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土地经济学 |
释义 | 土地经济学首先是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T.Ely在其1922年出版的《土地经济学大纲》中提出的。此后,社会经济运行所带来土地问题的日益复杂化,以及经济科学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断创新,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土地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面 , 即土地利用经济 ; 土地制度 ; 土地价值。土地经济学在土地学科体系中具有重要性、先导性、基础性的作用。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将有效地促进土地学科体系的完善化、科学化以及应用性的增强。 土地经济学的基础性作用(1.土地学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2.土地学科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3.土地学科应用的基础性作用) 土地经济学的基础理论(1.市场供求理论 2.产权经济理论 3.地租地价理论 4.边际效用理论)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 抽象思维方法 2. 系统分析方法 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完整地说包括三个方面 , 即土地利用经济 ; 土地制度 ; 土地价值。 土地利用经济是指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 , 具体包括土地资源的勘察 , 技术经济评价 , 土地规划 , 土地开发、利用、保护与整治等方面的经济问题。所研究的是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问题。 土地制度是指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 , 以及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建立、演变及其实施等方面的问题。所研究的是土地利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土地价值是指土地在权属转移及其收益分配中的价值形式及其量化表现。如土地作为商品买卖的价格 , 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时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 , 以及国家参与土地收益分配的具体形式——土地税收等。土地价值所研究的也是在土地利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 但它所涉及的是土地权属转移和土地收益分配中所发生的土地关系问题。 以上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合理地利用土地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我们的目的。土地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投入生产过程, 都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进行。建立并维护合理的土地制度,是合理利用土地的根本保证。人们在土地利用中必然会发生土地权属的转移及土地收益的分配问题 , 因此 , 正确确定土地权属转移的条件和方式 , 合理分配土地收益 , 即合理确定土地价值形式并使其恰当量化是正确处理土地关系 , 保证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与措施。 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土地利用中的生产力组织和土地所有、使用与管理中的生产关系及其调节。因此 , 土地经济学就其性质来说 , 它是一门研究土地利用中人与土地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科学 , 是经济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三、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及地位 土地经济学在土地学科体系中具有重要性、先导性、基础性的作用。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将有效地促进土地学科体系的完善化、科学化以及应用性的增强。 (一)从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看出其在土地学科体系中地位的重要性 土地经济学是关于人地关系和因其产生的人与人经济关系的总和及其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当然,关于人地关系的研究,也是土地科学研究的核心所在,而无论是关于土地资源、土地规划、土地信息、土地生态、土地保护、地籍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归根到底也是为人地经济关系的规范化服务的,因此,土地经济学是土地科学中的主干学科。 (二)从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可以看出其在土地学科体系形成与发展中的先导性 土地问题大致可以归为土地分配(产权)、土地利用(经济生产)和土地收益分享三类问题。而最早的农业共同体就是以对土地的排他性公有产权为基础的。因此,土地产权的出现,就意味着土地问题已经开始出现,由此也带来了土地利用等更多的问题。而与此相对应,土地经济学的产生也具有先导性,土地经济学第一次成为大学教育的课程,是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开授《土地财产》讨论课时开始的。正式成为单独研究领域则是在1919年美国在农业部内设立土地经济司时开始。土地经济学的先导性发展,以及土地问题的分化,也促进了相关学科的产生,由此推进了土地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从土地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可以看出其在土地学科体系中的基础性 土地经济学的基础性作用土地经济学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土地学科建设、发展与实践的全过程。 1.土地学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由于土地经济学产生的先导性,土地经济学的发展为其他土地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理论和方法基础。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土地估价、土地生态经济、土地政策、土地行政等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也是以土地经济学科为基础的。因此,土地经济学在土地学科建设中具有原生性、基础性作用。 2.土地学科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虽然我国当前的土地问题分别隶属于不同学科,但是通过土地经济学的发展,也有效地推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例如,将土地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引入土地规划学,则可以增强土地规划的可行性,同时也可以实现土地规划实施手段的多元化,这都将更有效地推进土地规划的实施。 3.土地学科应用的基础性作用土地经济杠杆对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地租地价、土地税费、土地产权等制度的完善,不断提高了我国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的效率。因此,土地经济学的应用性研究,将更有利于其他土地学科理论与方法在土地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土地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土地经济学的主要基础理论有: 1.市场供求理论土地供求分析是土地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和终点,而土地需求又是土地供给的起因,很大程度上对于土地供给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从土地供求关系来看,必须通过两者的相互作用,并通过价格信息予以体现,才能形成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实践中必须依据这一基础理论,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更为科学地反映土地供求关系变化的态势。 2.产权经济理论相对于土地资源而言,土地产权更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要素。土地经济运行实践都是以具有一定产权的土地资源为单元进行资源配置的。土地产权要素对于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还引导着土地资源配置的方向。产权经济理论作为土地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有效推进了土地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3.地租地价理论地租地价理论既是土地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土地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其对土地收益分配关系合理确定的重要依据。当前有关地租地价的研究已经开始建立定量化的经验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而地租地价的研究,不仅与土地利用,而且与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城市规划的合理化程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将地租地价理论应用的面加以拓展。 4.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则是指从消费一件商品的一个额外的数量中所获得的额外的满足。在边际效用理论应用中存在两个重要原则,一是边际效用递减原则,即一种商品的消费越多,那么额外数量的消费给效用带来的增加也越来越小;二是相等边际原则,即只有当消费者使花在所有商品上的单位投资所带来的效用相等时,才会使效用最大化。这两个原则,对于合理确定土地利用规模以及产业部门之间土地资源的分配关系具有实践性意义。 土地经济学前沿问题当今土地经济问题日益复杂化,土地经济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经济学或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当然这本身也推进了土地经济学的发展。基于这一认识,当前土地经济学前沿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途径主要有: 一是从政府土地利用行为角度,研究土地市场秩序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问题。当前存在的一些主要土地问题与政府财政对于土地收益依赖性的增强有很大关系,同时这与各级政府追逐“政绩经济”、“诸侯经济”有关。因此,必须从机制、体制、法制等几个方面来共同探讨规范土地市场的途径,以通过土地市场秩序的有序化,推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从土地价格形成与运行的角度,研究地价与房价关系问题。一是要研究地价与房价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从而探求如何通过地价杠杆的作用,合理调控房地产业的发展;二是要针对不同类型城市研究地价与房价之间的定量化、模型化的互动关系,从而为科学制定住房用地供应政策,实现房地产价格机制的有序化服务。 三是从经济行为分析角度,研究用地者土地市场行为问题。主要是研究企业、农户等用地者,对于政府土地政策决策的市场响应过程,从而为合理引导用地者行为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当前研究的重点主要有: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土地市场流转行为、企业用地者行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等方面。 四是用经济学的理念,重新认识土地法的相关问题。包括土地法规运行的成本、效益,土地执法手段的经济成本,土地法规监督的成本与监督制度的改革,以及土地执法难的经济学分析等问题。这些研究有利于提高土地法规的运行效率。 五是土地经济学方法论问题。土地经济学方法论问题,关系到土地经济学学科自身如何建设与发展。当前不仅提倡问卷调查方法在土地经济问题研究中的广泛应用,还要不断地创造性引进新的方法论,如博弈理论、神经网络理论等在土地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土地经济学是一门跨度很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 涉及到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 , 如政治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市场价格学及法学等一系列学科。对土地经济问题 , 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指导 ,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其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抽象思维方法对于社会科学问题,抽象思维是在深入实际调查 , 占有大量客观事实材料的基础上 , 运用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进行 " 加工 ", 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从中找到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性。这是研究一切社会科学问题最基本的方法 , 研究土地经济问题也不例外。研究土地经济问题运用这一方法 , 就是要深入土地利用和土地经济关系的实际 , 进行反复的调查研究 , 运用抽象思维方法 ,找到现实土地经济问题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及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2. 系统分析方法土地作为地球的一个特定部分 , 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基本因子 , 土地系统是社会经济系统的子系统。对土地经济问题研究不能孤立进行 , 必须将其纳入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中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与分析 , 从中找到地球生态经济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 探索其规律性及其运行机制。只有这样 , 才能最终找到解决土地经济问题的正确途径。 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所有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 , 质的规定性通过量的规定性加以体现 ,而量的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事物质的变化 , 这是事物发展的共同规律性 , 土地经济问题也是如此。任何一个土地经济问题都有质与量两个方面 , 研究和解决任何一个土地经济问题都必须同时研究它的质与量两个方面。如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问题 , 必须在对该国家或地区 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 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做出基本判断的同时 , 对其量的表现和变化规律进行具体分析 , 并把两者密切结合起来 , 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4.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土地经济学研究必须把静态分析和动态 分析密切地结合起来。如研究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租形式是否合理 , 是否有利于正确处理出租和承租双方的利益关系 , 是否有利于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 , 这首先需要对影响和决定地租形式的诸多因素和条件进行静态分析 , 同时还必须从动态角度分析和研究这些因素和条件的过去和未来的发展变化 , 并把两种分析辩证地结合起来 , 才能对该国家或地区的地租形式作出最终的判断和选择。 5.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土地经济问题既有微观方面的问题也有宏观方面的问题。企业基层单位的土地经济问题属于微观方面 : 全国的或某一较大地区的土地经济问题 属于宏观方面。宏观要以微观为基础 , 微观归根到底要受宏观的制约。因此 , 要研究土地经济问题 , 必须既要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 , 又要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 , 并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如对土地开发项目的决策研究 ,当然首先要从微观上分析与研究该项目给作为开发主体的企业、单位所能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 ; 同时还必须从宏观上分析与研究该项目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 , 通过权衡利弊才能最终决定该项目的取舍。 图书信息书 名: 土地经济学 作 者:黄贤金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ISBN: 9787030257086 开本: 16开 定价: 49.00 元 内容简介《土地经济学》将土地经济学理论内容阐述与实践问题分析相结合,在阐述土地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其学科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对人地关系的分析,从人口—生态—环境—能源—粮食等角度较为全面的介绍了土地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继而介绍了土地价值、土地需求与供给、土地市场、地租、地价、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区位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并基于对土地利用外部性及市场失灵的阐述,介绍了土地产权及制度变迁以及土地保护、土地利用规划的经济学分析等相关内容,阐述了土地金融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土地税收制度等内容,最后从土地制度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角度,介绍了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及其政策评价方法。 《土地经济学》可作为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农业经济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等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同时也适合从事土地经济学及相关学科教学、研究、管理实践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黄贤金,1968年生于江苏省扬中市,1995年获得农业资源经济与土地利用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导,中国土地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地科学》、《经济地理》,《生态经济学报》等期刊编委。主要从事土地经济与政策、土地利用与管理等相关研究,主编或撰写出版了《土地政策学》、《土地经济学》、《农地价格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理论模型及其效应研究》等教材及著作,获得省部级人文社科或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励4项。 图书目录编写说明 丛书序一 丛书序二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第二节 资源观发展与土地经济问题及其演变 第三节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土地经济学方法论 第五节 土地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人地关系与土地资源人口安全承载力 第一节 人地关系及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问题 第二节 土地资源人口安全承载力的内涵及特征 第三节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第四节 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测算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土地价值理论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中的土地价值理论 第二节 劳动价值论与土地价值理论 第三节 从自然价值到多元化的土地价值构成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土地需求与供给 第一节 土地需求 第二节 土地供给 第三节 土地资源的供求变化及弹性 第四节 土地资源的供求关系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土地市场理论 第一节 土地市场的内涵、特征、效率及功能 第二节 工业用地市场及其特征、功能 第三节 城市土地市场及其特征 第四节 城乡土地市场 第五节 土地市场构成要素 第六节 公有土地市场度理论 第七节 土地市场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地租理论 第一节 地租内涵及类型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中的地租理论 第三节 马克思地租理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地价理论 第一节 地价内涵 第二节 地价特征及其运行规律 第三节 土地价格影响因素及定价机理 第四节 工业地价及其空间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节 城市地价及容积率的影响效应分析 第六节 基于享乐模型的城市景观对地产价格的影响分析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土地利用的经济分析 第一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二节 土地利用的经济原理 第三节 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经济发展贡献率分析 第四节 土地整理规模及时序的经济分析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土地利用的区位选择 第一节 土地利用中的区位及其理论分析 第二节 农业土地利用中的区位选择 第三节 城市土地利用中的区位选择 第四节 宏观区位与土地利用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土地利用的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第一节 土地利用外部性及其形成 第二节 土地利用外部性成本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土地利用与碳排放、全球变暖 第四节 土地市场失灵及其克服路径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土地产权及其制度变迁 第十二章 土地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第十三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经济分析 第十四章 土地金融制度 第十五章 土地征用制度及其改革 第十六章 土地税收及制度 第十七章 土地制度与经济发展 第十八章 土地宏观调控及其政策效果评价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