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外国音乐研究卷V |
释义 | 《外国音乐研究卷V》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音人和相关校友致力于外国音乐研究事业的可喜业绩——课题内容的覆盖之广与研究开掘的程度之深,以及参与其中的研究队伍的力量之强,均给人以深刻印象。老一辈音乐家,身体力行,筚路蓝缕,为后代的音乐家与研究者树立楷模与范式。贺绿汀老院长的“怀念齐尔品先生”一文,以自身的亲历为素材,为后人留下这位西方作曲家在中国生活工作的可贵史料。 书名:外国音乐研究卷V 作者:杨立青主编,杨燕迪,钱亦平编 ISBN:10位[7806923322]13位[9787806923320] 定价:¥75.00元 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1-1 内容提要沈知白先生、陈洪先生、廖辅叔先生,这几位在中国音乐(理论)界享有崇高威望、大名如雷贯耳的大师级学者,虽斯人已去,但影响长存。本集所收他们的论文和译作,既反映出他们对相关西方音乐体裁和名作的关注,也表达了我们后人对他们的学术纪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沈知白先生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家,在解放后长期主持上音音乐研究室的工作,除亲自从事相关西方音乐和中西音乐比较的研究课题之外,还发起并指导相关西方音乐理论著述的翻译和引介,为奠定上音的外国音乐研究基础、培养相关的音乐翻译人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纵观本集中的研究文论,可看到类型和兴趣之多样与多元,这也反映出上音学术传统兼容并蓄的特点。如,谭冰若先生在致力普及古典音乐研究与普及的同时,也倾力排除对流行音乐的误解和偏见,其“流行音乐——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一文对流行音乐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在当时曾引起很大社会反响。廖乃雄先生八十年代初留学德国,对国内音乐界打开视野、了解世界功不可没,其“卡尔·奥尔夫及其儿童音乐教育体系”是当时国内最早引介奥尔夫教育体系的论文之一。罗传开先生和赵佳梓先生长期注重日本及东南亚诸国的东方音乐研究,开当前正方兴未艾的“世界音乐”研究潮流之先河。而作曲家则出于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学科的西方艺术传统根源,往往主动介入外国音乐研究。杨立青先生的“现代音乐记谱法的沿革及其分类问题”一文,以历史眼光通摄记谱法的沿革和当代新发展,既是对西方音乐史一个重要侧面的梳理,也是对当代创作实践的指导和反思。林华先生的“中国与西方传统音乐的创作思维比较”,则全面剖析了中西两种不同文化传统制约下的音乐思维体制差异,既有宏观的全景式思考,也不乏微观的具体分析。 在西方音乐研究的中心区域(如作家研究、作品分析、音乐史风格研究等),上音的学者教授和相关校友被公认处于这些子学科领域的前沿地带,并引领着相关学科发展的航向。沈旋教授(论德彪西)、朱建教授(论潘德列次基)、孙维权教授(论中世纪复音音乐)、钱亦平教授(论回旋曲)、王晡教授(论新的音乐分析方法)、范额伦教授(论巴洛克时期的小提琴艺术)……本文集收入的他们的相关论文,以翔实的资料、扎实的分析和鲜明的论点,传承和体现了上音最优良的学术传统。而在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者,则在更为开放的平台与更为宽松的环境中,继续并推进上音具有雄厚传统的外国音乐研究事业。他们或是引入更具人文性和反思性的研究视角(杨燕迪论莫扎特,周凯模论西方音乐研究中的中国立场),或是探索以前少有人触及的全新领域(谷文娴论奥加农形成中语言的作用,陶辛论前调性时期音高的组织逻辑,孙国忠论前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彭永启论柏格森与德彪西,王丹丹论音乐与诗歌),或是更加深入具体地剖析作家作品(方之文论勋伯格与斯特拉文斯基,何平论科普兰,陈鸿铎论利盖蒂,梁晴论梅西安,邹彦论贝尔格),显示了更为活跃的思维态势与更加开放的研究视野。 目录总序 前言 凡例 怀念齐尔品先生 意大利歌剧的起源(译) 玛勒和他的《尘世之歌》 谈威尔第的歌剧《唐·卡罗斯》 与中国古典诗歌格律脉脉相通的西方传统音乐 谢德林:死魂灵(译) 流行音乐——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试论《广岛殉难者的悼歌》的音乐思维和结构特色 交响乐的起源:古典奏鸣曲(译) 歌剧《囚徒》创作札记(译) 浪漫主义魂兮归来(译) 普罗科菲耶夫:对三个橙子的爱(编译) 东方音乐的风格因素 卡尔.奥尔夫及其儿童音乐教育体系 爪哇和巴厘岛的佳美兰音乐 欧洲多声部音乐的早期发展——兼论中国多声部音乐没有充分发展的原因 德彪西的音乐语言 小提琴及其制作在16至18世纪初的发展 现代音乐记谱法的沿革及其分类问题 中国与西方传统音乐的创作思维比较 从音乐分析到音乐学分析——20世纪音乐的音响存时分析法 回旋曲作为体裁和回旋性作为结构原则 文化·符号·语义·认知——纳蒂埃《音乐与话语,关于音乐符号学》述评 论语言在早期奥尔加侬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双S异同论——勋伯格和斯特拉文斯基之比较研究 科普兰——美国音乐的象征 德彪西音乐创作中的“艺术直觉” 中国人如何研究西方人的音乐历史——研究者的再定位及其方法开拓 前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问题 对话(译) 利盖蒂微复调写作技法初探 汉斯·岑德的《歌曲集Ⅳ——十六声部声乐和器乐》(摘译) 西方音乐前调性时期音高组织思维研究(绪论与结论) 莫扎特音乐的当代人文价值——在上海音乐学院第三届(莫扎特)国际钢琴大师班上的讲演 序列与反序列:梅西昂《时值与力度的模式》 音乐与诗 简析贝尔格钢琴奏鸣曲(Op.1)的楔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