”之称,遇敌侵犯可神奇地飞走。但见城池犹如凤凰,城北华盖山护城墩酷似凤首,东西延伸的两堡俨然凤翅,南城之迎薰楼,正如高翘的凤尾。雄居城中的鼓楼,堪称凤凰的心脏,使人产生美妙的联想。

宁武关鼓楼,位于今宁武县城人民大街,平面布局基本呈正方形,外观为三层三檐九背重檐歇山顶,下置砖石所券十字穿心洞底座,通高30余米,气势宏伟。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偏关,在山西河曲县北50余公里,东连鸦角山,西进黄河。又因其地势东高西低,因此得名“偏头关”。

偏关四周连山,西临黄河,“地控黄河北,山连紫塞长”,地形十分险要。有人曾以“宣大以蔽京师,偏头以蔽全晋”来形容偏关的重要地位。在由大同去偏关的途中可见座座圆形黄色烽火台矗立在黄色的丘陵顶上,浑然一色。偏关整个城楼是新修的,城楼整齐的青砖、耀眼的色彩是否会令人感到恍惚、失望?

偏关距万家寨33公里,万家寨距老牛湾11公里。老牛湾是背包族和摄影家津津乐道的地方,长城与黄河在此地静静地相交汇合。蓝天、绿水、黄土地,朴实的人家使人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

偏头关

偏头关,向西南约20公里,这里的桦林堡是明代的军事古堡,与之相邻的寺沟渡口则是外长城和内长城的相汇处;附近有元代古戏台、护宁寺和古树相伴;护宁寺的石碑上刻有浮雕和护宁寺碑记,草丛中有盘龙雕刻的大石块。站在空心敌楼上:没有了金戈铁马,没有了滚滚狼烟,夕阳下的残长城显得是那样的孤独和寂寞。只可惜今天居住在县城里的年轻人对此表现很漠然。

偏头关城,在今偏关县城中部偏西关河北岸,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民国四年(1915)《偏关志》记载,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镇西冲指挥张贤始建。宣德、天顺、成化、弘治、嘉靖、隆庆、万历间均有修建。万历二十六年(1598)又于西关南关筑女城、水门各二。沿河筑堤,规模初备,始称“九塞屏藩”。现在所存的城垣形状不规则,东西长1100米,东、西、南三道城门均建瓮城。城高10米处包砖石。一南门至西门一带,砖石大部犹存,气势雄伟。黄河边堡墙的具体位置在老牛海至寺沟黄河沿岸。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民国四年(1915)《偏关志》记载,为明成化二年(1468)总兵王玺建,嘉靖万历年间均进行增筑。北自老牛湾与外长城相连,南经寺沟渡口退至河曲县石梯口隘。偏关境内长40公里。此段长城多有黄河悬崖天险屏障,多数地段未筑墙体,只在沟口崖头筑寨据守,沿岸多建望台设防。只有寺沟至黑豆埝,关河口至尖刺湾建石城墙,红色粘土夯筑,外墙条石、城砖包之。100——200米筑马面或敌接。其走向均建于黄河崖头、沟豁。数百年来虽有自然及人为破坏,仅存土墙,但气势不以当年。土墙平均底宽七米,顶宽五米,残局五到七米。是山西黄河边上的重要文化景观之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