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通川桥
释义

为便于物资运输出川抗日,又便于调遣川军出川抗日,民国27年(1938)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电令交通部从速兴建汉(汉中)渝(重庆)公路。汉渝公路1939年1月动工,1941年秋重庆至万源段竣工通车,但是宽约百米的州河将南北通道阻隔,汽车欲跨过州河,只好用木船推渡,速度既慢,又不安全,修架一座桥梁使南北贯通已迫在眉睫。

其实,在修筑汉渝公路的同时,通川桥的设计工作已经开始。1938年,由汉渝公路工程处第二测量队队长丁贡南勘定,桥渡工程处设计科科长赵国华负责设计。该桥选址于达城,于1939年2月动工,翌年11月主体工程完成,1941年2月全部竣工,3月1日通车。

通川桥全长300.92米,设计载重15吨,桥高从基础顶部至桥梁底部为16米,桥面净宽4.5米,两边人行道各宽0.75米,整个桥面全宽6米,该桥用了249个工日,耗用水泥630吨,钢筋28吨。该桥初制蓝图定名“州河桥”,将竣工时,桥渡工程处处长许行成题名为“利涉桥”(该石原在南岸桥头向西的桥墙上)。1940年冬,大桥南北两头铸造水泥牌坊(桥门),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科长周凤九来到达县验收大桥时,将桥名改为“通川桥”,取通达四川之意。该桥是当时四川公路建设史上最早的一座用钢筋混凝土修建的大桥,所以人们又把它叫作“铁桥”。1969年“文革”中根据政治需要,将通川桥更名为“东风桥”,1980年修补大桥时恢复了原名。

通川桥两边桥头的牌坊上,由当时交通部部长张家璈、公路总管理处处长赵祖康分别以颜体和隶字体题“通川桥”3字,周凤九自书一副楹联刻于北头牌坊柱子上,其联曰:“叠石起长虹喜此日万众欢娱共祝通川福利;援人登彼岸愿今后全民团结完成建国功勋。”通川桥建设工程师徐芝田为了美化桥栏,仿卢沟桥造型,亲手捏制小狮308个,用混凝土浇制而成,在大桥两边各个栏杆柱上置狮一个,可惜“文革”中被当作“四旧”全部捣毁。通川桥建成之后,日机曾两次轰炸,都未命中;1941年、1950年两次被洪水冲击,它仍岿然不动,足见其坚固。

随着岁月的推移,交通运输量逐渐增大,通川桥加固工程势在必行。1954年整修加固时,发现钢筋混凝土大梁出现裂纹,少数桥墩微有倾斜;1966年修建襄渝铁路时,昼夜行车量增至2000余辆,大量的超负荷运载,使通川桥的裂纹不断增加和扩展,南岸3号桥墩下陷明显,驶过一吨以上的车辆便颠簸有声;1970年,严禁重车通行;1976年,大修3号桥墩。为了保证人民安全,该桥不得不于1980年6月封闭,行人过河只能坐渡船,1981年3月,四川省达县公路养护总段对通川桥进行修复加固,1983年8月竣工,投资55.10万元。

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经济的发展,往来车辆逐渐增多,载重量逐渐增大,原通川桥已不适应交通的需要了,原中共达川地委、行署决定在原位置拆旧建新,由达县宝路有限责任公司承建。当年12月动工,将原桥墩全部炸毁,南北坊拆除,原有的通川桥风貌和北桥头的楹联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了。1998年4月,拆建工程全部结束,新桥桥面净宽20米,两侧人行道各宽3米,总长334.65米,无论长度、宽度都远远超过原有的通川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7: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