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停洞镇
释义

停洞简介

停洞镇位于从江县西部,都柳江下游。面积121平方公里。人口1.98万,其中苗、侗、布依、水、壮、瑶等民族占90.4%。辖1居委会、21村委会。

1932年置嘉哨、归来、新寨、老寨等乡。1940年置停洞自治乡。1953年析设新发、新合、加民、架里等乡。1958年撤乡建停洞公社。1961年析置停洞、摆也、加民、架里等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92年合并置停洞镇。

境内多杉、松林。产油桐籽、黄麻。有中小学16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停洞,在丙妹西北31公里,马鞍山北麓,都柳江畔。人口总数:25573人,农业人口:24642人,非农业人口:931人,有侗、汉、苗等民族。海拔250米。“停洞”系侗语译音,“停”意为岩石;“洞”为侗族古代基层社会组织,意为岩边的寨子。321国道从江北经过。

地理坐标东经108度35分至108度40分,北纬25度48分至25度53分。东与下江镇相接,南与东朗乡相靠,西与榕江县古州镇毗邻,北与往洞乡接壤。全镇面积121.23平方公里。最高海拔为775米,最低海拔为245米,全镇年均气温16.6℃,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无霜期为290天左右。全镇面积为121.23平方公里,现辖13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委会,124个村民小组48个自然寨5914户,总人口为25573人, 其中苗、侗、布依、水、壮、瑶等民族占90.4%。农业人口为24642人。耕地面积为12591亩,其中田面积为11526亩。

停洞交通十分便捷,被誉“从江北大门户”,是从江人民北上州府、省城的通道,厦蓉高速穿镇而过,321国道并行都柳江纵穿南北,停洞至往洞和停洞至东朗公路横贯东西。

美丽的都柳江孕育了两岸土地上丰富的物产和独特的民情民风,素有朝天辣之乡美称。土产品主要有花椒、椪柑、楠竹、香糯、桐子等,主要畜产品有香鸡、黑山羊、小个子黄牛等。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勤劳的苗族和侗族人民在这里友好聚居,其中苗族占90%之多。此地民风纯朴,民族风情浓郁,充满激情的苗族斗牛、返朴归真的侗族歌舞让人留连忘返。

行政区面积:121.23亩 耕地面积:12591.0亩 主要经济产业:辣椒、花椒 名特产品:辣椒、花椒

停洞特色食品“牛瘪”

“牛瘪”,又被称为“百草汤”。食“牛瘪”古已有之。据宋代朱铺著《溪蛮丛笑》记载:“牛羊肠脏,略洗摆羹,以飨食客,臭不可近,食之则大喜。”“牛瘪”的制作工序复杂,将牛羊宰杀后取其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内容物,挤出其中的液体,加入牛胆汁及佐料花椒、生姜、陈皮、香草等,放入锅内煮沸,文火慢熬,将液体表面的泡沫及杂质除掉,过滤回锅加入食盐、葱蒜、辣椒即成。可以将牛肉放汤中一起煮食,也可以“牛瘪”作盐碟,用煮熟的牛肉蘸着吃。

牛食百草,其中许多是草药,而牛胆则有消炎的功效,牛黄入药清火泻热众所周知。“牛瘪”既是一味独特的美食,还具有消炎解表、治疗炎症和感冒等功用。 侗家的牛瘪是这样做的,在侗家人们杀牛前,首先给牛喂些牛爱吃的中草药—像首乌葛根绿豆柴胡参党土 人参当归防风金荞麦等等和一些新鲜的鲜草,喂半小时左右把牛杀了,然后将牛刚吃进到胃还没有消化的这些中草药取出放入高温锅加二倍以上的高温沸煎三十分钟后取出,然后用丝瓜咯多次去渣,去渣干净后存放在一边备用:然后将新鲜的牛肉放在樟木制的砧板上切丝(樟木制的砧板可以杀牛肉上有的牛肉钉),切好后放入锅中拌生姜片爆炒二十分钟左右,炒熟后可以将牛瘪倒入牛肉中(如果是炒牛肉则放少些,拌后炒到半干即可以了。如果搞火锅则至少放入现有牛肉的两倍),同时加盐味精等配料,要吃时还要放些五香(即石菖蒲)藿香川芎等为香料即可。牛瘪还有汤锅与干锅之分,即火锅汤汁的多少,汤锅牛瘪比较 鲜嫩,而干锅牛瘪香味更浓郁,热烈。 牛瘪和羊瘪,是黔东南非常奇特的一种食品,不少外地人难以接受,实际是卫生、科学、可口的菜肴。它是在宰杀牛羊时,将其胃液取出并过滤干净,在烹制牛羊肉将熟时,放入适量。烹制好的牛瘪和羊瘪是黄绿色,入口微苦,有健胃、祛热和助消化的功效,被黔东南少数民族视为待客上品。

停洞镇花椒

停洞花椒大多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m,茎干通常有增大皮刺;果球颜色为红色,果期6-9月,适宜在农村房屋边石缝中栽培,是停洞牛瘪、羊瘪最佳作料。主要产于党略村污略自然寨。

停洞朝天辣

朝天辣是停洞镇特色产业之一, 适合于生长在海拔600-700米左右的山区,因其从生长到成熟始终朝天向阳而得名,其味香、辣、鲜嫩可口,长期食用具有明目、延年益寿等功效,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该辣椒成熟后呈红色,长7-10cm左右,形似毛笔笔尖,常规收割是连茎割下去叶,扎成小把置于火炕上烘干,如同一件件艺术品,朝天辣味香辣烈,牛瘪、羊瘪、腌鱼,腌肉最佳作料。主要产于该镇苗朋、九曰一带。

停洞牛打架

斗牛

斗牛是苗族同胞最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之一。贵州从江停洞镇的斗牛更是保持原汁原味的古老气息,他们以斗牛为媒,在斗牛中娱乐,在斗牛中交往,在斗牛中谈情说爱。“斗牛”在停洞这里通常称为“牛打架”,是一种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它源于苗族远古时期,据说最初是牧童放牧,闲着无聊,用各自的牛相斗取乐,后逐渐发展成固定的用来取乐的打斗模式,最后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斗牛节”。而用来相斗的牛就叫“打牛”或“斗牛”,它代表了一个寨子的荣誉和精神风貌,因此,“打牛”是一个寨子、一个房族的精神支柱,也是他们心中敬仰的“神”。停洞的“斗牛”不设奖,都是苗族同胞们为了自娱自乐而自发组织的,在每月逢“亥”日,苗族同胞就会组织周边的苗寨聚集来斗牛,共同欢庆他们的节日。

斗牛的发起通常由一个寨子发出邀请,本地叫“放木叶”,用一块木块写上邀请者邀请斗牛的意愿及斗牛的时间、地点,然后分别发送到其它寨子,收到“木叶”后,其它寨的打牛再向发起人应约报名,以便安排相斗。到了斗牛那天,寨上的男女老少就敲锣打鼓,穿金戴银,牵着各自的打牛到打牛塘去斗牛了。原则上,每个寨子都有自己的打牛塘,但为了方便集中,通常只用几个斗牛塘,如:停洞村的“塘房”,九挂村的“松批”,九曰村的“松刀”,架里村的“架里”,还有田坝村的“田坝”打牛塘。每当斗牛,牛塘四周人山人海,彩旗飘扬,锣鼓冲天,场上的孩童在大人的庇护下,欢呼雀跃,追赶在“打牛”的屁股后,不时转来阵阵欢呼声,场面极其壮观。

最让人向往的不仅是斗牛本身,还有那些令人热血沸腾、难以忘怀的,融入在斗牛节里丰富多彩的活动。洒脱的人,可以在那牛塘两边,随意割下一块新鲜的牛肉,邀上几个朋友,就地把牛肉加工,再来几打啤酒,喝个日落不归,这就是让人惬气的停洞汤锅;失意的人,可以在这里找到他(她)的终身伴侣,在这里,你会看到穿着精美手工制作的苗族服饰的少女,她一手撑着花伞,一手揽在男孩的臂弯里,毫不羞涩地在街上撒娇;亲朋好友,可以在这里互道平安;村与村之间,可在这里相互祝贺沟通感情,加强来往。精明的人,会在这里找到发财的商机—斗牛塘四周,有特色小吃,土特产品,还有挂满一树树的猪牛肉,叫卖的商贩忙个不停。最要紧的是以斗牛引伸而来的大牲畜交易,停洞的大牲畜交易市场是黔东南州规模较大的牛市场之一,一般在农历“4、9”即赶集日开场,也在斗牛节中交易,上千头大牲畜同处一场,任您挑选。

每一次斗牛都充满激情,每一次斗牛都叫精彩。同时,斗牛也反映了我们苗族同胞的热情好客,纯朴善良,更体现了苗族同胞对美好明天的向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5:13:10