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桐梓县人民政府2006年工作报告
释义

关于桐梓县“十五”计划执行情况暨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2006年2月15日在县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 长 罗其方

各位代表:

根据《中共桐梓县委关于制定桐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人民政府制定了《桐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暨“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2005年是我县实施“十五”计划的收局之年,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县干部群众,求实进取,开拓创新,较好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划上了圆满句号。

——综合经济实力增强。2005年预计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4.5亿元,同比增长14.5%;完成财政总收入1.79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500万元,剔除农业税免征因素,分别同比增长48%和64%,两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建设经济强县和经济强镇工作扎实推进,各项经济指标完成较好。

——“三化”进程明显加快。一是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增强。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1亿元,同比增长15.3%。完善煤炭管理体制,加大安全整改力度,65间煤矿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或通过市级验收。完成煤焦税费和价调基金6936万元,同比增长71.8%。爱东电石厂、白家坡电站建成投产,容光煤矿、17对9-30万吨新建煤矿、圆满贯电站等项目正在建设,桐梓火电厂、煤化工、海绵钛、吉源煤矿、花秋二矿、花秋一矿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完成机械厂和磷肥厂改制,职工得到妥善安置。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进展。落实免征农业税政策,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294元,同比增加217元。实现粮食总产量29.17万吨,总产量和单产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收购烟叶15.94万担,实现担均价527元,是1998年以来完成市下收购计划最好的一年。完成肉类总产量4.6万吨,同比增长12.5%。完成畜牧税费664万元,同比增长11%。新造方竹3万亩,全县方竹面积达到33万亩。发展无公害商品蔬菜2万亩。三是强力推进县城旧城改造,乡镇集镇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1%。完成县城供水主管网改造,解决了高楼层用水难问题。率先启动全省首家县级城管综合执法试点,推行环境卫生和园林绿化作业招标管理,县城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崇遵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省道303桐梓段和桐梓至茅石通乡油路改造全面完工,松坎至狮溪、桐梓至九坝、新站至小水、水坝塘至芭蕉、酒店至天坪五条通乡油路和羊磴至坡渡公路正在改造。新建通村公路110公里。桐梓至容光二级电煤专用公路已经省发改委立项,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习水至新站二级公路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积极实施农村饮水、“长治”、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建成沼气池3150口。认真抓好天保、荒山配套造林工程,创建了柏箐黄莲市级自然保护区和凉风垭省级森林公园。建成燎原110KV变电站。完成桐梓火车站铁路货场扩建工程。实现乡乡通互联网络,正在实施村村通电话、电视工程。建成县医院传染病区。完成火化场新建工程,推行火葬制度改革。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巩固“两基”成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文科考生首夺全省状元。加大科技投入,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工作通过国家复核验收。较好完成了市下的各项人口和计划生育控制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达到全省优质服务合格县标准,列入全省创新人口管理工作机制试点县。实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成功举办“两节一展”,民间武术在国内、国际赛事中夺冠。启动地方志续修工作。完成经济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经济普查、价格认证和小公民道德建设暨“双合格”家庭教育工作获全国表彰。荣获全市双拥工作先进县称号,人民武装工作获全省表彰。残疾人工作连续十年获得全市第一名。“平安桐梓”创建力度加大。其他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明显进步。

“十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夯实基础、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县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快、效益好、成果多的一个时期。五年来,县人民政府按照建设“绿色生态走廊,特色产业之乡,工业经济大县,遵义卫星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强一攻二兴三,富民强县升位”的发展思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三化”进程,加快小康建设步伐,经济结构逐渐转型,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顺利完成了“十五”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十五”期末全县生产总值预计比“九五”期末增长64.8%,年均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期末的52:24:24调整到“十五”期末的38:26:36;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98%和60.5%,年均增长14.5%和9.9%。

(一)“三农”投入力度加大,农村经济发展能力增强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九五”期末增加570元。一是落实休养生息措施。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和取消提留统筹,全县农民年均减负2000多万元。投入“三农”资金6亿多元,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2.5万名贫困群众和低收入人口稳定越过温饱线。“十五”时期是我县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二是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加大良种良法普及推广力度,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8万吨左右。秋种工作连续五年获全市一等奖。三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畜禽出栏率、肉类总产量、畜牧业产值逐年提高,畜牧税费比“九五”期末增长65%。加大科技兴烟力度,烤烟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烤烟担均价五年内增长202元。方竹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方竹笋产量由“九五”期末的4500吨增长到“十五”期末的8000吨,成功申报为“中国方竹笋之乡”。蔬菜、经果林、魔芋、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初见成效。蚕桑产业稳步发展。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突破10万人以上,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二)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支撑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十五”时期是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一个时期,有力拉动了县域经济增长。2005年规模工业产值、增加值分别是“九五”期末的3倍和4倍。一是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共引资近20亿元,建成了伟明电解铝厂、抚天电石厂、爱东电石厂和羊磴河、桐梓河梯级电站等一批工业企业,增加了工业经济总量。20个重点工业项目正在建设。二是工业经济整体素质提高。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工业企业技改力度加大。8家水泥厂、100万条电热毯生产线和30万吨轧钢生产线完成技改投产,煤矿生产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基本完成全县煤炭勘探工作,《桐梓矿区总体规划》已通过国家发改委评审。桐梓火电厂列入全省第三批电源项目建设规划,顺利通过可研报告评审,进入项目核准阶段。煤化工已列为全省“十一五”循环经济试点项目。海绵钛、大兴复合肥15万吨异地技改扩建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四是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制。消化了县化工厂等21家国有企业3000多万元的银行债务,筹集资金4500多万元,对县纸厂、化工厂、水泥厂等13家国有企业2700多名职工进行安置,基本实现国有企业改制“两个100%”目标。

(三)财源结构发生重大转变,财政收入实现良性增长

财源结构由农业支撑型转变为二、三产业主导型,工业、城建、服务业等成为主要创税行业,特别是煤炭产业已成为财政支柱产业。不断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涉税部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乡镇和部门生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财政形势逐步好转。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五年内分别增长1.06亿元和4566万元,翻了一番。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国库集中收付、部门预算、乡镇零户统管、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改革,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累计清偿城郊村土地本金等债务8000多万元。金融机构平稳运行,完成农村信用社改革。2005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8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147%;贷款余额5.2亿元,比“九五”期末下降1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90.2%。

(四)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加,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3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50%。一是城镇建设深入推进。实施县城总体规划新一轮修编。全面完成武胜路、长征南路片区旧城改造,基本完成和平路、文笔路片区和冬青南路片区一、二期工程以及溱溪南路北段、中段片区旧城改造,化工厂片区完成拆迁工作,正华园等北部新区进一步拓展。完成县城供水管网改造11.7公里。建成城北集贸市场、武胜路集贸市场和政府工作区广场。完成河滨大道和朱砂河大桥改造,正在建设西成桥。公开招拍挂出让国有土地,拍卖出租车经营权,经营城市能力增强。新站、水坝塘、官仓等乡镇集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县城镇建设累计投资12.6亿元,新增建筑面积191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二是交通设施显著改善。崇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完成通乡油路改造66公里,正在改造187.5公里。建成通村公路431公里。三是农业生态建设加强。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和“长治”工程,解决6万人/5万头人畜饮水困难,治理水土流失164平方公里。实施天门河水库国债项目,完成水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积极推进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800亩。建成农村沼气池7450口。完成退耕还林11.7万亩,荒山配套造林27.4万亩。四是其他设施不断完善。完成杨柳坪变电站、东周变电站、松坎变电站技改扩容,建成燎原变电站。新建、改造校舍15万平方米。实现乡乡通移动电话。建成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和市县乡三级视频会议系统。新建、改造24个乡镇计生服务楼、9个乡镇卫生院、199间村级计生服务室,建成县疾控中心大楼和县医院传染病区。文化艺术中心和图书馆全面完工投入使用。建成县老年公寓、13个乡镇福利院和火化场。

(五)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建设同步推进

顺利实现“两基”达标,高中教育规模扩大,民办教育较快发展,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全民科技素质日益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显著增强。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九五”期末下降4.96个千分点。扎实开展“非典”、禽流感等重大疫情预防工作,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养老保险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健全完善城乡特困群众救助体系,积极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社会保障能力增强。积极抓好“平安桐梓”创建工作,“命案必破”获省级表彰,“四五”普法通过省级验收。完成行政村建制调整工作,依法进行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荣获全省村民自治模范县称号。殡葬改革有序推进。荣获全市双拥工作先进县称号,人民武装工作获省级表彰。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快,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称号。世纪广场社区荣获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娄山关镇创建为全国文明小城镇示范点。文化市场管理、全民健身活动、“三五”普法、铁路护路联防、经济普查、公安文化建设、价格认证、青少年维权、小公民道德建设暨“双合格”家庭教育工作获全国表彰。统计、监察、审计、工商、质监、农机、气象、环保、国土、民兵预备役、人防战备、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政府法制、史志档案、民族宗教、老龄事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绩。

各位代表!“十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五年,也是我县经济发展走出低谷实现重要转折的五年,全县上下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勇于拼搏,排除万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各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驻桐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指战员、民兵预备役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桐梓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质量不高,总量低;坚持统筹协调发展不够,三次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发生重大转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产业化经营处于起步阶段,农民增收步伐较慢;工业经济受宏观环境的影响较大,稳定性差;财政调控能力较弱,历史债务负担过重,在发展上投入不足;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在下步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时期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增长方式,着力改革创新,构建和谐社会。

“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按照建设“绿色生态走廊,特色产业之乡,工业经济大县,遵义卫星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强一攻二兴三,富民强县升位”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加快发展核心,突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主题,抢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契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群众增收为立足点,大力实施科教兴桐、可持续发展和开放带动战略,着力打造能源、煤化工、铝及铝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建设笋用竹、畜禽商品、无公害蔬菜、清香型优质烟叶、新材料“五大基地”,抓好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服务业发展、民生保障“五大重点”,破解机制创新不够、人才匮乏、发展环境不宽松、土地瓶颈制约“四大问题”,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0年,生产总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突破50亿元大关,人均超过1000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市前5位、贵州20强,实现富民强县和撤县设市(区)目标。全县资源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实现“一三二”向“二三一”的转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城镇就业岗位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较大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较快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力争到2015年,打造成贵州百亿强县,全县生产总值在2005年基础上实现翻两番,突破100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一)增强工业主导地位,加快工业化进程

紧紧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和现有工业基础,重点打造能源、煤化工、铝及铝加工“三大支柱”,大力发展煤炭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煤炭产业集群,带动全县工业行业整体素质提高,形成比较合理的工业结构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经济大县目标。

打造三大工业支柱。一是打造煤电并举的能源产业支柱。尽快开工建设桐梓火电厂,在“十一五”中期第一台机组建成发电。着力抓好容光煤矿、花秋一矿、花秋二矿、吉源煤矿等骨干煤矿建设,加大现有煤矿整合和扩能技改力度,尽快实现达产目标,全县煤炭产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形成“大煤保大电”的格局。加快羊磴河、桐梓河等水能资源开发,使全县水电总装机规模达到10万千瓦左右。二是打造煤化工产业支柱。充分利用我县列入全省七个循环经济试点县契机,尽快完成煤化工项目规划编制评审,尽早开工建设南部煤化工基地和北部生态化工工业城,力争煤化工产品年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以上。三是打造铝及铝加工产业支柱。进一步扩大电解铝生产规模,发展铝型材加工,力争达到年产20万吨铝锭、15万吨铝型材规模。

鼓励发展小型工业企业。充分发挥小型企业投资少、见效快、机制灵活的功能,立足现有资源,凭借交通区位优势,发展一批来料加工、零部件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做到“小而精”、“小而专”,走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的路子,形成“小企业、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

提升工业行业整体素质。加大建材、冶金、化工等工业企业的技改力度,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推动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开展工业产品名牌创建活动,把彩阳牌电热毯创建为中国名牌产品。

完善工业配套设施。在娄燎楚、松木羊、花秋、容光、新站、夜郎等重点区域,抓好水、电、路、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争取立项建设年吞吐量达300万吨的元田铁路货场,争取对松坎、太白等铁路货场进行扩容。力争500KV变电站落户桐梓,新建一座220KV变电站,同时对部分乡镇变电站进行技改扩容。

健全完善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把工业经济管理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心,创新工业经济管理模式,以管理促生产,以管理促效益,为工业经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引进、培养和锻炼一支懂经营、善管理、会服务的工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为工业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四在农家”为载体,多渠道加大“三农”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成四大农产品基地。一是建成笋用竹基地。规划建设百万亩笋用竹基地,年均造竹4万亩,“十一五”期末全县竹林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竹笋年产量达到1.5万吨。充分发挥“中国方竹笋之乡”品牌效应,着力提高竹产业经济效益。二是建成畜禽商品基地。认真解决畜牧产业的资金投入、产品品质、技术服务等问题,建设优质肉猪、肉羊和家禽养殖基地,壮大畜牧产业规模。三是合理规划布局,保护基本烟地,稳定基本烟农,加大科技投入,建成10万亩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四是在崇遵高速公路沿线乡镇大力发展商品蔬菜,建成10万亩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充分利用地理条件,积极发展经果林、中药材、魔芋等特色产业。

强化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加大良种良法普及推广力度,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扩大良种覆盖率,推广脱毒洋芋和脱毒红薯各10万亩,抓好茅台酒红粮基地项目,提高粮食单产,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0万吨左右。积极推广小型、多功能农业机械。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以提高效益为目标,改革传统种养殖模式,开展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业商品化程度,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健全完善农村信息和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服务农村经济的各类中介组织。建成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招商引资或引导民间资金,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加快以水利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资完成天门河水库扫尾工程,争取完成县内病险水库治理。切实抓好灌溉设施改造和“三小”水利工程建设,建成10万亩粮烟水配套工程,不断提高耕地保灌能力,努力增加灌溉面积。有效解决农村工程性缺水问题,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0万人饮水困难。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卫生、电网、通讯、乡村道路、广播电视等设施。在经济基础较好、人口居住集中的农村,规划建设一批农民新村,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三个基本”和标本兼治的原则,实行项目、科技、智力综合扶贫,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投入和扶持,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探索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的增收致富门路,落实抑制返贫的措施,确保贫困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大就业转移培训力度,提高农民从业技能,完善服务就业的各项措施,建立健全农民工动态监督管理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新增1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城乡经济繁荣

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崇遵高速公路通道效应,背靠贵阳,面向重庆,挤入长江中上游经济圈,集聚和辐射人流、物流、信息流,大力发展商贸、交通运输、餐饮娱乐、旅游等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提供就业岗位,繁荣城乡经济,建设黔北物流集散中心。商贸行业要继续扩大现有零售业、批发业、超市规模,积极发展仓储、连锁、直销、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餐饮行业要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营造优美环境,建设1-2家三星级以上酒店,提高服务档次,同时开发一批特色饮食产品。交通运输行业要围绕城乡客运和工业产品运输,组建专业化运输队伍,促进流通。旅游产业要主动对接我省建设旅游大省和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发掘夜郎文化、播州文化、长征文化、抗战文化、古人类文明的底蕴,大力开发利用自然景观资源。积极做好旅游项目规划,运用市场化方式,逐步启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旅游经济。加强房地产、土地等产权交易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管理,积极发展通讯、金融等各类服务产业。

(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构筑经济社会发展平台

加快城镇建设步伐。认真解决农民进入城镇的户籍、就业、教育、保险等各方面的问题,积极消除城乡分割体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使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8%以上。坚持以规划为龙头、道路为骨架、小区和市场建设为重点、管理为核心,构建以县城为中心,新站、花秋等乡镇为副中心,其它集镇为节点的城镇体系。大力发展城镇经济,提高城镇后续发展能力。完成县城旧城改造和南部进出口改造,倡导发展高层建筑,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增加绿化休闲用地。适度扩大城区规模,增大县城容量,县城人口达到15万人左右。解决好乡镇集镇建设的土地和资金投入等问题,采取招商引资、拍卖土地、财政投入等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建设。坚持分类指导,建设一批独具特色、风格各异的小城镇。积极实施县城和乡镇集镇河道治理,建设城镇防洪体系。把城镇管理作为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措施,不断加大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投入,认真实施城管综合执法,进一步整治城镇环境卫生,改善人居环境,力争把县城创建为省级园林城市,争创国家级卫生县城。

建立顺畅的交通网络。建成桐梓至容光二级电煤专用公路、习水至新站二级公路和省道302公路,全面完成通乡油路改造,形成“一纵四横五联线”交通骨架网络。新建一批辅助性连接公路。实现村村通公路。建设20个乡镇汽车站。建立县乡村三级合理投入的公路养护机制。利用川黔铁路、崇遵高速公路和210国道主通道,把县乡村三级公路顺畅接入周边地区交通网络。

(五)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为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深化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组建村级经济实体,加快农村市场化步伐。建立征用农村土地的合理补偿机制,实行多途径安置,探索解决失地农民长期稳定的就业门路。

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确保重点的方针,着力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有效增加县级财力,确保实现县级财政收支平衡,建设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积极争取纳入“省直管县”行列,继续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涉税部门激励机制。强化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加大偷逃税打击力度,确保各类税收及时、足额、均衡入库。加大财政支出改革力度,强化财政支出监管。积极稳妥推进“乡财县管乡用”体制改革;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逐步将车辆保险、工程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探索成立县财政评审中心,对财政投资项目和工程等进行前期专项审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农业、交通、科教文卫等重点行业的支出。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拓宽投融资渠道,有力拉动经济增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继续发挥资源、区位优势,引进更多外来资金。积极鼓励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建设一批优势企业,开发一批优势产品,争取金融资金支持。

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培育和搞活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促进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积极发展公正、规范的中介服务组织。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信用意识,构建诚信桐梓。

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牢固树立开放意识,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把招商引资作为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关键措施。主动对接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本投向需求,搞好项目规划,积极推介宣传,引进一批投资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与重庆、四川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探寻资本、资源、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合作机会,做到优势互补,实现互利互惠的共赢局面。

大力整治投资环境。加强行政执法部门管理,严格做到依法行政,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防止执法扰民,坚决查处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以及其他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强企业周边群众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制意识,妥善解决各种涉农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广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产品和企业逐步限制淘汰。以煤化工产业为载体,高效利用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

建设新材料基地。充分利用工业废弃物,发展新型建筑等材料。利用电厂煤渣和电石渣生产特种水泥、建筑用砖,建设一座年产60-100万吨的特种水泥厂;利用火电厂除尘、脱硫的副产品,发展轻质建筑、装饰材料;利用煤化工途径生产的PVC,开发各种新材料产品;建成海绵钛生产项目。

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盘活各类土地资源,有效缓解土地瓶颈制约,确保重点项目用地。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保持基本农田面积总体稳定。积极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基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生存空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切实解决退耕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实施封山育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抓好自然保护区建设。继续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全力实施城郊1万亩风景林绿化工程,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积极建设坑木林基地,缓解坑木供需矛盾和森林资源过度消耗的压力。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长治”、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大力推广沼气池工程,新建沼气池8万口,力争10万口,使全县缺柴少煤地区农户用上清洁能源。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卫生。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严肃查处违法排污行为。

认真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全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决策、依法管理、群众自治、利益导向、优质服务、投入保障、宣传教育、科学管理与考评、队伍建设、综合治理十大新机制,夯实工作基础,稳定低生育水平,将全县人口控制在70万人以内。提升优质服务和妇幼保健水平,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治理工作,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力争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达到全市先进水平,争创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县。

(七)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和谐桐梓

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不断完善教育设施,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继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强化控辍保学措施,认真贯彻执行“一费制”、“两免一补”政策,解决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加大高中教育普及力度,做强一中,做大二中,扶持民办高中,兴建1-2所高中,把桐梓一中创建为全省示范性高中。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逐步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力争把县职高创建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进一步抓好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广泛开展科普工作,加大科技试验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运用推广力度,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构建县域技术创新体系和平台,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引进、用好三个环节,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创业、发展的环境。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运行机制,做到人适其事、位得其人、才尽其用。

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加大县乡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投入,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和医疗救治三大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2001-2011年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努力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医疗机构和执业人员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整顿药品流通秩序。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积极抓好职业病防治。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抓好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为重点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增强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积极抓好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提倡发展慈善事业和民间社会福利事业。积极开发各种就业岗位,实施就业扶持政策,提高就业水平。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实行乡镇、部门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全面落实生产经营企业的主体责任,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工作格局,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加大安全基础设施投入,大力推广运用新工艺、新技术,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大力宣传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知识,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切实提高行政监管效能,坚决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强化煤矿和道路交通等高危行业的监管,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扎实开展“平安桐梓”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城乡治安防范网络,建立健全打防控一体化运行机制、维稳工作机制和严打经常性机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调、基层治安管控、高危群体管教、特种行业和危险品管理、安全生产监管、普法依法治理、打击经济犯罪七大体系。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及周边环境秩序整治,打造“平安校园”。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依法打击利用宗教进行非法活动,动员全社会打好禁毒人民战争,着力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确保全县治安进一步好转。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和各类社会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传播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改造落后的文化,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广播、电视、体育事业发展,切实抓好“四在农家”、“四民社区”、公民道德建设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加强基层民主与政治建设。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倡导文明新风尚。抓好统计、气象、民族宗教、地方志续修、档案管理、妇女儿童、老龄事业、残疾人、人民武装、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防战备、民兵预备役和双拥等各项工作。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大职能,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真正实现政企、政资、政事和政社分开,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行政许可管理,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积极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的依法行政意识,认真贯彻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设法治政府。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严格实行执法责任制、执法监督制、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切实解决好职能交叉、权责脱节、职责不清、滥用职权和有利之事争着管、无利之事都不管等突出问题。健全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和决策责任制度。增强民主与法制意识,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始终坚持从严治政。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从思想上、源头上、体制上预防腐败等违法违纪行为发生。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问责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深入推进政务、厂务、村务、校务公开,严肃查处以权谋私、与民争利、铺张浪费等违法违纪行为。强化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素质高的公务员队伍。

努力转变工作作风。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督查,掌握真实情况,解决具体问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倡雷厉风行、狠抓落实的优良作风,建设勤政、务实、高效、廉洁的政府。

三、2006年政府工作的目标和重点

2006年是我县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全力打好重大项目建设、公路建设、扶贫开发“三大攻坚战”,突出环境治理、畜牧发展、四在农家、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五大重点”,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

(一)奋斗目标

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2亿元,力争2.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确保1.07亿元,力争1.2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确保8.5亿元,力争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0元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9万吨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二)重点项目

1、工业项目(7个)

(1)力争开工建设桐梓火电厂;(2)开工建设北部煤化工一期工程15万吨精甲醇项目,力争全面启动建设南部煤化工项目;(3)开工建设年产5000吨海绵钛项目;(4)加快容光煤矿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吉源煤矿、花秋二矿、花秋一矿;(5)加快17对9-30万吨新建煤矿建设进度;(6)积极搞好圆满贯电站建设协调服务工作;(7)力争开工建设大兴复合肥15万吨异地技改扩建项目。

2、基础设施项目(5个)

(1)开工建设桐梓至容光二级电煤专用公路;(2)全面完成松坎至狮溪、桐梓至九坝、新站至小水、水坝塘至芭蕉、酒店至天坪五条通乡油路和羊磴至坡渡公路改造,启动实施新站至夜郎、滥坝子至高桥、高桥至花秋、花秋至风水、花秋至容光、松坎至黄莲六条通乡油路改造,建设5个乡镇汽车站,继续实施通村公路建设;(3)做好习水至新站公路桐梓段建设协调服务工作;(4)继续实施县城旧城改造,启动实施南部进出口改造工程;(5)力争立项建设一座220KV变电站,力争启动花秋变电站技改扩容。

3、农业生态项目(10个)

(1)实施第七期“长治”工程;(2)建成沼气池1万口,力争1.5万口;(3)实施粮烟水配套工程5.2万亩;(4)实施3万亩油料基地建设项目;(5)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1万亩;(6)实施石漠化综合防治项目;(7)营造方竹林4万亩,建设530亩方竹种苗基地;(8)营造5000亩速生坑木林;(9)启动实施城郊风景林绿化工程;(10)启动建设县植保大楼。

4、社会事业项目(4个)

(1)启动建设县人民医院新住院部大楼;(2)扩建桐梓一中、二中和三中,完成6所农村学校寄宿制工程;(3)新建容光、天坪、木瓜、楚米等乡镇计生妇幼保健站服务楼;(4)启动建设县法院审判大楼、检察院技侦大楼和国税局、质监局、药监局办公楼。

(三)工作重点

1、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做大工业经济总量

一是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协调服务工作。力争桐梓火电厂尽快通过核准,确保工程顺利启动。加快南、北部煤化工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开工建设北部煤化工一期工程15万吨精甲醇项目,力争全面启动建设南部煤化工项目。加快容光煤矿建设进度,尽快启动吉源煤矿、花秋二矿和花秋一矿建设。加快17对9-30万吨煤矿建设进度,力争大部分煤矿建成投产。积极搞好圆满贯电站建设协调服务工作。开工建设遵义东方实业股份公司5000吨海绵钛项目,力争开工建设大兴复合肥15万吨异地技改扩建项目。启动徐州矿务集团贵州总部、后勤、机修服务配套项目。做好元田铁路货场扩建项目申报工作。二是进一步发展壮大煤炭产业。加大现有煤矿资源整合和扩能技改力度,完善安全设施,提高生产能力,尽快实现达产目标,确保完成煤炭产量250万吨。努力解决好农村贫困群众燃煤困难问题。三是加强规模工业调度和服务。帮助伟明电解铝厂、抚天电石厂、爱东电石厂等规模工业企业解决好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力争实现满负荷生产。加大其他工业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力争把彩阳牌电热毯创建为中国名牌产品。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招商引资5亿元以上。大力整治投资环境,严肃查处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重点整治煤炭产业发展软环境,严格执行煤矿执法综合协调制度。

2、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强化农业适用技术普及推广,稳定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加大良种良法普及推广力度,狠抓规范化种植、新品种试验示范,确保推广杂交玉米良种48万公斤,推广脱毒洋芋和脱毒红薯各1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9万吨左右。二是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抓好畜牧养殖示范小区建设,积极扶持养殖大户,强化畜禽品种改良、饲草饲料、疫病防治等工作,全县生猪出栏50万头以上,家禽出栏比上年增加50万羽以上,确保完成畜牧税费650万元,力争700万元。确保种植烤烟8.5万亩,收购烟叶16万担,级内烟担均价530元以上。加强竹业基地建设,确保完成造竹4万亩,方竹林续改14万亩,建设方竹种苗基地530亩,力争引资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方竹笋加工企业。发展无公害商品蔬菜,全县种植规模达到3万亩。继续加强经果林、中药材和魔芋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财政资金、信贷资金投入,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四是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扩大劳务输出规模。五是深入实施扶贫开发,确保1万名贫困人口稳定越过温饱线。

3、完善财税征管手段,做好增收节支工作

一是加大财源建设力度,积极扶持各类财源建设项目,为财政稳定持续增长提供保证。二是稳定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涉税部门激励机制,理顺乡镇和部门的涉税征管关系,保护乡镇和部门的积极性。继续对乡镇烤烟特产税单列考核,实行超收分成制度。继续执行煤炭产量和煤焦税费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加大对财政困难乡镇的补助力度。三是强化税源监管措施。加强税收执法队伍建设,全面强化税源管理,发扬“四铁”精神,提高税源监控能力,加大对各类税费的清欠和稽查力度,确保财政总收入突破2亿元,力争2.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确保完成1.07亿元,力争1.2亿元。继续执行按月均衡入库与资金拨付挂钩的制度。强化煤焦税费征管,坚持坑口开票与核定产量相结合的制度,加大稽查力度,坚决打击内外勾结偷逃税费行为,确保完成煤焦税费和价调基金1亿元,力争1.1亿元。四是严格财政支出管理。继续深化部门预算、乡镇零户统管、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对乱收乱罚、应征不征、截留坐支挪用财政收入、擅自扩大开支标准等行为,严格按有关财经纪律进行查处。加大对各类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和追踪问效力度。

4、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并通过评审。完成和平路、文笔路、冬青南路片区旧城改造二期工程,启动实施冬青南路片区三期工程、化工厂和机械厂片区、官渡河片区、溱溪南路南段旧城改造以及官渡河新区建设,完成正华园小区建设。打通西成路连接河滨大道的通道。重点实施南部进出口改造工程。启动县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抓好县城河道治理。启动建设县人民医院新住院部大楼、法院审判大楼、检察院技侦大楼、植保大楼和国税局、质监局、药监局办公楼。完成花秋等16个建制镇总规修编,积极推进乡镇集镇建设,力争取得新突破。以电煤矿井建设为契机,搞好花秋和容光集镇规划建设,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建容光、天坪、木瓜、楚米等乡镇计生妇幼保健站服务楼,抓好乡镇司法所办公楼建设。每个乡镇要逐步规划建设2-4个农民新村。将部分集镇纳入城管综合执法范围,以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整治为重点,创建文明卫生城镇。切实加强建筑工地管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探索实行小区物业管理。积极抓好环卫设施建设。加大经营城镇力度,积极推行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有偿出让城镇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坚持执法与宣传教育两手并重,提高城镇居民文明意识。

二是打好公路建设攻坚战。开工建设桐梓至容光二级电煤专用公路和习水至新站二级公路。全面实施通乡油路改造工程,加强工程调度和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完成松坎至狮溪、桐梓至九坝、新站至小水、水坝塘至芭蕉、酒店至天坪五条通乡油路改造和羊磴至坡渡公路改造。启动实施新站至夜郎、滥坝子至高桥、高桥至花秋、花秋至风水、花秋至容光、松坎至黄莲六条通乡油路改造。建设5个乡镇汽车站。积极争取通村公路计划,确保列入计划的通村公路通过验收。建立县乡村三级公路养护机制,确保公路畅通。

三是抓好农业生态设施建设。实施第七期“长治”、农村饮水安全和“三小”水利工程,治理水土流失15平方公里,解决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实施粮烟水配套工程5.2万亩。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治理1万亩。建成沼气池1万口,力争1.5万口。力争完成天门河水库扫尾工程,抓好新桥水库建设前期工作。实施石漠化综合防治、3万亩油料基地建设项目和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加强退耕还林管护,完成5万亩荒山配套造林和封山育林,认真实施天保工程,营造5000亩速生坑木林,启动实施城郊风景林绿化工程。完成柏箐黄莲自然保护区科考工作,力争创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四是完善电力基础设施。力争立项建设一座220KV变电站。力争启动花秋变电站技改扩容,为南部煤矿提供可靠的电源保障。根据北部煤化工项目和乡镇煤矿发展需求,对相关乡镇变电站进行技改扩容,提供稳定电源,确保安全生产。

5、严格落实监管措施,确保安全形势好转

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性措施,实行全程跟踪管理,确保安全形势稳定好转,实现“双降”目标。一是严格落实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安全监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二是加大企业安全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三是保持高压态势,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严管重罚,整治薄弱环节,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四是扎实抓好安全培训,对煤矿等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实行强制培训和严格的准入制度,未经培训合格不得上岗。五是突出抓好煤矿和道路交通安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大煤矿安全整改力度,确保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集中主要精力抓好“一通三防”、瓦斯治理、顶板和探放水管理。坚决打击无证非法煤矿。加强客车源头管理,加大道路交通路检路查力度,严惩各种道路交通违法违章行为,整治事故多发和危险路段,确保行车安全。六是毫不放松消防、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等行业的管理,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6、坚持统筹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事业进步

巩固“两基”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配备完善中小学图书和实验器材,确保通过“普实”验收。完成6所农村学校寄宿制工程。加快高中教育发展,重点抓好桐梓一中、二中、三中扩建工程,扩大高中教学规模。切实抓好职业教育,力争县职高纳入全国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计划。注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贵州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专家决策咨询作用,提高科技应用水平。深入贯彻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国策,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各项投入,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完成市下各项指标,跻身全市中上等水平。积极争取实施农村卫生基础设施项目,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服务室条件。抓好艾滋病、结核病控制和职业病、地方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成果。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执法,确保食品安全。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增强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坚持依法治统,搞好第二次农业普查。恢复县级调频广播,在县城全面推行数字电视系统建设。依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抓好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增收,积极推进企业工伤保险。坚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确保特困群众全面纳入保障范围。提高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投入比例,实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工业企业污染达标排放。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继续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项目,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认真抓好地方志续修工作,切实加强档案管理。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平安桐梓”创建力度,确保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扎实开展双拥工作,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严格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认真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抓好其他各项工作,实现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

放眼神州大地,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展望娄山北麓,“十五”成就硕果累累。桐梓这颗黔北明珠,春光无限。我们已跨出低谷,义无反顾,不再徘徊,我们已打开桐梓发展的智慧之门,我们已搭起通往锦绣前程的坚实平台。这次会议,我们亲手绘制了“十一五”宏伟蓝图,我们对桐梓发展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我坚信,只要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中共桐梓县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同心同德,再接再厉,奋力拼搏,排除万难,我们就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圆满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桐梓人民的生活一定会一年比一年富裕幸福,一年比一年和谐安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