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屯田
释义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汉武帝刘彻元狩四年(前119)击败匈奴后 ,在国土西陲进行大规模屯田,以给养边防军,这就是边防屯田。

词典释义

屯田 读音:屯(tún zhūn)田(tián)

(1).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 汉 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商屯之分。《汉书·西域传下·渠犁》:“自 武帝 初通 西域 ,置校尉,屯田 渠犁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是岁用 枣祗 、 韩浩 等议,始兴屯田。” 明 焦竑 《焦氏笔乘·营田》:“若屯田,则咸屯兵为之, 赵充国 、 邓艾 、 羊祜 皆是也。故云屯田。今江南民租官田者,皆名屯田。”明 王铎《送袁环中(袁可立子)郎中奉使宁远饷军序》:“是故无事严兵休士马,稍蚕食以开屯田,如广田眩雷故事,多方以绝阑入之路。” 续范亭 《如是我闻》诗:“农场马场造纸厂,屯田牧畜兼工业。”

(2).指屯田者所耕之田。《元典章新集·户部·职田》:“将屯田、营田、职田一体科徵。”参阅《文献通考·田赋七》。

(3).专司屯田的机构和官员。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三省纲辖·屯田》:“ 汉昭帝 始置屯田,而 成帝 置尚书郎一人,主户口垦田,此盖尚书屯田之始也。”

(4).指 北宋 词人 柳永 。因 柳 曾任屯田员外郎,故称。 清 宋翔凤 《乐府馀论》:“以 屯田 一生精力在是,不似 东坡 辈以馀力为之也。” 郑文焯 《大鹤山人词论》:“ 屯田 , 北宋 专家,其高处不减 清真 。” 姚锡钧 《论诗绝句》:“ 屯田 才调托微波, 苏子 深情历劫磨。”

(5).村名,位于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办事处,弥河东岸,南环路两侧,分为屯西村和屯东村。此外,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三道湾镇、台州温岭市横峰街道等地也有屯田村。

屯田的历史概况

自此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以至两宋,各代都推行过边防屯田。当统一国家分裂为几个封建政权时,出于军事需要,都很注意屯田。这些屯田虽多设置在中原地区,但因列国分立,仍然属于边防屯田。

金、元以来,屯田的地域分布发生了变化。金政府于驻军所在地分拨田土,兵士屯种自给,屯田由是遍及内地和边陲。元朝幅员辽阔,各卫、行省,皆立屯田。明代继承元代的军户制度,军户子孙世代为兵,作战而外,平时屯种。

明代为充实边防力量,鼓励商人运粮至边地仓库交纳,由官给与盐引;而盐商惮于长途转运粮食,乃在官府拨给的边区荒地上招募游民屯垦,以所获粮食,换取盐引,称为商屯,它在整个屯田事业中所占比重很小。

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又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商屯亦称盐屯,明盐商为了便于在边境地区纳粮换盐而办的屯垦.这是在明朝了,而民屯和军屯就是所说的屯田.而屯田制就是以屯田为目的而建立的一种制度,由曹操建立.

屯田有时又被称为营田,原意是屯田以兵,营田以民。实际上,历代不少营田也常使用士兵,即使是民屯,也多采用军事编制,所生产的粮食主要也是供军需。历代屯田规模不一。汉武帝在黄河河套以至河西张掖、酒泉一带有屯垦戍卒60万人。唐代屯田主要在辽东至陇右的北方边界,有5万顷左右。明代达于极盛,约64万余顷。清代除保留漕运屯田外,只在蒙古、新疆和西南苗疆设有若干屯田,屯田制度进入尾声。屯田是强制人们耕种官地。曹魏、元、明的屯田兵有特殊的军籍,世袭服役,地位比较卑下;汉、唐、宋的屯田兵只是编入军队的民户,身份与屯民及普通百姓无何差异 。剥削形式大体有3种:①劳役地租。多是屯官给工具、种子,集体劳作,收获除供屯户食用外,全部交官。唐、宋屯田多属此类。明、清的漕运屯田,也是一种劳役地租。②分成制实物地租。曹魏屯田,用官牛的,其收获官六民四;用私牛的,对半分。西晋初年和前燕的屯田,用官牛的,官八私二;用私牛的,官七私三。③定额实物租。西汉在西北的屯垦,每亩租4斗。北魏民屯,一夫缴粮60斛。明初,辽东每军限田50亩,租15石。清嘉庆间,伊犁屯田每兵每年交粮13石。屯田保证了边防军的粮饷需要,对于开拓边疆和巩固边防有积极作用。又因集中较多人力、物力,可以兴修较大的水利工程,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但屯田的成绩与历代屯田的政策密切相关。大致说来,凡是设置屯田的朝代,在建立初期,屯田成绩比较显著,随着封建统治者日趋腐朽,剥削日益加重,屯田劳动者大批死亡或逃散,幸存者怠工,屯田也就逐渐变质瓦解。

屯田的起源

屯田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粮食养兵,但是这个好处别人也不会看不到,到时候诸侯们纷纷效仿,那么只会造成战役的规模加大,战争死亡的人数更对。这也是赵扬最担心的。

战争中,粮食,是征战的物质基础。要保证粮草供应,发展农业生产也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同时,在中国古代,一些战争,往往持续时间很长,甚至能够陆陆续续的达到几十年。为了这种旷日持久的战争能够得到长期而稳定的粮食生产供应,更有必要建立一定形式的粮食生产基地。而这种粮食生产基地,最好建在距离交战区域不远的地方,这样才能够保证因为雇佣民夫搬运粮食而导致粮食很多都损耗在路上了。而这种方法,就是屯田。

不过这个屯田啊,倒不是曹操的发明,其实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屯田这一措施的出现:

秦代以前,每次战争持续的时间都不长,所以也就无需建立粮食生产后勤基地。秦始皇与匈奴交战的时候,最先遇到这个问题。“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此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徒适戍以充之。”这可以说是屯田的先声。

汉文帝时候,北方匈奴国力强盛,时常侵犯过界,骚扰当地居民皇上征调军队进行抵御。晁错认为让士卒轮流戍边,不是长久之计。上书汉文帝,主张才用招募之法,有计划的移民,发展边疆地区的生产,把卫国和保家联系在一起,并且规定了具体的实施步骤:

首先,把向国家捐献粮食获得爵位的那些所得粮食用于边防屯垦事业,其次,选择水草丰茂的边地作为移民地点,并且在哪里修筑城堡;再次;政府负责修筑房舍,供给必要的农具、种子,配备医生和巫师等等。

汉文帝采纳了晁错的意见,下令移民充实边防,有效的阻止了匈奴的入侵。

汉宣帝时候,西北羌人发动武装叛乱,进犯过境,攻占城镇,残害百姓。年逾七十的西汉名将赵充国毛遂自荐,亲自挂帅出征,平定叛乱。赵充国在对粮食辎重等后勤保障状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后,决定在边塞屯田,有效的平息了匈奴勾结在一起的羌人武装叛乱。这不仅是在国库空虚、财政紧张时,节省了大量军费开支、徭役劳作等,而且加强了边防建设,增加了物资储备,提高了御敌应变能力,既开源又节流,有效地保障了国家安全,一举数得。以一万多名军士,开垦田地两千余顷,“留屯以为武备,因田致谷,威德并行。”西羌的五万军队,竟然被赵充国陆陆续续消灭了四万六千余人。到了最后,赵充国总结了著名的“留四便宜十二事”,即屯田的十二好处,成为反映我国屯田制度的重要文献。

——引用自精灵语《三国考·论文部》

屯田制

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又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商屯亦称盐屯,明盐商为了便于在边境地区纳粮换盐而办的屯垦.这是在明朝了,而民屯和军屯就是所说的屯田.而屯田制就是以屯田为目的而建立的一种制度,由曹操建立.

国家强制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租。渊源于西汉,至曹魏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西汉前元十一年(前 169),汉文帝以罪人、奴婢和招募的农民戍边屯田,汉武帝调发大批戍卒屯田西域。但当时屯田主要集中于西、北部边陲,主要方式为军屯,且规模不大。东汉末年,战争连年不断,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粮食短缺,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建安元年(196),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都(今河南许昌)附近进行屯田。屯田的土地是无主和荒芜的土地。劳动力、耕牛、农具是镇压黄巾起义中掳获的,有一部分劳动力号称为招募其实是被迫而来的。据说当年屯田收获谷物百万斛,缓解了社会矛盾。“于是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贼,克平天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曹魏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种。民屯每 50 人为 1 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不隶郡县。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 6 民 4;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军屯以士兵屯日,60 人为1 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曹魏屯田对安置流民,开垦荒地,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创造了物质条件。但屯田制的剥削较重,屯田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身份不自由,屯田士兵则更加艰苦。三国时期,吴、蜀也都实行过屯田,只是规模和成就都不及曹魏。曹魏后期,屯田剥削量日益加重,分配比例竟达官 8 民 2 的程度,引起了屯田民的逃亡和反抗。屯田土地又不断被门阀豪族所侵占,于是屯田制逐渐破坏了。咸熙元年(264)政府宣布废除民屯。兵屯虽然继续存在,但作用已经不大了。

屯田员外郎

东汉末年曹操接受其部下枣祗的屯田建议,设“典农中郎将”,招募百姓屯田许昌城下。晋代于尚书省设屯田曹。唐在尚书省工部设屯田郎中1员,秩从五品上,屯田员外郎1员,秩从六品上。其职掌是: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屯田之政令。屯田郎中虽为尚书省工部四司之一,但久已有名无实,各地军事区域进行屯田时,皆由各地长官主持。宋在工部下亦设屯田司,置屯田郎中、员外郎,掌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之政令及其租入种刈,兴修给纳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于工部内设屯田司,置郎中1人(正五品),员外郎1人(从五品),掌屯种、抽分、薪炭、夫役、坟茔之事。凡军马守镇之处,有转运不给,则设屯以益守备。清代亦在工部设屯田司,掌修陵寝工事,及办理王公百官坟茔之事。大祭祀时供薪炭,并检督匠役,审核海苇煤课。其官名虽沿旧,但与魏晋之屯田郎中之职掌已完全不同。

相关资料

隋代屯田的历史作用及其限制

隋朝在黄河上游地区利用戌卒垦种荒地,以利边防的措施。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西巡,击败吐谷浑,在其故地设置郡县。为了巩固胜利,炀帝命卫尉卿刘权留镇河源郡积石镇,大开屯田。屯田劳动者主要是弛刑徒。当时大量罪犯被流配边地充当戌卒,他们按军队编组,在军官统一管理下,一边戌守,一边垦荒种地。屯田主要分布在今兴海县、共和县、同德县、贵南县所属黄河西岸地区以及大河坝河、沙珠玉河流域。从现存遗址知,当时屯田规模相当大。隋代由于在河源郡境实行屯田,新开边境“诸羌怀服,贡赋岁人”,社会安定。屯田持续了约六七年,隋亡,屯田随之废罢。

新疆历史上的屯田

屯田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也是新疆历史上的大事。凡讲中国历史和新疆历史,都绕不开屯田。屯田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商代甲骨文中提到的“圣田”。但是,屯田被大规模地开展起来,则是在西汉(公元前206-公元9年)时期,西域的屯田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历代西域屯田

西域最早的屯田,是汉武帝于公元前101年开设的渠犁屯田,其规模不大,目的不是为了屯戍,只是为了给出使的汉朝使者提供粮食。后来就有了属于屯戍性质的屯田。汉昭帝时,渠犁屯田进一步扩大到相邻的轮台,还增加了伊循(若羌县境内)屯田。汉宣帝为了完成统一西域的大业,开始屯田车师前部地区,公元前60年统一西域以后,西汉又在比胥鞬、赤谷城屯田。

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中原和西域的关系时断时续,史称“三绝三通”,所以,东汉的西域屯田从规模、时间、作用上都不如西汉。但是,东汉的西域屯田仍然在统一和治理西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曾先后在伊吾卢、车师前部的柳中和高昌壁、车师后部的金满和且固城、楼兰以及南疆一些地区进行了屯田。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割据的时代。但是,即使如此,在那个时代的凡是经营西域的内地各个王朝也大都在西域实行过屯田。比如,曹魏、西晋、前凉诸政权都曾先后在楼兰、高昌两地屯田,北凉也曾在高昌屯田。这些屯田区成为诸王朝掌控西域政局的重要支柱。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西域屯田获得重大发展的时期。唐太宗在公元640年消灭麴氏高昌国的当年,就在高昌地区设立屯田。此后,随着唐朝统一西域全境,屯田区也随之遍布于天山南北。《唐六典》中记载了西域屯田区的分布的规模:“安西二十屯,疏勒七屯,焉耆七屯,北庭二十屯,伊吾一屯,天山一屯。”一屯是50顷,各屯合计2800顷。中晚唐后逐渐荒废。

元朝(公元1271-1368年)虽然是本为游牧民族的蒙古人建立的中央王朝,但是在治理西域的上一样秉承了历代中央政府进行屯田的做法。元朝在别失八里、?"鄽、斡端等地设立屯田,始终直接和应对战事联系在一起,成为元朝打击由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组成的西北叛王联盟的一支有力武器。

清朝(公元1644-1911年)的新疆屯田,在垦田规模、屯垦人数、屯田形式、分布地域上都达到了新疆历史之最。就时间而言分为三个阶段:(一)、清朝统一新疆之前的时期。康熙、雍正两朝,清朝为应对与当时掌控着天山南北的准噶尔部的战事,在新疆东部的哈密、巴里坤、吐鲁番设立屯田点。(二)、1759年,清朝统一新疆之后的近百年时间。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在统一的大背景下,屯田点迅速扩展到天山南北。屯田的形式,也由以往历代以军屯为主的单一形式,发展到兵屯(绿营兵屯田和八旗兵屯田)、民屯、回屯(维吾尔人屯田)和遣屯等多种形式。(三)、1884年新疆建省以后。当清军收复新疆时,面对因长期内乱和浩罕、沙俄的入侵所带来的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及人口大量流失的局面,清朝政府决定以招收流亡、兴办民屯为恢复经济的主要手段,民屯为建省后新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域屯田的作用

对于屯田的作用,自汉代以降的历朝历代,有许多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学识渊博的学者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不少现代历史学者在做了深入的研究之后,也给出了中肯、积极的结论。然而,近些年来,也有一杂音来质疑屯田的作用,将目光聚焦于屯田带来的某些负面点上,将其无限夸大。在新疆历史上的屯田问题上,也随之出现了质疑的声音。严格说来,这些声音是不具备多少历史感的。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正确解读和评估新疆历史上的屯田呢?

首先,如果没有屯田,历代中央王朝统一西域的进程是难以实现的。西域地处祖国西陲,距内地路途遥远,而以古代有限的技术水平,要想支持一支大军从关内进入西域并耗费一定时间来完成军事任务,从后勤如粮食保障上讲,具有许多今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比如,公元前89年,汉武帝曾经派汉军攻打投靠匈奴的车师,事后汉武帝自己评论这场战役时说道:“汉军破城,食至多,然而士卒自载不足以竟师(回师),强者尽食畜产,羸弱者道死数千人。”可见,如果不是事先在西域设立屯田点以储备军需,是很难一气呵成地统一西域的。

其次,如果没有屯田,西域的社会稳定是难以保持的。西域的地理特点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往往被沙漠、戈壁分割成一块块相互隔绝的绿洲,这造成了西域特有的政治格局,即各大绿洲往往会形成多个彼此不相统属的政治势力。在中央政府没有统一西域前,它们往往相互攻伐,内乱不断,给当地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正是有了中央王朝的驻军,才确保了各城郭之间的安宁。而中央驻军所需的一切物资,又几乎全部依靠屯田来提供。

再次,屯田极大地节省了物资消耗。屯田是一种有组织的生产行为,其主要产品就是粮食。但是,我们要说的是,屯田的目的不是为了聚财,而是为了消费。这里所讲的节省物资消耗,是指因为有了屯田,就可以避免由内地向西域长途运输物资带来的巨大消耗。在古代的运载工具和道路状况的条件下,长途运输的物资消耗是巨大的。不论是在西域派军驻守,还是在派兵从内地到西域展开军事行动,都需要有巨大的物资支持,而消耗这些物资的主体,不是军队本身而是运输物资的民夫。据学者研究汉简得出的结论,汉代从关中运粮到河西走廊西部,每运到1石粮食,路途消耗的粮食竟多达10石,若要到西域,则会消耗更多。史书中对这种情况有很多记载,比如《汉书·主父偃传》就称:“起于黄腄、琅玡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而在西域当地开展屯田,且耕且战,即完成了戍边的任务,又自己解决了军粮,节省了因长途运输带来的巨大消耗,也减轻了百姓的徭役负担。

最后,屯田是新疆开发史上的重要篇章,对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谓开发,即是指人对环境的利用、改造。屯田对于开发新疆有着诸多贡献,概括起来分为两大方面:一、开辟洪荒、拓垦农田、兴修水利、修建城郭。历史上新疆的屯田,都是拓荒开辟新的农田,这些地区大多都是以前没有人烟的洪荒之地。开辟新垦区,需要在一定时期内组织起大量有技术的劳动力。而西域当地的各城郭,由于人口少、财力有限、技术不足,很难开发这些地区。而朝廷的军队,则可以解决这些难题。这些新辟的垦区,很多都成了后世各族居民的聚居区。二、传播了汉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历代朝廷为了使屯田获得成功,都会有组织地将内地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运用到屯田区中,这就为先进技术传入新疆提供了平台。实际上,如代田法、耦耕等众多农业生产技术都是通过屯田传播到西域的。又因为屯戍区还有自己的手工业者、医生等各行各业的人员,所以,屯田区也是这些技术传播到西域的重要途径。

相关词语

屯积居奇 屯蹷否塞 屯田客 屯积 屯蹶 屯亶 屯庄 屯夷 屯蹇 屯驻 屯诐 屯剥 屯居 屯防 屯札 屯粮 屯窭 屯险 屯种 屯蒙

阿屯 按屯 案屯 奥屯 八屯 边屯 别屯 兵屯 博望烧屯 钝屯 蛾附蠭屯 戹屯 分屯 蜂屯 蜂拥蚁屯 耕屯 宫屯 构屯 遘屯 哈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7: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