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退行性变
释义

退行性变,就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所发生的一种异常改变。通俗说法就是“老化”。

过程

过程的变化

人的生长发育要经历从幼年到成年再到老年的过程,一般在20岁左右发育成熟 。这时,人体各个零部件(组织、器官等)也都发育成熟,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负荷过重,它们就会一步步走向衰老,就是这样。

注意

颈椎可能是人体最容易发生退行性变的地方,一般情况下从20岁左右就开始了,退变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有人给40—49岁的人拍颈椎片时,发现50%以上都有退变,而60岁以上者几乎100%都有。退变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退变日积月累,最终发展成骨刺、椎间盘突起等,就会出现头痛、头晕、肩膀痛及手指麻木等症状。腰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及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等也是退行性变的结果。腰椎间盘突出伴随的症状一般是手麻木和上肢的反映迟钝,腰、背、下肢疼痛,骨性关节炎则多为膝关节疼痛和行动困难等。

颈椎退行性变

(一)椎间盘变性阶段

颈椎间盘的退变从20岁开始。椎间盘的纤维环变性造成椎节不稳,这是引起与加速椎间盘髓核退行性变的主要因素。由于椎间盘整体的退变,颈椎稳定性下降,如果此时颈椎受到外伤长期的劳损环境刺激等因素情况下,就会发生颈椎病。所以,我们要从年轻时开始就要很好地保护颈椎,避免颈椎加速退变。

(二)骨赘形成和韧带变性阶段

1、骨赘(骨质增生)的形成:

由于椎间盘的退变,椎间盘内压升高,椎节失稳和颈椎应力分布不均与颈椎平衡改变,源于韧带-椎间盘间隙血肿的机化、骨化和钙化,就会出现骨质增生。在骨赘的机化期,通过使用颈通颗粒等阻断这种退变过程,采取有效的治疗是可以逆转的。骨质增生的发生部位,多见于颈椎的两侧钩突,其次为小关节边缘及椎体后缘,后期可开展到整个颈椎。

2、韧带的退行性变:

颈椎的韧带退变实际上是随着椎间盘的退变相伴而生的。当椎间盘退行性变后,颈椎处于失稳状态,韧带就会代偿性变化,继而出现增生、肥厚、变性。颈椎韧带的退变,在颈椎病中主要是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黄韧带。韧带的退变第一会限制颈椎的活动,出现局部僵硬等症状,第二是增厚的韧带会压迫神经和脊髓,影响椎动脉血流量。并发生继发性椎管狭窄。

(三)颈椎体退行性变阶段

颈椎受损,致使骨膜上下出现血肿,这个时候纤维母细胞开始活跃,并逐渐长入血肿中,以肉芽组织取代血肿。如此反复刺激,可在同一颈椎出现新老病变并存现象。随着血肿的机化和钙盐沉积,最后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出于椎体前缘的骨赘(骨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骨质增生的原因。骨赘的形成可以视为椎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能起到稳定椎节、避免异常活动和增加负载平面的作用。但是如果骨赘朝向椎管、椎弓根发展,就会构成脊神经或硬膜囊的压迫,产生不同程度神经压迫症状。

(四)颈椎小关节退行性变阶段

椎间盘、小关节、椎体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支架结构,以稳定椎体间的关系,其功能是三位一体的。当椎间盘退行性变或椎体间关节受到损伤后,小关节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而出现病理性改变,关节囊变得松弛,导致关节突半脱位,形成损伤性关节炎。由于具备的变性,椎间关节间隙变窄和骨赘形成,椎间孔的前后径及椎体上下间隙变小,刺激和压迫脊神经和血管,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和脊神经功能。由于脊柱呈垂直状排列,越是下位的椎体关节,负重越大,因此也越易受累,也最早发生退变。所以我们常常看到,颈椎4-7最容易发生病变。

随着颈椎小关节的退行性变,小关节、钩椎关节以及其它结构的正常关系也发生改变:

(1)椎间孔上下径变窄:由于椎间盘退化变窄,上下椎体接近,故椎间孔的上下径变窄。

(2)椎间孔前后径变窄:由于颈椎的小关节面具有自前上向后下倾斜的解剖特点,故当椎间盘变性时,上面的椎体即沿着这个斜面向后滑而发生半脱位,造成椎间孔前后径变窄而压迫神经根,同时椎管前后径亦变窄而压迫脊髓,又由于椎间盘各部的变性程度不一,左右上下压缩变扁的情况不尽相同,可以出现椎体偏歪旋转,棘突也相应地表现出左右偏歪。

椎管狭窄指椎管、神经根管及椎间孔狭窄所引起的神经根、脊神经等压迫综合征。大多因骨性椎管或硬脊膜囊狭窄引起,但不包括椎间盘突出以及感染、肿瘤等所致的椎管狭窄。

(五)退行性椎管狭窄阶段

1、椎管狭窄的分类:

按照受累的部位,分为局限性和广泛性两种。局限性狭窄是指一个或一个节段的部分狭窄;广泛性狭窄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节段的狭窄。局限性又可以分中央型、侧隐窝型及神经根型狭窄。按照病因可以分先天性及继发性两种。

2、退行性椎管狭窄的病理变化:

(1)中央型椎管狭窄:主要是椎板和黄韧带增生肥厚及椎间盘退行性变或伴有椎间盘突出所致。椎管前后径小于10mm即为绝对椎管狭窄。

(2)侧隐窝型椎管狭窄:正常人侧隐窝一般在5mm以上,如果小于2-3mm,临床有政治者,即可诊断。另外还可以看到关节突增生,骨赘形成,椎管呈三叶样改变。

(3)椎间孔狭窄:标准的ct上可以看到椎间孔狭窄。

腰椎退行性变

腰椎是人体躯干活动的枢纽,而所有的身体活动都无一不在增加腰椎的负担,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度的活动和超负荷的承载,使腰椎加快出现老化,并在外力的作用下,继发病理性改变,以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椎间盘内的髓核突出,引起腰腿痛和神经功能障碍。

腰椎的退行性变包括以下内容:

1、腰椎间盘纤维环的退变

2、椎间盘髓核的退变

3、软骨终板的退变

4、腰椎体的退行性变

5、腰椎小关节的退行性变

6、黄韧带的退行性变

7、其他韧带的退变

8、骨赘形成(或者称为骨质增生、骨刺)

9、椎管的退行性变(退行性椎管狭窄)

一、腰椎间盘纤维环的退变

椎间盘组织承受人体躯干及上肢的重量,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劳损较其他组织为重。腰椎间盘经有少量血液供应,营养极为有限,从而极易退变。研究证明,接近20岁的椎间盘已经有退变,20-30岁间有的已经明显退变,纤维环出现了裂痕。而30岁以上的椎间盘均有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纤维环出现网状变性和玻璃样变,失去原来的层次和韧性,产生不同裂痕,继而完全破裂。

二、椎间盘髓核的退变

椎间盘髓核是富含水分、有小分子弹性粘糖蛋白的组织,内含软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幼年是含水量可达80%以上,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时可达70%,椎间盘含水量的多少决定了其内在压力水平和弹性状态。髓核的退变多在骨关节和纤维环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在腰椎负荷量加大的时候,椎间隙压力增高而椎间盘变性加速,纤维环的裂隙加深,变性的髓核沿着裂隙而突向边缘,这形成了腰椎间盘突出。

三、软骨终板的退变

椎间盘的软骨终板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变薄、钙化和不完整,并产生囊性变和软骨细胞坏死,纤维环的附着点松弛,伴随髓核水分减少,软骨终板不能再生修复。软骨终板的退变会使椎间盘体液交换的半透明膜作用减少,加速腰椎间盘退变。

四、腰椎体的退行性变

腰椎表面受损后,骨膜上下血肿形成,纤维母细胞开始活跃,并逐渐长如血肿中,以肉芽组织取代血肿。随着血肿的机化和钙化沉积,最后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出于椎体的骨赘(骨刺)。骨赘的形成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措施,能起到稳定椎节、避免异常活动和增加负重平面的作用。但是骨赘椎管内和椎弓根发展就会对脊神经和硬膜囊的压迫产生不同的神经根压迫症状。

五、腰椎小关节的退行性变

椎间盘和小关节构成椎体间的一个三角形的支架结构,以稳定椎体间的关系。当腰椎退变或者椎体间关节受损后,小关节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而发生病理改变。出现腰椎关节稳定性下降,关节间隙狭窄和椎间孔狭窄,压迫神经根而出现症状。

六、黄韧带的退行性变

黄韧带是椎管内的主要韧带,正常人的厚度为2-4cm,增生时可达6-8cm以上。正常黄韧带是松弛的,是有弹性的。在发生退变和损伤时候,黄韧带处于紧张状态,逐渐增生肥厚,弹性减低,并出现钙化和骨化,压迫椎管硬膜囊,产生继发性椎管狭窄。

七、其他韧带的退变

椎体前、后纵韧带对稳定腰椎有重要作用,如果出现纤维增生和硬化从而限制腰椎的运动。

八、骨赘形成

参考第四项。这种情况就是通常我们讲到的“骨质增生”。骨质增生的产生是增强稳定性和对抗腰椎压力的一种反应。椎间盘突出后,纤维环松弛,椎间盘抗压性和稳定性均减弱,因而出现骨质增生。即是五椎间盘突出,只要腰椎退变椎体的稳定性发生改变,也会产生骨质增生。

九、退行性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按照病因分类为先天性椎管狭窄和继发性椎管狭窄,我们这里讲继发性椎管狭窄。椎管狭窄是指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狭窄引起的神经根、马尾神经等压迫综合征。当椎间盘。纤维环、关节突和韧带退变等,均有可能压迫椎管而致椎管的管径变小而狭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