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埃·奥·卜劳恩
释义

埃·奥·卜劳恩是德国著名漫画家。是继海恩里希·霍夫曼(Heinrich Hoffmann)和威廉·布施(Wilhelm Busch)之后的又一德国艺术巨匠,他的艺术生涯十分短暂,作品不多,但成就卓著,他的《父与子》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中文名:埃·奥·卜劳恩

外文名:E.O.Plauen

国籍:德国

出生地:萨克森州

出生日期:1903年3月18日

逝世日期:1944年4月6日

职业:漫画家

毕业院校:莱比锡绘画艺术学院

主要成就:被认为一代幽默大师

代表作品:《父与子》

人物简介

埃·奥·卜劳恩(E.O.Plauen),原名埃里西·奥塞尔(Erich Ohser),德国著名漫画家。1903年3月18日生于德国福格兰特山区阿尔多夫附近的翁特盖滕格林村,童年时迁居卜劳恩市。少年时代学过钳工,后来在莱比锡绘画艺术学院学习,曾给一些报刊杂志作过画和插图。纳粹掌权后,卜劳恩被万恶的法西斯判处死刑,他的政治漫画被禁止发表。卜劳恩的艺术生涯虽然短暂,但成就卓著。他在《父与子》中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宽容的一束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被人们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人物生平

埃·奥·卜劳恩1903年3月18日生于德国萨克森州福格兰特山区阿尔多夫附近的翁特盖滕格林村(Untergettengrün)。卜劳恩的父亲保罗出生于一个磨坊主家庭,服过12年兵役,之后在边境海关工作;卜劳恩的母亲是一名家庭主妇。

1907年,由于父亲的工作调动,全家迁到了福格兰特山区的首府卜劳恩市(Plauen)。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奥塞尔没能上文理中学,而去当了一个钳工。三年难辛的学徒生活,并没有削减他对艺术的追求。学徒生涯结束后,他踏上了去莱比锡皇家绘画与出版学院(Knigliche Akademie für graphische Künste und Buchgewerbe)求学之路。

1921—1926在莱比锡皇家绘画与出版学院的这五年中,前两年奥塞尔边打工边求学。19岁时,奥塞尔的作品首次在卜劳恩市的画展上亮相,获得了高度评价。从此他开始参加各类的绘画比赛,获奖作品频频出现在报刊上。他也因此结识了许多世界一流的艺术家、评论家、戏剧家和出版家。

1930年10月18日奥塞尔和同学马丽加尔德-班策尔(Marigard Bantzer)在柏林举行了婚礼。第二年爱子克里斯蒂安(Christian)出生。

1933年纳粹掌权后,奥塞尔的政治漫画被禁止发表。之后由于《柏林画报》(Berliner Illustrirte Zeitung)的交涉,纳粹当局取消了对奥塞尔的职业禁令。不过只允许他在《柏林画报》上发表无任何政治倾向的漫画。由于他过去有所谓的左的政治问题,奥赛尔改用笔名埃·奥·卜劳恩,这个笔名是由他姓名的第一个字母(Erich-E Ohser-O)以及他童年生活过的城市卜劳恩(Pauren)构成的。

1934年12月13日《父与子》第一个连环漫画故事《差透了的家庭作业》问世于《柏林画报》第50期上,随后每周发表一个《父与子》故事。至1937年间,长篇连环漫画《父与子》(Vater und Sohn)发表,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父与子》的成功主要来自卜劳恩的爱子之情。作品中的父子俩实际上就是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

1934年《父与子》问世时,天真无邪的克里斯蒂安年仅3岁,当时联邦德国《斯卡拉》杂志发表了一幅卜劳恩伏在地上给儿子当马骑的照片,并注释道:“尽管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在一起的无忧无虑的日子很短暂,但连环漫画《父与子》的素材多来源于此。”

1944年3月,卜劳恩被纳粹分子告发,指控他犯了“反国家言论罪”。4月6日,在纳粹臭名昭著的“人民法庭”判处他死刑的前夕,卜劳恩自杀于关押他的牢房。在遗书中,他承担了全部指控,想以此为朋友开脱,给妻子马丽加尔德的诀别信中他写道:“……我为德国而画画……还望把他(克里斯蒂安)哺养成人。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这样,一代幽默大师被万恶的法西斯无情地扼杀了。

人物评价

卜劳恩是继海恩里希·霍夫曼(Heinrich Hoffmann)和威廉·布施(Wilhelm Busch)之后的又一德国艺术巨匠,他的艺术生涯十分短暂,作品不多,但成就卓著,他的《父与子》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9: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