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拖油瓶
释义

吴方言,旧社会妇女改嫁,前夫所生的子女被带到后夫家去的,俗称“拖油瓶”。其实这是以讹传讹,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拖有病”而不是“拖油瓶”。古时候寡妇再嫁,后夫娶寡妇做妻子的,家境一般都不太好。旧社会天灾人祸频繁,一旦寡妇带来的子女有什么三长两短,往往引起前夫亲属的责难。后夫为避免这类纠葛,娶寡妇做妻子时,就要请人写一字据,言明前夫子女来时就有病,今后如有不测与后夫无关。因而人们就把再嫁妇女的子女称为“拖有病”。由于“拖有病”与“拖油瓶”字音相近,就被人说成了“拖油瓶”。

成语解释

【名称】拖油瓶

【拼音】tuō yóu píng

【类型】俗语、口语、方言

【解释】妇女再嫁时携带的前夫的儿女。

【出处】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三:“天祥没有儿女,杨氏是个二婚头,初嫁时带个女儿来,俗名叫做‘拖油瓶’。”

用法示例

1、她带女儿再嫁,婆婆嫌弃“拖油瓶”。

2、意甲联赛是个“拖油瓶” 由于不善经营,更因为有太多像莫拉蒂这种不计成本买人的老板,意甲在过去10年的亏损总额将近200亿欧元!

名称由来

男人死了老婆,可以重娶女人做续弦,女人死了丈夫,当然也能另嫁男人为妻室,这是公平交易老少无欺的事,所以文明国的法律都不禁止孀妇再嫁,外国成年的儿子,母亲再嫁,他来吃喜酒道贺,也毫不为奇,甚至还有为娘做媒人的哩!

中国是男权最发达的国家,几千年来都把女子当作征服的奴隶看待,男子能娶三妻四妾,女子夫死定要守节,这真是太不平等的事。直至最近几年来,女权逐渐伸张,法律才准许寡妇再醮,然而习俗难移,一般社会对于“小寡妇”仍不免有所歧视。初次结婚的男子,再也不愿娶扎过“白包头”的女子做妻室。

寡妇再醮,俗语叫做“二婚头”,她与前夫生下的儿女,带到后夫家去抚养,江南地方叫做“拖油瓶”。“拖油瓶”子女是极不体面的事,不但“油瓶”本身一辈子被人看轻,就是那位负担养“油瓶”之责的男子亦要被人当作笑柄,直接“拖油瓶”过来的妇人,更是终身蒙不洁,永远要受人奚落了。

油瓶只能“提”在手里,若“拖”在地上,瓶不打碎,油也要泼翻。同一瓶也,何以不称水瓶、酒瓶、醋瓶、花瓶,偏偏要作成油瓶,拖油瓶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拖油瓶的来源很古,是乡下人发明的,当玻璃洋瓶尚未输入中国以前,民间油瓶都是用竹筒做的,形状与现在浴堂贮小账的钱筒一样,乡下村落离市镇很远,村民不能天天入市,每逢有一两个村民上街去,左邻右舍全都托他代购杂物,那时点灯烹调都要用油,油为大宗消耗,带购日用品,以油为最多,笨重的竹筒,七八个系在一起只能在地下拖着走了。

乡下人拖的油瓶,都是别人家的东西,拖在手里又十分累赘。再醮妇带过来的子女,要顶前夫的姓氏,在后夫目光中看来,也是别人家的东西,并且像上街托带的油瓶似的,拖泥带水,跟了一群,也觉得十分累赘,所以就将拖带子女比作“拖油瓶”了。

村民带来的是空油瓶,替他们一个个装满了油,辛辛苦苦地去送还人家,自己不能揩油,毫无好处可得。再醮妇拖来的油瓶,肚里也是空的,要后父天天装饱他们的肚子,但等抚养成人,仍被人归宗领去,自己劳而无功,一点不能沾光,这又与乡下人拖油瓶上街的苦况相同了。

乡下人家的赘婿死了,另招一个女婿进来与寡女配对,俗语呼作“填黄泥胖”,这比拖油瓶更难解释,有人说是“防儿荒”,或“帮亡儿忙”的谐音。

也有人说:“拖油瓶”是“有柄”的谐音,杭州人吃醋鱼,可命“带柄”,这是饶头的意思。娶重婚妇“有柄”,这个“柄”就是饶两个不费气力的儿子回来,含有讨小便宜的意思,也是挖苦人的话。

“拖油瓶”从小失父,不得已而跟娘出去重认一个父亲,身世何等可怜,我们再也不能去取笑他了,何况“拖油瓶”中照样也有杰出人才,如宋朝的范文正公,和新去世的张宗昌都是自己不讳“拖油瓶”的大人物。

拖油瓶 “拖油瓶”是旧时对改嫁妇女的一种歧视性称呼。 旧社会妇女改嫁,前夫所生的子女被带到后夫家去的,俗称“拖油瓶”。对于这样一个奇怪的称呼,许多人百思不解。其实这是以讹传讹,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拖有病”而不是“拖油瓶”。 古时候寡妇再嫁,后夫娶寡妇做妻子的,家境一般都不太好。旧社会天灾人祸频繁,一旦寡妇带来的子女有什么三长两短,往往引起前夫亲属的责难。后夫为避免这类纠葛,娶寡妇做妻子时,就要请人写一字据,言明前夫子女来时就有病,今后如有不测与后夫无关。因而人们就把再嫁妇女的子女称为“拖有病”。由于“拖有病”与“拖油瓶”字音相近,就被人说成了“拖油瓶”。

吴越俗语

江南一带称妇女改嫁时带去的前夫子女为“拖油瓶”。这是略含贬义的叫法,毕竟是妇女再嫁,又带着自己与前夫的子女在后夫家中生活,因此这些尚且年幼的子女往往被冷待,甚至被歧视,于是就得到了这么一个称谓。在嘉兴话里,这个妇女应该还特指寡妇。生父已死,所以孩子只能被寄居在后父家中。而且,妇女在丈夫死后,也应该守节不嫁,所以虽然后父接纳了这些孩子,但妇女和后父都会被人瞧不起。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现象越来越淡化了。 邹韬奋在《萍踪寄语三集》中写道:“像我国所谓‘拖油瓶’的侮辱妇女和孩子的极端野蛮无理名词,是在男女平等的社会里所不容存在的。”那么,什么叫“拖油瓶”呢?

这个说法的由来,据说是因为古代还没有玻璃,人们都用竹筒来装油,特别是在农村里。农村离市镇、集市远,乡民们去一趟城里不容易,而且就为了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三天两头往城里赶,也累。于是,他们往往趁邻居上城的时候托其买东西,点灯用的油当然是必需的。有时,要买油的人家多,受托之人往往要将七八个竹筒捆绑在一起,拖着在地上走,十分累赘。对买油人来说,这些油又不是自己家的,虽然是受托做好事,但毕竟辛辛苦苦,自己还不能揩油,得些好处去。这就和寡妇拖着儿女再嫁的状况很类似了。

戏曲《拖油瓶》

《拖油瓶》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编演的一台“京梆两下锅”的时装戏。此剧是杨韵谱据电影改编,李桂云饰翠仙,刘香玉饰云珍,盖荣萱饰大招。演出中,文场备两把弦,为梆子、皮黄唱腔轮换伴奏。

剧情简介:上海滩,朱润霖与孔云珍许相爱,朱父朱永祥嫌贫不允,朱润霖与孔云珍私奔,并在一中学任教,二人生女翠仙。后,朱永祥强令朱润霖与富家之女黄竹宾结婚,同时逼迫怀孕的云珍改嫁并夺走翠仙。云珍在艰难中生子大招。数年后,翠仙、大招同校读书,润霖、云珍邂逅。竹宾欲成全旧人情人,云珍为儿女竟自服毒。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0: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