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埃及古陶瓷 |
释义 | 20世纪40年代,英国考古学家伯纳德·法格在非洲尼日利亚中部扎里亚地区诺克村附近的锡矿里,从8米深的岩层中出土了一些赤陶的雕像残片、动物雕像、石制工具、金属工具和其他物件。这种文化由此得名为诺克文化。 年代考证后来进行了一系列考察表明,这种文化传播区域从西到东超过480公里,从北往南超过320公里。起初在诺克村附近发现的诺克雕刻,后来在其他地区也有所发展。 对其进行14C测定所确定的年代为公元前900年,确定覆盖层的年代为公元前900年。由于考虑到这些情况,以及注意到铁器在西部非洲出现的时间和某些当地的地质变化过程的特点,所以能够确定诺克雕刻的年代为公元前700年至公元400年。 由此可见,诺克赤陶雕像和头像是著称于西非最古老的雕刻作品。诺克雕刻作品和伊费雕刻艺术整整相隔了1000年,而和传统至今的民族传统木雕则相隔了2000年。 艺术特征诺克赤陶雕塑具有非洲黑人传统木雕所特有的一些主要特征。首先,雕刻家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有强烈的表现力而运用了丰富大胆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些不大的赤陶头像的雕刻技术和特点极其独特。这种雕刻形象具有转折的柔和性和平稳性。比例的变形,加深了怪诞的印象。突起的圆头额占据整个脸部,鼻子短小而扁平,像乌鸦的小嘴,轮廓模糊的下颚。这种比例从上往下的缩小是非洲黑人雕刻的特点之一,也是诺克雕刻风格的特征。 再看看北非埃及。这里的人民以“尼罗河恩赐之物”——黏土作为素材加工成生活器具也同样有悠久的历史。 黏土制成的土陶,首先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进而在祭拜、葬礼、宗教仪式上广泛使用。所以埃及土陶常常蕴含丰富的精神内容。虽然有些器物的使用目的已经很难知晓,但是它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个人或集体的审美意识,从而作为艺术品具有特殊的观赏价值。烧制埃及土陶的燃料,由于众所周知,这里缺乏木材资源的原因,只好使用麦秸、谷皮、家畜粪、菅草等野生植物,至今仍是如此。从埃及的土陶的造型来看,以家庭日常使用的容器为主,最多的是煮拂食物的平底锅、火钵,此外还有陶罐、乐器、台座、护身符、粮罐、土锤以及坩埚、纺锤、香炉、土棺、供物的器物等。 埃及陶器还常常成型后施挂泥釉。泥釉在埃及语中叫做“Sehep”,是精选的黏土中加入水而成,有时混合一些颜料。泥釉是一种以硅为主体并含有铝、铁、石灰等物质的泥料,烧成后生成透明体。 埃及土陶的色泽是由胎土的种类和烧成方法决定的。以尼罗河陈泥作坯的土陶,低火度烧制后呈褐色,高火度烧成后呈红色。如果使用含氧化铁的红黄土等泥釉涂在坯体上,则呈现鲜艳的红色。 古代埃及人在强调物体本色的同时,还十分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尤其是仪式用的器皿和祭奠用的器物,更加严格要求特定的色彩。因此,土陶的呈色是烧陶时非常关心的事情。 土陶表面的纹样装饰一般是在成型后坯体半千时进行的。先王朝时代的器体完全被装饰,新王朝之后的装饰仅限于视觉平视可以注意到的部分,如器体的颈部和肩部,盘类器物的边沿。 彩纹土陶的纹样,从先王朝时代到新王国时代的前期,几平都是单色,尤其是涅伽达一期的“白色交线纹样”最有代表性。这是一种暗红褐色砑光的土陶器表装饰白色(多利用泥浆)几何纹或几何化的动物、人物、植物纹样等,其中几何纹类似草篮和苇席的编织线。涅伽达二期的彩纹土陶,是在泥灰质土陶器表描绘红褐色或紫褐色螺旋纹、鳞纹的土陶,类似石制容器的造型,有时还描绘航船、飞鸟、人物、动物以及沙漠风光的图案。 历史变迁彩纹土陶一度在古王国、中王国两个时代衰落,但在新王国时代再度复兴,当初多是单纯的几何纹样。到了后期,出现青、红、黑等多彩纹样的倾向。纹样有花草、飞鸟、牛等动植物。多彩的纹样到了哥普特时代得到普及。 埃及第二十六正朝以后,埃及进入希腊和其他外国殖民时期。因此,下埃及出土的土陶,既有当地制造的,又有外国输入的,十分混杂。只有上埃及生产的土陶保持着传统的规范形式。但又显得十分单调,缺乏创造性。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二十六王朝的结束。此后,埃及土陶进一步衰落。 埃及制造的白底多彩釉刻线陶钵的底部几平都是轮制的高足,这同中国唐代的玉璧形高足钵在造型上相同。此外,埃及制作的白底多彩釉陶非常发达,白底上以绿、黄褐、紫、浓黄、青等色有描绘出美丽的几何纹样,这种陶器被称之为法尤姆陶器。 史料记载据史料记载,公元7世纪唐代前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商业贸易扩大,作为新型商品的瓷器大量行销印度、伊朗、伊拉克及埃及等地,阿拉伯南海岸和非洲的东海岸索马里、肯尼亚、莫桑比克等遗迹中都发现了我国残瓷器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