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图书馆自动化 |
释义 | 图书馆自动化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与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对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实行自动控制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运用电脑来处理图书馆的业务及提供的相应服务,诸如:图书采访、编目、期刊管理、流通管理、书目检索及行政管理等。 简介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地完成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图书馆工作一般可分为:(1)藏书的拟定和获取,(2)编目、分类和具体准备,(3)检索和参阅,(4)流通,即馆内资料的库存和借出,(5)馆际的借入借出。所谓图书馆自动化,就是利用计算机自动地完成上述工作。 图书馆自动化主要包括软件、硬件和人员三个要素,其中软件是自动化的关键因素。对软件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自动化系统的预期设计目标能否实现。只有依靠软件的支持,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越性,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数据处理条目(如图书、期刊、地图、影片或手稿等)的技术处理是图书馆最重要的工作,花费也最大。条目的技术处理是指获得条目、编入目录、准备上架、准备书卡、打印书背记号等手续。这些手续中所涉及的重要工作是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的主要困难是数据(如作者姓名、著作标题等)的长度不同,为了取固定长度而舍去数据的某些位又可能难以唯一地识别条目。数据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因此数据处理和储存要求采用先进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图书馆的许多功能取决于根据文献目录、具体归属和课题内容描述条目的数据,因此,美国的图书馆资源协会 (CLR)支持有关人员研究把这些数据转换成机器可读形式的方法,从而产生了MARC(机器可读分类)规划,并成为后来发展图书馆多种功能自动化的基本部分。 情报检索情报检索的设想首先是在定位的研究中产生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 MAC规划是一种通用情报检索系统,可供许多用户同时经过遥远终端查询。计算机检索技术最广泛的应用是KWIC(意即上下文中的关键字)和索引。大多数情况下,它就是一个排好的标题索引并带有文中围绕标题的其余部分。 自动分类分类自动化的想法是情报处理技术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图书馆分类系统是将收集到的文件组合成组的系统,它可使有关课题归入同一体系。清晰地划分好组或类可使用户浏览的条目数减少。计算机自身是不能理解思想的,但是文件中的思想可用字和数表示,字和数又可用计算机处理和比较,然后根据字的异同将文件整理成类。自动化分类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①导出分类系统自动化的方法,即首先把每个文件表示成目录-字术语表格,继而根据它们的共用字将每个文件与收集的每个其他文件加以比较,于是得到子组;每个子组是分类方案中的一类。②详细研究文件归类概率计算的数学方法,也就是分类工作自动化。 图书馆自动化网络综述用计算机网联结和控制众多的图书馆而形成的现代化图书馆网,又称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由于书目数据库是其建设的起点和基础,在北美又称书目公共事业。 发展简史图书馆自动化网络是在传统的图书馆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文献量激增,仅靠各馆单独的馆藏难以满足读者需要,加上文献资料价格和劳动力费用的不断上涨,各图书馆迫切要求相互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设备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使利用计算机网建立各图书馆联机存取的公共书目数据库成为可能。1969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发成功并正式发行机读目录,为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奠定了数据基础。1970年美国教育部和美国图书馆协会在弗吉尼亚州的沃伦顿召开了“馆际通信和情报网络”会议,提出建立全国图书馆网络。1971年俄亥俄州学院图书馆中心(OCLC,见联机图书馆中心)开始提供书目数据库的联机查询服务,使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供联机服务的图书馆自动化网络。1973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图书馆自动化系统 (UTLAS)开始提供联机书目服务,到80年代已发展成为仅次于OCLC的图书馆自动化网络。1977年美国西部图书馆网络 (WLN)开始提供联机服务。1978年美国又建立了研究图书馆情报网络(RLIN)。上述 4个图书馆自动化网络称为北美四大书目公共事业公司。此外,美国、加拿大还有数十个这样的网络。70年代和80年代,世界其他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也相继建立了图书馆自动化网络。 结构图书馆自动化网络是由4 种网组成的复合网络,包括:①计算机网。承担控制、处理和存储文献的功能,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中心图书馆拥有计算机而向其他图书馆拉设终端的单处理中心网,一是各图书馆均有计算机且连接起来的多处理中心网。②通信网。联结各计算机及计算机网,承担数据传输职能。计算机网的通信既可以使用电话网,也可以使用公共数据通信网,采用卫星通信和光导纤维通信等先进技术。例如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于70年代后期在全国建立了 6个卫星通信地面接收站,开始试验和应用卫星通信。③数据库网。将图书馆的多种文献资源建成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使之能在计算机网中共享,因此又称信息资源网。④图书馆网。入网各图书馆之间须订立并遵守各种规定与协议,包括权利和义务、管理办法、投资和分配方案等。以上几种网络中,从网络构成看,计算机及拥有计算机的图书馆是图书馆自动化网络的节点,通信网是图书馆自动化网络的链路,数据库和图书馆馆藏文献是图书馆自动化网络的信息资源。从网络性质看,计算机网、通信网和数据库网是具有实际物质、技术和信息内容的实体,是一种物理网,而图书馆网是具有社会因素的约定和公共关系,是一种逻辑网。图书馆自动化网络的特点是从逻辑网出发,通过几种物理网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功能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具有多种功能:①联合编目,成员馆利用网络中心的大型书目数据库进行联机编目并获得目录产品,同时在中心生成所有成员馆的联合目录(见合作编目)。②馆际互借,借助联合目录,网络的各成员馆通过终端可以进行联机馆际互借。③采购协调,借助联合目录了解成员馆的入藏情况及各馆馆藏特色,协调采购政策并决定具体某一文献采购与否。④连续出版物管理,建立成员馆连续出版物联合目录,从而开展各项自动化业务。⑤联合目录查询,利用终端可查某一文献在网内是否入藏,藏在那个图书馆。⑥规范控制,通过网络中心书目数据库的规范文档,控制成员馆编目中的名称规范(人名、地名、书刊名、机构名等)和主题规范,以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⑦电子邮件,各成员馆利用计算机网的电子邮件服务进行通信。⑧计算机网内的软硬件资源共享。一般说来,图书馆的各种业务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利用图书馆自动化网络,但较多侧重于联合编目、馆际互借与规范控制等方面。各个具体网络所拥有的功能不尽相同。 作用和意义①促进和加强了图书馆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由于采用了计算机与通信等先进技术,使各成员馆之间可进行多方合作,互通有无,克服地理上的限制,使网内各馆形成一个整体。②资源共享:克服了单个馆资源的限制,任何成员馆的读者都可利用整个网内各图书馆的资源。③促进了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网内各图书馆的计算机设备可以进入国家和国际公共数据通信网,使图书馆服务与通信网内其他服务 (如购物、购票、视频文本服务等)联结在一起,普及到通信网所覆盖的各地方,深入到机关和家庭,服务范围则由国内某一地区扩大到全国和国际上。 发展趋势①图书馆自动化网络的功能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和联机情报检索网络的差异将缩小,特别是前者的检索技术将逐渐与后者接近;两者之间将互相渗透,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机读目录数据库已成为某些联机情报检索系统的数据库之一。③在现有主要的图书馆自动化网络继续保持大型集中式书目数据库以供联合编目、馆际互借等的同时,将进一步把多种功能向地方性网络分散,大型集中式网络将向小型分布式网络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现有主要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存储量日益庞大,中央处理机负担过重,系统维护困难,通信费用高;另一方面,技术的进展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功能的极大加强,光盘与光导纤维通信的应用,有助于分散处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