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统景镇 |
释义 | 重庆市渝北区统景镇位于重庆北部御临河畔,距重庆市区55公里,辖35个村,249个社,三个居委会,人口30771人,场镇人口70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0人,幅员面积73平方公里,素有巴蜀胜景之称的统景,是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资料以“统景峡猿”居“巴渝十二景”之首,统揽山、水、泉、峡、洞、瀑、古堡、天池诸景,尤以泉、峡、洞最佳,驰名渝洲内外。被誉为“自然博物馆”;历代文人骚客盛赞为“武陵仙境”;统景--重庆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 乡镇概况统景镇位于渝北区东北边陲,界邻长寿区与四川省邻水县,地处御临河与温塘河的交汇处,是渝北区东北部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全镇幅员面积112.3平方公里,是渝北区所辖面积最大的镇。场镇面积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5%;总人口4.5万,其中农村人口3.3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725万元,比上年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3350元,比上年净增150元;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5年实现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10.06万元,占年初预算105万元的104.82%;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统景峡猿”清代即为“巴渝十二景”之一,加之天然温泉资源富集,新近开发的“中国统景泉世界”,是重庆打造“温泉之都”的第一品牌,2005年被亚太旅游联合会、国家旅游局等权威机构联合评定为“中国最佳温泉度假胜地”。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统景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持续创建全国文明镇统领发展全局,不断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旅游开发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招商引资与整和资源并用,改善农村环境与推进产业化经营并举,繁荣经济与提高市民素质同步,发展社会事业与构建和谐社会共进,文明创建与新农村建设齐飞,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统一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农村与场镇、人与自然的健康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有统景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 在全镇4万5千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相继荣获全国“十五”星火小城镇、全国重点小城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创建文明镇工作先进镇”、“重庆市小城镇试点镇”、“市级文明镇”、“市级卫生镇”、“市级中心镇”等殊荣;统景宛如渝北东北部一颗升腾的璀璨明珠。 城镇建设统景的城镇建设在旅游业的推动下迅速发展,从一条狭长的老街发展到“三横三纵”的场镇路网格局,场镇面积达3平方公里,水、电、气、闭路、电话、排污、垃圾场、移动通信差转台等齐全配套,实施城镇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形成了三维立体景观,绿化率达36%,吸引大批统景镇和外地居民到此购房,休闲定居,也吸引了大量的农民进入场镇,加入商贸流通业的大军,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迄今,统景镇的商业零售网点1508个,商品交易市场6个,营业总面积达28850平方米,从业人员达3940人。按照城镇建设与风景区同步、互动、协调发展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一风貌,引资4000余万元,在景兴路打造仿明清建筑风格的旅游商品街,并在其南侧修建御临滨河公园,2008年该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建成高规格农家乐50家,观光农业、园艺农业、绿色餐饮等特色农业相应起步;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有效解决了本地群众就业、提高了居民收入,统景镇从农业转向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人员达3000余人,人均年收入万余元,比原职业收入提高近3倍。 乡镇规划统景镇党委、政府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以实施“345民心工程”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优化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民过上新生活,农村出现新面貌: 一是搞好3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有新气象:整治了山坪塘28口,有效容积7万立方米;整治蓄水池30口,有效容积8千立方米;建提灌站三个。 二是在4个方面实现农民生活的新转变,即: (1)全面加强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确保村村全覆盖。 (2)实行全方位环境整治,推进改水改厕工程:力争80%以上的农户实现改厨、改厕、改圈,20%的农户用上沼气;100%的农户改水达到"初保"要求,80%的农户吃上了自来水。 (3)全面推行、完善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市民,做到应保尽保;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保率达70%。 (4)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水源充足、人口相对密集的印盒、黄印、龙安、兴发、中坪等地建居民新村,与场镇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确定中和、滚珠两村为新农村建设推进村。三是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解决好制约经济发展的5大难题,打好新农村建设开局的第一仗。 (1)交通问题:整治维护好189条总长近359公里的村社公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实现了晴雨通车。在十一五期间还将完成500公里人行便道硬化。 (2)市场问题:投资5万元改建了龙安村1000余平方米的水果批发市场,投资20万元对统景农副产品市场进行改扩建,投资5万元在中和村新建一水果销售市场,解决了农民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3)资金问题:在全区率先启动“农村文明信用工程”,发放小额信用贷款2100万元,对解决农民生产发展中的资经短缺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4)技术问题:一是以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为切入点,创办农民书屋,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建村民学校,提高农民素质。统景镇镇于2003年开始,先后投入资金20万元,在远景、中坪、中和、河坝这四个人口多、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创办农民科技书屋,并为各书屋配备了专门的管理员;农民们把科技书屋称为“致富的加油站”。科技书屋的建立,使一些喜好打牌赌博的农民逐渐改掉了不良习气,闲暇之余,到科技书屋读书看报,查阅科技资料,既提高了农民素质也使民风有了根本好转。镇党委政府出台了“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农民致富本领、推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工作思路。以镇村民学校为基地,每年投入10万元,开展了草食牲畜、果树管理、食用竹技术以及养猪技术等15个大项、30个小项的培训,共举办培训班79期,6400多人次参训。已培植出农村科技示范户520户,培养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52人,科技普及率以户记达到100%。二是充分发挥镇涉农职能部门的作用,建立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形成了以镇党委、政府为龙头,镇经发办、镇科协、镇农综站为依托,以村科普领导小组为基础,以广大农村科技工作者、农村科技示范户为骨干的科技培训网络。三是为“御临牌”系列果品及“梨型二号”柑桔注册商标,保护好农业科研成果。 (5)信息问题:健全服务体系,壮大产业规模。依托村民学校培育出的经纪人队伍,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上连市场,下挂农户,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效解决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统景镇政府的牵头、资助下,迄今已建立起御临牌系列果品销售协会、山羊肉兔发展和销售协会、伏季水果管理和销售协会、家禽养殖及销售协会、农家乐美食协会等8个协会。各个协会都有一大批专业技能高、经济实力强、信息灵通、市场营销经验丰富的会员,他们常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为外地客商采购农产品牵线搭桥。在2005年10月的御临牌果品产销见面会上,由于销售协会的作用,客商与农户共签下了6000多吨柑桔销售定单,占全镇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农民们都称赞销售协会是“连心协会”、“致富协会”。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依托御临河谷,山上坝下并举,种养结合”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从御临河畔至山上,依靠大户带动,逐级建立起四个基地:在御临河畔培植1.2万亩食用竹基地,形成御临河绿色长廊;在御临河谷建立2万余亩优质柑桔生产基地,其中梨形Ⅱ号和“御临牌”柑桔双双荣获“中华名果”称号;在坝下与山上的过度地带建立1万亩伏季水果生产基地,去年已产伏季水果300余万公斤;在山上建立山羊、肉兔养殖基地,2008年山羊存栏总数已超过1万8千只。 社会活动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一是以“诚信文明”评选活动规范人。坚持每年开展一次“诚信文明单位、诚信文明家庭、诚信文明个人”的“三评”活动。在1999年统景被评为“市级文明镇”的基础上,经过全镇4万5千人民的合力创建,统景镇相继涌现出11个市区级文明单位,80户市区级诚信文明家庭,3个区级文明村(社区),2个区级“青年文明号”集体,近90%的户被镇评为诚信文明户,21个村(居)都是文明村、安全村。 二是以评“八好”活动鼓舞人。结合统景镇实际,开展了评选“好党员、好干部、好团员、好少年、好职工、好公婆、好媳妇、好妻子”活动,用“八好”典型带动和影响广大群众。评出来的典型,召开全镇大会进行表彰,并通过电视和光荣榜,大张旗鼓宣传他们的事迹,起到表彰一个、教育一方的作用。 三是以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人。镇党委、政府和风景区共同确立了“健康快乐统览人生风景”的镇域文化主题。除统景风景区严格按照健康和快乐两大主题进行深度开发以外,镇上两年一届的全民运动会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开创了渝北农民体育运动的先河,也因此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全民运动会已成为统景镇推动全民健身、倡导健康快乐的幸福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同时镇政府广场全面对群众开放,“跳坝坝舞”,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利用各种健身器健身,已成为统景场镇老百姓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农民自发组织,既有文化底蕴,又富涵民风民俗气息的龙安村腰鼓队、兴发村乐队、印盒村唢呐队等构成了统景镇乡村文化的道道风景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