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外交十记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钱其琛 著出 版 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10-1 版 次:1 页 数:450 字 数:220000 印刷时间:2003-10-1 开 本: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 I S B N:9787501221103 包 装:平装 分 类:政治 编辑推荐《外交十记》历时5个月,终于问世了,从上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国际风云变幻难测,外交斗争纷繁复杂,其间还发生了四次战争。《外交十记》只是从几个侧面,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做些记述而已。搁笔沉思,感到人类社会的急剧变化和突发事迹,有时就如自然界的地震、海啸、火山爆发一样,似乎连人类自己也难以预测和控制。 内容简介从上世纪80年代始到新世纪初,这20多年的中国外交,确实经历了严峻的考验,走过了不平常的道路。当被人问道为什么要将书命名为《外交十记》时,钱老说:“我作为参与者,回顾起来,往事历历在目,一些亲身经历的场景,犹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在脑海中不断萦回。现在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事件,平实白描地写下来,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真实准确,非史非论,故称之为《外交十记》。” 作者简介钱其琛同志是国际政治舞台上深孚众望的外交家和国务活动家。他自上世纪中叶即投身中国外交事业,2003年3月,他退出领导岗位以后,以半年时间把亲历的十件外交大事珍集成册,将所见所闻所感和盘推出……事件的背景、独家披露的内幕、鲜为人知的细节、平实白描的笔调,使读者在领略外交家风采的同时,尽可把握上述历史时期的中国外交进程。 图书目录自序 中苏关系正常化 柬埔寨问题的巴黎会议 飞往巴格达 东京的“葬礼外交” 通往汉城 黑云压城城不摧 从苏联到俄罗斯 非洲情结 涉台外交的两次斗争 港澳回归 附录 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五篇演讲 经济全球化和其他 谈谈国际关系研究 当前国际形势的若干问题 “9·11”之后的美国 伊拉克战争与美国 外国人名索引 后记 分章简介第一章 中苏关系正常化 当时,中苏两国正处于严重的对抗局面:苏联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漫长的中苏边界线上陈兵百万;70年代末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又出兵入侵阿富汗。这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形成了直接威胁的态势。 重大决策磋商开始打持久战谈判突破走向正常化破冰之旅高级会晤 第二章 柬埔寨问题的巴黎会议 1991年10月23日晚7时许,在巴黎克雷贝尔国际会议中心,一个隆重的签署仪式正在举行。柬埔寨的各方人士和18个国家的外长,一共30位代表,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一一在英、中、法、俄、柬五种语言的文本上,代表各自的派别和国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凡尔赛宫夜宴柬埔寨问题苏、越立场松动巴黎会议的提议谈判进展枝节横生大国外交和平协议 第三章 飞往巴格达 1990年8月2日,海湾危机爆发。伊拉克大举入侵并占领了邻国科威特,不久,又正式宣布将其吞并。一时,各国哗然,举世震惊。 风云骤起出访中东开罗“巧遇”中东穿梭会见萨达姆美方的“交易”投弃权票会晤布什总统 第四章 东京的“葬礼外交” 1989年2月23日至25日,我作为外长以中国国家主席特使的身份,赴日本出席裕仁天皇的葬礼,在东京停留了一天半。除了参加葬礼活动和同日本政府领导人接触外,我同前来参加葬礼的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就中、印尼关系正常化问题进行了会谈,达成“三点一致意见”,从而打开了关闭23年之久的两国外交关系的大门。 大丧之礼中断的关系“三点一致意见”复交谈判云开日出 第五章 通往汉城 我第一次去汉城是1991年11月,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当时,我们刚刚完成加入这个组织的手续,是第一次出席会议。 初赴汉城亚太经合组织会见卢泰愚打破坚冰与朝鲜沟通启动建交谈判平壤之行中韩建交 第六章 黑云压城城不摧 在我担任外长十年期间,中国外交所经历的最艰难的时期,莫过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那段时间。那时,国际风云突变,西方各国政府纷纷宣布制裁中国,各种政治势力出于各种目的,也在世界上掀起了阵阵反华浪潮。 山雨欲来美国密使来华“系”、“解”之间一波三折贝克访华分化瓦解患难真情雨过天未晴 第七章 从苏联到俄罗斯 我第一次出国就是到苏联。那几乎是50年前的事情了。 1954年8月,我被派到苏联团校学习。那年我26岁,初为人父,女儿出生只有20多天。 从1951年起,共青团中央每年选派一些团干部到苏共中央团校学习,为期一年。我参加的是第四期,领队是当时在东北做青年工作的徐净武同志,副队长是北京大学的张学书。 初到苏联留苏工作重返莫斯科“8·19事件”前后苏联瓦解众说纷纭承认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中俄新关系出访俄罗斯叶利钦访华 第八章 非洲情结 我与非洲结缘,始于1964年。那时,我在教育部工作,随杨秀峰部长访问埃及、阿尔及利亚、马里和几内亚四国。我们是4月1日离京,到5月14日才回国,在非洲访问了一个半月。代表团成员有四人,除了杨秀峰部长和我,还有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教育部的司长胡沙。 初访非洲出使非洲杜尔总统的两次会见走遍非洲与南非接触过境约翰内斯堡曼德拉访华南非大选前后与恩佐外长会谈好事多磨台湾影响正面突破曼德拉痛下决心实现建交 第九章 涉台外交的两次斗争 世界上的所有大国都承诺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但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外交斗争的一个焦点。在各种反华势力的挑动下,少数国家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承诺的行动。1991~1992年法国向台湾出售武器和1995年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所引起的外交斗争,就是两个突出的例子。 酒会起风波“‘拉斐特’舰丑闻”中法磋商再售“幻影”改弦更张外长换文美国出尔反尔中国的反击紧急修补斯里巴加湾的诱饵纽约会晤克林顿的“三不”承诺 第十章 港澳回归 香港、澳门回归,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代中国人曾为之英勇奋斗。回归历程漫长,作为这一代人,我能够亲眼见证回归,已深感幸运,又有机会亲身参与回归历程,更是感到无比荣幸。在我的外长任期内,正值两地回归过渡时期的后期,我参与了外交谈判,主持了两地成立特别行政区的筹备工作。这在我的外交生涯中,是一段十分难得而又颇为独特的经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