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童贞圣母婚礼 |
释义 | 名称:童贞圣母婚礼 作者: 贝亚托·安杰利科 创作时间: 1430-1435年 材质: 木板蛋彩画 规格:19×50厘米 收藏地: 意大利,佛罗伦萨,圣马可博物馆 简介: 小木板画中描绘的是《童贞圣母婚礼》的场面,这个故事既在贾科莫编写的所谓希腊《第一福音书》(大约写于公元130年)的伪《福音书》中有所叙述,也在13世纪中叶雅各布·达瓦拉吉内的著作《金色的传说》中有所描述。奇迹刚一发生,即大祭司用所带的棍棒选出玛丽娅的未婚夫是大卫众多后代中年纪最大的约瑟的时候,地上撒满了花叶,一只白色的鸽子停在那里。因此,正是他命中注定来缔结这隆重的婚约,在场的人中有大祭司和身后有七位少女陪伴的新娘;另外就是其他的求婚者们,他们感到失望,并吃惊地评论着所发生的事,或者甚至表现出嫉妒的样子,例如最左边的那个人,正在折断他的棍棒,或者像站在新郎身后的那些人,他们举起拳头要打他。所有在场的人姿态都描绘得十分自然,他们身着华丽衣服,服装塑造出他们的体形。按照马萨乔当时的教导,这幅画的基调虽仍然比较柔和,但仍体现了洛伦佐·莫纳科(锡耶纳?,1370—佛罗伦萨,1426年之前)之前的“后哥特式”风格,贝亚托·安杰利科的艺术修养是同洛伦佐·莫纳科联系在一起的。根据《圣经》中《以西结书》和《列王记》(上)的描述,画中的场景是在耶路撒冷的庙宇前——童贞圣母就是在那里接受教育的,而画家所画的是一座王室建筑。可以看到用大铜盆装着祭品的祭坛,一座真正的神庙,这是一座建在高高的墩座墙上的平行六面体的高大建筑,完全按罗马和拜占庭传统在墙面上贴着多色的大理石,一排陡峭的台阶通向装有纤细栏杆的阳台。因此,这幅画除了为达到更广阔的对角线透视效果而巧妙地安排活动空间并突出立体感之外,同时它的色彩的微妙变化也是很值得仔细品味的,这种色彩变化中浸润着基督教的“慈爱”,这正是这位画家的典型特征。为此,他的同事多梅尼科·达科雷拉1469年在为圣母玛丽娅圣堂写给皮耶罗·德梅迪奇的一首诗中,第一次称这位画家为“天使”。贝亚托·安杰利科在离开自己的出生地穆杰洛时,用的名字是圭多·迪皮耶罗,进入多明我修会以后用的名字是乔瓦尼·达菲耶索莱修士,随后在修道院里开始了他的艺术创作活动,成为佛罗伦萨文艺复兴初期的主角。这幅小木板画同另一幅也是收藏在圣马可博物馆的《童贞圣母的葬礼》(1890年编号第1501号)的小木板画一起,构成《童贞圣母加冕》(1890年编号第1612号)祭台装饰屏下部的绘画,《童贞圣母加冕》原来在佛罗伦萨的圣埃吉迪奥教堂,这是圣母玛丽娅新医院的教堂,现在保存在乌菲齐画廊。这个祭台装饰屏就是瓦萨里在1550年和1568年出版的两版《艺苑名人传》中所描述的那个装饰屏,它当时用来放在神职人员的唱诗班的台子同信徒区之间,起隔离的作用。至于说这一作品的创作时间,由于罗浮宫那幅类似题材、而且评论界总是将之与乌菲齐画廊的这幅祭台画相联系的木板画被认为是作于30年代初,因此,我们这幅祭台装饰屏下部的绘画也作于类似年代的说法也是可以接受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