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通假相犯
释义

谜面谜底,凡以古今通假字成谜,而通假的字在面底同时出现,且以字义对释者,情同普通的“底面相犯”,故称“通假相犯”。

简介

“通假”也称通借,是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习惯上也称假借。古书多用通假字,现在的简化字也常采用。用于灯谜的所谓“通假”,实际上是包括“古音通假字”和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等“通同字”。细心的作者将它们分成“通”与“同”二类,“通”的如:女通汝、工通功、政通正、枝通肢、禽通擒、食通蚀、风通讽……等;“同”的如:亡同无、反同返、见同现、昏同婚、然同燃、景同影、华同花……等。近年谜界开辟了个新谜目,就是用此类字为谜底的,称为“通假字”。灯谜界所说的”通假”其含义与文字学专著的分类大同,但分得不细,只是指出这些字原可通同假借使用而已,有主张标目“通同字”的,因这个谜目在谜界是新出现的,定名未趋统一,亦是正常现象。

通假字入谜是与谜同生的,因灯谜是文义谜,古文多通假,所以就难免出现在灯谜之中,谜人善于利用字义进行别解,通假字更具别解条件,所以大家都乐意使用,或用于面,或用于底,有以通义出之而释以本义,或以本义应之而作通义使用,充分演绎了灯谜的“回互其辞”的本旨,以值产生谜味的目的。如:

例1

莫言远火烧不着(猜封建论句) 然则孰为近

评释:谜面出自《十老诗选》,是一旦火烧起来,无远近皆着的意思。谜底舍弃“然”字在句子里的语气本义,回到它原是“燃”的本字的通义,用以解释谜面,且用反洁的口吻,通义使用极见自然。

例2

夕阳无限好(猜成语) 莫名其妙

评释:这是一个前几年曾经引起争论的谜例,品评者因不明其间扣合是以通假释义而评作劣谜的,其时很多人指出,谜底的“莫”是“暮”的古通字,谜底经通假产生词义的别解,是很具谜味的。这次争论,是通假在灯谜中使用的争论,在复苏不久的谜坛产生过不小的轰动效应,通假入谜引起了新一代谜作者的注意。

例3

举翮触四隅(猜曹操令文) 处小而禽大

评释:谜面的上句是“习习笼中鸟”,两句诗是描写失去自由的鸟儿,时时不忘广阔的天空,那举起的翅膀不断的触击樊笼。谜底原本是“处于弱小的地位,而能擒捉强大的敌人”,经与谜面相扣,谜底古通“擒”的“禽”,不作通义解而作禽鸟的本义使用,是很能传神题意的。

例4

现代美人图(猜《四书》句) 今女画

评释:这是《谜也者》中的谜例,谜底“女画”原是“汝划”,底是“现在你这计划”的意思。因为“女通汝”、“画同划”,所以这个三字谜底就用了二个通同字,现在不以其古通而用其字的今义来会意谜面,却是恰好。

以上四例皆是通假入谜较为成功的谜例,下面再介绍二例故意以通假相犯的例子:

例5

政(猜古书名) 正字通

例6

古书无阵字(猜时人名) 陈其通

例5出自《春谜大观》楚香所作,指出谜底的“正”与谜面的“政”是通义同用的。《荀子·非相》:“起于上,所以道于下,正令是也。”“正令”就是政策命令。例6是今人的仿作,“陈”是“阵”的古字,《论语·卫灵公》:“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卫灵公问的不是他老先生绝粮的陈,问的是战阵之法,可知“陈”是“阵”的本字。

利用通假字故意相犯好不好,这也和普通的面底故意相犯一样,因成谜机会少,在谜界尚未引起注意与评说,倒是那些无意的或不自以为非的相犯,近年却有所争论,很多人以为面底同时出现通假字,两字既然同音、同义、通用,本来就是一个字,何况是以它们的字义相扣成谜的,灯谜既是文义谜,按义扣从严的原则,应该视为“面底相犯”。

上面列举了通假入谜成功的四例,和故意相犯的二例,论述与其它病证的只举病例不同,原因是“通假相犯”是一个有关字学的较为深奥的问题,初学者不易明了,一些老作手尚且弄蒙了,所以试图引入正例,以便读者对照,下面举起病例来就有力得多了。

例7

开花结果(猜作家名) 华而实

评释:谜底是个作家名,很难把握这个作家是否真姓华,还是只是个笔名,取既华丽而质实呢?因为“花”读音hua有十四义;“华”有三个读音亦十四义,其间读hua的音义同花,“华”在这时是“花”的古字。这谜就是用这个古今通同来互扣的,本是同字,音义绝无二致,所以说它犯了“通假相犯”的毛病。同样的道理,用三个带花字的水名挂面,来猜画家华三川,也属此病。

例8

吐纳(猜贸易名词) 出口转内销

评释:吐纳是古代一种养生之法,属气功名词,谜底对谜面作分而合之的解释,“吐”是“使东西从嘴里出来”,因此应以“出口”;“纳”是“收入”,既然是吐而纳之,则扣之以“出口转内销”意义是十分确切的,面底词意又有所别解,谜味不错,然而“内”是“纳”的古字,它们是一对“古今字”,《荀子·富国》“婚姻娉内,送逆无礼。”注:“内,读曰纳,纳市也。”这谜以底释面是用“转纳”之义入扣的,遂成相犯。

例9

非他杀事故(猜成语) 自我作古

评释:谜面是法医名词,是验尸报告上的结论,即指自杀事故。“事故”在这里是事件之意,但“故”也有死亡之义。谜底“自我作古”的“作古”是“创始”,《宋史·礼志》:“帝曰:‘自我作古,何害?’”整个谜底原意是“就从我自各儿开始”,但是“古”与“故”是古时的通假字,也是死亡的意思,“作古”于是成了“作故”而有了死亡之义。谜底原意经此扣合产生强烈的别解。《尔雅释诂》:“古,故也。”很可惜一条扣合如此紧切,别解如此巧妙的谜作,就断送在这“古故也”三个字上。

例10

横眉冷对(猜汉代人) 张衡

评释:《词海》衡字第十三义“通横”,举诗经“衡从其亩”为证。晋代陶渊明《归去来辞》:“乃瞻衡宇”,就是看见门上横木的意思。这谜以“衡”的通“横”来直扣面上的“横”是个较为浅显的“通假相犯”病例。

例11

莫愁(猜五言唐诗句) 天气晚来秋

评释: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病例,他的面底一共用了三个通假字。面上的“莫”是“暮”的本字,《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谜底用“天气晚”来作释,就是用通同之法,这在通假成谜中是可取的。然而谜底的“秋”自古以来是“愁”的通代字,《礼·乡饮酒义》:“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所以诗人以秋言愁,灯谜扣合更是“秋、愁”通代,如果谜面只是忧郁绕思,谜底扣之以“秋”而释以“愁”义,当属可取,而本谜“愁”、“秋”面底两见,以义互释,故当以“通假相犯”视之——这“通假”当然是灯谜界习惯称呼的“通假”。

谜的底面扣合,还有以拆字为手段的,《文化娱乐》的一次赛事上,出现过一则评优的以“莫愁”为谜底,面用拆字分咏的谜作,在浙江上虞县《曹娥谜会》的私人场合中曾引起争辩,沈阳东有礼兄以为此谜面上有“暮”字,谜底有“莫”字,应算是“通假相犯”,在场亦有以为通假字虽同时在面底出现,只要是以字体拆合为主要手法,不靠这两字的字义串解者,应不属伤犯范围。后者这个立论是以“形扣从宽、义扣从严”的原则为依据的,是个可依循的观点。通假字入谜的可否,几年前又骤然在《中国谜报》上引起激烈的争论,大概是以现实意义与传统文化为分垒的,经过长时间的探讨,“通假”入谜的存在价值在灯谜界取得了基本的共识。为了使制谜人弄清“通假字”的范畴与应用,所以有了专以通假字为底的“通假字谜目”的产生,在海内外形成了热潮,但估计可能会由此而产生新的弊端。

谜人毕竟都是读书人,都很博识,读书时对通假字已深有认识,知道它们的通同关系,用以入谜,面底两见的不多,相犯的,通过层层把关,刊登的更少,所以这个毛病在诸多谜病中没有它的严重性与普遍性,经分辨之后形同一般的“面底相犯”,本可归并而无独立评释之必要,但因这毛病颇为典型,是有关灯谜赖以存在的文字上的问题,也是制文义谜的基本常识问题。加上已在灯谜界引起多次的、广泛的争议,故尔与普通面底相犯分开,作为一病加以评释。这一点,是必须附带说明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