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同蒲铁路 |
释义 | 同蒲铁路是贯穿山西省中部的南北铁路干线。自山西大同经太原、侯马至蒲州镇以南的风陵渡。全长865公里,以太原为界,分为北同蒲和南同蒲。同蒲铁路,北起京包铁路大同站,南至陇海铁路华山站,经过8市31县市区。它以太原为界分为北同蒲和南同蒲两段。为国家1级干线,也是山西铁路的中轴线。沿途共有车站108处。 简介同蒲铁路是贯穿山西省中部的南北铁路干线。自山西大同经太原、侯马至永济市蒲州镇以南的风陵渡(属于芮城县)。全长865公里,以太原为界,分为北同蒲和南同蒲。 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政府路矿局就有修建之议。袁世凯时亦拟修大潼铁路(大同至潼关),但均未动工。南同蒲段513公里,于1933年5月开工,1935年12月竣工。北同蒲段351公里,于1933年11月开工,修至朔县到大同段,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工。同蒲铁路是阎锡山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组织晋绥兵工修建的米轨铁路。初建为窄轨,日寇占领期间1940年将北同蒲改为准轨。解放后将南同蒲也改为准轨。1951年8月,同蒲铁路全线恢复通车。北与京包铁路相交;在区间于原平与京原线连通;在太原、榆次又与石太、太焦铁路连接;在孝义与正在兴建的孝柳铁路衔接;在侯马与西侯及正在修建的侯月铁路接轨;在终点风陵渡过黄河铁桥,于孟塬与陇海铁路相连。 站点和里程城市名 距起点距离 大同0 平旺10 怀仁42 神头116 朔州129 宁武166 原平231 忻州267 太原355 榆次382太谷418 祁县441 平遥463 介休494 灵石 521 霍州564 洪洞606 临汾629 侯马689 风陵渡865 修建历史概况南同蒲线北起山西省太原市,南到陕西省华阴市孟塬。全长528公里。共有车站60个。 修建期南同蒲铁路,建于1933-1935年。线路自太原站引出,向南延伸,经太原、临汾、侯马三个盆地,进入中条山区北部,沿涑水上游过闻喜,经运城、解县、永济,达黄河北岸的风陵渡口,在华山站与陇海铁路相连,是沟通晋陕两省的交通大动脉。 北同蒲铁路建于1933-1939年。线路由京包线上的大同车站向南引出,跨越桑干河、滹沱河及汾河三个流域,穿过云中山和舟山等分水岭,经朔州、阳方口、宁武、原平、忻州而达太原。在太原站与南同蒲铁路相接,直达黄河渡口风陵渡站,构成山西省境内南北交通主干道。该线初建时为窄轨铁路,1938年改为标准轨距,并与全国铁路联网。北同蒲铁路沿线开发较早,山川壮美,物产富饶,民风淳朴,古迹颇多。 1928年,阎锡山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修建同蒲铁路的要求被拒绝后,便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修建。同年10月,同蒲铁路开始正式勘测。1929年4月,阎锡山聘请德国工程师任测量队队长,1931年3月全部测量完毕。德国工程师认为工程艰巨,费用浩大,建议修建窄轨铁路。1930年,由于中原军阀混战,阎锡山下台,同蒲铁路也随之停建。 1932年2月,阎锡山再度执政山西。10月20日,晋绥兵工筑路局成立;1933年1月21日,晋绥兵工筑路指挥部成立,阎锡山任总指挥,晋绥公署机关各处处长兼任各组组长,阎锡山调3万兵工修建同蒲铁路。 北同蒲铁路原定线路由皇后园经棘针沟、大泉沟、樊家庄、石岭关、刘家沟、韩家沟、水峪、双堡村、紫岩村至忻县。由于这条线路地形复杂,特别是石岭关,需要开凿隧道,而且坡陡弯急,工程量很大。工程处处长李其昌提出改线,后经工程师田普霖、宋彤、赵福增分别率领测量组经过三次测量后,测定新线由皇后园,经过马坡头村、高村,北白村,田庄,平社,豆罗至忻县。由于新线比原线地势平坦,工程量小,是一条经济线路,故决定按新线走向修建。 1933年5月,北同蒲铁路与南同蒲铁路同时开始施工。1935年8月1日太原至原平通车;1937年3月通车至阳方口;同年8月铺轨至大同十里河桥南岸,后因大同沦陷而终止,距大同仅差8公里未能全线铺轨。1939年3月,日军强迫民工修通了大同至宁武间和宁武至太原间的路段。 破坏期从1943年起,面对抗日军民的不断抗击与破袭,日军控制的北同蒲线仅能勉强通车。当时由太原至原平需要7小时,时速仅为25公里至35公里,列车牵引重量为300吨左右。1945年日本投降后,阎锡山又掌握了山西大权,接管北同蒲铁路。1946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民兵对北同蒲铁路进行了有计划的破袭,大同至忻县间桥梁、车站站房、钢轨、枕木、电线杆、电线全被拆除;忻县至高村间的枕木全部烧毁,钢轨运走,路基分段挖断、炸毁。电线杆、电线、桥梁、车站站房拆毁,北同蒲铁路陷于瘫痪,至新中国成立都没有修复通车。 修复期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5月1日大同解放,6月7日成立了太原铁路管理局,并于11月6日成立了山西省铁路修复指挥部。太原铁路管理局成立北同蒲工程大队负责铁路抢修工作。11月开始,铁道兵一支部队开始抢修皇后园至忻县(80公里)和忻县至史家岗支线(38公里,现为忻河支线)全长118公里的线路。1950年3月至6月,铁道兵一支部队负责修通了平旺至朔县的线路和桥梁。忻县至朔县段,由于坡度大,弯道多,桥梁破坏严重,抢修难度也大,由太原铁路管理局工程大队、衡阳铁路管理局桥工队和天津铁路管理局朔县工程处于1950年8月至1951年7月修复通车。至此,平旺至忻县段全部抢修通车。北同蒲铁路于1951年8月2日举行了全线通车典礼,当时的铁道部部长滕代远亲临剪彩。 改造期1957年1月25日,北同蒲铁路技术改造工程开始。太原铁路管理局放弃了宁武至轩岗段家岭间90%的旧线路,另筑新线。新筑段家岭隧道长3345米,当时仅次于川黔铁路的凉风垭大隧道,为全国第二长大隧道,于1959年10月30日竣工。 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同蒲铁路进行了大规模的电气化改造,部分线路进一步取直,曲线半径加大,增加站线,更换重型钢轨,线路通过能力进一步提高,行车设备更加现代化。1983年6月开工,1989年7月31日开通。1992年4月1日,北同蒲铁路全部废除蒸汽机车,改由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牵引,成为晋煤外运的主要干线之一。 现行装备大同——朔州:复线电气化,三显自动闭塞,60KG/M无缝钢轨,最小半径除大同站北头300M外其余为800M,最大坡道6‰。牵引机型SS3,SS4,DJ1,牵引定数SS3 5000T,DJ1双10000T(国内首段运行万吨重载列车)。 朔州——原平:单线电气化,继电半自动闭塞,60KG/M无缝钢轨,最小半径250M,最大坡道22.5‰。牵引机型8G,牵引定数单机2200T,双机4000T。 原平——太原北:复线电气化,三显自动闭塞,60KG/M无缝钢轨,最小半径800M,最大坡道12.5‰。牵引机型8G,牵引定数单机2600T,双机4000T。 太原北——榆次西:复线电气化,三显自动闭塞,60KG/M无缝钢轨,最小半径407M,最大坡道8.5‰。牵引机型SS1,DF4DH,DF4BH,牵引定数DF4DH单机4000T,DF4BH单机3500T,SS1单机3500T。 榆次西——介休:复线电气化,四显自动闭塞,60KG/M无缝钢轨,最小半径800M,最大坡道6.4‰。牵引机型电力8G,SS4型;内燃DF8B,DF4BD,DF4BH型牵引定数双机5000T。 介休——侯马:复线电气化,四显自动闭塞,60KG/M无缝钢轨,最小半径400M,最大坡道12‰。牵引机型电力8G,SS4型;内燃DF8B,DF4BD,DF4BH型牵引定数双机5000T。 侯马——东镇:单线,继电半自动闭塞,60KG/M无缝钢轨,最小半径400M,最大坡道12.1‰。牵引机型DF4BH,牵引定数双机3700T。 机务交路货运大同西--大新:太局同段SS3 湖东--大新:太局同段SS3,SS4,DJ1 大新--太原北:太局原段8G 太原北--介休:太局介段DF4BH,DF4DH 介休--侯马北:太局侯段DF4BH,DF4DH, 侯马北--华山:太局侯段DF4BH 客运大同--朔州:太局同段DF4BK 大同--太原:太局原段SS1,DF4BK 太原--临汾:太局原段DF4BK 临汾--华山:太局侯段2*BJ,DF4BK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