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图解高岛易断 |
释义 | 《图解高岛易断》(居家必藏版)在清代浙东学者王治本先生译本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点校。为了彰显蕴含的义理,我们专门创造了六十四卦图解系统,采录了清朝“四库全书版”的卦画和明朝的古插图,并对所有的占题和实际占例进行了精心编排,希望能给读者的阅读和欣赏提供更大的便利。 书名:图解高岛易断 作者:(日本)高岛吞象 译者:易简 (注释 解说词), 王治本 (译者 ISBN:9787561341537 类别:图书 > 国学 > 经部 页数:767页 定价:88.00 元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 装帧:[平装] 开本:16 内容简介《易经》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它的古老和深邃,使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易经》很早就传入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更成为改革运动的文化之魂。当时提出的组阁原则是"不知《易》者,不得入阁"。 高岛吞象先生是明治维新时期涌现的易学大师,在日本有"易圣"之称,他利用《易经》进行广泛的占卜,小到寻物、天气、婚姻、营商、疾病、个人气运等,大到国家的军事、政治、国际关系,有事必占,几乎每占必中,许多占断结果被日本天皇、内阁总理和各省大臣所采纳。他曾准确预言了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其中包括定远舰的沉没和战后条约的签订。 编辑推荐《图解高岛易断》(居家必藏版)日本“易圣”的绝世占书,再现易占失传正法。 占例丰富:高岛亲断占例500个,每个都经过历史检验准确无误 占事明了:问营商、问学业、问婚娶、问生育、问疾病、问失物,无论占得何卦,均能得到清晰明了的解释 预测出中日甲午战争及两国的气运结局 预见我国定远舰的沉没及威海卫海军基地的陷落 知晓战后大臣李鸿章赴日签订《马关条约》的时间 推测出条约签订后法、德、俄三国和日本的利益纠纷 《图解高岛易断》(居家必藏版)将告诉你 《高岛断易》是日本有“易圣”之称的高岛吞象先生毕生实践的结晶,它以多种文字流传于世,在国际易学界有很大影响。高岛吞象活动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以占卜参政,其占筮不离《易经》一句一字,堪称占筮学之正脉。《图解高岛易断》(居家必藏版)的占卜内容多涉及当时日本的军政大事、国际关系,其中又以中日关系为重点,曾准确预言了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其中包括定远舰的沉没和战后条约的签订。书中的很多占断曾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许多占断分析被当时的日本政要所采纳,在朝野有相当大的影响。 目录编者序/易以观天下之变 10 汉译者序 12 作者自序 13 栗本锄云序 20 副岛种臣序 21 《周易·上经》 乾为天 28 坤为地 42 水雷屯 57 山水蒙 71 水天需 84 天水讼 98 地水师 109 水地比 120 风天小畜 131 天泽履 143 地天泰 155 天地否 167 天火同人 180 火天大有 193 地山谦 205 雷地豫 217 泽雷随 229 山风蛊 243 地泽临 256 风地观 267 火雷噬嗑 281 山火贲 293 山地剥 305 地雷复 315 天雷无妄 326 山天大畜 338 山雷颐 350 泽风大过 363 坎为水 375 离为火 386 《周易·下经》 泽山咸 398 雷风恒 408 天山遁 418 雷天大壮 428 火地晋 438 地火明夷 449 风火家人 460 火泽睽 471 水山蹇 483 雷水解 493 山泽损 504 风雷益 516 泽天 528 天风 540 泽地萃 552 地风升 562 泽水困 573 水风井 584 泽火革 596 火风鼎 607 震为雷 618 艮为山 630 风山渐 640 雷泽归妹 650 雷火丰 660 火山旅 671 巽为风 681 兑为泽 691 风水涣 701 水泽节 712 风泽中孚 723 雷山小过 734 水火既济 745 火水未济 756 中村敬宇跋 767 …… 文摘插图: 插图: 作者自序 人虽有智愚、贤不肖、贵贱、贫富之殊,其处世也,各劳精于思虑,一日无有间断。而其所志,或有为一家者,或有为一国者,或有为宇内之公益者,虽因各人天赋之能力不齐,而有大小轻重之差,大泛观之,无非希望国家之富饶,世界之泰平也。何则?假令能得一家之治齐,而所居之国乱,则不得独保其安也;又能得一国之治平,邻国扰乱,则亦不得独晏然于局外也。是理之所易睹也。 方今世运,益趋文明,学艺技术之进步,非复昔日之比也。博学高才之士不乏其人,治化之隆,如可翘足而待也。虽然,熟观今世之现状,皆以厚于己而薄于他为常,甲邦常思吞噬乙国,乙国亦常以抗之为事,人心益流于邪僻,仁义之风几已扫地,优胜劣败之势日甚,弱肉强食之情益著,自王侯以至于庶人,如有不安于身后之计者也。夫贤智之士,日夜劳心力,而思虑计划,尚且不自安,所以如此者何也?抑思虑之不足,而误其方耶?不可不顾虑也。 余谓是由人人忘失至诚通神之道,为使神人之间隔绝也。夫不通神,则不能禀天命;不禀天命,则不能前知将来;不知将来,则不能知人事之极。故其志望无所归著,而妄劳心力,是犹盲人而弄铳器,不能定标的而放弹,彼此皆受其害,岂不危险之甚乎?所谓不知天命而不畏之所致也。 今日之势,既已如此,余为是惧,而悯人生之不幸,将济之于迷途也。然而救济之术,唯在于介神人之间,而通其意而已。人若知神明之德不晦于今,则英雄豪杰之士,方其有疑惑也,必请教于神明,畏惮天命之严肃,博识高才之人,亦破想象之迷梦,知人生志望之所归著,则人心常有所戒惧修省,而自可生博爱之念也。于是风教亦自匡正,可得使天下之人,浴造化之恩泽也。是余之所希望,故今传人以至诚通神之术,欲使得神人冥会也。然既已有术,则不可无书,《易》则通神之书也。虽然,古昔圣人之所述,后世学者未能得其真意,而用之于实际也。今以国文译之,附以所见,欲使世人前知将来也。是所以述此书之大要也。 《易》之为书,明天地阴阳奇偶之理,以阐发造化之秘蕴。六十四卦,而网罗万象,盖宇宙间之事物,未有不阴阳相对者:有日则有月,有寒则有暑,有男则有女。且既有形而下之物,则必不可无形而上之道,亦犹人有可见之肉体,又必有不可见之心魂。心魂一脱去人身,则名之曰鬼神。鬼神虽不可见,人得以至诚通之,则依冥助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