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铜梁龙舞
释义

铜梁龙舞既是舞,又是体操又是杂技,非常精彩。铜梁龙舞具有与民俗活动紧密相联、套路丰富、动律谐趣、舞时烟花烧龙、伴奏音乐独特、道具构思巧妙、造型夸张、服饰俭朴大方,以及参舞自由、退舞方便、群众参与性极强等特点。具有团结合力、造福人类、奋发向上、与天和谐等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内涵。铜梁龙舞系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县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艺术形式。它兴起于明,鼎盛于清,在当代重放异彩,饮誉全球。

简介

在铜梁,各个机关、企业、厂矿,每个乡镇、每个村,都有自己的舞龙队。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县城都会举办盛大的灯会,各个舞龙队、花灯队竞相出动,到元宵节这天达到顶峰。一个完整的游行队伍前前后后共有30多个小分队参加:牌灯开道,正龙打头,然后是身长48米的大蠕龙,活泼的小彩龙,还有花灯“鱼跃龙门”、“泥鳅吃汤圆”、“亮狮”、 “开山虎”,最后由火龙押阵,那阵势真叫一个壮观!

历史由来

铜梁舞龙的风俗由来已久。在唐宋时期就有龙舞活动了。即便按现在公认的说法,铜梁龙舞“起于明,盛于清,繁荣于当代”,距今也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清光绪年间的《铜梁县志·风俗篇》记载了铜梁龙舞的盛况:“上元张灯火,自初八九至十五日,辉煌达旦,并扮演龙灯、狮灯及其他杂剧,喧阗街市,有月逐人、尘随马之观。”这个风俗保留至今。

铜梁龙灯起于唐宋,盛于明清,誉于当今。1984年和1999年,铜梁大龙两度赴京参加建国35周年与50周年大庆,以气贯长虹之势在天安门前翻腾起舞。铜梁火龙更是独具魅力,打铁水,喷火花,人在火中舞,龙在火中飞,场面热烈多彩。

道具舞蹈

铜梁龙舞系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县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艺术形式。它兴起于明,鼎盛于清,在当代重放异彩,饮誉全球。

铜梁龙舞包括龙灯舞和彩灯舞两大系列。龙灯舞主要包括大蠕龙、火龙、稻草龙、笋壳龙、黄荆龙、板凳龙、正龙、小彩龙、竹梆龙、荷花龙十个品种,其中以大蠕龙最有特色。彩灯舞主要包括鱼跃龙门、泥鳅吃汤圆、三条、十八学士、亮狮、开山虎、蚌壳精、犀牛望月、猪啃南瓜、高台龙狮舞、雁塔题名、南瓜棚十二个品种。

铁水金花

重庆铜梁"火龙"被冠为"龙舞"之首,这种舞以铁水打金花,辅以不同材质的导引火、口中火、脊上火、腹中火、场中火、升天火等,组成一片狂热的立体火阵,极为热烈多彩。每到元宵节,人们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购买火药,制造火龙,配以烟架、禹门等多种火焰表演。最长的火龙长达40多米,表演时场面壮观、惊险奇特,受到群众的格外青睐。首先,它风味独特、套路多变。交织的火花、炸鸣的鞭炮、激烈的打击乐,浓郁的乡土气息,充分调动着人们的观赏热情。其次,贴近民间生活情趣。舞龙手赤膊上阵,拼搏向前,阳刚气十足,反映了人们对火热生活的热爱。再就是民间传说认为,火烧龙火花袭人,可以除去身上晦气,可为来年祛病免灾,事事称心如意。火花越大、鞭炮越响,舞龙人和观龙人就越有兴致。

套路丰富

铜梁龙舞有与民俗活动紧密相连、套路丰富、动律谐趣的特点,伴奏音乐独特,道具构思巧妙,造型夸张,服饰俭朴大方,舞者参舞自由,退舞方便,群众参与性极强。

宝贵遗产

铜梁龙舞体现了团结合力、造福人类、奋发向上、与天和谐的精神,同时具有娱神娱人、彰显威力等社会功能。铜梁龙舞闻名于世的仅大蠕龙、火龙等少数品种,多数龙舞品种已处于濒危境地,亟待保护和拯救。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铜梁龙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铜梁龙舞表演队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工艺舞技

综述

铜梁龙精致的制作,精彩的舞技,离不开几位老艺人,更离不开喜爱这项运动的铜梁人。“哪怕有上百条龙,铜梁的龙,我们也能一眼认出!”一见面,铜梁县文化馆馆长宗和云就告诉记者。原以为这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不过数十张照片看下来,记者发现还真不假。就拿龙头来说,别处的龙一张大嘴半开半合,只有铜梁龙的嘴张开近 90度,口中含宝,面貌威严而慈祥。大蠕龙华丽的龙身红黄相间,体长48米,大的长百米以上,体型上就比其他地方的龙大得多,火龙和竞技龙也比其他地方的龙做得精致。说起来,铜梁龙发展到今天的模样,与3位老人的努力分不开——蒋玉霖、周均安和傅泉太。他们是上世纪80年代铜梁龙扎制的代表人物,可惜的是,如今只有傅泉太还健在了,他也是铜梁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蒋玉霖的功底扎实,用料讲究,他扎的龙骨架最好,可惜他的儿子没能学会他的手艺,他去世后手艺就失传了。周均安也是自小学扎龙,他的龙做得精细,他去世后他的子孙们继承了他的手艺。”75岁的傅泉太一边回忆着自己的同行们,一边细细地为记者讲解了铜梁龙扎制工艺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县里有纸扎铺,纸扎匠们平时制作祭祀用的纸扎品,到年节时扎龙。那时的铜梁龙只扎一个龙头,龙身就用绳子、木棍绑在一起代替,讲求神似。慢慢的,纸扎匠们开始用竹篾条扎架子,外面糊上棉纸,再用颜料画上鳞甲、龙鳍,形成一条完整的龙。颜色则多用红黄蓝三原色,使铜梁龙具有了一种古朴大方的气质。”

傅泉太至今还记得,小时候自己一放学就去看扎纸。正是这份爱好,让他放弃了中学教师的工作,走上了纸扎艺人的道路。1986年,傅泉太成立了县里的第一个个体扎龙厂——铜梁县安居纸扎工艺厂。有了自己的作坊,傅泉太就琢磨开了:原先的龙口中不含宝,显得空荡荡的,如果要含宝,龙嘴就要张得大一些才好看,就这样,铜梁龙的嘴变成了今天近90度的大张口;原先的龙身用棉纸糊,容易损坏,他就试着用纱布糊,不好看,最后发现了

尼龙绸,又好看又结实

龙的角和舌头是弯的,原先用烤过的竹子做架子,时间久了会恢复成直的,傅泉太就想出了用铅丝来弯,为了好粘黏,又用棉纸缠在铅丝上……就这样一点点地琢磨,一步步地探索,铜梁龙终于呈现出今天的外貌,傅泉太对铜梁龙的改造也被总结为“铜梁龙工艺的十大改进”,许多做法到今天仍是“秘诀”。“浙江省建德市曾经购买了一条龙回去,打算研究仿制,没想到把龙头拆开之后,怎么也还原不了,每年还是只好来铜梁买龙。”傅泉太自豪地说。铜梁龙出名不仅因为它制作精美,更在于它舞动起来气势恢弘、变化多端。铜梁龙舞的套路之多,远超过其他省市的龙舞。余德强是县里公认的龙文化专家,在他看来,铜梁龙舞单单开头的部分就大有讲究,“先是‘龙出洞’,标志着立春了,龙要上天了;‘二吐须’,龙出来之后要抖一抖自己的须子,就像人出门之前要梳妆打扮;‘三点头’,跟周围的人点一点头,告诉大家春天到了,万物复苏,都该起来干活了;‘拜四方’,四处游走,就像人们走亲访友一样。”

早期的铜梁龙舞就简单多了,“看父辈们舞龙,那个龙只会两边倒,左一偏,右一偏,跟着龙珠走,纯粹是看个热闹。”余德强回忆说。现在,铜梁龙舞一共有30多个套路,二龙戏珠、孔雀展屏、八仙过海、龙凤呈祥……这些套路都是邀请了舞龙的老艺人和舞蹈界的专家一起琢磨出来的。正因为铜梁龙制作精美,舞技精妙,1984年和1999年,铜梁龙先后参加了国庆35周年和50周年的游行表演,1994年铜梁龙还被当时的国家体委定为竞技龙的标准龙具,铜梁龙舞也成为标准套路。而铜梁龙最近的一次露脸,则是在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表演,9条特制的铜梁大蠕龙在“鸟巢”跳跃翻腾,格外引人注目。铜梁龙不仅在国内大展风采,还多次应邀到日本、法国、美国、加拿大以及东南亚、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展演,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一股龙舞的热潮。

让传统的龙文化走向世界

坚持传统与适应市场的争论中,铜梁全力打造龙文化,走出了一条市场化的路子。傅泉太已经有一阵子没有做龙了,“县里只有外国人来买龙的时候才介绍到我这里来。”去年他只扎了两条龙,一条卖到了加拿大,一条卖到了美国。周均安去世后,他的儿子和孙子在县里开起了3家扎龙厂,其中做得最好的要数周合平。周合平的公司就在铜梁县城里,两层的小楼,一楼有3个工人正忙着扎龙头,缝龙身,粘龙珠。他们扎的龙已经跟传统工艺有了很大区别,最大的变化就是手工上色改为了直接在尼龙布上喷绘,他们自己刻了印版,用喷枪一喷,就能形成龙肚子、龙身上不同的鳞甲,再由人手工勾绘,缝上金片,“又快,又省钱,颜色还鲜亮。”龙头还是手工扎制、上色的,但是也做了改进,像舌头、龙角都用泡沫填充,“既饱满又轻巧。”周合平说,“我们经常根据客户的需要改进。像北京奥运会用的龙,为了在增加长度的同时减轻重量,看起来飘逸,我们就用上了透风的网状布,还将篾条改成了钢丝穿胶管,这样原来一条30来斤重的龙现在只重7斤左右。”周家做的龙轻巧又好看,还能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自然更受欢迎,“你看这楼里贴的龙舞照片,都是我做的龙。”周合平说。照片有北京奥运会时在“鸟巢”里拍的,最新的一张则是身穿舞龙服的周合平跟英国伦敦市市长的合影。不仅是龙具,目前整个重庆市的纸扎灯具基本都出自这家工厂,其年销售额高达200多万元。周氏叔侄的另外两家工厂,年销售额也有近百万元。全县的龙灯制作厂加起来,年销售收入超过600万元。以周氏兄弟为代表,这两年,铜梁龙走出了一条市场化的路子。最先得实惠的就是舞龙手们。

听舞龙手们聊天是件有意思的事情。平日里,走南闯北“赶场子”更是常有的事情。李诗敏自豪地说,“各省区市我基本都跑遍了。”他已经好多年没有在家过春节了,“逢年过节,正是舞龙活动最多的时候,一天舞一场80元钱,加演再加40元,管吃管住,能挣不少钱呢。”从春节至今,李诗敏光靠舞龙就已经挣了4000多元钱。现在,铜梁县里成立了大大小小的龙舞公司12家。常年在外进行商业演出的舞龙队20多支,舞龙队员近千名,每年的演出收入在3000万元左右。高楼镇成立了高楼火龙文化传播公司,专门负责接洽火龙演出,去年实现劳务收入600多万元。镇上还特意买了辆小面包车,喷上“火龙”做起了活广告,被戏称为“火龙车”。

铜梁县也因为舞龙出了名,被称为“龙之乡”。如何将知名度转化为经济效益,县里很下了些功夫。2007年县里出台了《关于加快龙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表示要把打造“中国龙文化旅游之都”作为铜梁未来的发展定位。“县里修建了一座龙文化博物馆,打造了一台《龙乡放歌》歌舞剧,还将举办龙灯艺术节,推广龙舞进校园活动。”宗和云说,“我们就是要让龙元素渗透到铜梁人的生活中,成为一项会呼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传人

铜梁龙舞在重庆的铜梁,“舞龙”、“龙舞”盛名已久。“铜梁龙舞”也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铜梁走访扎龙灯的艺人和舞龙的师傅,就能体味出“铜梁龙舞”的磅礴、细腻与精美。

扎龙艺人代代相传

铜梁众多的扎龙艺人中,有三位被称为“铜梁龙灯三大传人”:蒋玉霖,周均安,傅全泰。蒋、周二人已逝,唯有72岁高龄的傅老还在创新着他的扎技。见到傅老是在他的小作坊里面,熟悉他的街坊邻居讲,傅老最善彩绘,是远近闻名的“重庆市十大民间艺术家”之一。老人见证着铜梁龙灯的发展,说起龙灯的历史,傅老津津乐道:“铜梁龙灯起于明,盛于清。相传,在县内1400年前的著名古刹侣俸寺和稍后的波仑寺,有各种龙的装饰和图案,人们都以耍龙为乐……”“铜梁是稻米之乡,最早的龙是稻草龙,因玩舞时施放烟火,易于烧伤人体,以后又改制出了硬颈龙。它昂首而立,节内点灯,交相辉映,十分壮观。由于此龙颈长而硬,玩舞不便,仍不理想。”据老人讲,大约1924年前后,城关著名扎师李杰之、刘连山在此龙的基础上每栋再增设一圈圈的肋骨,把龙身做得浑圆壮实,各栋能伸缩随意,转动自如,由此出现了一种新的有骨有肉、蜿蜒蠕动的龙,民间就称为“大龙”或“蠕龙”。就这样经过一代代如傅老这样的能工巧匠的精心制作与改进,原有的20余人玩舞的布脊大彩龙缩减成为5人或3人玩舞的新型小彩龙。根据行业和时令、用意的不同,又出现了简便实用的板凳龙、旱季求雨的黄荆龙、追悼用的孝龙。铜梁以龙为题材的工艺制品,多达百余种,不但用于玩舞,而且用于装饰,远销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市和美、法、意等10多个国家。

舞龙师傅舞出亚洲

告别了扎龙的大师们,我们又见到了铜梁著名龙舞师傅张永江和张顺生。刚一见到永江师傅,他就摆出一个“飞龙在天”的姿势,豪迈地说:“我们铜梁人哪个镇哪个村哪个人不会舞两下子!人人会舞!”永江师傅说,“舞龙关键是心中有龙,通常都是我龙头、他龙珠……”说着二人手舞足蹈起来,慢舞时有种雍容大度之感,快舞时激越奔放,果然动人心魄。他们说:“铜梁火龙更是独具魅力,打铁水,喷火花,人在火中舞,龙在火中飞,场面热烈多彩。”张永江师傅回忆道,小的时候最盼正月十三至十五,那是舞龙高潮,最热闹。大街上,大龙、火龙,腾跃翻飞,鱼灯、狮灯,往来如梭,龙争虎斗,火树银花,一派升平景象。这时,远方商旅、外地亲朋,纷纷汇集城关,全城灯火辉煌,旅栈客满……

现在的铜梁龙舞不仅扎根传统,更融会了现代元素。打击乐师吴显虎说,现在我们不单纯运用锣鼓配,还利用电子和声效果,把传统演奏与现代器乐相结合,编写新的乐曲,制造大海波涛汹涌、神奇莫测的意境,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我们将‘中国龙’舞到了新、马、泰、日,还应邀舞到了美、英、法、瑞士、比利时、印度等国家和地区。”顺生师傅自豪地说,“我们还收了很多老外学徒呢!”

铜梁龙舞承载文化幽思

铜梁文化局局长曹定福说,我们整理编辑,走遍所有村镇,无论是口传身教还是影音收录,都要将濒临失传于民间的铜梁龙舞继续收集成书,为后人留下考据。铜梁人凭借着对龙的痴情追逐,玩出了龙乡的崭新面貌。不久,第一本系统记载铜梁龙舞文化的书籍《铜梁民间龙舞集成》便可问世。目前,该书已完成资料收集工作。

铜梁县预计在今后5年的时间里投资300多万元抢救和保护铜梁龙舞文化。主要用于搜集、整理、出版龙文化的相关资料,铜梁龙舞节目的创新,建立龙舞生态保护小区,培训龙舞骨干队伍,改进和创新龙灯工艺品,充实更新铜梁龙博物馆陈列。

冲刺奥运开幕式

重庆铜梁龙舞凭借文化特色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被确定为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压轴戏。为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中展示巴渝文化独特风情。

据了解,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前的文艺表演包括民族歌曲、民族舞蹈、民族体育、吹打乐等艺术形式。自去年年初接受节目推荐之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组委会对134个节目进行了认真的了解和审查。通过多次比较和筛选,共有20个节目最终得到确认,成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正式表演节目,这其中就包括具有极强地域文化特色及吉祥喜庆艺术感染力的重庆铜梁龙舞。

铜梁县文广新局的负责人介绍说,奥组委要求,铜梁龙这次表演的内容“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出现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铜梁龙,融入了大量竞技龙的表演,与传统的表演有很大的不同,奥运龙舞的“招式”比以往干练且紧密连贯,新创出“奥运龙舞12招”,依次是“蛟龙出海——横招千军——蛟龙戏水——碧波荡漾——龙行太极——蛟龙戏水——金浪翻腾——翻江倒海——莲花出海——二环映辉——金龙聚首——金光灿烂”。

同时,我们对铜梁龙舞的音乐和服装也进行了专门的改进。此次参加表演的长龙共 4条,每条长约60米,龙体的制作,为了体现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的理念,制作龙具的布则采用美国进口的新型环保材料制成,且更加柔韧,“龙鳞”的色彩更加鲜艳,色泽感更强,在阳光或灯光的照射下,反射的光彩更加炫目。“舞动起来的龙身姿飘逸,动感十足,能满足各种高难度动作表演的需要。音乐的创新将川剧、交响乐、和声等音乐元素加以融合,有着“中西合璧、穿越古今、天人相和”的效果。服装由奥运会指定服装设计师专门设计,由奥运会指定生产厂家生产。款式和色彩均有创新,融合川剧戏装、传统对襟、武士盔甲、龙舞云藻、西方动漫的元素。此外,本次龙舞表演动作也有新突破,新亮点。总共5分钟的表演时间演员要完成站腿蹬肩、荷花盛开和力圆舞龙等“12个创新的高难度动作,需要力量和速度的表演动作的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奥运龙舞表演组委会总指挥周可吉介绍,与以往的铜梁龙舞表演不同,此次参演的 100多位演员均是年轻人,最大年龄45岁,最小17岁,他们由学校音体美老师、业余运动员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组成。专家解释,传统铜梁龙舞动作简单,表演难度小,具有丰富表演经验的老人便能完成,但这次表演难度和品位均不同以往,对力量和文化修养有较高要求。参加演出的队伍采用脱产训练方式,每天练习时间6至7个小时,舞动龙体次数1000次左右。目前,整个表演队伍已进入最后的冲刺状态。“排练十分艰苦,每天的舞龙次数超过1000次,在排练过程中出现伤病是常有的事,创可贴都用了几十盒了。从4月2日至今,在铜梁县运动场舞龙训练基地,100多名舞龙队员每天坚持刻苦训练,即使遭遇高温天气也没有减少他们的热情。因为,在这些舞龙队员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圆满完成表演任务,展示巴渝文化雄姿。为全力备战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表演,让铜梁龙的风采和巴渝文化的雄姿在奥运会上得到完美展示,铜梁龙舞龙队对每一个技术动作都要求十分严格,队员们的训练也相当刻苦。铜梁龙舞龙队队员曾令国告诉记者:“我们每天早上7点开始,在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跑三圈,再进行快舞龙练习,要不停左右挥臂2000多次,上下午各一次。”每天高强度的训练,让许多铜梁龙舞龙队队员的手上都磨出了血泡。训练下来,他们买来一打一打的创可贴,将血泡严严实实地裹起来。队员王刚拉伤了大腿肌肉,肿得老高,但他没有请一分钟假,喷上云南白药后,又投入到训练中;队员王吉左踝骨折,打着石膏坚持训练。原来皮肤白净的女舞龙手龙沂经过4个月的露天烈日训练现在变成了“黑牡丹”。她笑着告诉笔者,现在虽然变成了油黑人,但只要能舞好龙,为国家、为家乡重庆尽一分力,值得。”

5分钟获8次掌声

首次在“鸟巢”体育场几万名“观众”面前完成表演后,重庆铜梁龙舞队员们个个兴奋不已。据重庆铜梁龙舞队总教练周可吉介绍,昨天是重庆铜梁龙舞首次按照开幕式正式流程进行表演,全场观众对节目十分喜欢,8次为节目热烈鼓掌。按照安排,重庆铜梁龙舞在开幕式正式演出前有三次排练。前两次彩排后,8月5日团队将在“鸟巢”按照开幕式正式演出流程进行预演,这也将是他们的最后一次排练机会。而昨天,队伍突然接到了要参加的彩排通知。“临危受命”,重庆铜梁龙舞队并没有让导演失望,他们用精彩的演出征服了全场的观众。整个表演过程5分钟,他们一共获得了观众8次掌声,其中最后一个集体造型动作,观众们更是报以长达1分多钟的热烈鼓掌。奥运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在观看了铜梁龙舞表演后,称赞铜梁龙舞会是奥运开幕式文艺表演中“最有气魄,最有特色”节目。

活动历程

20世纪70年代末,铜梁县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始向本体回归。1980年元旦,铜梁县文化部门组织民间艺人扎制一条大龙在县城公开玩舞。自此,蛰伏20余年后,一年一度的铜梁龙灯会得以再世。

1982年,在全国性的民间文艺大搜集活动中,经重庆市文化部门的指导,铜梁县全面整理了自己的龙灯艺术。

1983年底,铜梁龙灯参加重庆市广场文艺调演,受到好评。

1984年元旦,铜梁文化局组队数百人,将铜梁龙灯会主要品种带至重庆主城区街道游展,引起新闻媒体广泛关注。

1984年4月,重庆杂技团携两条铜梁蠕龙赴西欧法、英、瑞、比等国演出,受到当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1984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35周年的盛大庆典上,首钢工人舞着9条铜梁大蠕龙参加天安门大游行,世人为之瞩目。

1988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舞龙大赛上,铜梁蠕龙舞获第一名金奖。

1992年,获第二届沈阳国际秧歌节最嘉奖。

1994年获福州“佐海杯”全国舞龙邀请赛第一名。

同年,铜梁龙具被国家体委指定为比赛标准道具;铜梁龙舞套路被国家体委指定为比赛标准套路。

1995年5月,获国家体委举办的全国第一届舞龙比赛第一名。

同年7月获广东“挂绿杯”国际龙狮邀请赛金奖。

1996年,铜梁龙灯代表团赴美国进行文化交流。

1997年,铜梁舞龙团在北京首届龙舞艺术节夺得最佳表演、最佳组织、最佳编导3项大奖。

1998年,铜梁龙灯赴新加坡举办灯会。

1999年,铜梁龙灯赴马来西亚举办灯会。

同年9月,铜梁舞龙队在淅江获“龙港杯”舞龙邀请赛冠军。

同月,铜梁舞龙队在济南全国舞龙锦标赛上夺得“中国国家舞龙队”的冠名权。

同年10月,450人的铜梁龙灯代表团组成的“九龙方阵”、“龙凤牡丹呈祥”、“二龙戏珠”进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庆典,再次轰动海内外。

2000年9月,铜梁舞龙队在全国第四届农运会上,夺得标准套路金牌和团体总冠军。

同年10月下旬,重庆·首届中国铜梁龙灯艺术节在铜梁县城举办。其时,“龙之魂”大型歌舞晚会、“龙之风”中华龙舞邀请赛、“龙之本”中国龙文化与中国龙舞艺术学术研讨会、“龙之韵”2000年龙文化艺术展、2000年中华铜梁龙灯会等项目次第展开,把中国的龙灯文化和龙文化显著地提到了一个新的档次。

2001年6月,铜梁龙灯代表团再度赴美国进行文化交流。

同年,铜梁龙灯赴阿联酋举办灯会。

2002年5月,铜梁舞龙队在全国第二届运动大会上,夺得标准套路金牌和团体总冠军。

2002年1月和7月,铜梁舞龙队分别到香港、澳门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2003年1月,铜梁龙灯赴泰国举办灯会和舞龙表演。

铜梁龙舞获得35周年国庆大典纪念、 八喜杯第一名 、北京旅游年金奖 、挂绿杯第一名 、全国二届体育大会金牌、 农运会金牌、 龙港杯金牌等众多奖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1: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