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土默特部
释义

对于土默特部的源流,史籍所载甚少,史学界主要有两种看法:其一秃马兀惕说。其二豁里·秃马惕说。此外,也有人认为,土默特部形成于明代蒙古社会的动乱过程中。

历史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达延汗统一蒙古诸部,并重新划分6个万户,土默特部为右翼三万户之一。达延汗任命其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统领右翼三万户的济农。此后,其次子阿勒坦汗占据十二土默特之大部,逐渐强大起来。阿勒坦汗的领地以大青山南北为中心,东达宣化镇边外,西至乌拉山前后,甚至远至甘肃、青海地区也有部落驻牧。阿勒坦汗强盛之后,与明朝中原地区和平互市,建立了密切的经济、政治关系,发展了漠南地区的农牧业、手工业和小城镇建设。明隆庆五年(1571年),明廷封其为“顺义王”。阿勒坦汗在开发土默川的过程中,还兴建了一批城镇。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起造五塔和八大板升”。嘉靖四十三至四十五年(1564~1566年),他又在大板升的基础扩建了大板升城。城内的建筑自“朝殿及寝殿凡七重,东南建仓库凡三重,城上起滴水楼五重”。到嘉靖五十四年(1575年)工程竣工,明朝赐名为“归化城”(即今呼和浩特市)。以后,逐渐成为右翼诸部政治、经济、宗教的活动中心。

17世纪初,林丹汗统领蒙古诸部时,土默特部因内部分争激烈而趋分裂,一部分留住大同边外丰州滩一带,一部分东迁辽东地区,故有东、西土默特之称。后金天聪六年(1632年),皇太极调清兵及东部蒙古四子部落、乌喇特部落、茂明安部落,征讨宣化、大同边外林丹汗部、西土默特部,该二部战败降清。崇德元年(1636年)将西土默特部编为左、右翼二旗,设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等官以统辖旗众。该二旗不设札萨克,也称归化土默特,直到民国。

分布

土默特部蒙古族在乌盟地区主要分布居住在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及达茂联合旗。

席勒图旗简介

附:席勒图旗简介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军西征噶尔丹时,为防御外患,土默特右翼旗都统阿弼达遵旨,派一个苏木的旗兵在大青山北麓希拉穆仁河一带设卡伦(哨所)驻防。乾隆十六年(1751年)皇帝诏准喀尔喀蒙古仁钦道尔吉为席勒图召(延寿寺)第六世转世呼图克图噶根,法名叫阿嘎旺罗布桑达瓦。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阿嘎旺罗布桑达瓦活佛进京拜见皇帝,被提升为札萨克达喇嘛。从京返回归化城后成为掌握该地区宗教最高权力的活佛。六世呼图克图活佛从喀尔喀蒙古来漠南时,携带20余牧户侍从、奴隶共计100余人,还带来了许多牲畜和财产。为安置活佛带来这些俗徒和牲畜,清政府将希拉穆仁河流域广阔草场划拨给席勒图召六世活佛,做驻牧生息之地。

当时,希拉穆仁召牧地与四子部落旗、乌拉特三公旗、喀尔喀右翼旗,茂明安旗接壤,总面积约3200平方公里。由于六世呼图克图活佛阿嘎旺罗布桑达瓦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使希拉穆仁地区的组织机构和执政方法与其它札萨克旗有所不同,从此,形成了一个政教合一的管理体制。

民国29年(1940年),日本侵略者在西蒙地区建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希拉穆仁独立设旗,称席勒图旗,行政上隶属乌盟。宗教体制上仍隶属归化城席勒图庙。民国34年(1945年)撤销席勒图旗,划入土默特旗。

新中国成立初,席勒图旗归属绥远省土默特旗管辖,到1954年,正式划归乌盟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9 7: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