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屠基达
释义

屠基达(1927.12.11-2011.2.16)。飞机设计专家。浙江省绍兴市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高级工程师,曾任总工程师、飞机总设计师,高级顾问、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屠基达一生中参与了15种飞机的修理、仿制、自行设计和改进改型工作,成功设计了初教6、歼5甲、歼教5、歼7Ⅱ、歼7M等5种飞机。

中文名:屠基达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市

出生日期:1927.12.11

逝世日期:2011.2.16

职业:飞机设计师

毕业院校:上海交通大学

简介

屠基达(1927.12.11-2011.2.16)。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的飞机设计师、我国航空工业的杰出科技专家和优秀领导干部,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航工业成飞公司高级顾问,被誉为“歼七之父”的屠基达同志,因肺衰竭抢救无效,于2月16日11时05分在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4岁。(新华社通稿)

1927年,屠基达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一个平民家庭。10岁那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飞机轰炸了绍兴城,五年级小学生屠基达目睹了这次毫无抵抗的轰炸。“我们怎么没有飞机呀?怎么没人反击呢?”幼小的心灵被深深刺痛,由此产生了要学航空、造飞机,靠国防来救国的思想。杭州被日本人占领后,屠基达和哥哥跟随母亲,经宁波逃到上海租界。屠基达高中毕业,为了谋求去国统区上公费大学,他辗转到了浙西。不久,日本投降了,他又回到上海,由于混乱时期的这一番折腾,错过了考大学的时机,第二年,他先后报考了交通大学航空系,北平大学机电系和浙江大学化工系。结果,三所大学都录取了他,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交通大学航空系,四年交大的求学,决定了屠基达一辈子的事业和为人。

交通大学历来以功课紧著称,非常注重书本理论学习和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又以工程实际为源头,有“东方的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之称。屠基达的毕业设计是设计一个完整的飞机,并设计一个机体部件,完全是按照一个总工程师的目标来培养学生的,这为日后屠基达的飞机设计和研制上的成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51年8月投身于中国初创的航空工业,历任哈尔滨飞机厂设计员、设计科长;沈阳飞机厂“初教6”、“东风107”飞机主管设计师,设计室副主任;成都飞机厂设计所所长,副厂长、总工程师及“歼5甲”飞机主任设计师、“歼7IIA”、“歼7M”飞机总设计师;成都飞机发展中心副主任。为中国航空学会一二、三、四届理事,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历届委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作为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屠基达一生的牵挂都是祖国的航空事业,并为此碑精竭虑。

2011年2月16日11时05分中国航空工业的著名学者屠基达院士因肺衰竭在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4岁。

工作经历

1951年,屠基达大学毕业时,正好航空工业局在沈阳成立,于是他便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国家分配到哈尔滨飞机厂技术科的大学生。初创时期的航空工业,主要任务是修理朝鲜战场上受损的飞机。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54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工厂推荐当选为哈尔滨市的劳动模范。28岁的屠基达被任命为厂设计科科长。1955年下半年,代号为40号的伊尔-28喷气式轰炸机开始试修,屠基达主持了复制和消化全套该机图纸,一年后试修成功。1956年初,航空工业局决定在沈阳飞机厂建立飞机设计室,开始自行设计飞机,在飞机设计领域开始崭露头角的屠基达于1956年底被指名调往飞机设计室,担任机身组组长。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飞行员没有一个不熟悉自己飞行事业起步的摇篮———初教6飞机,而屠基达就是初教6飞机的主要设计者之一。1958年初,屠基达在沈阳飞机厂工作,和林家骅受命担任初教6飞机主管设计师。初教6是中国设计人员自行设计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的第一个机种。在保证飞机强度的前提下,他提出为减轻每克重量而奋斗,首创了小飞机全铝合金半硬壳结构设计。初教6从设计第一张工作图纸到第一架原型机上天,只花了72天时间。1958年8月27日,全身喷着红漆,中间有一条闪电图案的第一架初教6飞机平稳地飞上了蓝天。1979年,初教-6作为新中国第一个成功的自行设计飞机,获国家质量金奖,并连续生产2000多架,成为当时中国飞行员最为熟悉的飞机。飞机在试飞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发动机性能不好,与其配套的螺旋桨不能变距,造成很多机动动作无法完成。后换装苏制发动机,修改机头设计,排除飞行中出现的四大故障,终于达到了设计要求,1961年,经中国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投入成批生产,并连续生产30多年共计2000多架,成了中国飞行员飞行事业的摇蓝。

1960年,他又被调往当时的成都飞机厂。1965年初,歼教-5的研制任务正式下达,屠基达担当重任,不仅主持设计同时兼任飞机试制领导小组副组长。屠基达提出了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在满足教练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省,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在歼-5甲飞机首飞上天一年半后,1966年5月8日,中国第一种改型教练机歼教-5在成都首飞上天。歼教-5最终以它良好稳定的性能,连续生产20多年,共生产了1000多架,成为中国空海军、航校的主要教练机;成为空军八一表演队专用机;成为中国主要出口机,先后出口援外10个国家。1984年,歼教-5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1969年末,屠基达再次挂帅上阵,挑起处理一期歼-7改进改型重担。针对飞机质量的问题,他指出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作出了对歼-7继续改进的结论。之后,经叶剑英副主席听取汇报后决定,将原来的6项改进项目改为3项,更名为歼-7I型,重新试制。歼-7I于1973年试制成功,1975年4月设计定型。经改进的歼-7飞机,加强了火力攻击,提高了命中概率,飞行加速性和进气效率均有提高,有效推力增大。为了进一步挖掘飞机潜力,改善战术技术性能,国务院、中央军委在歼-7I定型的同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要求。歼-7II型改进项目中,当属弹射救生的改进最有风险,最具压力。原因是,歼-7飞机弹射机构太复杂,15把锁需在1.5秒内按程序做完17个动作,容易出故障。屠基达主持了歼-7救生系统的大改,方案是将带盖弹射改为敞开弹射;舱盖改为固定风档;将防弹玻璃改为后折返的舱盖,实现零高度小速度下安全救生的目的。方案众采歼-6、强-5所长,又保存了歼-7座椅的特点。

屠基达坚持大改方案,考虑的是要对飞行员的生命负责,整个研制过程,光试验件就用了17台座椅、3个风档和9个座舱盖。在经过300多次试验后,终于在1979年随歼-7II飞机一起被批准定型。改进后的救生装置在国内外使用过程中多次弹射救生均获成功,1985年,火箭弹射救生装备获国家金质奖。

歼-7的改进改型,显示了屠基达作为一个杰出飞机设计师的坚持科学精神的智慧、敢于打破旧则的胆略、不畏风险的胆识。历史将屠基达的名字永远和歼-7系列飞机的改进改型联系在一起,写进了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史册。

歼-7M飞机在第一个出口合同之后,从1987年起,又开创了向其他几个国家改型出口的途径,成为中国唯一在国际军机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飞机。歼-7从I型、II型到通过出口发展到M型,前后共达30多项改进,仿制色彩渐渐消失,创新色彩日渐突出。1985年歼-7M型飞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又荣获国家首枚大型复杂武器装备金质奖,成为中国最好的轻型歼击机。

1984年至1993年间,屠基达还主持了歼-7CP、佩刀Ⅱ、超七的国际合作设计,为超七项目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航成飞民机公司总经理陈良驹看来,屠基达算得上新中国航空工业飞机设计事业的拓荒者,要是没有他这样的前辈,枭龙飞机的前身———超七早就夭折了。

1986年,屠基达成为航空工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991年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1月18日,屠基达荣获中国航空工业个人最高荣誉———“航空金奖”;

1995年5月,屠基达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陈良驹的印象中,屠基达虽然是公司高级顾问、总工程师,但他长期在工厂第一线从事飞机设计的技术工作,而这样扎根在工厂的院士是不多的。屠基达一生坚持和实践着实际经验与书本知识相结合,根据其生平事迹编撰的《难得几次飞》和《淡墨集》两本书,也是研究我国航空业发展的重要史料。

在屠基达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上,摆放着两架客机模型。他曾多次告诫同事:中国航空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生产军用飞机,民用飞机的自主研发同样重要。从2003年开始,屠基达和同事们一直在呼吁发展民用飞机项目。

作为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屠基达和飞机打了一辈子交道,春节前还在成飞公司上班,为各种产品的开发建言献策。放假后,老人赶赴深圳和家人过年。没想到,一次意外的跌倒后,屠老住进了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并于前日上午11时05分去世,中国航空业痛失一位开拓者。

立志航空报国1年9个月设计出歼教1

1927年12月11日,屠基达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幼年的他,目睹日本飞机在中国天空“大摇大摆”地飞过。这“永生难忘的”记忆,决定了屠基达立志投身航空事业来救国的理想。1946年,屠基达考入交通大学航空系,1951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哈尔滨飞机厂工作。

1956年,在飞机设计领域开始崭露头角的屠基达被指名调往沈阳飞机厂飞机设计室,担任机身组组长。他承担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喷气式教练机歼教1机身的设计,仅仅1年9个月的时间,1958年7月26日,歼教1首飞成功。

而立之年出彩72天初教6从纸上飞天

作为飞行事业的摇篮机初教6,被每一个中国飞行员所熟悉。屠基达就是初教6的设计师。1958年初,屠基达和林家骅受命担任初教6飞机主管设计师。在保证飞机强度的前提下,屠基达提出了“为减轻每克重量而奋斗”。初教6从设计第一张工作图纸到第一架原型机上天,总共只用了72天。1979年初教6作为新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成功并投入生产的第一个机种,获得国家质量金奖,现已生产交付了2000多架。

1960年举家入川设计出“成飞发家机”

1960年,因搞导弹,屠基达被调入正在建设中的成都飞机厂,后担任全天候歼击机歼5甲飞机主任设计师。

歼5甲没有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只有两架实物飞机以及全套歼5图纸和工装。在三年困难时期,屠基达率领一批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设计队伍艰苦奋斗。1964年11月11日,国内第一个测绘设计的飞机歼5甲首飞上天。时任三机部部长的孙志远曾高兴地赞誉:“歼5甲是成都飞机厂的发家机。”

最终,歼教5以它良好稳定的性能,连续生产20多年,共生产了1000多架,至今已培养15000余名飞行学员,成为我国航校的主要教练机和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首用表演机,并出口援外10多个国家。

晋级“歼七之父”改进“跑得快的近视眼”

“歼7是跑得快的近视眼。”这句早期歼7飞机的飞行员的戏言,曾是“歼7”长达几十年的顽疾。1969年末,歼7改型任务由沈阳转交给了成都飞机厂,屠基达再次挂帅上阵。

改进的歼7Ⅰ型飞机在1973年试制成功,1975年4月设计定型。屠基达又主持了含救生系统大改的歼7Ⅱ型飞机,改进后的救生装置在国内外使用过程中,多次弹射救生均获成功。歼7从I型、II型到通过出口发展到M型,前后共达30多项改进,创新色彩日渐突出。

从1987年起,集歼7所有改进成果之大成的歼7M,又开创了向其他几个国家改型出口的途径,成为我国唯一在国际军机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飞机。历史将屠基达的名字永远和歼7系列飞机的改进改型联系在一起,这位“歼七之父”被永远地写进了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史册。

他一生坚守自己的理想

今年春节前,屠基达还在成飞公司工作。没有想到赴深圳与家人过年的一别,一次意外的跌倒,对于成都的同事和好友,竟成了永别。屠基达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蔼乐观的生活状态,深深影响着中航工业一代又一代的职工。

翻开屠基达亲自编写的飞行设计记事文集《难得几次飞》,首页一行小诗映入眼帘:人世稀能百,难得几次飞,岂能不敬业,风雨并言微。

“我与屠老之间的三课之缘,让我们青年航空人将其奉为一生之师。”成飞公司技术中心总体主管设计师张小波回忆说,屠老在与大家一起散步途中说过的话让自己终身难忘:“设计师笔下有黄金,也有人命,每一个小错误的代价都可能损失成千上万的国家资金,甚至是飞行员宝贵的生命。因此,每一个飞机工程师都应该深刻理解并践行按费用设计飞机的理念。干技术,就应该耐得住寂寞,要沉下去,坚守自己的理想。”

平时很少能见到爸爸”

屠基达的儿子叫屠征星,女儿取名屠征音,均寄托着父亲在飞机设计上的凌云壮志。

屠征星回忆说,父亲总是忙于工作,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去加班或开会,平常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年轻时,父亲对他的学校功课不太过问,但是鼓励他和妹妹多参加课外活动,于是他在小学就成为学校足球队队员,参加手旗培训,进入航模小组。父亲还支持他们多读课外书籍,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国际航空》杂志等,为他们儿时带来了对科技世界的憧憬。

在屠老的女儿屠征音的童年记忆却是这样的:“我的爸爸与别家孩子的爸爸很不一样,1.78米高的个子,与之不搭配的是只有五十几公斤超瘦的体重,30多岁时他的头发大面积谢顶,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他走路飞快,看到我时总是露出亲切的笑容。”屠征音说,平时很少能见到爸爸,几乎没有吃过他做的晚餐。如果遇到与他相处的机会,一定会赖着让爸爸抱或背。在她6岁时,爸爸买票请全家看过一次电影,可是只看了一半,就被人从电影院喊出去加班了。

屠基达因病逝世?

2011年2月16日,成都的天空异常阴霾,中国航空工业界的一颗巨星陨落。因肺衰竭抢救无效,屠基达于2月16日11时05分在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4岁。

主要贡献

长期在第一线从事飞机设计技术工作,做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和填补中国国内空白的工程技术工作。1957年独创性地设计成功中国首架两侧进气下单翼传力的机身结构,此后,出色完成初教六国内首创小飞机全铝合金半硬壳结构设计。成功主持中国第一次飞机测绘设计。主持中国第一项与西方军工合作,成功引进英国航空电子设备改装歼击机并使中国军用飞机进入国际市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著有《军用飞机的安全性设计》等。在主持设计成功的飞机中,有两个机型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有两个机型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有三个机型(系统)获国家金质奖,涉及飞机总量达数千架。为航空科技进步、为空、海军装备和国民经济发展、为军用飞机出口创汇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1954年当选为哈尔滨市劳动模范。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6年获“航空工业部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因为航空工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荣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个人最高荣誉奖“航空金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3: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