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通钢集团
释义

通化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吉林省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集团,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支持的钢铁企业。其主要产品有“长白山”牌热轧宽带钢、冷轧带钢等几百个品种。

基本情况

通钢集团是吉林省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全省工业提速增效十强企业,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支持的钢铁企业。总部位于美丽富庶的北国春城——长春市,下辖通化钢铁、吉林钢铁、通钢矿业、磐石钢管、四平制品、通钢网航、通钢国贸等7家子公司。目前已具备年产钢700万吨的生产能力。2007年,通钢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303位。 2008年,通钢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44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排名第128名、中国企业纳税200佳第195名。

通钢集团依托长白山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形成了“诚信立市、品牌制胜”的管理文化。主要经营黑色金属采矿、选矿、钢铁冶炼、压延加工、金属制品、炼焦、冶金设计,与主营有关的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机械加工及化工产品、运输、仪表电器及汽车修理、水泥及制品、技术咨询、进出口贸易等。主导产品主要以“长白山”牌系列产品为主,现已拥有规格齐全、品种配套的建筑用材和机械加工用材等产品体系。有19种产品分别获省优和国家冶金产品——“金杯奖”。长白山牌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高层建筑、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电力和水利枢纽工程以及制造业、机械加工等行业。产品以其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出口亚洲、欧洲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十一五”时期,通钢集团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人才战略、资源战略、品种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稳步加大招商引资、资本运作、资源整合工作力度,把企业做大、做精、做强。在这一过程中,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1000万吨钢发展要求,通钢集团将在“装备大型化、工艺现代化”原则指导下,充分发挥体制优势,抢抓振兴战略机遇,全面加快发展步伐。“十一五”时期,通钢集团将建设矿山、精品钢和深加工三大基地,重点开发汽车板、石油管、电工钢、耐候钢、不锈钢五大系列产品,加快推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的现代化进程,到“十一五”末期,实现钢的年生产规模达1000万吨以上,把通钢建设成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创效支撑力、经济带动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企业文化

商海沉浮,文化制胜。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基,是推动企业长足发展的核心动力。直面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汹涌大潮,唯有积聚持久的文化优势和旺盛的人脉力量,企业才会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基业常兴。

通钢集团的主体是1958年建立的国有钢铁企业,历经五十多年的风雨洗礼,用“务实创新、只求最好”的企业精神,谱写了动人心弦的钢铁华章,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传承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2005年,当声势浩大的国企改革攻坚战在吉林大地打响之时,通钢作为省属企业又一次站在了历史抉择的最前沿。通钢人牢牢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为,果断与民营企业吉林建龙钢铁公司进行重组,从而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目标追求,企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实践昭示通钢:企业的重组过程,本质上是资本整合与文化整合相融并进的过程,由于重组双方企业文化、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和价值取向的差异化,企业文化能否达到有机的融合,直接关系到企业重组的成败。对此,新组建的通钢集团审时度势,把企业文化整合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战略,并放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践平台上,科学定位,巧妙运筹,从而实现了从“文化碰撞”到“文化沟通”、从“文化摩擦”到“文化协调”的深度变革,最终达到了企业文化的相互融通。

在企业文化整合的创新实践中,通钢集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新体制、新机制的内在要求和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取其国有企业文化的精华,吸纳民营企业文化的先进要素,并找准两种文化相互兼容的切入点,全方位、深层次、高标准实施企业文化的整合,从而形成了以CIS形象战略为特质的企业文化创新体系。

发展历史

通钢始建于1958年6月,历经50年的沧桑嬗变,书写了辉煌的历史画卷,凝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

(一)创业发展阶段(1958年-1978年)

1、阶段特点:

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经过创建、停建、恢复、扩建等创业历程。

2、标志事件:

1958年6月20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第一期工程2座255立方米高炉破土兴建。

中共通化地委、省重工业厅领导为工程奠基。

3、生产经营大事记:

1959年11月6日,2号255立方米高炉建成投产,标志着吉林省钢铁工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62年4月26日,省委决定通钢停建。并撤消“通化钢铁公司”名称,改为“通化钢铁厂”。

1965年4月,经中央国防工办和中共中央东北局批准,通钢作为东北地区“小三线”项目全面恢复生产建设,规模为年产铁10万吨、钢7.2万吨、钢材5.4万吨。

1970年4月8日,厂革委会代表在“全省国民经济跃进大会”上,主动领受了包打当年全省大会战提出的生产钢10万吨、铁20万吨、焦炭30万吨的任务。4月21日,召开了包打“一、二、三”动员大会。

1976年1月3日?9日,省工交办主持召开了有省冶金局、通钢及所属矿山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总结了通钢十几年来的经验教训,会议针对通钢存在的问题,确定了在“五、五”期间必须建成经过批准的“三、四、五”规模(年产钢材30万吨、钢40万吨、铁50万吨)、矿石2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

1978年生产钢97233吨、铁180125吨、钢材47300吨。

4、文化现象:

头顶蓝天脚踏荒原,住席棚睡地铺。人拉肩扛,艰苦奋斗,勤俭建厂,快马加鞭奋进,全力包打“一、二、三”。

(二)改革发展阶段(1979年--1997年)

1、阶段特点:

改革、整顿、提高、发展

2、标志事件:

1997年钢产量达到1000175吨,完成了通钢人多年梦寐以求的夙愿。百万吨钢工程从1992年正式发起,经过三年拼搏,1995年形成百万吨钢生产能力。经过39年的建设,1997年一举突破百万吨钢大关。

3、生产经营大事记:

1979年3月8日,厂党委下发文件,学习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文件,迅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生产建设上来。

1980年12月末,生产焦炭384009吨,生铁248942吨、钢136872吨、商品钢坯29336吨、钢材78890吨。上缴税金645万元,实现盈利505万元,从而结束了通钢从建厂连续22年亏损累计达1.4亿元的历史。

1982年4月6日,根据中央(1982)2号文件精神,在全厂全面开展企业整顿。

1984年1月4日,召开经济承包签订合同大会。总厂与各分厂签订1984年度经济承包合同。

1988年1月7日,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批准,通化钢铁公司实行经理负责制、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终期审计制,是全省大型联合企业中第一家实行经理负责制企业。

1988年6月17日,在建厂30周年前夕,《通钢报》在一版刊登了经过一年多上下反复论证提炼而成的通钢精神“团结创业、务实开拓”,并为此发表社论“让通钢精神发扬光大”。

1988年12月23日,在公司五届二次职代会上,公司提出:励精图治,坚持改革,为跻身全国大型联合企业行列而奋斗的行动目标。同时,与基层单位签订了1989年年产生铁55万吨、钢50万吨,实现利税1.3亿元,人均收入2000元的目标责任状。

1991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到公司考察,并题词:深化企业改革、加强技术改造、努力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

1992年2月27日,公司召开“转变机制、配套改革”动员大会,公司提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从转换机制入手,为尽早实现百万吨钢目标增添活力,拉开了冲刺百万吨钢目标的序幕。

1996年7月23日,经省体改委、省经贸委、省工商局、省财政厅联合发布文件,同意“通化钢铁公司”改为“通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以此为核心,新组建的通化钢铁集团于11月6日正式挂牌运营。

1997年12月15日,第二炼钢厂转炉钢产量突破100万吨钢大关,集团公司召开祝捷大会。

4、文化现象:

以庆祝建厂30周年为契机,提炼企业精神,在职工队伍中广泛开展“爱通钢、做主人”系列活动,以此鼓舞士气,凝聚队伍,齐心协力渡过1994、1995、1996三年艰难期。

(三)调整发展时期(1998年--2002年)

1、阶段特点:

深化企业改革,全面实施战略性调整,建设强盛通钢。

2、标志事件:

1998年12月11日,集团公司党委八届四次全会暨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实施战略性调整,即要重新确立市场在企业的中心地位,要重新选择经济增长点,要重新选择经济增长方式。

3、生产经营大事记:

1998年6月19日,在庆祝建厂40周年之际,本着继承与发展的原则,集团公司对以往的通钢精神进行深化,提炼出“务实创新、只求最好”的通钢精神。

1999年6月18日,由通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发起人,联合吉林新华能源有限公司、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五矿贸易公司、深圳石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利民金属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12日,集团公司提出:创品牌、树形象、增效益,并作为党委工作主线。

2000年7月16日,中共通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九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强盛通钢的奋斗目标。

2000年10月12日,集团公司第五次科技大会提出:突出科技创新基础地位,全面增强通钢自我发展能力。

2000年12月12日,集团公司召开党委九届二次全委会暨工作会议提出:抢抓历史机遇,加快创新步伐,实现通钢在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

2001年4月18日,集团公司提出:准确把握建设强盛通钢的内涵,即:机制灵活、装备精良、素质最佳、产品一流、形象美好、文明富裕。

2002年2月,通钢连续八年荣获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

2002年4月15日,集团公司召开推进CIS形象战略动员大会。

2002年11月16日,低热值燃气发电1号、2号机组成功并网。

2002年生产钢209.35万吨,同比增长7.63%,生产铁202.52万吨,同比增长8.59%,生产钢材206.57万吨,同比增长6.21%,实现利税5.08亿元,同比增长15.22%,其中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31.07%。

4、文化现象:

连续三年开展效益意识、市场意识、生存与发展意识大讨论活动,开展“创品牌、树形象、增效益、建设强盛通钢”主题实践活动,连续五年在窗口单位开展“满意在钢城”诚信服务竞赛活动。在此基础上,全面导入CIS形象战略,创新企业文化,使通钢企业文化趋于系统化、规范化。

(四)跨越发展阶段(2003年--2005年)

1、阶段特点:

推进二次创业,坚持跨越式发展,实现整体改革改制。

2、标志事件:

2005年11月28日,通钢集团、建龙钢铁、吉铁集团资产重组在长春正式签约。

3、生产经营大事记:

2003年7月1日,热轧超薄带钢120吨转炉工程正式开工。集团公司提出:热轧超薄带钢一期工程的开工建设,是通钢人二次创业的新起点。

2003年12月9日,集团公司提出:抢抓振兴机遇,实现跨越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二次创业。并且明确了二次创业的阶段性目标,即“四个翻一番”。在此基础上,坚持科学发展,把通钢建设成为强势化企业、学习型企业、生态型企业,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经济带动力、创效支撑力的区域性大型企业集团。

2004年12月27日,6号高炉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通钢向工艺装备大型化、现代化迈出实质性步伐。

2005年1月31日,集团公司改革攻坚战全面打响。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四到位一基本”目标,对辅业进行剥离,对主业进行改革、改组、改造、改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2005年4月8日,集团公司召开创建学习型企业动员大会。同时下发了“创建学习型企业、建设强盛通钢三年规划纲要”。

2005年11月28日,通钢集团、建龙钢铁、吉铁集团资产重组正式签约。本次重组本着“整合资源、共享市场、共谋发展”的原则和战略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资产重组为手段,将通钢改组为多元投资主体、结构优化、机制创新、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带动力的区域性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吉林市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是民营股份制企业。其前身是吉林明城钢铁厂,自1969年建厂以来,年产量不到7万吨,2001年4月由建龙钢铁控股公司收购。经过四年多努力,投资近10亿元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形成了集烧结、炼铁、炼钢、轧钢于一体的年产百万吨钢的企业。

吉林市建龙钢铁有限公司先后导入中钢管理模式,开展自主管理、提案制度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实施低成本战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2005年12月6日,通钢热轧超薄带钢工程全线贯通,并一次热轧成功。

2005年12月30 日,通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长春正式挂牌运营,成为吉林省国企改革攻坚战的重要成果。

2005年生产钢293万吨、铁279万吨、钢材294万吨,实现利税9亿元,其中利润2.6亿元。

4、文化现象:

创建学习型企业,打造高品位企业文化,营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生产建设格局。

(五)科学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

1、阶段特点:

新体制,新机制,规范化运作。资源整合,制度创新,科学发展,打造和谐通钢。

2、标志事件:

2007年10月30日,通钢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技术改造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通钢步入了科学发展、强势发展、和谐发展的快车道。

3、生产经营大事记:

2006年1月16日,集团公司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新通钢在新平台、新机制上的超常规发展。

2006年4月1日,通钢“十一五”规划的基础工程建设1000万吨钢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重要工程7号高炉、4号烧结机工程开工。

2006年7月12日,集团公司提出:全面对标挖潜,加快融合进程,精心构筑高效的经济运行格局。

2006年12月25日,集团公司举行2007年经营目标责任书签字仪式,并强调:这次以净资产收益率为导向的经营量化考核模式的调整,标志着通钢的管理水平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要求从上到下牢固树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政绩观。

2007年8月28日,通钢集团公司敦化塔东矿业公司联营合同在长春正式签字,标志着通钢矿产资源整合进入实质运作阶段。

2007年9月30日,7号高炉、二万制氧工程投产,标志着通化钢铁股份公司具备年产6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

2007年10月11日,集团公司下发“十一五通钢发展与管理思路”。从管理发展定位、激活人力资源、学习中钢经验、集团管理定位、企业规则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界定。

4、文化现象:

全方位进行企业文化整合,构建以市场竞争、人力资源管理、“装备大型化、控制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机构扁平化、协作专业化、交易市场化”为重点的集团化管控模式。

组织结构

董事会

董事长:巩爱平

董事:崔杰 孙玉斌 赵春辉 刘家琪

独立董事:徐传谌 姜茂发 张生久 朱洪山

监事会

监事会主席:董少华

监事:王景兰 李仁祥 贲志强

集团党委

集团党委书记:崔杰

集团党委副书记:祁树祥

党委常委:巩爱平 崔杰 孙玉斌 祁树祥 王海鹰

工会

集团公司十四届工会委员会:

王海鹰、刘波、刘胜禄、祁树祥、李仁祥、李有田、李秀平、曹向葵、崔晓东、梁纯岩、董秀杰

主 席:祁树祥

副主席:王海鹰、梁纯岩

集团公司十四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

王海鹰、冯广全、李春鹏、贲志强、董秀杰

主 任:王海鹰

集团公司十届职代会各专门委员会

1、生产保护专门委员会:

王洪兴、马清洁、梁纯岩、崔晓东、韩轲

主任:梁纯岩

2、劳动关系调节专门委员会:

王玉杰、王海鹰、王集忠、唐颖、窦以发

主任:王海鹰

3、提案审查、民主评议领导干部专门委员会:

于跃先、刘波、李秀平、李鹏臣、毕相敏

主任:李秀平

4、女职工专门委员会:

王海鹰、朴玉春、程瑞云

主任:程瑞云

经理层

总 经 理:孙玉斌

副总经理:胡品 孙毅 鞠忠 周宝航

管理部门

1、办公室

2、规划发展部

3、财务部

4、人事部

5、审计监察部

6、经济运行部

7、党委工作部

8、工会

9、购销部

10、证券部

11、安全环保部

知名产品

通钢集团生产的长白山牌系列产品品种多、规格全,适应市场能力强。主要产品有长白山牌角钢、槽钢、弹簧扁钢、轮辋钢、U∏钢、热轧圆钢、带肋钢筋、热轧圆盘条、硬线圆盘条、焊条圆盘条、无缝钢管等几百个品种,上千个规格。其中有17种产品分别获得部优和省优称号。

主要产品种类

一、板材

二、棒线材

三、型材

四、钢铰线

五、铸态管坯

序号 产品名称 规 格 主要钢种 产能 用途

1 铸态圆管坯 Φ135-Φ180 20、45、Q345B、37Mn5、33Mn2V等  轧管原料

控股公司

1、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2、通钢集团吉林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3、吉林通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4、磐石无缝钢管有限公司

5、通钢集团四平钢铁制品有限公司

6、吉林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相对控

领导层调整

吉林省对通化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和董事长进行了调整。总经理等职务将在新任董事长到任后,由董事会按规定程序产生。

据吉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庄严介绍,2009年8月5日,经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免去安凤成通钢集团党委书记职务,任命崔杰为通钢集团党委书记;建议免去安凤成通钢集团董事长职务,提名巩爱平为通钢集团董事长人选。8月6日,通钢集团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对公司董事会成员作了增补调整,在随后召开的董事会会议上,选举巩爱平为通钢集团董事长。

庄严说,吉林省委对通钢集团的领导班子建设历来高度重视。今年年初以来,因身体和年龄原因,安凤成多次向组织提出辞去通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职务。鉴于这一情况和通钢集团当前的实际,省委从加强通钢集团领导班子建设,切实维护通钢集团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需要出发,经过认真研究,反复权衡,作出了对通钢集团主要领导职务调整的决定。

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材料,崔杰1950年9月生,大学学历,吉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曾任通钢党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从1994年1月开始担任通钢集团党委副书记至今。巩爱平1955年8月生,重庆大学冶金机械专业毕业,曾任吉林省梅河口市标准计量局局长、乡企局局长,通化市乡企局副局长,辉南县委副书记,1996年2月后任辉南县县长,通化县县长,通化县委书记,通化市政府秘书长,从2005年1月开始,担任通化市主管工业的副市长至今。

人才理念

尊重人的需求,培养人的能力,激励人的进步,成就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人是人才,竞争出人才,机制育人才,只有打赢擂台,才有发展舞台,有多大才能就有多大舞台

开辟员工的成长路径,选择合适的时间,使用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切实做到人尽其才。

相信每名员工都会做好,以人的个性为本,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本,以人的价值最大为本。

整合人力资源,发挥人才创造力。搭建舞台,全面培养适应企业长足发展的学习型、智能型、复合型员工队伍。

相关新闻

总经理遭围殴致死

2009年7月24日,国内著名民企建龙集团重组通化钢铁集团时遭职工反对,委派的总经理陈国军被围殴致死。集团子公司通化钢铁停产11小时。当晚,吉林省政府宣布,建龙将永不参与通钢重组。

民企二次入主引抗议

据通钢炼轧厂一张姓负责人说,2009年7月22日,从长春通钢集团总部传来消息,建龙集团将持有通钢集团65%股份(简称通钢)。建龙集团此次是二次入股通钢。此前在2005年到2008年,建龙集团曾入股通钢,但在今年年初退出。集团被建龙控股消息传来,通钢部分职工找集团领导及建龙管理层抗议。

据一职工说,2009年7月24日上午,数千名通钢职工及家属向厂区聚集,打着口号,要求建龙撤出通钢。

通钢一中层干部透露,当日,通化警方阻拦抗议队伍,遭到职工矿泉水瓶袭击。

另据通钢一张姓负责人说,职工们在铁轨上聚集,阻止高炉向外运铁水。随后通化钢铁7个高炉停工。当日下午,各主体、辅助单位陆续停产。

总经理被推下二楼

当日下午,通化钢铁各车间职工停工后,也加入抗议队伍。通化钢铁厂区内聚集的职工越来越多。

据张姓负责人说,2009年7月24日下午,建龙集团委派通钢集团总经理陈国军赶到焦化厂与干部开会。陈国军于2009年7月22日接受建龙集团委派,担任通钢集团总经理。张某说,职工听说此事后,赶到焦化厂,将陈国军围堵在办公楼内。

据数名职工证实,当时陈国军要求工人复工,引起激愤,现场多人数次对他拳打脚踢,还有人向他扔矿泉水瓶及凳子,并不让其离开。

据当时在场的一职工说,当时有人拿炼钢穿的靴子对其殴打,并将其从二楼楼梯推下。

一职工称,2009年7月24日18时许,陈国军死亡,医务人员和警方数次向里冲,均被人群堵在外面。

通钢仍有员工聚集抗议

2009年7月24日21时许,通化钢铁通过电视台发布公告:省政府决定建龙退出,永不再参与通钢重组。22时许,示威及围观人群逐渐散去。2009年7月25日零时,通化钢铁复产。张某说,此间通化钢铁停产11小时。

2009年7月25日早上,通钢家属区及各厂门前贴出吉林省国资委及吉林省政府红头文件,吉林省政府决定终止建龙集团控股通钢集团的方案,不再实施。

2009年7月26日下午,通化市二道江公安分局刑侦负责人证实,陈国军死亡。他说,目前通化市公安局负责调查此事。当晚,记者致电通化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均拒绝回答。

2009年7月26日,原通钢集团分离出去的七道沟铁矿职工仍在公司办公楼聚集,要求重归通钢集团,近200余名民警维持秩序。

副省长竺延风调研

竺延风一行在通钢集团领导巩爱平、崔杰、孙玉斌及通化市委市政府领导等陪同下,来到通化钢铁技术检测中心、棒线连轧、型钢连轧、窄带、4号烧结机、冷轧板等进行现场参观,了解生产工艺和产品研发情况,并向干部员工送去新春的祝福。

竺延风说,这次来通钢,感到在干部员工的精神面貌、人气以及生产经营的恢复等方面有很大的变化。他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研发工作,自强不息,一心一意谋科学发展,专心致志搞和谐建设,要重视现金流管理,超前谋划通钢发展规划和结构调整思路。要深化改革不停顿、紧抓经营工作不放松,要站在长远和更高角度做好企业重组工作。

他代表孙政才书记和王儒林省长向通钢广大干部员工拜年,祝大家春节愉快。

首钢出资25亿重组通钢

2010年7月16日,吉林省政府与首钢总公司、首钢控股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暨首钢总公司、首钢控股公司重组通钢集团协议正式签署。吉林省省委书记孙政才出席签约仪式,省长王儒林在仪式上致辞。签约仪式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竺延风主持,首钢总公司董事长朱继民、北京市国资委副主任王灏先后致辞。

王儒林指出,吉林是重要的工业基地,通钢集团作为吉林最大的省属国有工业企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通钢集团积极推进改革,不断发展壮大,为吉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国家钢铁产业政策调整,通钢集团必须深化调整重组。省委、省政府特别是孙政才书记对通钢重组高度重视,做了大量工作。首钢集团是中国500强之一,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完备的市场网络和较强的综合实力,正在着力打造世界知名、国内领先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这次首钢重组通钢集团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推进吉林钢铁行业发展,而且必将对首钢发展壮大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同时还将进一步扩大吉林省和北京市的交流合作。吉林省和通钢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将认真落实协议内容,全省各相关部门、有关方面,都要在产业整合、项目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实行优质服务,坚定不移地给予全力支持。吉林省也非常愿意与北京市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优势互补,拓宽合作领域,努力开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王儒林最后代表省委、省政府衷心祝愿首钢重组通钢集团圆满成功,早日结出丰硕成果。

签约仪式上,副省长王祖继代表省政府与首钢总公司董事长朱继民、首钢控股公司总裁李志强共同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首钢总公司、首钢控股公司、吉林省国资委、吉林省建通投资公司、通钢集团负责人共同签署了《通钢集团重组协议》。通化市政府与首钢控股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本次重组,双方本着有利于通钢集团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有利于维护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依法合规、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公开透明的原则,进行了反复磋商,确定由首钢出资25亿元现金受让吉林省国资委持有的通钢集团部分股份和向通钢集团增资。同时,吉林省国资委也向首钢总公司划转了部分通钢集团股份。重组完成后,首钢总公司及首钢控股公司将合计持有通钢集团77.59%的股份,华融资产公司持有10.33%,省国资委持有10%,其他小股东持有2.08%。

首钢重组通钢集团后,将把通钢的发展规划纳入首钢“十二五”规划,将通钢的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事项纳入首钢的钢铁主流程管理体系,通过技术改造升级、调整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和多元化经营等措施,争取到“十二五”期末使通钢集团销售收入翻一番,人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达到首钢平均水平。在未来发展中,首钢将把通钢集团作为旗下核心钢铁企业,在实施东北地区产品研发、销售与市场开发中发挥桥头堡作用,为实现首钢腾飞和加快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首钢是国家重点骨干钢铁企业,也是国内较早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大型企业之一,其生产规模、产品结构、自主创新能力、管理水平都位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近年来,首钢按照中央的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搬迁调产的重大机遇,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并通过兼并重组进一步做大钢铁主业,努力打造世界知名、国内领先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通钢集团是我省最大的钢铁企业,也是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支持的钢铁企业,在东北区域内具有一定的规模、资源和产品优势。为适应国家钢铁产业政策和企业不断深化改革的要求,通钢急需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入大型钢铁集团,并借助战略投资者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实现自身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首钢与通钢实现战略重组,符合《国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进一步提升国内钢铁产业集中度、加快推进钢铁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的有益探索和尝试,对于提升两户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和我国钢铁产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次重组,将进一步提升首钢的整体产能和综合实力,加快实现首钢总体发展战略和区域扩张规划,也有利于通钢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装备、技术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吉林省省长助理王化文,省政府秘书长王云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相关司局领导,首钢总公司和首钢控股公司领导,省内有关部门及通化市政府负责人,与通钢有业务合作的金融机构负责人,通钢集团主要供应商及大客户代表,通钢集团基层干部和员工代表参加了签约仪式。

首钢和通钢重组方案

2012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吉林省工信厅上报的首钢和通钢兼并重组方案。

首钢和通钢兼并重组方案中要求加快推进首钢和通钢的实质性重组。重组后的通钢要按照有关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构建现代企业制度。首钢要把通钢纳入集团总体规划,发挥重组方各自优势和协同效应,在资源配置、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资源共享、相互依托,做强通化钢铁主业,优化产品结构。按期淘汰现有落后钢铁产能,在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通钢厂区现有基础,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同时还要求吉林省工信厅会同相关部门,在首钢和通钢兼并重组的基础上,根据吉林省钢铁产业总体规划要求,进一步整合省内其他钢铁企业,减少企业数量,全面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提升企业竞争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