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团泊村 |
释义 | 团泊村引位于泊洼地区西靠南运河,北靠独流减河右堤,东南至马厂减河左堤,是一个三角封闭的沥水洼地。 团泊村在明永乐年间建村,村落四周低洼积水,船只在村边聚集停泊,故名“团泊”。这里历史上常年积水,盛产芦苇,是大清河、子牙河洪水汇聚西三洼后超量洪水的分洪场所,团泊洼因清乾隆皇帝曾来此巡游,故也称作“乾隆湖”。 历史概况解放初期,团泊洼水草丰茂,百鸟云集,是典型的沼泽湿地,草丛中的鸟蛋随处可见。1966年,团泊洼也随同其他大洼淀一起,首次出现干涸,并被大面积垦殖为耕地,到70年代初期,这里的鸟类仅剩下不到20种。 为了缓解农业用水紧张,1977年10月团泊水库动工,在团泊洼建起宽10米、高4.3米的大坝,使团泊洼成为总蓄水量1.8亿立方米的大型平原水库。区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面最低高程1米左右(黄河)。团泊水库1980年秋完工,占地约60平方公里。 80年代中期开始蓄水后,团泊洼地区的湿地生态环境迅速改善,90年代初鸟类恢复到130多种。 团泊水库是静海县宝贵的自然资源,长期以来静海县政府对水库的开发利用始终坚持了慎之又慎的科学态度,对保护水库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80年代由于上游水量锐减,一度造成水库干枯,天津市政府与静海县政府共同努力调水,团泊水库又重现昔日万顷碧波的无限风光。由于长年的保护,团泊水库及周边地区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湿地生态景观,成为天津市的生态环境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为了保护该地区安全和改善自然环境,静海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团泊水库除险加固竣深工程,展现团泊旅游观光新的亮点。 团泊新城规划范围内现状人口7.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16万人,非农业人口0.68万人,外来人口3.76万人。行政区划涉及团泊镇、杨成庄乡、大邱庄镇、蔡公庄镇4个乡镇,15个村庄7365户。团泊新城将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宅基地换房等方式使当地老百姓安居、乐业、有保障,享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活力与品质,为新城开发建设铺平道路。 自然地理广阔的水域和土地资源。团泊湖为大二型平原水库,占地约60平方公里(相当于12个西湖、8个东丽湖),其中水面5⒈35平方公里,蓄水量为1.8亿立方米。现有水量为8千万立方米。规划区内可供开发的土地约110平方公里,涉及人口近2万人。 丰富的地热资源。团泊地区地处王兰庄地热带,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热水储量达84亿立方米,距地表900米,水温达82℃(冬夏温差±2℃),含有24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不仅可供采暖、温室种植、养殖,还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等功效。 珍贵的鸟类资源。团泊洼鸟类自然保护区已列入“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名录”,其面积约60平方公里。区内珍禽候鸟繁多,天鹅、鸳鸯、白鹭等164种候鸟栖息繁衍,是世界上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是天津市三大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之一。 鲜美的淡水水产品资源:团泊湖盛产以中华毛蟹、大青虾、鲫鱼、鲤鱼等为代表的淡水水产品。 宜人的气候。该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2℃,日照充足,适宜城郊休闲观光和旅游度假。 旅游观光团泊湖区域距离市区仅16公里,湖滨和新城在空间和时间之间架起一座生活的舞台,是优势阶层的把玩距离,也是市区无法攀及的资源判断的距离。 51平方公里的团泊湖,烟波浩渺、浩瀚无际,在静默中展现着致远清明的意境,在涌动中显示出雄浑博大的气质。 新城区域内拥有着华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规格最高的水陆36洞高尔夫球场,亲近自然,风景怡人,高质量的空气,适合人们运动、养生、商务和休闲。 团泊湖温泉酒店利用充足的地热资源,打造出国内首家活水天然温泉,让人们在森林中泡温泉,享受四季四景三季有花融入自然天人合一。 规划建设团泊新城是经国务院批准,天津市城市规划中的11个新城之一,规划面积21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60万。 团泊新城的规划建设将突出“水和生态”,以休闲、旅游、生态为特点,立足天津中心市区和滨海新区,依托京津冀,面向环渤海,建成以现代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导,集休闲度假、体育运动、娱乐健身、商住会议、教育培训、科技研发和生产于一体,与自然整合、生态宜居的创意型生态城市。 团泊新城用地布局的发展模式采用组团式布局,总体结构可概括为:“核心环绕,珠串链接,八大组团,协同发展”。 (1)旅游特色镇组团; (2)文化创意产业组团; (3)节能环保产业组团; (4)大邱庄镇宜居组团; (5)现代都市产业组团; (6)生态居住组团; (7)教育产业组团; (8)体育产业组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