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释义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座落在中国西部名城铜仁市,占地面积1186亩,建筑面积22.45万平方米。学院是2002年6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报国务院备案,在原铜仁农校、卫校、财校、职校和商校五所中专学校的基础上,组建升格而成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校。

主管部门:贵州省教育厅

学校类型:综合

学院简介

学院办学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职业教育政策;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教学为中心,注重产学结合;立足黔东,面向全国,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办学思路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加强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办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办学层次与类型是以高职教育为主,中职教育为辅,成人教育、短期培训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2007年9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学院以“立德树人、以技立业、服务新农村”为办学理念,以“与地方经济发展互动,以职业岗位需求同步”为专业建设理念,构建了“五元一体”的高职德育工作模式,形成了“校地携手、系村共建、多元结合”的办学格局,为新农村建设培养输送了大量人才。学院面向全国25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45人,一次性就业率位居全省前列。

学院建设了农村信息服务平台,面对农村实施“一班一村”、“120”技术服务,设有生物技术、制药技术、医学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八个实训中心,建立了生态农业示范园、苗圃园、果园、生态养殖基地、家禽孵化育雏场、冷水鱼养殖基地、网箱养鱼场、塘库养鱼场、民族药材种植园、民族兽药厂、附属医院、鸿程驾校校内实训基地;与50个村和100个企业合作建立了教学实训基地,形成了集教学、学习、操作、科研、技术示范推广、培训、生产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学院被确定为中央生物制药实训示范基地、国家级护理紧缺人才培训基地、电子信息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国务院扶贫办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建有贵州省第三十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农业47003293号职业技能鉴定站等,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铜仁职院人筚路蓝缕,创业如歌,秉承“明德、求真、笃行、自强”的校训,弘扬“求真务实、自信自强”的铜仁职院精神,在西部这块热土上,满怀豪情地为新农村建设而努力奋斗。

教学

师资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在编教职员工495,教师总数333人(其中,专任教师215人, 双肩挑人员72人,返聘教师9人,外籍教师1人,兼职教师折合36人)。215名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的有99人(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46名 ,副主任医师8人,高级政工师2人,高级实验师3人,副主任护师1人,高级讲师名。学院自2003年5月实质性合并以来,获省、地科技进步奖6项;获省、地、国家级各类论文奖1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在省、地、国家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318余篇,其中,近112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出版专著11部,主、参编教材70余部。学院教师专业覆盖面广、年龄结构合理,年富力强,极富创业和开拓精神。

专业

学院设有8个系(生物工程系、医学系、 护理系、经管系、计算机及应用系、机电工程系、人文社科系、药学系)。开设有26个高职专业(美容保健、烹饪与餐饮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旅游与酒店管理、高级护理、环境保护与监测、生物技术应用、旅游英语、会计电算化、畜牧兽医、化学制药、计算机及应用、数控技术等)。开设有30多个中职专业(针灸推拿、乡村综合管理、畜牧兽医、市场营销、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数控技术应用等)。

此外,为了丰富办学,扩大就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学院建有劳动部批准的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省劳动厅批准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是全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单位;计算机应用培训考核定点单位;会计电算化培训考核定点单位。并与中国农业大学、贵州大学、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州商专等省内外高校开展联合办学,开办成人本科、专科学历教育,开办专业达30余个。

人才培养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培训机构

学院设有铜仁地区民族兽药研究所、铜仁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铜仁地区民族文化研究所、铜仁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等研发机构,承担课题89项,获省地科技进步奖、人文社科奖、教学成果奖58项,获国家专利5项;发表论文518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35篇;专著35部,主、参编教材96本。

学院建有劳动部批准的第293号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省劳动厅批准的第21号、71号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是全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单位;计算机应用培训考核定点单位;会计电算化培训考核定点单位。并与中国农业大学、贵州大学、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州商专等省内外高校开展联合办学,开办成人本科、专科学历教育,开办专业达30余个。

就业渠道

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学院把学生就业摆在学院工作的首位,学院每年举办一次人才交流会,先后与希望集团、展望集团、海南人才市场、南方人才市场、上海人才市场、江苏鲲山置业有限公司等10余家省内外用工单位达成协议,建立了长期的、稳定的人才供求关系。不断向外输送毕业生。2005年首届大专生就业率为100%, 2006年大专生就业率达95.74 %,2007年大专生就业率达99.27 %,大专生平均就业率达97.64 %,学院实现了以抓招生为主向以抓就业为主的转变。

当前,全院教职工正满怀豪情,在党的十六大指引下,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抢抓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精诚团结,自力更生,立足黔东,面向全国,铭记“明德、求真、笃行、自强”的校训精神,力争把学院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论坛

铜仁职院一直本着以人为本,为学生着想,2010年至今在铜仁大学生论坛入住的铜仁职院大学生呈直线型发展,并一度参与大学生公益活动,铜仁地区6.1大型公益活动受铜仁电视台采访,论坛给学生们组织的公益活动为学校带来了很好的口碑。铜仁大学生论坛欢迎每个铜仁职院大学生的入住。

办学和环境

规模

学院中职专业春、秋两季面向全省招生;高职专业除在贵州本省范围招生,从2004年秋季开始面向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6个省市招生;现在,已成功面向全国25个省市招生。 学生规模迅速扩大。学院合并之初,学生不足2800人,现有学生4518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设施

学院建有谢桥农业生态示范园基地、哒扒洞养殖基地,现有6个实验实训中心,11个校内实训基地,50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有代表现代化的校园宽带网络,共投入实验室建设经费2488.26万元,2006年投入420多万元,使学院的计算机实验室和医学实验室顺利通过省级评估,达到国家合格标准,2007年投入1000多万元,基本满足了学院各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需要。

环境优势

杭瑞高速段口: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旁便是大思高速公路。从经济或发展益意上说,这里将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向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带聚集;将极大地拉近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有利于承接沿海产业和人才的转移,推进地域经济融入长江流域(地球变暖导致珠峰无雪致江流枯竭、淮海长江以南旱情严重)发展大局;将极大改善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的交通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提升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资源需求、人才就业等教育质量要素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境内丰富的特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将直接带动川硐-大兴沿线乡(镇)优先加快发展,形成“高速公路经济”带,有利于带动“职院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将直接有效地激活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交通运输市场、农产品市场及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拓宽就业渠道,解决大学生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对提高“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带”在全国的公路枢纽地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山伴水:有坞泥河从东北方向直穿西南予园区护园,清水之中伴有当地水生鱼;后(东、南)有照壁岩山依于两侧,山峰之巅设有多处信号塔,3G宽带和无线网络已布及整个园区;环境的自我调节恰到好处,炎热之时将会天降甘霖润五谷,绸雨绵绵之时将会晴出阳光。曾有学生统计,炎热之雨通常会在凌晨四点至五点左右出现,这已成为一种自然的规律。

学院领导

田必涛(1950.5)男、侗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讲师、部级先进工作者,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贵州省万山特区人。197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7月铜仁师范专科数学专业毕业,分配到铜仁地区教师进修学校任教,1976年到地区“五七”干校劳动锻练1年。1977 年1月调地区教育局工作,先后任政工科副科长、科长,1983年9月考入贵州省教育学院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学习,1985年6月毕业。1986年调任铜仁民族师范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990年12月任校长,党委书记。1993年任聘为高级讲师。1999年5月调铜仁地区教育局任局长、党组副书记,兼任铜仁民族师范学校校长到年底。2001年任铜仁地区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1993年国家教委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95年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1998年获地委行署“科技兴铜一等奖”,2001年中共贵州省委授予“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称号。发表论文10余篇。是中共贵州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

侯长林(1962.12-),男,苗族,贵州铜仁市人,中共党员,大学中文本科毕业,教育硕士,现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曾获“铜仁地区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科技兴铜奖”、“铜仁地区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和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发表论文40余篇、文艺作品几十篇,出版专著4部、散文小说集1部,共有100多万字的作品问世,并多次获政府奖。先后在《社会主义研究》、《南开教育论丛》、《社科与经济信息》、《怀化学院学报》等十多家学术刊物上发表《论邓小平的青年观》、《高校校园文化的社会控制》、《文化全球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论人的价值》等论文40余篇。

专著:1991年7月《校园文化略论》由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获贵州省第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校园文化学导论》,于2000年6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约32万字,从学科建设的角度,以文化学、教育学等为理论基础,初步构建了校园文化学的理论体系,被全国著名教育家、演讲家李燕杰教授评价为“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该书2002年获铜仁地区第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邓小平文化观研究》,于2001年7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文化笔记》在报纸连载后于2006年6月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5:3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