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通海口 |
释义 | 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打造特色农业、和谐农业为主线,以发展水产经济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通海口简介通海口镇位于中国体操之乡——仙桃市西南,南临洪湖,西接监利,是三县市交界的口子镇。镇域总面积118.9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66502亩,常用耕地面积58745亩。全镇辖24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1个原种场,总人口54593人,其中集镇人口28000人。通海口镇委、镇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廉洁自律作为立身之本,把求真务实作为从政之魂,把开拓创新作为工作之重,把班子建设作为为政之要,紧紧围绕“建设工业走廊,壮大特色板快,繁荣商贸经济,活跃农村文化”的发展要求,突出区域性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新,保持了镇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地势地形通海口镇现有总面积65246亩,常用耕地面积54789亩,其中旱地11309亩,水田43480亩,临时性耕地10457亩。水产养殖面积3.5万亩,总户数1.3万户,总人口55158人。2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个原种场。近年来,我们不断深化结构调整,农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打工经济成为了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其中水产养殖成为我镇农业的主导产业。2004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3亿元,其中水产养殖产值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5%,农村人均纯收入3483元。其中养殖业60%,种植业20%,打工经济20%。根据全市发展特色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今后三年我们将在农业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和组织化管理上找准突破口,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通海口由来通海口从形成集镇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了。但其名传说较多,有三:一说此地有一渡口,在此摆渡的是一童子伢,故称童伢口;二说古云梦泽烟浩渺如海,此地处于泽边进出之口,故名通海口;三说昔日地下有一潜河之水,在此流出地面,而且水流不断,众谓此水来自大海,乃称此地为通海口。当然,这些为传说而已。据清光绪《沔阳州志》(1894年)的地舆中记载——“童海口或作通海口”,亦没记其地名出处。 据考证:通海口在没形成集镇之前,只是通洲河上的一个较为活跃的小码头。因当时在此摆渡的是一童子伢,故名童伢口。后来,这里过往行人日益增多,到清初便形成了小集。因人多音杂和谐音关系,人们便把童伢品喊成了通海口。由于当时陆地交通不发达,大量的土特产品,都要用船只从通洲河运往武汉直抵上海。要进的商货,也由这条水路运回。因此,人们认为这里河通江,江达海,海口想通,便称此地为通海口。 奋斗目标奋斗目标:到200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5亿元,年增长11%;其中水产业产值由2004年的1.5亿元,增加到2.5亿元,净增1亿元,年均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63元,年均增加260元。形成三大板块,即渔鸭配套板块、水产专养板块、蔬菜种植板块。 发展重点:实施“二一二二”工程,“二一”即1万亩蔬菜种植、100万只鸭;“二二”即专养2万只朗德鹅养殖、2万亩水产专养(其中河蟹养殖1万亩,青鱼、回鱼1万亩)。 ⒈大力推行渔鸭配套养殖。以农村三片和通五路、西灌渠路、城石公路三条水产通道划分区域,逐年实施。今年要以柳李村、马套村为突破口,毛范垸片为重点,养鸭发展到20万只。2006年全镇养鸭达到50万只,2007年达到80万只,2008年突破100万只。 ⒉创建万亩蔬菜长廊。以仙监公路沿线的马套、堤湾、苏滩、熊庙、潘坝等村和集镇周边的海峰、星红等村为重点,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在现有面积4000亩的基础上,年增加面积2000亩,到2008年使蔬菜种植面积突破10000亩。通海口镇的北京汇丰方圆石化设备有限公司看到,公司生产的各种类型填料塔板及分布器等塔内件摆满院内,工人们在节日里仍在坚持生产。 今年一季度,通海口镇国税、地税分别入库83.2万元和42.1万元,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6.97万元,销售收入33623万元,利税3400万元,工业用电量193万度,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亿1千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亿5佰万元,创利税1595万元。一季度,该镇新引进及扩规改造项目4个,其中过千万的项目3个,协议引资48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400万元。 全镇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南种北养中蔬菜的种养格局初具雏形,以加快水产通道为重点的连村公路建设和以加强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全面推进之中。 通海口镇的北京汇丰方圆石化设备有限公司看到,公司生产的各种类型填料塔板及分布器等塔内件摆满院内,工人们在节日里仍在坚持生产。 今年一季度,通海口镇国税、地税分别入库83.2万元和42.1万元,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6.97万元,销售收入33623万元,利税3400万元,工业用电量193万度,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亿1千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亿5佰万元,创利税1595万元。一季度,该镇新引进及扩规改造项目4个,其中过千万的项目3个,协议引资48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400万元。 全镇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南种北养中蔬菜的种养格局初具雏形,以加快水产通道为重点的连村公路建设和以加强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全面推进之中。 湖北诺得胜制药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湖北省定点生产中成药的厂家之一。该公司注册资金1130万元,总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主要生产颗粒剂、散剂、硬胶囊剂、片剂、丸剂、糖浆剂、煎膏剂、口服液、小容量注射剂等9个剂型,获生产批文的产品100个,其中传统产品“和血胶囊”系公司独家生产产品,曾荣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优质产品”称号。该公司自2001年初开始启动GMP认证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GMP认证工程启动以来,48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以及提取、前处理车间、成品仓库改造等建设工程现已全部结束,所有设备购置及安装调试已全部完成,并于2004年9月初顺利通过GMP认证。公司认证后投产,年生产药品将达到5000吨,年产值可达2.5亿元,利税可过2500万元。 湖北先达铸造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由先达耐磨材料厂、精密铸造厂、精制皮革厂等企业组成的集团公司。该公司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拥有0.5T中频电炉8台,两条热处理生产线及其它专业生产设备60多台套,检验设备齐全。在中国电力总公司、湖北省电力局、电力部西安热工研究院、武汉大学、武汉工业大学和中国农机化科学院等有关专家教授亲临指导下,结合不同的工况使用条件,相继开发并研制出了冲击疲劳磨料磨损、高应力磨料磨损、抗腐蚀及周期性冲击磨料磨损等零部件产品,其质量均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通海口合成纤维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由江苏福林公司秦家华总经理投资兴办的绦纶合成纤维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500万元(主体设备投资2000万元,配套设备1500万元)。企业占地面积30亩,新建厂房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全自动生产线长84米,宽30米。该公司生产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年生产合成纤维3600吨,产值达5000万元。 仙桃市宏达服饰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前身是宏达服装厂,始建于一九七八年,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属独资的民营企业,所辖三个子公司,享有自营进出口权,产品远销美国、东南亚、欧洲、南美等国和地区。年产值二千多万元,创汇近三百万美元。该公司从管理到经营日趋完善,市场运作日渐娴熟。公司生产基地位于仙桃市西南重镇通海口,省道门前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厂房面积一万六千多平方米,拥有优秀的技工和技师五百四十多名,各类先进的生产设备五百多台套,其中有从日本进口的埋夹机4台、打枣机10台、双针机10台、包装机3台、标准牌的高速平缝机420台,至于钉扣、锁眼、圆头等机械一应俱全,公司已成为仙桃服装行业的佼佼者。 仙桃市海洋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始建于1952年,厂区占地面积6600㎡,建筑面积4232㎡,生产车间4个,包装车间1个,原料仓库8间,成品仓库2幢。现有机械设备50多台(套),4条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拥有固定资产800多万元,流动资金300多万元,能生产系列糕点、糖果、饼干、果冻布丁及速溶饮料200多个品种。年实现销售收入800万元,利税120万元。该公司还与富迪连锁合资兴建占地1500㎡,集服装、鞋帽、日用商品于一体的富迪海洋购物广场,现已正式投入运行 乡镇工业经济如何再攀新高。通海口镇盘活存量,引爆新一轮工业项目建设热潮。 通达活塞环股份有限公司是通海口镇的一家骨干企业,停产多年后被个体老板分割租赁。在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思想的指引下,通海口镇委、政府大胆创新,引进浙江尚忠环业,租赁原厂投资1000万元新增数控机床等设备,企业发展红红火火。在这一企业的带动下,全镇机械制造业乘势而上,现已扩至9家机械制造企业。 不仅如此,转移产业发展也成了通海口镇多点引爆项目建设的重头戏。该镇多次运作,对原有的镇办耐磨厂、汽配厂、禽蛋厂等实行二产业向三产业转移,启动存量,引进两家房地产公司和武汉一家商贸企业,投资2000多万元,开发兴建了商住小区和现代化超市,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对高效企业,该镇还积极引导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实现高点扩张。湖北诺得胜制药有限公司一直从事生产原中药厂的常规产品,发展速度不快。通过自主创新,企业先后投入近6000万元实行扩规改造,引进全自动生产设备,顺利通过GMP认证,开发“前列通”品牌药品,企业产销两旺,目前预计今年产值8000万元以上,利税过千万元。 通海口有关历史官路自然集镇官路位于通海口东部,紧靠通洲河畔。南至沔城镇2公里,北与排湖渔场接壤。街道全长500米,集镇人口500余人。据传,在沔阳城设置县衙后,顺通洲河来往的州、县官船均在此停泊,然后乘轿经此路进入沔阳城。故称此路为“官路” 於家渡街的兴衰於家渡位于官路马套村,是一个较为古老的地名,在明、清两代的志书中都有记载。至于在什么年间形成小集,尚无史料可考。据乡老云:清末民初於家渡就是一个较为活跃的农村小集,比官路街还要热闹。直至1949年建国前夕,还有中药店3家,粮行3家,鱼行3家,肉案4部,杉木行2家,杂货铺3家,木作坊1家,糟坊2家,饮食业3家,铁铺3家,每天上街赶集的不少于200人。不幸于1952年毁于大火,烧毁铺家和民房63户,小集从此衰落。 毛泽东与仙桃通海口1953年10月,通海口区小河乡沙岭上创办了该地区第一个农业合作社,在农民鄢洪桢、余续汉兄弟俩的率领下,沙岭合作社办得红红火火。1955年4月,县农委干部魏光荣到该社蹲点,不仅收获了爱情,更写出了轰动一时的经验文章:《沔阳县沙岭合作社生产队的领导方法》(署名:魏光荣、余续汉)。这篇发表在《湖北日报》、《农村工作通讯》上的短文,后被毛泽东收入他主编的《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从此通海口和沙岭农业合作社名扬天下。 通海口的科教人文中心幼儿园 通海口小学 通海口镇第二小学 通海口一中 通海口二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