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涂卓如 |
释义 | 涂卓如(1911-2001),谱名允立,字卓如,号舟庵,汉族,原籍湖北省,辛亥革命当年出生于湖北黄陂一个诗书世家。他的二伯父是前清的翰林,四叔是前清的举人、日本留学生。涂卓如五岁入私塾,师从亲戚陈秀才,熟读四书、五经,十岁才插班进入武昌模范小学,随后考入武昌高等师范附属中学。 因父亲英年早逝,家道中衰,涂卓如的几位姐姐师范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以任教所得资助他念完中学。中学期间,涂卓如课余常到“精武体育会”学习少林拳,精于刀、枪与棍棒,既锻炼了身体、意志,又给予少年的他许多参加群众活动的机会。时值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涂卓如十五岁那年参加了共青团。革命失败后,为躲避国民党当局追捕,改以别字为名,不再使用本名。 涂卓如于1929年考入武汉大学预科。在学期间,因聪颖勤奋深得几位外籍教师的青睐与照顾。193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武汉大学工学院,随即应聘到武汉建筑厅任职,并与出身名门的知识女性,兰博文女士完婚。婚后夫妻相敬如宾,感情深厚,共同度过60年岁月。1945年初,涂卓如获得公费赴美深造的机会,但最终为了家庭与子女生活安定,而毅然放弃。 抗日战争爆发后,战火很快蔓延到家乡,涂卓如不甘做亡国奴,携家人辗转迁徒至重庆、乐山。先后在重庆市工务局、乐西公路工程局、川陕公路局、武汉大学土木系任职。在乐西公路线路勘测施工过程中,他因不畏艰险,才智出众,职务连连提升,为工程不惜冒生命危险在大渡河上用纤摆办法试渡。曾有一次在金沙江中乘船执行公务时,船被激浪暗礁颠覆,因为他通晓水性,不仅自己无大恙,还奋力救起了美国留学归来的孙发端总工程师,一时被传为乐西公路局的佳话。 抗日战争胜利后,涂卓如先在江汉工程局任第六公务所主任。当时任上海市工务局局长的赵祖康先生,是涂卓如的三兄涂允成在唐山交大及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同学,也是涂卓如的老上级,遂应赵祖康先生之约到上海工务局任职。解放前夕,他婉拒了众多离沪赴台亲友们的劝说,响应中国共产党民主建国的号召,跟随赵祖康先生留在上海迎接解放。解放后,接受了陈毅市长亲笔签署的委任状,担任上海工务局三级高级工程师,在上海工务局工作了几十年,直至退休。 涂卓如博学多才,学贯中西。他长于诗词,有近百篇诗词传世;挥毫洒脱,写得一笔好字;熟谙英语,参与编纂了《英汉道路工程词汇》;还精通棋道,曾指导过我国围棋一代名家陈祖德(中国棋院院长)、王群等。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