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外号
释义

根据人的特征、特点或体型给他另起的非正式名字,大都含有亲昵、开个玩笑、憎恶或嘲弄的意味。

基本信息

词目:外号

拼音:waì hào

详细解释

根据一个人的特征等原因,在本名以外另起的名号。也叫绰号、诨号或诨名。

《红楼梦》第十九回:“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外号儿,叫人家‘禄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又另有一个别号,叫做‘酒将军’,因为他酒量好,所以人家送他这么一个外号,他自己也居之不疑。” 老舍 《骆驼祥子》一:“我们所要介绍的是 祥子 ,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又如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出现的8斤老太、7斤老太等,都是外号。同时也是这个人的一个独特的标志。这些也可以说是外号。所以外号有褒义和贬义之分。

基本概念

也叫“绰号”、“诨名”。

外号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根据一个人的相貌、行为举止以及各方面的特征;

2、根据一个人本名的谐音;

3、根据某些事件及该人在事件中的特殊表现;

4、根据一个人的自编名,例如:网名、笔名等

外号

相关资料 给别人起的小诨名。

一般是别人硬绘你起的名字。

能夸张形容你的个性或外貌。

外号的产生,有多种由头。如从形貌方面看,汉代贾逵因身高头长,被称为“贾长头”;唐代温庭筠因容貌丑陋,被呼作“温钟馗上”。从举止方面看,西汉甄丰喜欢夜间谋议,人称“夜半客”。从行为方面看,东汉崔烈以500万钱买官,人称“铜臭”。从爱好方面看,南明弘光天子喜欢用蛤蟆制药,丞相马上英喜欢斗蟋蟀,因此得到蛤蟆天子、蟋蟀相公的绰号。从著作方面看,唐代杨炯被称为“点鬼簿”,是因为他好用古人姓名;骆宾王被称为“算博士”,是因为他诗中多用数字做对子。从学识方面看,明代的程济因博学而获“两脚书橱”的雅号。从谈吐方面看,唐代窦巩因口讷、不善言辞被时人讽为“嗫嚅翁”;南宋赵霈担任了谏议大夫之职却大谈禁杀鹅鸭,被讥为“鹅鸭谏议”。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在农村,农民们互起外号之风盛行,风雅者如“水上漂”,“老麸子”,“正经人”,“孔老三”;古怪者如“破袜子”,“秃毛”,“年糕”;粗俗者如“牛下水”,“紫头蛆”等等。有以性格特点为号者,如“炮仗”,“老蔫”;有以生理缺陷为号者,因其鼻有毛病.谓之“哼嘎哼”,.因其眼有病则叫“干瞪眼”;更有父老遗传者,几辈人有一个外号。综上所述,外号来源漫无边际,其随意性,实用性,形象性无与伦比!

外号是怎样起出来的?

举个例子: 集体那阵儿,麦子收来场院,全队劳力集中打场,活儿挺累。脱完粒常已夜半。此时队里出钱,买来油并,火烧 犒劳大家。那回,杀了只猪,猪肉卖了,猪头煮好,大家分吃。一伙计吃得过瘾,不禁说道:“我最爱吃猪头肉!”那时节,生活紧张,估计全国90%的人都爱吃猪头肉。此公一句话,倒似人家都不爱吃,唯他为最。因此引得不平者也来了一句:“哈,我也最爱吃猪头肉!”那伙计好认真,更一本正经地说:“我最最爱吃猪头肉!”,大家一听,谔然一笑,皆曰:“我们都爱吃猪头肉!”说完轰然大笑。自此,这位爱吃猪头肉的“明公”便被封为“猪头肉”,简称“猪头”。

另一例:二十几年前,邻村的一位妇女来供销社买花布。回家一量,大概尺寸上有出入,就找上门来。该妇女文化低点儿,说不上道道儿来,那售货员就说:

“你说的不符合罗辑!”

岂知那妇女竟不知何谓“罗辑”,更以为售货员在骂她,就立即还嘴:

“罗辑?罗辑?——你罗辑,你也想罗辑!你也配罗辑!——”她略一停顿,紧接着:

“你罗辑谁?你敢罗辑谁?你罗辑我?你敢罗辑我?——”她越说越气:

“你姑奶奶我还想罗辑你呢!”

嚷到此处,可能看到围观群众中有人掩嘴而笑,顿觉不好,急忙改口:

“好,今天你姑奶奶就让你罗辑罗辑!——你罗辑吧!罗辑吧!”

这时,那售货员也回过神来忍不住要笑。她一看,准是出错了。心想不妥不妥,万一这罗辑是——可又不能就此服输,于是紧接着斩钉截铁地说:

“还是罗辑罗辑你娘吧!”

有当事者传出来,此妇女便得一雅号——“罗辑娘”。

叫人侮辱性绰号的果报

叫别人侮辱性绰号,为别人起侮辱性绰号者都属于造恶口业,首先为别人起侮辱性绰号者,罪孽更大,中国有句智慧名言,“始作俑者,绝子绝孙”造恶口业者会受到以下果报 如是恶口乐行多作。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处处皆畏。一切人所。皆得衰恼。无人安慰。于自妻子。不得爱语。犹如野鹿畏一切人。远善知识。近恶知识。是名恶口三种果报。 ————《正法念处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4 23: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