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驼绒藜 |
释义 | 中文学名:驼绒藜 拉丁学名:Ceratoideslatens(J.F.Gmel.)RevealetHolmgren 别称:优若藜 界:植物界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石竹亚纲 科:藜科 属:驼绒藜属 分布区域:分布中国及欧、亚大陆部分干旱地区。 来源与分布驼绒藜分布于我国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区;国外分布较广,在欧、亚大陆,西起西班牙,东至西伯利亚,南至伊朗和巴基斯坦的干旱地区都有分布。 牧草形态半灌木,高30~100厘米,多分枝,有星状毛。叶互生,条形,长圆披针形,长1~2厘米,宽2~5毫米,先端尖或钝,基部楔形,全缘。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在枝端集成穗状花序;雌花腋生,无花被;苞片2,全生成管,果期管外具4束与管长相等的长毛。胞果椭圆形或倒卵形,种子与胞果同形。 牧草特性驼绒藜是一种抗旱、耐寒、耐瘠薄的半灌木。根颈较粗壮,常裸露地表,主根入土60厘米左右,侧根发育较差,根系暴露土外较多,容易枯死。驼绒藜种子的寿命较短,发芽能力一般只能保持8~10个月,超过一年则发芽较差。据栽培观察,在温度4℃左右时,土壤水分适宜,种子很快萌发,在温度25℃时,24小时之内发芽率可达75.9%。驼绒藜刈割后再生力较差,一年只能刈割一次。驼绒藜是一种温带旱生半灌木,适宜于年积温1700~3000℃及年降水量在100~200毫米的干旱与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土壤为棕钙土、灰钙土、灰棕荒土或棕色荒漠土。主要分布于荒漠地带,也可进入荒漠草原地带。在上述地带的山地,山麓,山间谷地以及河岸沙丘等处,形成单纯优势种群落,或与其他小半灌木及多年生禾草等共同组成不同类型的驼绒藜群落。 饲用价值及利用技术驼绒藜为中上等饲用半灌木。家畜采食其当年生枝条。在各种家畜中,骆驼与山羊、绵羊四季均喜食,秋冬最喜食,绵羊与山羊除喜食其嫩枝外,亦喜采食其花序及果实,马四季均喜采食,牛的适口性较差。驼绒藜为富有营养价值的植物,它含有较高的粗蛋白质、钙及无氮浸出物,尤其在越冬期间,尚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且冬季地上部分茎保存良好,这对家畜冬季采食有一定的意义。驼绒藜的枝叶繁茂,每亩产草量可达50~150千克,它的品质和适口性均较好,并具有耐旱能力,在干旱的荒漠地区有引种驯化价值。是改良天然草场最有前途的植物之一。驼绒藜除饲用外,还可用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栽培技术驼绒藜在荒漠区直播很难成功,以采取育苗移栽的方法为宜,即选择水肥充足的土壤,进行早春播种,待培育出幼苗,翌年春暖后移入大田栽培。若在干旱地区直播,必须趁阴雨天气,抢墒播种。通常先将种子与湿沙混合拌匀,然后播下,覆土不宜过厚,以免影响出苗。 常见牧草虫害蛴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