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通海大地震真相
释义

基本信息

书名:通海大地震真相(一个人的回忆与调查)作者:杨杨

市场价: ¥29.8 元

ISBN:9787539633138

出版社:安徽文艺

2010-01-01 第1版

2010-01-01 第1次印刷

开 本:16开

页 数:268页

类 别: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

媒体推荐

谨以此书献给四十年前为通海大地震的抢险救灾、医疗救护、恢复生产与重建家园作出贡献的人们!

向1970年通海大地震的遇难者致哀!

1970年1月5日凌晨1时0分37秒,云南通海县发生7.8级大地震。受灾面积达8800平方公里,地震造成15621人死亡。震中通海全县死亡4426人,占当时总人口的2.64%。许多自然村夷为平地。在当年甚至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绝大多数中国人对于1970年云南发生的这场大地震并没有多少了解。这次地震被命名为“通海大地震”,它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了15621多人,仅次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不久之前的“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死亡人数超过万人的三次大地震之一。

一次惊天动地的大灾难发生了——

杨杨说:好多村庄死亡人数,占它的总人数的20%到50%。

一场特殊年代的大救援展开了——

杨杨说:当时的宣传口号是,千支援,万支援,送来毛泽东思想是最大的支援。

——凤凰卫视中文台

静静地听看凤凰卫视《口述历史——通海大地震解密》,我不平静……这也是我当年的记忆啊。真实、真切、真情,杨杨的双眼蕴含着唤起和希望!我作为通海一分子愿与杨杨携手做好该做的事,这是责任啊!

——中共通海县委书记 马文龙

应当感谢的是云南通海作家杨杨,花了十几年的时问收集有关史料,采访许多当事人,记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使发生在西南一隅、人们知之甚少、不被人关注的这一段悲剧进入了“历史”,避免了被遗忘的命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雷颐

人类是在大地上学会站立起来的,我们恩承大地给我们的一切福祉,我们也得面对大地的变迁,沧海桑田,地壳运动,岩浆喷发,祸兮、福兮,人类只要在地球上生存,势必永远需要面对自然界的一切。面对的姿势体现了人性,体现了人的尊严,也体现了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与进步。20世纪过去了,回眸检视与思考文革中的三次大地震之一的通海大地震,其间许多至今鲜为人知的内情引起了我们沉沉的深思。

——云南省作家协会《边疆文学》副主编 何真

一代人,一场灾难,一个人的命运,一生的曾经一曾经苦难,曾经坚守,曾经梦想,曾经苦盼,曾经孤独,曾经遗忘,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啊?我们都很期待!

——凤凰卫视中文台记者 郑福州

一场导致上万人丧命的大地震的详情,在被严密封锁了几十个春秋后,终于重见天日。仔细阅读杨杨的文章和翻阅那些弥足珍贵的照片,我们不禁感慨万千。我们为当年灾区人民的遭遇而叹息,为这一事件迟迟公布而悲愤,为一段历史由虚假回归真实而欣慰……

通海大地震是一面镜子,它映射了中国一段时期的社会历史发展,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上海《新民周刊》编辑

这部迟到了近40年的纪实报道,也许能使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待昨天、今天和明天。以今天的目光审视过去,我们会惊异于我们整个民族会有那么一段难以理喻的时期,然而,我们正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无疑,已跨过新世纪门槛的我们正在走向成熟、理性。我们将以包括尊重人民的知情权在内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告慰过去或未来一切在不幸中逝去的亡魂。

——山东《济南日报》林浩

通海7.8级大地震,这本是一次震撼世界的大灾难,但由于发生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此次地震的真实情况一直被掩盖着。

这次大地震发生时,杨杨不到7岁,但他童年的记忆因罕见的震灾,开始变得刻骨铭心。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杨杨读高中时,在地理老师的引导下,他对这次一直被严密封锁的大地震发生了“兴趣”,悄悄开始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1999年12月,在通海大地震发生30周年之前,杨杨撰写了一篇5万多字的纪实文学《大劫难的回眸——通海大地震三十周年祭》,把他多年调查采访的“成果”公之于众。作品第一次揭开了“通海大地震”的真相,全景式地展示了这次大地震发生前后的社会背景、地质变化、巨大震灾和救援情况,以及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地震及震灾的种种怪异心理和荒唐行为。作品还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社会学、灾害学、历史学、新闻学等方面的深层思考。

2004年,在通海大地震35周年来临之前,杨杨又再次深入当年的地震灾区,进一步调查、采访,翻阅各种地震资料、档案,写出了22万字的调查笔记,从而更全面、更真实地记录了通海大地震的全貌。

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杨杨又作客凤凰卫视《口述历史》栏目,以亲历者和调查者的双重身份,详述“通海大地震”时的种种情景。许多故事,撼动心灵,使人透不过气来。我们看到,杨杨的叙说几次让记者的眼眶噙满泪花。更难能可贵的是,杨杨首次提供了他十多年来收集的关于这次地震的珍贵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使这次大地震的真相逐渐浮出了水面。

可以说,还没有人像杨杨这样口述和调查过这次地震,他不仅如实地记录了灾难的史实,而且表达了一种观念:历史是多元的,它不仅是用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眼光看到的历史,同时,具有更多的侧面、更为复杂纷繁的内涵。这部“灾难史”无疑比我们以往更能解读出通海大地震历史的真相。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 皮赢

2000年1月5日,许多人在这一年才开始读到通海作家杨杨撰写的《通海大地震30年祭》,第一次了解到这场大地震的信息。与唐山大地震相比,这才是真正的迟到的新闻。

——《新世纪周刊》记者 李梓

通海大地震,一个发生在我们社会非常年代的噩梦。那个年代,那样的故事!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在历史进入新世纪的今天,那场触目惊心的大劫难的情景终于得以再现,无论对于生者还是死者,都因杨杨的调查、记录和讲述得到升华。垂泪掩卷,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作家唯有大爱大悲的情怀,才能痛民之所痛,悲民之所悲,爱民之所爱,才能有大气之作。读杨杨的作品,敬佩至极!

——昆明作家陈约红

目录

序言 马文龙

一场不为人知的罕见大地震

开篇 刘心武偶然发现从通海寄至北京的“密信”

口述 童年的记忆被震灾塞满了

口述 震后景象永生难忘,遍地遇难者

发现 一场被彻底保密的大地震

笔记 三十年后才公开的秘密

震前曾出现许多不可思议的宏观异象

口述 老鼠一个咬着一个的尾巴,塘子翻底,井水漫过井栏

笔记 大自然不断向人们发出善意的“警告”

调查 大地震前兆现象及地震谚语

口述 地震科学工作者曾目睹震前异象

发现 震魔来临之前,李四光盯住了曲江断裂带

山崩地裂的瞬间一惨状实录

口述 地震强烈,震级至今仍众说纷纭

调查 震魔为我们制造了一个何等恐怖的世界

笔记 悲惨世界里的生灵

发现 周恩来总理肯定地说:比邢台地震厉害啊

紧急大救援

口述 救援非常及时,也非常有效

口述 感谢解放军,难忘医疗队

调查 抗震救灾中鲜为人知的生动故事

资料 通海县第1期《抗灾战报》

笔记 人民解放军十四军抗震救灾八十天

笔记 第一个进入通海地震灾区的医疗队

笔记 北京医疗队在通海的动人事迹

笔记 上海医疗队与灾区人民心连心

笔记 四川医疗队二三事

笔记 勇挑重担的人民解放军部队医疗队

发现 战胜“挤压综合征”的经过

资料 年通海地震灾区的标语口号

在“文革”那样的非常年代

口述 地震后曾以为是核战争爆发

调查 “要准备打仗”

调查 保护和抢救毛主席像章、“红宝书”及生产队的牛马

口述 千支援,万支援,送来毛泽东思想是最大的支援

发现 “灾区人民不要救济粮,不要救济款,不要救济物”

调查 天天晚上忙着抓阶级敌人

口述 一个抗震救灾英雄的号哭

资料慰问电及慰问信

通海大地震——中国地震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口述 迟到的新闻与社会的进步

调查 立碑记事

笔记 四十年前的大地震逐渐成为“热点”

发现 地震科学研究中的“显学”

资料 实践者最聪明,土办法搞预报

尾声 我们永远的祝福

导语

1970年1月5日凌晨,7.8级大地震突然降临云南大地,通海、峨山、曲江一带,山摇地动,房倒屋塌,15621人震亡,两座县城、多个乡镇和数十个村寨几乎被夷为平地,极震区内,满目疮痍,死尸遍地,惨不忍睹……

《通海大地震真相(一个人的回忆与调查)》不是历史著作,不是回忆录,更不是单纯的文学作品,是一位对家乡满怀炽热之情和高度责任感的作家,对这次灾难的寻幽探秘,对一段特殊历史的打捞发掘。

本书全景式地展示了这次大地震发生前后的社会背景、地质变化、巨大震灾和救援情况,以及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地震及震灾的种种怪异心理和荒唐行为。

前言

1970年1月5日凌晨,7.8级大地震突然降临云南大地,通海、峨山、曲江一带,山摇地动,房倒屋塌,15621人震亡,两座县城、多个乡镇和数十个村寨几乎被夷为平地,极震区内,满目疮痍,死尸遍地,惨不忍睹。

这本是一次举世罕见之大劫难,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死亡万人以上的大地震,但由于发生在“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的年代,党中央、人民解放军和全国人民对灾区的救援工作也毫无疑问地表现出了那个时代所具有的鲜明“特色”——决策果断,行动及时,措施得当,灾民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安抚,伤员获得了有效救治,灾区社会秩序良好。军民团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生产,重建家园,灾区迅速出现了令人感动的新气象和新面貌。但是,此次地震的震级被人为降低,灾情被严密封锁,“精神援助”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被无限夸大。国家拒绝了一切外援,灾区人民也向国家提出了“三不要”(不要救济粮,不要救济款,不要救济物),以致通海灾区仅得到来自祖国各地九千余元的捐赠和国家有限的物款救助,灾后重建工作困难重重,灾民生活极其贫困。此后近三十年,灾区干部群众凭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经过了一代人的努力奋斗,才在废墟上坚强而自豪地站立起来,重建了美丽的家园,治愈了受伤的心灵,修复了大地的疤痕,让当年的地震灾区焕发出勃勃生机,并且一跃成为云南省极具奋斗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地域之一。但是今天人们来到这个闻名省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时,却不知晓这是一座经历地震大劫难的“涅槃之城”,更不要说了解当年大地震的真相了。就连我们这些经历过那次大地震的本地人,对当时地震的前因后果、灾情及救援的具体情况知之甚少。

如今,通海大地震已发生四十周年,在这个值得我们纪念的日子里,本土作家杨杨向我们奉献出这本《通海大地震真相》,这是他最新的纪实文学作品,是他十几年的心血之作。全书既讲述了他在通海大地震前后的所见所闻,也真实地记录了他在徒步走访灾区、收集地震文献、查阅档案资料过程中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成果。当然,本书不是历史著作,不是回忆录,更不是单纯的文学作品,是一位对家乡满怀炽热之情和高度责任感的作家,对这次灾难的寻幽探秘,对一段特殊历史的打捞发掘。在书中,作者让史实得以还原,让真相得以澄清。每一页每一句,都试图为我们抹去历史尘埃,揭秘解惑,让我们真切地获得了一次对灾难的深度体验,也让我们沉浸在对社会历史和人性的凝神沉思之中。一种强烈的历史感扑面而来,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画面,历历定格,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四十年前的这段“灾难史”、“抗争史”、“奋斗史”和“心灵史”,记录了通海人民的勇敢、无私、坚忍、仁慈、大爱。当然,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反思和追问。这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一段历史,是我们记忆中弥足珍贵的思想和精神“遗产”,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当我们今天回眸那场灾难,重新打量我们脚下这片饱经苦难的土地时,我满含热泪,为四十年前的大地震带给人们太多的伤害而悲痛,更为发生在其中的许多感人故事而激动。此时,我想起一千九百多年前的古罗马悲剧作家塞内加,他曾在《自然界问题》第四卷中谈到公元62年意大利坎帕尼亚大地震。当时的塞内加可谓足智多谋,悲天悯人。他为了安慰灾民,曾向天发问:“如果连最牢靠的大地也在震动,那么,眼前还能有什么靠得住的东西呢?”他给出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正确面对灾难。他说:“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时刻都要想到未可预料的事情。平静,不过是历次混乱之间的间歇。没有什么是可靠的,即便是我们双脚依凭的大地。我们应该对什么都不感到意外。我们的思想应该事先准备迎接所有的问题,我们应该考虑的不是惯常发生的事,而是有可能发生的事。”

对于塞内加的发问,我们通海人民在四十年前已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交出了一份更准确、更完善的答案,那就是在山摇地动的时候,我们的精神意志和大爱之心是唯一可以依靠的东西。过去的灾难磨砺了我们的精神,昔日的艰苦铸就了我们的韧性,今天的通海人更加坚强,更富有智慧和爱心,更加懂得感恩,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对多难兴邦的含义领会得更加深切。是啊,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补偿。我们看到,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新时代的中国大地上继续光大绵延。这一精神对于我们经受过同样灾难的通海人民来说,令人倍加感动,倍加珍惜;对于我们今后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挑战,都是不可缺少的法宝。

读罢此书,我真是百感交集,难以平静。我更加懂得作为一名通海人的责任和使命,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立场。在我看来,《通海大地震真相》是一束亮光,明前照后,我们通过阅读它,认识过去,了解灾难,可以进一步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更加热爱通海,建设通海,发展通海,以无比的勇气和自信把通海推向更美好的明天。

2009年11月8日

(本文作者现任中共通海县委书记)

精彩页(试读片断)

凤凰卫视:杨杨是云南通海县的一名专业作家,他出生在通海杞麓湖边的六一村,1970年,杨杨不满7岁。

杨杨:那年,我不到6岁半,好像从那个时候起,才开始保留我童年的记忆。也就是说,我最有效的童年记忆始于这次大地震,而对之前所发生的事情好像没有什么记忆了。我童年的记忆被罕见的震灾塞满,那些可怕的记忆伴随着我成长,一切都让我刻骨铭心,忘记不了。现在回想起了,1月4日那天晚上,我们家在做腌菜。在昏暗的油灯下,父母正忙着把青菜、盐巴、生姜、辣椒、红糖等,搅拌在一起,然后放进瓦罐里。那一天,我们家做的腌菜特别特别多,好像要装两三罐。

凤凰卫视:那个时候,春节将近,杨杨还记得,1月4日的晚上,在杞麓湖工作的父亲特地赶回家中,为一年一度的春节做准备。

杨杨:当时好像是10点多了,腌菜还没拌完。我和姐姐坐在楼梯上,一直看着父母干活。我特别清晰地记得,那天晚上,我的心特别慌,莫名其妙地哭闹,不允许父母在楼下再多待一会。我一直哭,一直闹,闹得不可开交。我还记得我姐姐与我一同坐在楼梯的中部,她不哭,也不闹,很安静的样子。当时,我非常恨她,我在心里想,她也应该像我一样的哭闹,当父母于心不忍时,才会放下手中的活儿,带我们上楼睡觉。后来,我父亲说,是我救了他们,救了一家人。

陈晓楠:杨杨回忆说,那天晚上,临近午夜时分,他的父母终于决定放下手中的活计,带着杨杨和他的姐姐到楼上睡觉。此时此刻,他们并不知道,大灾难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

(字幕:1970年1月5日凌晨1时0分37秒云南通海发生大地震)

杨杨:我好像已经睡着了,迷迷糊糊的,地震就在那时发生了。我实际上也记不清当时的情景,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记得父亲与我同床,姐姐与母亲同睡,父亲当时猛地从床头那边向我扑来,一把抓住我,把我放到一个储存红薯的大木箱子里。他放手时,放得不是很重,因为我父亲实际上已被土坯埋到腰肢以上,他只能随意地把我放在里面,也许他认为木箱里相对安全一些。我的脚落在木箱里的时候,就感觉到木箱子没有底,脚总是踩不到可以支撑的地方,我只好两手急忙按住木箱的两边,那个木箱一动不动,我就一直用力拄着它,身子实际上已悬在空中了。因为木箱已在地震中被屋架挡空了。这个时候,我发现母亲和我姐姐,连同被子一起,被我父亲从墙体的那一边,活活拽到了我这一边,也就是靠近板壁的这一边。不知什么原因,父亲却落在了我们脚下,动弹不得。我和母亲、姐姐则神奇般的安身于屋架之上,挂在了空中。我抬头往上看,什么也看不清。过了好长时间,才看到我们的上空,出现了星星,天空蓝黑蓝黑的。

凤凰卫视:在杨杨的记忆里,那一刻,整个世界地动山摇,充斥了巨大的声响,随后陷入了万籁俱寂之中。不过,这份宁静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

杨杨:这个时候,我开始听到哭声,我家房前屋后都有哭声,还有狗叫的声音,好像什么声音都有,无法分辨,全乱了。过了很长时间,我们逐渐看到隔壁邻居点燃了一盏灯,是那种常见的煤油灯,忽明忽暗的。但在那时,我感到它太亮了,一闪一闪的,似乎正向我们走来,而且离我们越来越近,但那盏灯最终并没出现在我们面前,它诱惑了我们一会儿,就不知道往哪儿走去了。也许,我父亲也看到了那盏灯,但随着那盏灯在我们眼前消失,我父亲也好像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一家人要想活下去,就只能自救。我到现在也说不清我父亲当时是怎样自己救自己,怎样从土堆里挣脱出来,只是到了后来才知道他的腰杆、手臂都在当时挣坏了,全身是血。我们也不知道父亲是怎么把我和母亲、姐姐、弟弟从挡空的屋架上搭救下来的,反正我们都说不清楚了,只记得我们一家人已身陷废墟中,找不到门了,也摸不着出路。到处都好像变样了,没有街道,没有小巷,找不到大门,也找不到天井,我们原来所熟悉的东西好像什么都没有了,整个村庄跟原来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在黑暗中摸索,不知不觉就摸到了另外一家。那家的房屋状况稍好一点,屋架没倒,一家人正在里面惊慌失措地寻找出路。原来,他们全家人已被周围倒塌的房屋和土坯严密包围着,一直没法逃出去。这时,看到我们一家人似乎突然从天而降,感到又惊又喜,问我们是怎么进来的,路在哪里。我父母也说不清,当然也无法找到刚才的来路。我们这才发现,他们手中有一盏煤油灯,一会被风吹熄,一会又被他们点亮,我们也许是受到灯火的诱惑,才莫名其妙地误人邻家的绝境。这家人的老人和小孩已被土坯压死了,他们把几个死人刨出来,放在堂屋中央,举着煤油灯哭喊着。我们进去以后,他们就感到有救了,毕竟看到外来者了。我父亲叫他们带我们出去,他们说往哪里走啊,门已经不可能打开,里外都是土坯。我父亲不太相信,帮着他们寻找出路。果然前门和后门都被土坯堵住了,门板里外全是土坯,把门抵得紧紧的,一时无法打开。我们被围困在里面,急得团团转,真像热锅上的蚂蚁。随着大地的一次次发抖,我们不知道往哪里跑,往哪里躲,全被吓坏了。好长时间,我们都没能找到出路,大人们也好像镇静了一些。最后,不知是谁从耳房的墙壁上,打开了一个黑黑的大洞,让我们赶快往外钻。钻出去以后呢?也根本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有路可走。事实上,整个村庄都倒塌了,我们一钻出去就到了别家的屋顶上,原来的街巷没有了,一点都没有了。父母带着我们,大概认准一个方向,不断从这家的屋顶爬到那家的屋顶,一直往村外逃命。我在爬的时候,好多次碰到死人的手脚,或者是死人的头脸。现在回想起来,许多人埋得并不深,是被土坯砸死,或被钉子戳死的。我的手脚也时常碰到椽子上的小钉子,还有楼棱上的大钉子,好在都没把我的身子和手脚划破。

凤凰卫视:那个时代,农村的房屋大多是土坯建造的,大震来临房倒屋塌,很多人被掩埋。杨杨清晰地记得,村中的呼救之声此起彼伏。P6-9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