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阿瓦拉慈龙化石
释义

简介

阿瓦拉慈龙化石是中美科学家发现的距今年代更久远的恐龙化石。科学家对其分析后认为,化石中的恐龙生活在约1.6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阿瓦拉慈龙化石被命名为:Haplocheirussollers(意为“灵巧之手”)。

阿瓦拉慈龙化石-发现

阿瓦拉慈龙

2010年1月29日,据美国《科学》杂志报告,中美科学家发现了距今年代更久远的阿瓦拉慈龙化石。阿瓦拉慈龙是一类体型相对较小的双足行走的恐龙。在新发现的化石之前,所有已知的该类恐龙都生活在白垩纪晚期。

200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及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科学家在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了一具古老恐龙化石。科学家对其分析后认为,化石中的恐龙生活在约1.6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这一发现将阿瓦拉慈龙的生活年代向前推进了大约6300万年。

阿瓦拉慈龙化石-命名

新发现的恐龙化石被命名为:Haplocheirussollers(意为“灵巧之手”)。

特征

其体长在1.9米至2.3米之间,头骨和颈部狭长,牙齿较小,但前肢粗壮,蜥蜴、小型哺乳动物和爬虫可能是它们的食物来源。

“灵巧之手”有很多与现代鸟类相似的特征,例如两条腿上各有4个脚趾,但与鸟类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第一个脚趾朝向侧面,另外3个朝前,而现代鸟类第一个脚趾朝后,其他朝前。“灵巧之手”的上肢向身体两侧摆动,这一点与鸟类伸展翅膀类似。“灵巧之手”的“手”很特别,每只“手”上都有3根“手指”,中间的那根比另外两根长得多。

阿瓦拉慈龙化石-研究

科学家认为,尽管有很多与鸟类相似的特征,“灵巧之手”仍属于典型的肉食恐龙,“可以称之为鸟类的早期祖先,但不属于鸟类”。

科学家认为,由于“灵巧之手”是已知最大的阿瓦拉慈龙,这可能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类恐龙出现了小型化趋势,其“手指”也逐渐融合成巨大的爪子,而这种爪子是白垩纪阿瓦拉慈龙的重要标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