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突厥语族
释义

突厥语族是指古代突厥民族使用过的,现在突厥后裔仍在使用的,隶属于阿尔泰语系的一个语言族群。目前流通不是很广泛。

现状简介

它是阿尔泰语系中最大的一个语族,可以细分为40多个语种,以土耳其语和哈萨克语的使用最多、范围最广。该语族内各语种之间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都呈现出非常相似的特点,所以他们大都可以在不用翻译的情况下互相沟通。突厥语族的语言分布于西起巴尔干半岛,东至西伯利亚东部的勒拿河,南临阿拉伯半岛,北至亚洲大陆北端的新西伯利亚群岛的广大地区。突厥是中亚民族的主要成份之一。现在全球约有1.3亿操突厥语族语言的人,他们大多自称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后裔。这些人遍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如土耳其、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中国的新疆、甘肃、青海一带(中国境内使用人口约750万)。突厥的英文单词为Turkey,所以有人认为土耳其人为突厥人的直系后裔。

民族特点

突厥民族先世源于丁灵、铁勒。南北朝时铁勒原住在叶尼塞河上游,后南迁高昌的北山(今新疆博格多山)。 突厥是铁勒的一部,以狼为图腾。5世纪中叶被柔然征服,徙于金山南麓(今阿尔泰山)。 因金山形似战盔「兜鍪」,俗称突厥,因以名其部落。以善锻铁被柔然称为「锻奴」。6世纪时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遣使向西魏献方物。546年合并铁勒部5万馀落(户), 势力逐渐强盛。552年又大败柔然,以漠北为中心在鄂尔浑河流域建立突厥奴隶制政权。最盛时疆域东至辽海(辽河上游), 西濒西海(今海), 北至北海(今贝加尔湖), 南临阿姆河南。「可汗」为最高首领,其子弟称「特勤」,将领称「设」。分辖地为「突利」(东部)、「达头」(西部)。 可汗廷帐在东、西两部之间鄂尔浑河上游一带。汗国官制有28级。税法规定对普通牧民、黑民(战争中归附者)「徵发兵马、科税杂畜」。

历法以动物纪年。5世纪始创制突厥文,亦名鄂尔浑-叶尼塞文,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最古老的文字。1889年在鄂尔浑河发现《阙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後,始为世人所知。据《新唐书》、《旧唐书》的《突厥传》,前一碑文的汉文为唐玄宗撰。突厥在隋唐时期与中原汉族政治经济联系密切。582年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638、659年先后统一于唐。680年南迁的突厥又建立后突,745年亡于回纥。突厥各部乃大多附於回纥,一部西迁中亚,另部南下附唐。

语言特点

语音方面

①有元音和谐律。②9世纪以前,突厥语固有词,词首甚少出现浊辅音r、l、n、m。③词首、词尾都不出现相连的两个辅音。④词的重音一般位于末一音节。

语法方面,具有黏着语的形态特征,构形及构词是在词根或词干后面加表示某种意义的后缀来实现。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

词汇方面

突厥语族语言的基本词汇,具有共同的词根词素,但语音上有变化。

文字特点

在历史上先后使用过的书面语言有突厥文(突厥碑铭文字)、回鹘文(中古文献语言)和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黑汗王朝以后时期文献语言)。1928年土耳其首先改用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从20世纪30年代起,中国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改用经过改进的阿拉伯字母系统的文字。前苏联各突厥语民族也在30年代起使用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

分类标准

由于突厥语族人口长期与周边民族混居,使得他们的语言划分很困难:一方面,突厥语族受到了汉语、波斯语、俄语及阿拉伯语等语种的较大影响;另一方面,突厥语族亦对周边民族的语言产生影响,近至东南亚,远达俄罗斯的北疆、甚至北美洲。20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出于不同的目的和需要,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和方法对突厥语族的语言进行分类,其中多数学者主要是以语音特点与地理分布为依据进行分类,也有从历史渊源的角度进行分类的。以下主要介绍两种分类标准:

第一种分类方法

一:布尔加语支 (Bolgar)楚瓦什语 (chv) (俄罗斯(欧洲))

二:东突厥语支(葛逻禄语支)

艾伊努语 (Aini) (aib) (中国)

察合台语(查加泰语) (chg) (土库曼斯坦)

伊犁土尔克语 (Ili Turki) (ili) (中国)

维吾尔语(uig) (中国)

乌兹别克语(乌孜别克语) (uzb)

北乌兹别克语 (uzn) (乌兹别克斯坦)

南乌兹别克语 (uzs) (阿富汗)

西部裕固语(ybe) (中国)

三:北突厥语支

阿尔泰语

南阿尔泰语 (alt) (俄罗斯(亚洲))

北阿尔泰语 (atv) (俄罗斯(亚洲))

绍尔思语 (cjs) (俄罗斯(亚洲))

多尔干语 (dlg) (俄罗斯(亚洲))

卡拉嘎斯语 (Karagas) (kim) (俄罗斯(亚洲))

哈卡斯语 (kjh) (俄罗斯(亚洲))

雅库特语(sah) (俄罗斯(亚洲))

图瓦语(tyv) (俄罗斯(亚洲))

四:南突厥语支

阿塞拜疆语(aze)

南阿塞拜疆语 (azb) (伊朗)

北阿塞拜疆语 (azj) (阿塞拜疆)

哈拉吉语(klj) (伊朗)

卡什凯语 (qxq) (伊朗)

Salchuq (slq) (伊朗)

克里米亚鞑靼语(crh) (俄罗斯)

撒拉尔语(slr) (中国青海)

土耳其语(Turkish)

巴尔干嘎嘎乌兹语 (bgx) (土耳其)

嘎嘎乌孜语 (Gagauz) (gag) (摩尔多瓦)

呼罗珊语 (kmz) (伊朗)

土耳其语 (tur) (土耳其、保加利亚)

Turkmenian

土库曼语(tuk) (土库曼斯坦)

乌鲁姆语 (uum) (格鲁吉亚)

五:西突厥语支

1,咸海-里海语支 (Aralo-Caspian)

卡拉-卡帕克语 (kaa) (乌兹别克斯坦)

哈萨克语(kaz) (哈萨克斯坦、中国新疆伊犁)

吉尔吉斯语(柯尔克孜语) (kir) (吉尔吉斯斯坦)

诺盖语 (nog) (俄罗斯车臣)

2,黑海-里海语支 (Ponto-Caspian)

犹太-克里米亚鞑靼语 (Judeo-Crimean Tatar) (jct) (乌兹别克斯坦)

卡拉伊姆语 (kdr) (立陶宛)

卡拉切-巴尔卡尔语 (krc) (俄罗斯(欧洲))

库梅克语 (kum) (俄罗斯(欧洲))

3,乌拉尔语支 (Uralian)

巴什基尔语(bak) (俄罗斯(欧洲))

楚利姆语 (clw) (俄罗斯(亚洲))

塔塔尔语(鞑靼语) (tat) (俄罗斯(欧洲))

六:古代语言

塞尔柱-奥托曼语、波罗维茨语(库曼语)、察合台语、布勒加尔语、鄂尔浑碑铭文献语言、叶尼塞碑铭文献语言、回鹘语、哈扎尔语等。

本青分类法

一:布尔加尔语支

楚瓦什语

二:南部语支(乌古斯语支,也译奥古兹语支)

土耳其语

阿塞拜疆语

土库曼语

撒拉尔语

克里米亚鞑靼语

嘎嘎乌兹语

古代奥斯曼语

古代塞尔柱语

三:西部语支(克普恰克-库曼语支)

1、黑海-里海次语支

哈拉伊姆语

哈拉恰依语

巴勒卡尔语

库慕克语

2、乌拉尔次语支

伏尔加地区和西西伯利亚地区的塔塔尔语(鞑靼语)

巴什基尔语

3、咸海-里海次语支

哈萨克语

卡拉卡尔帕克语

诺盖语

柯尔克孜语(吉尔吉斯语)

四:东部语支(维吾尔或察合台语支)

乌兹别克语

现代维吾尔语

西部裕固语

五:北部语支

1,咸海-萨彦次语支

阿尔泰语

绍尔语

哈卡斯语

图瓦语

2,北西伯利亚次语支

雅库特语

多尔甘语

分布区域

突厥语族的语言分布在西起巴尔干半岛,东至西伯利亚东部的勒纳河,南临阿拉伯半岛,北至亚洲大陆北端的新西伯利亚群岛这一广大地区。现代突厥语族语言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一带。有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乌孜别克语、塔塔尔语、撒拉语、西部裕固语和图佤语。使用人口700 余万 (1982)。在国外 ,突厥语族语言主要分布在苏联、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塞浦路斯、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蒙古人民共和国及地中海沿岸一些国家。有土耳其语、乌兹别克语、哈萨克语、鞑靼语、阿塞拜疆语、土库曼语、吉尔吉斯语、诺盖语、楚瓦什语、巴什基尔语、雅库特语、卡拉卡尔帕克语、库梅克语、维吾尔语、嘎嘎乌孜语、图佤语、卡拉恰伊 -巴尔卡尔语、哈卡斯语、阿尔泰语、卡拉伊姆语、哈拉吉语等约30种语言(包括和中国少数民族同名的语言)。 突厥语族的书面语言 古代突厥碑铭语言 以 7~10世纪的鄂尔浑-叶尼塞碑铭为代表。已发现的鄂尔浑-叶尼塞碑铭有11通。其中《雀林呇uren碑》属 7世纪,建于颉跌利施可汗在位时(688~691,唐垂拱四年至天授二年之间),为突厥语族已发现的最古的文献。碑铭的文体证明,突厥语当时已有优美的韵文。《翁金碑》(见图) 是第二突厥汗国的创立者骨咄禄可汗的记功碑,建于7世纪末或8世纪初,1891年发现于蒙古翁金河流域。

中古文献语言 ①东部以高昌为中心的回鹘文学语言,使用回鹘字母。 9~15世纪主要通行于今新疆东部至甘肃一带回鹘佛教徒中,代表文献有《弥勒会见记》等。②西部以黑汗王朝(10世纪下半叶~13世纪上半叶)为中心的哈喀尼耶语(黑汗王朝语言),使用阿拉伯字母,代表文献有11世纪的《福乐智慧》、《突厥语词典》等。

黑汗王朝以后时期文献语言 13世纪分化为3支:①在乌古斯语基础上形成的西支,通行于阿塞拜疆、土库曼等民族中。塞尔柱帝国、奥斯曼帝国以及土耳其的文学语言也属这一支,代表文献有土耳其口头文学创作《科尔库特爷爷的故事》。②以钦察语为基础形成的北支,通行于金帐汗国以及鞑靼、哈萨克等民族中。③以回鹘-葛逻禄语为基础形成的东支,通行于维吾尔、乌兹别克等民族中。从帖木儿(1336~1405)时期开始称作察合台语。从小亚细亚到阿尔泰,往南到印度半岛的莫卧儿王朝,许多讲突厥语的民族都曾使用过这种文学语言。15世纪诗人N.A.纳沃伊(1441~1501)的著作、16世纪的《巴布尔回忆录》、《突厥世系》等为其重要文献。

影响突厥语族语言元音和谐因素

元音和谐虽然是突厥语族语言普遍存在的规律,但它在不同的语言中情况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各语言元音的搭配在相互和谐的同时又有许多不和谐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存在和一些内在的与外在的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1)各语言无音和谐发展不平衡

2)元音系统的发展

3)语言的地理分布

4)语言的供用

这些讨论基本上展示了突厥语族语言元音搭配除和谐外另一个侧面的情况,并通过它来反映该语族一些现代语言元音和谐的面貌及其在历史发展中可能经历的过程。

中国突厥语

中国现代突厥语具有不同发展时期的特征。①语音方面:基本上保持了前后相对的元音系统,但在维吾尔语中古代的i和?amp;#91;的对立已消失,合并为一个i音位并产生了与之相关联的音位变体;a、ε在特定条件下出现同化或弱化现象;元音对应的系统,只保持了 a—ε、o—═、u—y3 套,而i、e 在元音和谐中具有中性的性质。哈萨克语增加了新的音位ε ;柯尔克孜语与图佤语有长元音;撒拉语、西部裕固语出现了带擦元音及复元音。各语言元音和谐严整程度不一。辅音系统中,大多数语言塞音分清音 p、t、k(送气)与浊音 b、d、g(不送气)相对立的两套;撒拉语、西部裕固语清音送气与不送气对立,并有堮、堮 、惼音。古代舌根音 g、k和小舌音γ【惒】、q分别与前元音和后元音相拼的特点在许多语言中已消失;由于各语言已大量吸收借词,词首已出现r、l、n、m等浊音,词末出现复辅音。②语法方面,仍保持粘着语的特征。但名词的领属性后缀,在撒拉语里第一、二人称已不分单复数,在西部裕固语中已退化。如撒拉语:ɑpɑ(父亲)-ɑpɑ-m(我〈我们〉的父亲),ɑpɑ-嬜(你〈你们〉的父亲),ɑpɑ-si(他〈他们〉的父亲),西部裕固语: ɑnɑ(母亲)-ɑnɑ嬜(我〈我们〉的母亲 ),ɑnɑ嬜 (你〈你们〉的母亲)ɑnɑ-s?amp;#91;(他〈他们〉的母亲)。西部裕固语的数词,保持突厥文、回鹘文文献语言的古老形式。动词陈述式在撒拉语和西部裕固语中不用人称后缀。如撒拉语: men(p‘iser)oⅩu-掵i (我〈我们〉读了),sen(seler)oxu-掵i(你〈你们〉读了), vu(vul?amp;#91;r)oⅩu-掵i(他〈他们〉读了);西部裕固语:men bahrd?amp;#91;(我去了),sen bɑr?amp;#91;p dro(你去了),gol bar?amp;#91;p dro(他去了)。③词汇方面,在西部裕固语、图佤语里突厥语的古老成分占较大的比例;各语言吸收汉语、蒙古语、藏语、阿拉伯-波斯语,俄语及其他语言借词的情况不一。

中国突厥语族诸民族文化发展研究

简介

学术界通常把操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称为“突厥语族民族”。我国突厥语族诸民族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一带西北地区,包括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撒拉、裕固七个民族,约995万人口(2000年),其中10万人以下(含10万人)的人口较小民族有4个,他们是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撒拉族和裕固族。突厥语族民族以其勤劳和智慧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各自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突出表现在物质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等各个方面。

操同一语族语言的民族,在语言上必然有共同的起源,同时在族源上也曾经有过密切的联系。但是,在文化上对现存同一语族民族,我们就很难做出肯定的结论。从这里,我们可以引申出这样两个问题:使用同一语族语言的民族,在文化上有何异同?他们分布在不同区域、受周围民族的影响,其文化的变迁又有何不同?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将突厥语族诸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主要内容

前言部分简单介绍了“突厥语”一词的科学概念和突厥语族语言的共同特点,当今世界突厥语族民族的主要分布区域和我国突厥语族诸民族的民族成分、人口、聚居地区。

第一章 参考近期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概述我国突厥语族诸民族的族源及历史形成过程。

第二章 根据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各民族的生计方式和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特点,因此,本章结合我国突厥语族诸民族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复杂的生态环境特点,把我国突厥语族诸民族划分为四种经济文化类型组(盆地草原游牧型、绿洲农牧型、高山草原畜牧型、山区农耕型)并分别加以阐述。

第三章 根据历史民族区(或称历史文化区)理论,论述新疆突厥语族诸民族既受中亚伊斯兰大历史文化区的影响,与中亚大历史文化区有着某些文化特征上的相似,同时,新疆又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突厥语族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在与中原汉民族的交往中吸收了诸如语言、制度、道德等诸方面的因素。由于新疆处在伊斯兰文化和国家主流文化(以儒家为代表的汉文化)两种强势文化的交汇区,因而处于两套文化价值观的调适阶段。而甘青地区的撒拉族、裕固族都处在各种大历史文化区的边缘地带,远离各文化区的核心地区,因而形成了一种复合性文化(混合性文化)。

第四章 从衣、食、住、行、用五个方面论述我国突厥语族诸民族的物质文化。在传统生计方式作用下,突厥语族诸民族的生产、生活资料多取材于自然生态环境,所以他们的物质文化又分别表现出草原、绿洲、山区的不同文化特点。通过这些物质文化也反映出他们传统习俗与信仰方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第五章 伊斯兰文化是绝大多数突厥语族民族精神文化的共同特征,本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突厥语族民族的伊斯兰文化特征,通过解读突厥语族民族的礼俗观、色彩观、数字观、方位观,来发现外来的伊斯兰文化是如何与原来的突厥文化相结合的,再通过音乐、舞蹈、文学的分类,发现在伊斯兰文化的外衣下,绿洲、草原、山区各民族居住环境对民族文化的重大影响。

第六章 以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为代表的突厥语族民族亲属制分属两种类型(即:直系型和二分旁系型),它们与维、哈两民族历史上和现存的婚姻习俗有密切关系。可是,在对称时,都按照年龄把所有亲属划分为老、中、幼三个等级,它们不仅使用于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亦可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这也是突厥语族民族亲属称呼的共同特点。笔者认为,这种亲属称呼泛化的现象与其相互隔离的居住环境和封闭半封闭的自然经济社会有关系。在一片片绿洲和牧场构成相互独立的小经济区域,人们的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重合,并通过宗教得以强化。在此种社会中,人们不得不通过扮演家庭、社会角色来维持类似亲属间的社区团结和稳定关系。

第七章 当代我国突厥语族民族信仰的两种宗教(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出现了明显的相反的变化趋势,前者强化,后者弱化。本章分析了宗教强化和宗教弱化的原因,并结合世界范围内的伊斯兰运动,说明伊斯兰教与现代化的关系。最后阐明,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伊斯兰教与现代化协作的基础与前景。

第八章 论述我国突厥语族诸民族文化变迁的必然性和特殊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加快,市场商品极度繁荣,突厥语族诸民族在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都从一元向多元化方向转化,少数民族从事多种经营的主动性也正在逐步提高。随着牧民定居项目的基本完成,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裕固族等民族由原先单一的游生产变为农牧兼营,传统的草原游牧型文化有了质的变化。伴随着巨大的变化,人们开始出现多种文化的新需求,同时,也出现了环境破坏、生产、生活不适、文化、教育、卫生条件滞后等诸多问题。最后尝试性地探索突厥语族民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由于我国突厥语族诸民族分布地域广阔,又多处于西北边远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复杂,对他们的研究相对薄弱。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在突厥语族民族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突出表现在突厥语言的研究上。然而,这些研究多限于本地区、单个民族的研究,而且在内容上多局限于对族别史、地区民族史、民族关系等一般性的研究。本论文将克服上述局限性,从民族学、社会学角度对我国突厥语族民族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及其变迁做跨民族比较,努力做到更全面地展现我国突厥语族民族的文化概貌和变迁过程。在我国突厥语族民族中,有五个民族都为跨境民族,因而此研究又具有国际意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3: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