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瓦乡人 |
释义 | 瓦乡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个未识别民族,对于这个民族的族群归属目前学术届还有争论,它到底是属于汉族,还是一个有别于其它少数民族的独立民族目前没有定论,因为这个族群中有的人被定为汉族,有的人被定了土家族,有的人被定为苗族,但在瓦乡人区域自已内部有自的称谓。 基本概况千百年来,他们依水而栖,依水而长,由于语言和生活习俗的独特,自称“果熊”、“仡熊”,操瓦乡话。瓦乡人是“五溪蛮”的后裔,大概从屈大夫流放溆浦时代的2000多年以前开始繁衍生息。有人认为宋祖英是属于这个民族,瓦乡人的语言独特,既不属湘语,也不属沅陵流行的“客话(西南官话的一种)”,甚至不属于汉语任何一个方言系统,语言学家至今仍把瓦乡语单列。 分布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沅陵县西南部及泸溪的上堡、桑植、辰溪的船溪驿,溆浦与渭溪相连的地方,龙山、永顺等地与沅陵交界的地带,以及城步地区南山牧场的部分区域。 人口瓦乡人大约40万人。 民族划分大部份归为苗族、土家族或汉族。 传统习俗跳香节 瓦乡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跳香节,举行盛大的跳香活动。关于它的由来,沅陵县麻溪铺一带流传着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说东汉马援征“五溪蛮”时(约为公元41年),苗兵女首领耿氏娘娘战败,隐在一座庙里。但马援人地生疏,多次遭到伏击和火攻,几乎全军覆灭。马援无奈,只好议和,要耿氏娘娘率军去打南海(苗胞)。耿氏娘娘对朝廷的命令不能违抗,却又不忍残杀自己的同胞,于是,耿氏娘娘就派人暗地给南海同胞发出联络信号。这种信号只有自己的同胞晓得,汉人却听不懂,这就是瓦乡人的“乡话”。待耿氏娘娘带兵到达南海时,南海(苗)人早已逃走,剩下的归顺了耿氏娘娘。大军凯旋归来,正好是农历十月初一。为了庆祝胜利,瓦乡人欢乐地跳起了自己最熟悉、最欢快的舞蹈——跳香舞。从那以后,人们就定这一天为“跳香节”。另一说法是:在很久以前,瓦乡人中有一位向老官,抵御外寇有功,班师回朝,皇帝要封他做大官,给他许多金钱财宝,他一概不要,只要求皇帝给他十担小谷,准他返回家乡。向老官回家后,在满山遍野撒下小谷种子,获得了好收成。十月收割时,瓦乡人欢欢喜喜庆祝。第二年,向老官不幸被奸臣害死。瓦乡人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农历十月“跳香”来祭拜,久而久之,瓦乡人就有了十月“跳香”的风俗习惯。显然,前一说法甚早,瓦乡人的母系社会残余依稀可辨(如女头领耿氏“娘娘”,她率军抵抗外侮及保护本部族利益),而后一说法颇后,父系社会(部族头领为男性的向老官)乃至阶级社会痕迹甚为明显。上述两说均保存了“十月年”的习俗,它表明瓦乡人“跳香”(节)与楚文化有着血缘关系(本部分的“十月年”及苗寨“调年”已有阐述)。 为了欢庆一年的丰收,感谢“天皇上帝”的恩赐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武水、辰水及一些小溪畔的瓦乡人的“跳香”,搞得十分热闹、红火。这一带称神殿为“太”,“跳香”多在“太”(殿)前。参加的人数常为数百人,乃至多达千余。男女均著盛装,欢聚一堂。他(她)们有的头顶天皇上帝像,有的手擎青、黄旗,徒步四五十里甚至百乡里,赶到“太”(殿)前来参加一年一度的“跳香”。 “跳香”的仪式和程序大致是:先由一位高冠广衫、道人装束的“闹沙”(巫师)主持请神仪式。“香首”鸣金号众,率众蜂拥“太”前。八人一队,秩序井然。接着,“闹沙”吹牛角三声,跪在蒲团上,口中念诵:“日吉时良,天地开张,诸神迎进宝华仙殿……”尔后,“闹沙”再吹牛角并为前导,一童子携沙灯前行,参加跳香舞的男女(均为能歌善舞者)限随在后,在锣鼓等乐器伴奏下纷纷翩跹起舞。再后,“闹沙”狂舞一阵,再跪再拜复诵前述谣语,重请天皇上帝、五谷、龙王、收灾女神、收虫女神、骑龙、骑虎诸神,并唱 《迎神歌》称之为“娱神”(即诸神降临,与民同乐)。最后,在“太”的中央地下挖出先一年埋下的五谷(稻,苞谷,麦,粟,茶),如果颜色新鲜,即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闹沙”代表神意向众宣告。 服饰瓦乡人的服饰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瓦乡人服饰以挑花技艺和绣花技艺演化发展,其显著标志是头帕和围裙。 瓦乡人的头帕风格简洁明快。一块一尺宽三尺长的白布或蓝布往头上一围就是一块头帕,但在包法和花样设计上却极有讲究。头帕一般是两头挑花并用红白相间的三角形锁边。四角为角花,靠近角花横贯头帕的为腰花。花样多以凤凰牡丹或松叶为主。腰花多以太阳花、松叶花为主。头帕包裹也很有讲究。中老年妇女一般是两头相交,两角挤进头顶,近似于帽子状;青年妇女则留出额前刘海,拉出两个带花的尖角,一上一下,花在脑后两侧,别有韵味。 瓦乡人的手帕也是女性的重要随身饰物,一般只在外出走亲戚、赶墟场和姑娘们相亲时使用。手帕花有繁有简,色彩各异,中间多以文字图案为主,四角挑以各色花样。手帕的挑花工艺,显示了制作者的聪明贤惠和工艺技能。 围裙是瓦乡人服饰的另一大特征。瓦乡人围裙多为满胸,一般为青色或蓝色,丝线多为白色、黑色和红色。围裙花可谓琳琅满目,各有特色。但主题都体现了瓦乡人对盘瓠辛女的追思和崇拜,对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的憧憬和向往。 瓦乡人和其他民族一样都十分注重孩子的衣着服饰。但与头帕围裙不同的是采用的都是色彩斑斓的绣花工艺。狗脑帽、相公帽、圈儿帽、绣花鞋以及名目繁多式样各异的银首饰,展示了一个瓦乡人奇妙的童话世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