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洼地效应 |
释义 | 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资金也会向交易成本低的地方集中,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作“洼地效应”。例如,一些跨国公司跑到中国办公司,就是因为我国的人力成本低,是相对的“洼地”。 概述吸引外资的洼地效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人们把“水往低处流”这种自然现象引申为一个新的经济概念, 叫“洼地效应”。从经济学理论上讲,“洼地效应”就是利用比较优势, 创造理想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 使之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吸引外来资源向本地区汇聚、流动, 弥补本地资源结构上的缺陷, 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简单地说,指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相比,环境质量更高,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详细解释“洼地”顾名思义即中间低四周高的自然地形,对于“洼地效应”最直观的解释是,当房地产围合一个湖泊中心发展之时,便形成了自湖心向四周土地递减的级差地租,大致出现“近贵远贱”的圈层分布,这其实就围合出湖心的价值洼地。一旦因某种特殊原因填湖开发,那么,湖心洼地的地价和房价就会突然井喷,创下区域地产的最大价值,甚至引发周边地产的价值飚升,即产生了洼地效应。当然在房地产实际开发中,所谓的洼地不一定就是湖心区,也可能是市政中心、城市广场或历史建筑区等等对于区域价值有提升作用的区域。 “洼地效应”是近两年比较流行的词,从经济学的财经分析中我们常会看到。比如,中国市场的巨大投资潜力和发展空间,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的目光,使外资投入持续增加,这样就说中国在全球经济中产生了洼地效应;也可以形容江浙一带对人才的吸引,说其民间资本的持续发展产生了洼地效应;而当解释蓝筹股在弱市中的井喷行情时,就会比较其动态市盈率和平均市盈率,说其产生了价值洼地。 股市实例A股的牛市周期来了吗?宽幅震荡之后市场狂热情绪有所冷却,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也开始有所松动,究竟该如何判断这轮行情的性质呢? 从一个浅显的层面上来看,美元走弱是这一轮全球范围内非贸易资产得到追捧的最根本原因,美国这个经济“火车头”马力趋缓导致停留在其国内的资本要寻求新的获利机会,流动性充足的状况下泡沫开始泛滥。第一个泡沫也是最大的一个泡沫是在商品市场,计价货币———美元的贬值直接导致其价格的提高,这样的背景下投机资金的加入更是放大和制造了这个泡沫。同样的道理存在于房地产市场,全球地产的上涨动力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种资本流动性过剩的冲击。泡沫在全球范围内大面积泛滥已经被接纳和视为合理。 那么,A股在熊市中沉寂了较长时间之后作为一个资产品种被看中也完全合情合理。这里有两层原因:第一层是A股较长时间的熊市本身就积聚了反抗的动力,和中国经济强劲增长极其不协调的是A股根本没有发挥“晴雨表”的功能,去年在全球股市一片红火的氛围下A股还跌破了千点的铁底,这种背离本身就已经蕴含着纠错的力量准备绝地反击;第二层是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和A股大门的禁闭使得这个市场成为一个众多资本虎视眈眈的“洼地”,外资在地产上追逐的力道其实已经显示出对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的认可。一边是热钱高涨的冲动,而另一边却又是A股大门的有限开启,矛盾夹击下更加突出A股市场的这种“洼地”地位,制造泡沫的冲动非常强烈。所以,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门渐渐对外开启的时候,全球资本涌向这个“洼地”是非常正常的举动。从长期来看资本过剩带来的泡沫膨胀过程将在A股上演,A股作为泡沫开始发酵的初期还有膨胀的空间。 房市实例背景分析在中国,房地产物业作为主要的投资手段,不仅是保值增值的载体,还是规避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对房地产来说,“价格洼地”是促进房地产销售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说,只要洼地存在,房地产就有上涨的空间。既然有“洼地效应”,就一定有“标杆效应”。所谓的“标杆”效应,就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知名开发商的项目影响着整个区域房价的走势。由于购房者对其品牌认知度较高,导致楼盘价格往往要比同一区域其他楼盘高出一大截。 “洼地效应”与“标杆效应”,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2007年,由于深圳房地产价格高企,其“标杆效应”直接使广州房价提升了一个台阶,佛山、东莞、清远马上形成了“价格洼地”,成了投资者的乐土,房价水涨船高。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些城市的商品房价格也扶摇直上。 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深圳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房地产价格出现回落,价格标杆下降了一个台阶。自然,价格“洼地效应”也没有那么明显了,于是,佛山、东莞、清远等周边城市房价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投资者基本销声匿迹。 2009年,随着货币的流动性增加,在刚性需求释放和经济转好的背景下,深圳房价企稳,并稳步提升,“价格标杆”重新竖起,佛山、东莞、清远楼价也随之复苏,已经接近2007年最高价格水平。 形成原因“洼地效应”和“标杆效应”在房地产市场屡见不鲜。 一、地价不是推动房价走高的主要原因,而是房价推动地价走高。客观世界有自身规律,房地产市场也如此。行内人士都应该清楚,地价是随着房价起落的,房价升高导致地价增值,房价下跌导致地价萎靡。 二、“洼地”和“标杆”两个效应是同时存在的,也无处不在。不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甚至更小的县城,“洼地”和“标杆”两个效应都同时存在,也无处不在。这两个效应是左右房地产价格起落的两个因素。 解决方案政府制定的房地产政策有几个方面是值得商榷的: 一、希望通过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来降低房价 刚才分析了“洼地”和“标杆”两个效应,高价房上涨带动低价房的上涨,而不是低价房制约高价房的上涨。因此,希望通过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来制约房价,从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明显。这已经说明了问题。更何况,各地的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招标结果很不理想,很多地方出现了无人应标的局面。这虽然与开发商利润的薄厚有很大关系,但“标杆”效应也在起作用。更何况,国内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的相关法制还不完善,公开、公正与公平很难做到。 二、希望通过控制地价来控制房价 土地是面粉,房子是面包,指望通过面粉价格来调节面包价格,往往会背道而驰。从前两年来看,房价上涨反而刺激了地价上涨,地价上涨又刺激了房价上涨。控制地价上涨的措施并没有起到实际效果,治标不治本。 三、希望通过抑制购买力来控制房价 前段时间,国家通过提高贷款成数、银行利息等措施来调节房价。这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明显。实际上,还是由于个别区域房价的“标杆效应”引起“洼地效应”,导致房价轮番上涨。 因此,还是应从“标杆效应”入手,利用平衡“洼地效应”来调控房价。以抑制最高房价来限制整体房价的上涨。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