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头外伤 |
释义 | 概述头外伤多由锐器或钝器致伤。裂口大小,深度不一,创缘整齐或不整齐,有时伴有皮肤挫伤或缺损,由于头皮血管丰富,血管破裂后不易自行闭合,即使伤口小出血也较严重,甚至因此发生休克。 症状体征1.头外伤(scalplaceration)头皮属特化的皮肤,含有大量的毛囊、汗腺和皮脂腺,容易隐藏污垢、细菌,容易招致感染。然而头皮血液循环十分丰富,虽然头皮发生裂伤,只要能够及时施行彻底的清创,感染并不多见。在头皮各层中,帽状腱膜是一层坚韧的腱膜,它不仅是维持头皮张力的重要结构,也是防御浅表感染侵入颅内的屏障。当头皮裂伤较浅,未伤及帽状腱膜时,裂口不易张开,血管断端难以退缩止血,出血反而较多。若帽状腱膜断裂,则伤口明显裂开,损伤的血管断端随伤口退缩、自凝,故而较少出血。 (1)头皮单纯裂伤:常因锐器的刺伤或切割伤,裂口较平直,创缘整齐无缺损,伤口的深浅多随致伤因素而异,除少数锐器直接穿戳或劈砍进入颅内,造成开放性颅脑损伤者外,大多数单纯裂伤仅限于头皮,有时可深达骨膜,但颅骨常完整无损,也不伴有脑损伤。 (2)头皮复杂裂伤:常为钝器损伤或因头部碰撞在外物上所致,裂口多不规则,创缘有挫伤痕迹,创内裂口间尚有纤维相连,没有完全断离,即无“组织挫灭”现象,在法医鉴定中,头皮挫裂伤创口若出现“组织挫灭”,常暗示系金属类或有棱角的凶器所致。伤口的形态常能反映致伤物的大小和形状。这类创伤往往伴有颅骨骨折或脑损伤,严重时亦可引起粉碎性凹陷骨折或孔洞性骨折穿入颅内,故常有毛发、布屑或泥沙等异物嵌入,易致感染。检查伤口时慎勿移除嵌入颅内的异物,以免引起突发出血。 (3)头皮撕裂伤:大多为斜向或切线方向的暴力作用在头皮上所致,撕裂的头皮往往是舌状或瓣状,常有一蒂部与头部相连。头皮撕裂伤一般不伴有颅骨和脑损伤,但并不尽然,偶尔亦有颅骨骨折或颅内出血。这类病人失血较多,但较少达到休克的程度。 2.头皮撕脱伤(scalpavulsion)头皮撕脱伤是一种严重的头皮损伤,几乎都是因为留有发辫的妇女不慎将头发卷入转动的机轮而致。由于表皮层、皮下组织层与帽状腱膜3层紧密相接在一起,故在强力的牵扯下,往往将头皮自帽状腱膜下间隙全层撕脱,有时连同部分骨膜也被撕脱,使颅骨裸露。头皮撕脱的范围与受到牵扯的发根面积有关,严重时可达整个帽状腱膜的覆盖区,前至上眼睑和鼻根,后至发际,两侧累及耳廓甚至面颊部。病人大量失血,可致休克,但较少合并颅骨骨折或脑损伤。 3.头皮血肿(scalphematoma)头皮富含血管,遭受钝性打击或碰撞后,可使组织内血管破裂出血,而头皮仍属完整。头皮出血常在皮下组织中、帽状腱膜下或骨膜下形成血肿,其所在部位和类型有助于分析致伤机制,并能对颅骨和脑的损伤作出估计。 (1)皮下血肿:头皮的皮下组织层是头皮的血管、神经和淋巴汇集的部位,伤后易于出血、水肿。由于血肿位于表层和帽状腱膜之间,受皮下纤维隔限制而有其特殊表现:体积小、张力高;疼痛十分显著;扪诊时中心稍软,周边隆起较硬,往往误为凹陷骨折。 (2)帽状腱膜下血肿:帽状腱膜下层是一疏松的蜂窝组织层,其间有连接头皮静脉和颅骨板障静脉以及颅内静脉窦的导血管。当头部遭受斜向暴力时,头皮发生剧烈的滑动,引起层间的导血管撕裂,出血较易扩散,常致巨大血肿。故其临床特点是:血肿范围宽广,严重时血肿边界与帽状腱膜附着缘一致,前至眉弓,后至枕外粗隆与上项线,两侧达颧弓部,恰似一顶帽子顶在病人头上。血肿张力低,波动明显,疼痛较轻,有贫血外貌。婴幼儿巨大帽状腱膜下血肿,可引起休克。 (3)骨膜下血肿:颅骨骨膜下血肿,除婴儿因产伤或胎头吸引助产所致者外,一般都伴有颅骨线形骨折。出血来源多为板障出血或因骨膜剥离而致,血液集积在骨膜与颅骨表面之间,其临床特征是:血肿周界止于骨缝,这是因为颅骨在发育过程中,将骨膜夹嵌在骨缝之内,故鲜有骨膜下血肿超过骨缝者,除非骨折线跨越两块颅骨时,但血肿仍将止于另一块颅骨的骨缝。 疾病病因1.打击与冲撞打击是运动着的外物击伤头部。因致伤物的速度与大小不同,可造成不同的损伤。如致伤物体积大速度慢,常造成头皮挫伤和血肿,体积大速度快则造成头皮挫裂伤;体积小而速度快者则常致头皮小裂伤,同时常伴有穿透性颅脑损伤。冲撞是运动着的头部撞击于外物,常见于车祸、跌伤、坠落伤。凡冲撞于面积宽阔而平坦的外物时,若速度慢,常致头皮挫伤和血肿,如冲撞速度快则常造成头皮裂伤且伴相邻头皮挫伤及颅骨骨折。而冲撞于面积狭窄形状较尖锐的外物时,易造成头皮裂伤。 2.切割与穿戳切割是由于锋利的物体作用于头皮所致,往往造成边缘整齐的头皮裂伤。穿戳是由于尖锐的外物作用于头部所致,往往造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头皮裂伤,且常伴开放性颅脑外伤。 3.摩擦和牵扯摩擦是由于暴力呈切线方向作用于头部所致,常造成头皮擦伤及挫伤,重者可引起部分头皮撕脱伤。牵扯是由于头皮受到强大的牵拉力作用所致,主要见于女工发辫卷入转动的机轮中,常成大片头皮或全头皮的严重撕脱伤。 4.挤压是由相对方向的暴力同时作用于头部所致,常见于楼板挤压和产伤。除造成着力部位的头皮挫伤及血肿外,常合并颅骨骨折或脑外伤。 诊断检查诊断: 1.头皮裂伤因锐器伤、钝器伤而致,如切割伤或砍伤,高速尖器投射伤,头部撞击伤等。头部有裂伤剧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由于头皮血管丰富,血管破裂后不易自行闭合,即使伤口不大出血也较多。锐器伤伤口边缘齐整,钝器伤伤口边缘不整齐,可呈直线或不规则形。 2.头皮血肿常与头皮挫伤并存或是深面颅骨骨折的一种间接征象。 (1)头皮下血肿:血肿位于表层头皮与帽状腱膜之间,此层内的血肿较局限。血肿部位常在暴力作用点。 (2)帽状腱膜下血肿:血肿位于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出血弥漫在帽状腱膜下间隙,不易局限而广泛蔓延,血肿范围广,严重时遍及整个头颅穹窿部血肿边界与帽状腱膜附着边缘相一致,触诊有明显波动感,在婴幼儿,出血多时可并发休克。 (3)骨膜下血肿:多见于钝性损伤时头颅发生明显变形之后,血肿位于骨膜与颅骨外板之间,血肿不超过颅缝。 3.头皮撕脱伤头皮多从帽状腱膜下或骨膜下撕脱。全头皮撕脱的边界与帽状腱膜附着边缘相同,前至眼睑及鼻根,后至上项线及发迹,双侧至颞部,由于创面大,出血多,极易发生休克。 治疗方案(1)头皮擦伤和挫伤:清洗消毒创口,不需特殊处理。 (2)头皮裂伤:创口清创后一次缝合包扎。 (3)头皮血肿:皮下血肿不需特殊处理。帽状腱膜下和骨膜下血肿早期加压包扎。伤后5~7d血肿仍无自行吸收征象,应在无菌条件下行穿刺抽吸血肿后加压包扎。 (4)撕脱伤:部分撕脱伤,蒂部有血供者,清创复位后缝合;完全性头皮撕脱伤,污染不重者,行显微手术吻合血管头皮再植术。不能吻合血管时,可将撕脱头皮制成中厚皮片,回植于裸露的骨膜或筋膜上。若创口污染严重,可先行清创包扎,创面肉芽形成后再植皮。若骨膜也撕脱,可在裸露颅骨上钻孔至板障或磨除颅骨外板,待肉芽形成后再植皮。 并发症1.头皮感染急性头皮感染多为伤后初期处理不当所致,常发生于皮下组织,局部有红、肿、热、痛,耳前、耳后或枕下淋巴结有肿大及压痛,由于头皮有纤维隔与帽状腱膜相连,故炎症区张力较高,患者常疼痛难忍,并伴全身畏寒、发热等中毒症状,严重时感染可通过导血管侵入颅骨或颅内。治疗原则是早期可给予抗菌药物及局部热敷,后期形成脓肿时,则应施行切开引流,持续全身抗感染治疗1~2周。 2.帽状腱膜下脓肿帽状腱膜下组织疏松,化脓性感染容易扩散,但常限定在帽状腱膜的附着缘。脓肿源于伤后头皮血肿感染或颅骨骨髓炎,在小儿偶尔可因头皮输液或穿刺引起。帽状腱膜下脓肿患者常表现头皮肿胀、疼痛、眼睑水肿,严重时可伴发全身性中毒反应。帽状腱膜下脓肿的治疗,除抗菌药物的应用外,均应及时切开引流。 3.骨髓炎颅盖部位的急性骨髓炎,多表现为头皮水肿、疼痛、局部触痛,感染向颅骨外板骨膜下扩散时,可出现波特水肿包块。颅骨骨髓炎早期容易忽略,X线平片也只有在感染2~3周之后始能看到明显的脱钙和破坏征象。慢性颅骨骨髓炎则常表现为经久不愈的窦道,反复溃破流脓,有时可排出脱落的死骨碎片。此时X线平片较易显示虫蚀状密度不均的骨质破坏区,有时其间可见密度较高的片状死骨影像,为时过久的慢性颅骨骨髓炎,也可在破坏区周围出现骨质硬化和增生,通过X线平片可以确诊。颅骨骨髓炎的治疗,应在抗菌治疗的同时施行手术,切除已失去活力和没有血液供应的病骨。 4.休克头皮撕脱伤由于创面大,出血多,极易发生休克。婴幼儿帽状腱膜下血肿严重时遍及整个头颅穹窿部血肿边界与帽状腱膜附着边缘,出血多时可并发休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