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团坊古道
释义

团坊古道简介

团坊古道,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漳河镇团坊村附近,这一段古道至今鲜为人知,据传说为秦楚古道荆门段的备道。这段古道现有数公里尚清晰可寻,起于团坊村旁的瓦庙子山,绵延至玉皇阁风景区里的龙滩沟,古道位于逶迤的群山中,道边或怪石嶙峋,或古藤缠牵,鸟鸣蝉唱,清幽深远。“十八罗汉,海河子沟,里头里头再里头”,这句当地村民熟知的民谚,形容了团坊古道路线的绵长。村民介绍,这条古道以前南可接掇刀石,北可达子陵铺、姚河、马河,瓦庙子山所在的地方在过去称作“瓦庙塘”,是个交通要道。据当地人讲,团坊古道原来大都是由青石板铺成的,宽约2米,现在还有几处保留青石板原生态的路段。

古道风景

土地婆婆的石雕像

在保存得较好的一截古道附近山上,有个小小的土地庙,不过一人高,里面供着一个无头的石像。这尊石像是用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仔细观察会发现石像的下面有一排雕刻成裙裾模样的花纹,裙裾下面还露出一双小脚,很有可能是土地婆婆的石雕像。底座上刻有一排小字:“皇明万历年十八年庚寅岁秋立”,昭示着这尊石像已经历了四百多年的风雨。据传说,土地婆婆以前是完整的,后来头不见了,村民曾四处去找,但一直没找着,据当地人介绍,一定是要有缘的人才能找得到。

古道沿线风景及传说

沿着团坊古道一直往前走,路边的景色令人陶醉,古道旁不知名的小花怒放着,或成片的红,或成片的白,煞是好看。走过约一公里路,便到了当地人俗称的团坊嘴子(在团坊村2组)。这里三面环山,正前方对着绿汪汪的一池水,农户房前的一棵大柳树上,一大群喜鹊在上面“啾啾”的叫着,三三两两的农民在地里耕作。纯净的蓝天、清脆的鸟啼、满眼的青绿,这正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诗句里所描绘的田园景象。76岁的老人李世贤回忆说,这里原是民国时期的团防局(地方治安组织),是荆门县城的一个派出机构,专门处理一些较小的公务,职能类似于今天的地方派出所,现在的“团坊”是由“团防”演变而来的。在老人的屋前有一块状似大乌龟的石头,乌龟头朝向水塘。和别处的石龟不一样,这个乌龟的背上凿有一个石臼(舂米器具)。李世贤老人说,此地依山傍水,风水极好,古时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有些心存妒忌的人便在乌龟的背上凿了这个石臼,旁边还压上了石碾,用来破坏这里的风水。如今,石碾早已被挪开,不知道这只石乌龟还能不能爬到河里去喝水。

龙滩沟

沿着团坊古道继续前行四公里,就抵达了龙滩沟(也称龙蛋沟),这里有着独特的风情:石陡林密藤蔓多。路两边都竖立着怪石,仿佛走进一个怪石展览馆,这些怪石大多中间镂空,仿佛放大的太湖石,形态各异,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则面目可憎。怪石上缠满了青藤。“簸箕大,扁担长,块块种上救命粮”。古道边除了怪石古藤外,另一大看点就是梯田和古民居遗址,一路走来可以看见很多用石块整齐围起来的梯田,这些梯田因为年久无人收拾早已是一片荒芜,唯一能证明这是人力所为的就是那些一块块码放的整整齐齐的石块。这些梯田虽然面积不大,但在灾荒年时可以养活一家人。在龙滩沟一侧,还有个被称为“天坑”的溶洞,洞口直径约10米,深约10米,洞侧怪石林立,自成一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1: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