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陀斯半岛 |
释义 | 阿陀斯半岛位于爱琴海上的希腊,哈尔基迪基半岛的东部,是一个形如手臂的小半岛,伸向碧波万顷的爱琴海。说是半岛有点勉强,它只有一条宽不过10米、长达2000多米的人行道与岛相连,这是10世纪前后人们为开发该岛而修筑的,所以称之为岛更确切些。 简介小半岛的面积仅 360 平方公里,山势奇伟、高峰耸峙的阿索斯山雄踞于半岛的东南部,顶峰海拔达 2033 米。这里山清水秀,十分幽静。 现在,岛上有“城镇”11个,居民1.5 万余人,其中修道士900 人,设有东 正教修道院20所。 阿陀斯半岛-半岛圣地阿陀斯山坐落在最美丽的半岛哈尔基季基上,是希腊唯一一个完全用于向上帝祈祷与膜拜的地方。也正是如此,它被称为“圣山”。传说阿陀斯山被誉为“圣母玛利亚的伊甸园”,禁止其他女性进入,因此,阿陀斯山成为女性的禁地。 阿陀斯山上有教堂25座,隐修区70个,修道院图书馆珍藏着大量13至16世纪斯拉夫人的珍本手稿和卷轴。阿陀斯山虽地处希腊,但却不受希腊法律的约束,而直接听命于东正教的修道院。这里律例严格,禁止任何乐器、香烟、游戏、唱歌,更不用提收音机、电视机、电报和报纸了。唯一的财产就是一辆汽车。 阿陀斯半岛-何方神圣这里交通很不方便,完全需要自己步行攀登,而且很容易迷路,修道院都建在悬崖绝壁之上,围以深墙大院,入口只有一个,每到天黑就全部关闭,到那时候,如果你还在外面,那可真就是走投无路了。所以,这样的旅行本身对我们来说也是另一种修行。 阿陀斯为世界上仅存的真正的“僧侣政治”地区。阿陀斯的隐修士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这里的大多数人是一出生就被送来的,所以平生没有见过女人。然而,他们为什么心甘情愿地同文明世界隔绝,在这个仅有150平方英里的半岛上打发时光呢? 阿陀斯半岛-为何在这如果你步行或骑着骡子进山观光,沿途便呈现出一座又一座修道院。人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整洁的卧室、真正的素食、充足的淡水或果酒。进斋时悄然无声,餐桌上有扁豆汤、鱼、色拉、酒和面包。面包是修士们自己烘烤的。 阿陀斯山上的修士们都很有学问。“我为什么不该留在这里?”一位修士说,“在这里生活很值得。这里悠然而宁静,没有烦恼,没有麻烦,不必为任何事情担心,我们在阿陀斯山上生活,比世上任何地方的人都长寿,在这里我们为什么需要女人呢?” 修道院的高墙禁锢了这些单身汉,他们在这里生活、劳动、祈祷,在平静、安宁、冥想之中消时度日。阿陀斯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古迹,也是男子在地球上的最后一个隐居地。 阿陀斯半岛-神话传说关于这个半岛,有一个神话传说:很久以前,这个半岛上住着一位名叫阿陀斯山的大力士,与海神波塞冬在这儿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拚搏,最后阿索斯用尽全力,将这座山压在波塞冬的身上。为了纪念降神的英雄,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称呼这座山。 阿陀斯半岛-半岛历史公元1060年,阿陀斯山颁布了一条严律:禁止女性入山!男性不能携带妻子、女友、情人入山,就连雌性的猫、狗、鹦鹉等宠物也不行。 自1060年以来,阿陀斯制定了“禁止女人上岛”的法律。 在阿陀斯山上,1000 多年来居住着特殊居民——东正教的修士和隐士,人们把这座山称为“圣山”。 成功上岛的女人神秘的圣山半岛,上千年来聚居着各地修道士,由于严禁女性甚至雌性动物上岛,该岛也被希腊人称为 “男人国”。日前,由于规定有了一些松动,媒体才得以进岛探访,发现事实确是如此。 阿陀斯山虽地处希腊,但却不受希腊法律的约束,而直接听命于东正教的修道院。岛上有“城镇”11 个,居民1.5 万余人,其中修道士九百多人,几十座修道院依山而建。阿陀斯是独一无二的实行禁欲生活的地方,九百名很有学问的修道士一生下来就被送到岛上,平生没有见过女人。在他们的生活中,没有收音机、电视机、电话,也没有报纸,禁绝一切乐器,还禁止他们唱歌、吸烟等。岛上的平民百姓也一律过着禁欲的生活。他们至今吃的还 是自制面包。一位餐馆服务生说,岛上的人们同吃同住,共同修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占领该地时,纳粹们对禁止妇女进山的奇怪法律也表赞同,德国人撤退后,这里紧跟着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议会讨论了关于母鸡的问题,最后决定准许喂养母鸡。 "毕竟, "巴斯利多斯修道院院长解释道, " 母鸡们每天都为我们的早餐提供鸡蛋。 、成功上岛的女人 不准女人上岛,并不等于没有女人上岛。不久前,一位美国女学者偷偷上了岛,可惜被发现,不但被捆绑挨了16鞭还在黑暗的地牢里被关了一夜。唯一的 “成功者”是1930年欧洲小姐艾迪斯·迪普拉拉科,她伪装成男水手上岛。之后, 她将亲身经历著文发表,并附上了她与一位年轻修道士在山上的合影。 倘有偷偷进山的女子被捉,惩罚的惯例是6-16记鞭笞,然后立即驱逐。以身试“法”的事也发生过:美国交流学者科拉·米勒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驾驶着一艘划艇来到阿陀斯山脚下,上岸后,她身穿泳装漫步于海滩上,纵情欣赏大自然的杰作。被发现后,她被捉住,怒火中烧的阿陀斯宗教法庭将她绑起来痛鞭16下,还把她关在黑暗的地牢里整整一夜,不给食物和水。 前罗马尼亚王后玛丽曾乔装打扮成一个男孩,几乎骗过警卫。她被捉后立即被送回国,没有受到惩罚。阿陀斯的主人显然谙熟如何处理这种外交事件,避免其演变成一场复杂的国际“纠纷”。 阿托斯圣山是圣母的圣山。阿托斯圣山是圣母的圣山。话说当年圣母玛利亚拜访穷苦病人(Lazarus),在一次前往塞普勒斯(Cyprus)途中,船只偏移了航线,意外来到阿陀斯。圣母上了岸后,见岛上景象非比寻常,遂将其定为神圣区域,宣告女性不得踏入这地方。值得一提的是,据说在二次大战后,希腊发生内战,修道院曾经收留过女性和少女。 位于希腊东部近海地区,自1054年以来,“神圣的山”一直处于自治的状态。作为正统的精神上的中心,圣山不允许妇女和小孩进入。拜占廷时代以来,圣山是世界上公认的艺术中心。层层叠叠的修道院(其中大约20个修道院现在还有1400个僧侣)影响着像俄罗斯一样广阔的疆域,它们的绘画艺术同样影响了正统艺术的历史。 圣山阿托斯也名为“圣母的花园”,这是继主耶稣基督墓地之后世界上的第二大圣地。阿托斯圣山是东正教世界的天堂,是基督世界独一无二的地方;这里是一个由修士组成的世界,充满了上帝的恩典,来自正教世界的1千多名修士在这里进行灵修生活。阿托斯圣山的主人是圣母,其他任何妇女都不允许进入这里。 所有的这一切好象就是上帝所创造的奇迹。阿托斯呈细长形,面积为339平方公里,最宽的地方超过了80平方公里;在这里有20多座大修道院、15座小修道院和200多个大大小小的庵室,共有1500多名来自希腊、塞尔维亚、俄罗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修士在这里进行灵修。 哈尔基季基(Chalkidiki)州从西到东的第三个半岛狭长而又多山,它深入海中达28英里,这个半岛基本上就是阿苏斯神权共和国(Aftonomos Periochi Agiou Orous)的行政区域,半岛的端部就是威严肃穆的阿陀斯山,又称为圣山。在这个被森林覆盖几乎是无人问津的地区,从九世纪开始,由于很多拜占庭城市在打破旧习的斗争中陷入一片混乱,陆续有一些隐居遁世者和修道者逃逸到这里并试图找到藏身之处,这其中的典型就是禁欲苦修的Peter(Peter the Athonite)和 St. Euthymius, 他们居住在岩洞中。 这里的修道团体的组织形式和行为规范是由St. Athanasius (St. Athanasius the Athonite )制定的,他在957年退休并隐居在此。然而,在和Candia(克里特岛最大的城市,现改名为以阿克里翁)(注:Candia是意大利殖民者给克里特岛起的名字)的战争中,他追随他的朋友Nicephorus Phocas并利用部分战利品建立了一个Lavra(因宗教原因而隐居者的小团体)。在Nicephorus(成了统治者)的支持和保护下,这个Lavra在963年转变成一个庞大而富有的修道院,它拥有80名僧侣和广阔的领地。尽管该修道院的建立激起了隐居在该半岛上且拒绝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其他僧侣的敌意,另外两个修道院,Iviron(978)和Vatopedi(985),也分别建立起来。很快的修道院在整个半岛兴盛起来,君主和帝国的大臣们也建立了一些。大多数修道院都从拜占庭统治者那里得到扶持,当然,半岛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与萨洛尼卡和拜占庭的海上交通极为快捷,这样僧侣们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来支持自己的发展。 Andronicus Paleologus二世(1282-1328)登基后支持那些反对将东正教和天主教教会统一的僧侣们,开创了一个深切的宗教和艺术上的革新时期。在这个时期,阿陀斯山逐渐变成拜占庭世界的宗教和文化中心,这也是它在后来的历史时期的一贯角色。在十四世纪,这些修道院遭受到海盗的袭击和内战(1341-47)的破坏,且先后为塞尔维亚人(1345-71)和土耳其人所占领。1424年,奥斯曼帝国强迫它们接受奥斯曼的统治,虽然它们有一定程度的政治和行政上的自治权且允许它们保有它们的大量财产。由于僧侣们参与反对奥斯曼帝国的起义活动,从1821年起,土耳其人占领了阿陀斯地区达九年之久,在这期间,这里的建筑、艺术作品和图书馆的藏书都遭到了不可弥补的破坏。1927年,希腊宪法将该半岛建为一个完全自治的神权共和国,但它仍属于希腊,在外交事务部,有他的专门代表。它由设立在卡里埃(Karyes)的Epistasia来管理,所谓的Epistasia就是一个有分别来自20个修道院的20名代表组成的行政机构,这些代表在每年的一月份选出。 除了二十个比较大的修道院外,在临近海岸的地方还有十二个skite(较小的僧侣团体),这些团体一般聚居在朴素的建筑里。有时候,三三两两的僧侣聚居在分散的定居点(kellia, kathismata):隐居者住在岩洞或深谷里,特别是半岛南部地区。 僧侣修行方式主要有两种,修道院方式和自我修行方式。在修道院系统下,所有的僧侣在修道院长的指导下共同生活;在自我修行方式(18世纪引入)下,僧侣有更大程度的自由,比如说,每人都有他自己的房间而且可以拥有私人财产,集体活动只是一起祈祷。从建筑形式上来说,由于起源于不同时期,修道院的风格也大不相同。每个修道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修道院四周都是加强工事,有塔楼,有巡逻通道,有可以扩大射击范围的棱堡,有狭长的窗子和一个入口,城门则是用钉子加固的厚重的金属门。在内部靠墙而建的则是 ………….. 这些顶部建有凉廊的多层建筑就是僧侣们的住处,行政管理中心,烤炉(oven) ,酒窖(cellar),医院,客房(guesthouse),招待所(hospice),图书馆和一些小礼拜堂(chapel)。Katholikon就坐落在庭院的中央,而且经常是在一个君士坦丁堡-希腊式十字架的设计,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些变化(可能是出于礼拜式的原因吧),Katholikon的附属建筑变成了两个拱顶附属建筑(apse),这样一来就形成了阿苏斯山地区特有的设计:总共有三个拱顶附属建筑。坐落在Katholikon前方的大大的门厅则具有特殊的礼拜上的目的,这也是修道院的一个特点。它被分为六个开间并且在中央有两个孤立的柱子,它被一个中央拱顶和两个侧面的圆屋顶所覆盖。在教堂的前面则是一个涤罪泉(purification fountain)(phiala)和食堂(refectory)(trapeza)。食堂对于修道院生活是必须的,因为集体用餐是弥撒庆典的最后一项活动(the collective meal is the last act in the celebration of mass)。 修道院里装饰有成组的壁画,这些壁画历经沧桑,并多次重画。几乎没有画作被从十二世纪保留到现在,但那些硕果仅存的几幅画作都是那个年代里拜占庭画作的典范之作。最重要的时期就是在Andronicus Paleologus二世,阿苏斯僧侣的最伟大的支持者,的统治之下的阶段。这个阶段壁画是由来自萨洛尼卡的Manuel Panselinos绘制的,该人是马其顿学派(Macedonian School)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的特点是描绘的建筑物详尽而精美,描绘的人物有逼真的面部,而且色彩明快。克利特的画家则在十五十六世纪比较活跃,大概是因为克利特是当时东正教世界最重要的艺术中心之一吧。Theophanes Strelitzas就是这些画家中的一位,他于1535年在Great Lavra工作。他的作品富于象征意义且构图高雅和谐,但人们更为赏识的是它们毫无瑕疵的东正教特点。除了克利特学派外,还有底比斯学派的画家Frangos Katelanos(1560),他偏好以运动和空间为特点的更为自由的景象。十八世纪的时候,阿苏斯绘画逐渐形成了它特有的地方特点,渗透着强烈的回顾性的趋势。它陷入到更为流行的以回顾发生在Andronicus Paleologus二世统治时期的艺术复兴为特点的运动中。当然修道院里也有很多艺术作品(圣像,金器,纺织品,法衣和祭坛陈设物)和稀有的宗教书籍(包括11500件泥金写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