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瓦尔特·德拉·梅尔 |
释义 | 瓦尔特·德拉·梅尔(Walter de la Mare 1873-4-25~1956-6-22),英国诗人、小说家。 1973年 出生于肯特郡一中产阶级家庭。 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合唱学校上过学,由于升不起学,16岁中学毕业后在一家石油公司当小职员,工作了20年。 20多岁时开始向各杂志投稿。 1895年,开始发表诗作。 1902年,用笔名沃尔特·拉马尔出版第一本诗集《童年之歌》,没有引起反响。 1908年,获政府年金,遂得以专事写作。 1912年,诗集《倾听者》发表,使他成名。之后,《诗集》(1920,1935,1942)、《取火凸镜》(1945),以及两首抒写幻念的长诗《带翅翼的马车》(1951)和《行者》(1956)等相继问世。在此期间,发表了大量供儿童阅读、极具特色的诗歌、小说和散文,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三只穆拉·穆伽猴》(后改为《圣猴》)、《杏仁树》(1923)、《扫帚人》(1925)、《鱼王》(1933)以及《稻草人》(1945)等。 1953年,获功勋奖章。 1956年,卒于特威克纳姆。 著作十余本诗集,其中最有名的是《倾听者及其他》(1912)。另外,他还著有五部长篇小说、五本短篇小说集。 德拉·梅尔的诗精致细腻,技巧娴熟,形式工整而多变,颇受艾略特、奥登等后辈诗人的推崇。但他的诗继承了19世纪浪漫主义乃至更早的英诗传统之余绪,与现代主义并无瓜葛。他在长诗《飞车》中宣称:诗是用语言“忠实而完美地保存不可表达的东西的尝试“。故其诗风简而不陋,奇而不怪,兼有叙事、描写和戏剧表现之美,往往给读者有发挥想象的余地。其大量“儿童诗”单纯而不乏深意,有人比诸威廉·布莱克,但其作品绝不晦涩。然而其题材似不够“现代”,色调阴暗沉郁,人生无常、俗世险恶、追求徒劳之类的感叹占据了其创作的中心位置,尽管奥登称誉他的技巧和智慧不断成熟,直至生命的终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