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同光村 |
释义 | 村情风貌同光村位于凤山街道东部,距离街道驻地3.5公里,由同光、吴家岙、钟家门头三个片组成,总面积4.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70亩,山林面积4050亩)。西接九垒山村,东接丈亭龙凤村,南接蜀山村,北靠山,有古老的东山庵、园门东兴庵,龙山庙等。共有1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00户,人口约3000人,外来人口约1500人。2005年社会总产值12771.8万元,村集体资产总额1316万元。有注册企业38家,其中年销售500万元以上企业8家,2000万以上企业3家,宁波市级龙头企业1家。2001年,村设立党总支,下辖3个支部99名党员。近几年,村先后被评为宁波市环境整治先进村,余姚市文明村,街道“五星级党组织”、“先进村”、“农业生产先进合作社”等。村内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和广阔的平原土地,属半稻半山区。境内江河纵横,有蔡家浦河、东直河、桐桥浦河、向北河、向东河等,流入姚江。气候温暖、多雨,属亚热带季风雨,年平均气温17度,无霜期250天左右,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平均日照6-7小时左右。 村史沿革1953年开始,组织成立互助组,取名同光组、同风组、同益组,由于同光组的工作先进,被评为余姚县十面红旗,得到县委重视,三组并入同光,后进入同光社。1958年为同光大队,1983年为同光村,2001年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同光、吴家岙、钟家门头三个行政村合并称同光村。 产业经济农业以水稻为主,少量种植油菜、大小麦等;九十年代初发展一优二高农业,率先种植大棚蔬菜140亩,目前有蔬菜基地40亩,苗木园地400亩,禽鸽业有限公司1家,养猪场28家;山林以发展杨梅为主,其次是茶叶、毛竹。工业方面,七十年代开始,先后办起同光村五金加工厂、电视机元件厂、精密元件厂等,目前全村共有个体企业近60家,商店摊贩、服务店近50家,从业人员500多人,外出搞基建、服务等200多人。 社会事业境内在解放前有钟家祠堂私塾,解放后,有万寿庵学堂、东山庵学堂,一九五一年开办了蜀山乡中心小学,同时在钟家门头村、吴家岙村、同光村开办农民夜校、速成识字法,开展扫盲运动。1958年蜀山乡中心小学改名为同光小学,并附设中学班一班;1958年新办了同光、吴家岙、钟家门头三个托儿所,1972年改名幼儿班。上世纪六十年代文化娱乐发展建立了俱乐部、大队保建站,1969年建立了大队合作医疗站,上世纪90年代建立了三个老年活动室。 村(政)镇建设解放前村庄建设发展缓慢,多木结构平房和草屋,人均住房面积不到10平方米。1978年建造了村大会堂,占地1200平方米。2001年建造村办大楼,占地350平方米。1984年先后两次规划村庄建设,建立苏家新村村民集中建房点。2005年,村民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以上。村组织常年保洁人员8人,河道清理员3人,实行垃圾袋装化。 村民出行方便,公交车通到村内。61省道横贯村庄,村内道路全部硬化。村内有私家轿车40多辆、面包车10多辆、货运汽车10多辆,摩托车不计其数。 村有变压器14台,农业和民用电力供应充足;路灯220盏,公厕18只,绿化面积6500平方米;全村程控电话、各类手机、传真机等通讯工具600多台,家用电脑400多台。 村内主要水流以姚江为干流,有蔡家浦河、东直河、向东河、桐桥浦河、向北河等支流,其中两条河为新挖,三条河拓宽。旧时村民饮用河水、井水,90年代全村开始使用自来水。 发展特色围绕新村建设,对苏家自然村的新村建设做好道路硬化、地下管道、通电、通水、通讯、卫生洁化等工程,改善村民居住的生活环境,强化投入卫生保洁员,实施垃圾袋装化,改造自来水一户一表。2007年,将利用城东工业园区的有利优势,在村周边计划建造一个贸易货市场、一个外来人员集中居住点、一个杨梅市场。 风景名胜村内盛产杨梅,有杨梅观光旅游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